「五侯山下,這片以海為鄰的興化平原,一馬平川,一門獨門絕技在這裡流傳,這門數百年間找不到傳承譜系的技藝,使得位於邊緣地帶的這個小鎮,坐擁幾千億的資產,「打金」,一個屬於莆田北高人的傳奇行業。
在莆田五侯山上,有個仙女洞,是莆田人託夢的聖地。
或許在很久前,北高人就在此地許下了很多關於金子的夢想,腳下的是界外之地,三面臨海,鹽鹼侵蝕,地薄貧瘠,人人心中裝著一顆躍躍欲動的心。
北高區域圖
北高的黃金珠寶首飾行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至今沒有什麼文字記載北高打金人的最初足跡,但從北高民間尚存的一些金銀製作工具等,大致可以追溯到這個起點應該在明朝,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
在那個人多地少的年代,許多北高人通過子承父業、師徒傳承,走街串巷、走南闖北,為天下人項鍊、戒指、手鍊、項圈等黃金首飾,這種形式成了他們打金生涯的開端。
1902年,15歲的北高人張阿罕隻身奔赴香港討教金鑲玉的手藝,加上北高自明朝就有的金銀首飾加工傳統,這成為北高人進軍黃金行業的開始,為日後打金業崛起埋下伏筆。
1949年之後,隨著對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很多老字號店鋪連同金銀帶模具都被收歸國有,後人手藝荒廢。
這就是莆田北高人關於打金業的第一階段,儘管,貧窮,是那一代界外北高人的集體記憶,除了地瓜,鹽鹼地上沒有什麼豐產的農作物,要吃飯,是莆田人勇闖天涯的根本原因。
矗立於北高鎮的黃金大樓
「財不露眼」,是莆田商人的家訓,或許這是他們的老一輩在世間的遊走得到的真理。
改革開放前後幾十年間,中國對黃金白銀都實行高度管制,市場上沒有自由流通,私下交易黃金,屬於違法行為。他們頂著投機倒把被政府抓去坐牢的風險,以一雙磨出老繭的手,復興了這門傳統手藝。甚至以遊走江湖的方式,飽受著人生的漂泊之苦。
莆田的遊商並不明收黃金,只從事加工,打打擦邊球。即便如此,他們仍是公安和工商的追查對象,抓人,沒收東西。
北高人重拾黃金加工手藝闖蕩天下,是改革開放前後。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對黃金有了巨大的需求。同時也隨著黃金市場的逐步開放,天生靈活聰明的北高人,聞到了黃金首飾產業大發展的嗅覺,選擇了從加工到投資的轉變。莆田人無中生有的產業敏感,北高打金匠一樣具有。
莆田打金人的金店、金鋪開始遍布全國。多年之後,由北高人經營的黃金首飾門店,加上批發環節的產值,北高人每年創造的黃金首飾產值達4000億元。中國前十大黃金首飾品牌加盟店面中的七成,也由北高人控制,他們坐擁這個「黃金帝國」。
眺望北高
在莆田人的世界中,評價一個人,不光要看他自己掙了多少錢,還要看這個人的帶動能力輻射圈,衡量標準是對家族、村裡有多大貢獻。
莆田人做生意,不喜歡對外招工,喜歡叫家鄉的親戚,比如一個家族中先有人從事打金行業,同族的堂弟或者表弟來跟著學習這個技術,是不會被看成僱員的,也不需繳納培訓費用,恰恰相反,親戚們會推動自己的晚輩在學習一年後即可去創業。換言之,莆田想從事打金業的年輕人想創業非常容易,因為每一個初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都非常容易掌握所有生產環節,實現全產業鏈條的經營。
不同於地域性商幫,所以打金業就形成這種「同鄉同業,同一地區的人群,依託鄉土社會網絡,在鄉土之外經營相同的行業的」。
至今北高的黃金珠寶首飾已然是數以萬計北高人普遍的行業,從事這一行業的打金匠、珠寶商也已經從埕頭、美蘭、欄山等幾個專業村擴展到全鎮,開金店變成北高人的專利。十個珠寶商,八個莆田人;十家莆田店,八家北高開。
黃金首飾
經過幾代人的職業傳承,北高鎮的黃金珠寶業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從打金匠到金店、金鋪,再到如今發展壯大的知名珠寶連鎖店,
北高人用一條異常清晰的發展脈絡,告訴我們北高黃金珠寶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這個已經遍布全國的產業鏈。在移動網際網路下的黃金珠寶行業,有著廣袤的成長空間和實踐土壤;隨著經濟和金價的逐漸啟穩、房價平穩回落,這個行業又步入新一輪復甦周期。
此刻,莆田北高正打造著:高標準規劃,鑄全產業鏈的黃金珠寶特色小鎮,打造集群,這是一記重磅。
未來,北高,會繼續書寫著屬於「打金帝國」的傳奇。
- END -
----
更多閱讀,請點擊以下連結
▼
莆田最低調的一個「幫派」,石油幫的江湖
莆田全面關閉「書報亭」?紅極一時的它們如何謝幕
莆田綬溪公園繼燈光秀之後,又有一個美食好去處!
莆仙戲民間劇團最貴的角兒,演出片酬一晚至少1200元!
莆田鞋最早的發家地,如今要被剷平了!誰把青春獻給她?
中國最牛寺廟創始人--學誠法師!
廣告
----
文:聞道 圖:心海泛舟、視覺中國
by 看莆田 原創編輯,部分內容參考:心海泛舟,趙晗
投稿:fjwendao@126.com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13905942128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