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阿斯伯格綜合症——天才在左,自閉在右?

2021-01-09 腦科學君

我們都不陌生艾薩克·牛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查爾斯·達爾文這三個享譽全球的名字。然而怎麼樣能將這三位傑出的人物聯繫在一起?

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驚人的天賦、卓越的功績,然而,殊不知,阿斯伯格綜合症(Asperger’s Syndrome,AS)已經成為將這三個人聯繫起來的新方式,目前神經科學家已經認定這三人都罹患這一特殊的神經源性疾病。

圖源:BarbaraALane/Pixabay.

術語「腦功能失調」的完整定義表明在這一狀態下大腦這個巨大的控制系統遭遇「報錯」的狀況。然而,人們慢慢認識到,當涉及到我們大腦的加工處理過程時,「出錯」不一定意味著壞事。

我們的大腦機制太過複雜,不能單純用簡單的術語來解釋。某種腦功能失調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而這種狀態通常與藝術和科學成就聯繫在一起,它就是阿斯伯格綜合症(AS)。

阿斯伯格綜合症(AS)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綜合症,通常與社交障礙、運動笨拙和溝通能力受損等症狀有關。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V把阿斯伯格症候群(AS)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歸於同一類別。AS通常被稱為「高功能」自閉症(HFA),即與ASD患者相比,AS患者的智力水平更高,表現出的症狀也更輕。

AS和ASD的故事始於20世紀40年代,當時維也納的兩位科學家利奧·坎納(Leo Kanner)和漢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將在一些兒童身上觀察到現象描述為一種症候群,這種綜合症具有社會孤立、溝通技能受損以及刻板性和強迫性的興趣行為等獨特特徵。兩位科學家在他們的報告中都使用了「自閉症」一詞。

接著「坎納綜合症」發表於1943年,而直到1991年阿斯伯格綜合症才在在烏塔·弗裡思(Uta Frith)寫的教科書《Autism and Asperger Syndrome》中再次出現,這篇報告用德語寫成。

AS患者必須表現出年齡的特異性、認知功能和語言發育正常。有趣的是,阿斯伯格綜合症之父漢斯·阿斯伯格將AS描述為與ASD截然不同的疾病。他將AS患者描述為智力超群,抽象思維卓越,甚至在某些特定的認知領域取得了出色成就的一群人。

關於阿斯伯格綜合症的研究和出版物在2000年至2012年間達到高峰。不同的研究小組提出了一系列AS的診斷標準,其中一些標準相互重疊。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手冊》總結了用於診斷阿斯伯格綜合症的以下關鍵特徵:

1、社交障礙包括社會適應能力低,非語言溝通障礙以及社會互動缺陷。

2、刻板的興趣模式,運動笨拙,重複行為,以及對特定行為的極度程式化。

在研究阿斯伯格綜合症數十年後,儘管據報導,AS患者的反應時間延遲,智商較低,尤其是在符號編碼和加工速度方面較差,但最近的研究也發現,AS患者往往表現出較高的語言智商、較強的語法技能,超過常人的推理能力。

令人驚訝的是,AS比傳統的自閉症更常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說,每1萬名兒童中約有4名患有自閉症,而每1萬名兒童中約有25名被診斷為AS。AS在男孩中比女孩更常見。目前,這一現象的背後還沒有確切科學的解釋。

與許多其他綜合症一樣,AS不是由單一的特定原因導致。許多因素與它的形成與發展有關。被診斷為AS的孩子像自閉症孩子一樣表現出一種遺傳傾向性,這樣的孩子至少有一方父母(通常是父親)被診斷為AS,或者至少有一些標誌性的AS特徵。據知,AS兒童的親屬常常患有與焦慮或抑鬱相關的疾病。

AS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神經遞質水平的改變。在AS患者中,N-乙醯天冬氨酸/膽鹼(乙醯膽鹼的前體)攝入水平升高,多巴胺水平升高,這表明大腦主要腦區的多巴胺源性神經遞質總體發生改變。而有研究證明鼻內注射催產素(一種神經肽)可以提高AS患者對面部情感的識別能力。

除了神經遞質水平的改變,神經成像研究表明,大腦主要區域的結構變化可能與阿斯伯格綜合症的發展有關。大腦主要腦區的灰質和白質體積改變,海馬、杏仁核和前扣帶皮層的厚度異常被認為是導致AS認知功能失調的主要因素。

也有研究者提出環境因素可以間接促進AS的發生。病毒或細菌感染以及懷孕期間吸菸尤其會增加風險,但是沒有發現支持這些觀點的具體證據。

由於阿斯伯格綜合症和自閉症之間有大量重疊的相似之處,所以很容易將兩者混淆。近幾十年來的研究表明,AS和ASD有量和質的區別。

與ASD患者相比,AS患者表現出年齡特異性或早期語言發育,AS患者有準確的演說能力,更高的社交願望和極高的想像力。在認知水平上, AS患者的感知能力較強,與ASD患者相比,他們具有更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視空間能力。

