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在祁連山腳下走了1萬多步,晚上有些累了,沒什麼事幹,隨手寫個觀影感吧。就當和朋友們聊聊天。
這兩天一口氣看完了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家庭系列電影三部曲《家族之苦》,山田洋次我就不介紹了,影壇常青樹,於今已89歲高齡,但仍保持著一顆愛心,並由此愛心,維繫著旺盛的藝術創作力。
山導的電影多聚焦普通人的生活,風格化不明顯,但始終接人情的地氣,不張狂,不浮躁,慣於宜人的情節中使觀眾的感情緩緩升華,使人不自覺重新感到普通生活中人性的光華,並發自內心的禮讚生活本身。
這樣的導演,世間多多益善。
《家族之苦》講了一家人的故事,家庭成員涉及三代,一對老夫婦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和女兒都有各自的生活,只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唯有小兒子剛與一位美女護士步入家庭生活,三觀最正,最懂得理解人,每每為其它家庭成員疏解矛盾,相當於家族的粘合劑,是正能量的代表。
連續三部電影足以展示家族中的雞毛蒜皮,但這些雞毛蒜皮,必然會圍繞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裂痕開始。比如第一部一開始,老太太就提出要跟老頭離婚,這無疑是一場地震,老了老了,怎麼還要離婚呢?狂橫慣了的老頭心潮起伏,難以接受事實,於是家族其它成員開始了一場拯救老人婚姻運動。
第二部則圍繞孩子們要沒收老頭駕照,老頭堅決不交的情節展開,並通過老頭的落魄老同學醉酒離世來提醒家庭對老人生活的現實意義,也就是說,有一種給老人的長足溫暖,只有溫馨和諧的家庭才能輸送。
第三部則通過家庭主婦的出走,讓人們重新認識主婦的經年付出之於家庭不可估量卻又是常被忽略的價值和意義。
雖然每一部都設置了基本的衝突,每個角色的性格特徵和對生活的理解方式都在衝突中得到了展現,但情節本身並不出奇,是每個家庭多少都會遇到和發生的,然而正是因為司空見慣,處理起來卻並不容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性和堅持,也都在歲月中悄悄發生了連自己都不知道的變化,生活是無言的老師。
幸運的是,這個家族每到危機時刻,都會開家庭會議,不遮掩矛盾,而是公開化地七嘴八舌地想法去化解。
有人幫倒忙,說話很蠢,看起來智商為負數,也有人信誓旦旦地決定改變現狀,還有人以理解之心去感化矛盾中的人。
但都跳不出生活之網。
可愛的是,沒有人刻意地去迴避矛盾,每個分子都在運動,絕不置身事外,這樣下來,所謂的矛盾總能化險為夷。
所謂家族之苦,其實昭示普通的生活沒有絕對的甜,有苦必有樂,有樂也必有很多煩心的事,關鍵在於用人情之美去通約,也就是人間普世的愛。這個家族中,沒有人是完美的,包容和諒解是關係的核心。
當一家人處於矛盾時,準備嫁進來的美女護士感觸良多,在她看來,這個家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為所有的爭吵、紛爭都是一種向善的溝通,而她自己的父母已早早分開,像很多離析的家庭一樣。
從電影中可以看出山導對傳統家庭觀念的珍視,影片的意義是在向世人呼喚傳統意識的回歸,留意傳統的存在。
傳統不一定就是守舊而落伍的,時尚的思想最終也未必能落地生根,一切的一切,還需圍繞人性的共通性而展開。如果家庭的傳統失去掉,那麼社會的問題也將劇增,生活一場,無論賢愚,還是為了感受愛,擁有愛。
彈幕中,不少小朋友感動發言,有人說:這個家庭裡的人好像沒人看手機啊。似乎是看到了中日的不同。
放下手機,關注他人就是愛自己。
三部輕喜劇足以說明,家庭生活還是美好的,如果一有矛盾就走向決裂,那麼生活會從一個漩渦走向另一個漩渦。
大概率是這樣的。同時這部影片也不贊成老人獨居,或去養老院度餘生,家庭的意義,就在於相互溫暖和扶助。
沒有人可以一個人支撐起家族,每個人都是太陽。
簡單地說,這是一個有共同信念的家庭,因劇中人的心底都有著平凡生活的共識,家族也才稱之為家族。家庭成員生活在同一個系統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與共,求同存異。這也是美好生活的終極秘訣吧。
成員彼此的力量並不懸殊,共同確認了平凡,也就消除了妄念。生活之歌,也就一路歡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