但這些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於研究小組內部的巨大差異以及數據中的矛盾,隨著年齡的增長,AS和ASD之間的差異顯著減小。由於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AS的特異性生物標誌物,因此很難將AS與其他疾病進行區分。

由於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阿斯伯格綜合症具有可區分的特徵,因此無法將其歸類為「一種在生物學和臨床上可診斷的疾病」,2013年的DSM-V修訂並將阿斯伯格綜合症歸類為ASD的一種變異型。儘管這一決定受到了科學界的批評,但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有必要開展更多有助於區分AS與其他ASD的研究。

實際上最普遍的誤解是,AS,亦或是ASD的產生原因是由於養育方式不正確以及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導致。這個概念甚至被稱為「冰箱媽媽」理論,「冰箱媽媽」也用來描述冷漠和疏遠的父母。但這一觀點在20世紀60年代受到了挑戰。

當時由於關於這些神經疾病的研究開始增多,科學家們發現,造成這些疾病的原因不是父母,而是由孩子的遺傳基因和神經構成缺陷導致。

即使在今天,認為神經發育障礙是由童年創傷引起的觀點仍然很普遍。然而,事實比我們基於有限信息的猜測要複雜得多。

參考文獻:

1.Barahona-Correa, J. B. and C. N. Filipe (2015) A Concise History of Asperger Syndrome: The Short Reign of a Troublesome Diagnosis. Front Psychol 6: 2024. doi: 10.3389/fpsyg.2015.02024

2.Faridi, F. and R. Khosrowabadi (2017) Behavioral, Cognitive and Neural Markers of Asperger Syndrome. Basic Clin Neurosci 8(5): 349-359. doi: 10.18869/nirp.bcn.8.5.349

3.Weiss, E. M., B. Gschaidbauer, et al. (2017)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inhibitory control and memory updating in boy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67(7): 651-659. doi: 10.1007/s00406-016-0756-8

作者信息

作者:Viatcheslav Wlassoff

編寫:Robert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阿斯伯格綜合症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阿斯伯格綜合症? 這是一種廣泛的神經發育障礙的一種類型,也是屬於孤獨症一種類型。以前將其和一般的孤獨症當作兩種疾病來對待,近年來這個概念叫孤獨症譜系障礙,像一般的孤獨症,以前的孤獨症和阿斯伯格綜合症都是孤獨症譜系障礙裡面的一種具體表現情況。
  • 阿斯伯格是天才病嗎?
    昨天講了自閉症,今天我來進一步聊聊阿斯伯格和高功能自閉。 阿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典型自閉都是同屬於自閉症譜系下的發育障礙,簡單的說,阿斯伯格是最輕微的一種自閉症。阿斯伯格症的核心症狀是社交能力弱,一般智力正常,學習能力正常,語言能力也基本正常。 很多阿斯伯格症的孩子長大以後擁有了高學歷和好工作,成為醫生、工程師、大學教授和科學家。臺北市長柯文哲就是阿斯伯格症患者,他的兒子也是。
  • 「天才」阿斯伯格?把數學書當玩具的孤獨症孩子
    在前一篇裡,我講述了不少人對於孤獨症的一種理解傾向,「孩子是不是不說話啊,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尤其是高功能患者,完全不是,很多反而是更加喧鬧、愛動、情緒激烈。今天我們說說第二種理解傾向,對於高功能孤獨症覺得是「天才啊、孩子愛鑽研、沉浸自己的興趣多好啊」的另一種極端思想。給一段對白:「你現在可以休息了,你去玩會吧?」「看數學書。」
  • 阿斯伯格症候群成年後就好了嗎 天才病是對孤獨症的誤解
    說到阿斯伯格症候群,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它的別稱「天才病」,或者「孤獨症」。這種病患在情感交流和社會交往中存在很大的困難,但也有人問阿斯伯格症候群成年後就好了嗎?患有阿斯伯格障礙的孩子通常會在特殊的領域和話題展現出驚人的天賦和興趣,不少父母因此而忽略了早期的引導和培養,天才病其實是對孤獨症的誤解。
  • 神奇的「天才病「,解密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阿斯伯格症候群」
    據專家介紹說,阿斯伯格症候群的病因尚不清楚,估計是遺傳、發育、教育等因素導致腦部連接功能出現缺陷。除少數特殊天才外,大部分阿斯伯格症候群患者智力存在一定的障礙。儘管最初由阿斯伯格報導這一疾病時全部病例是男孩。現在也發現有女孩病例的出現。但是,男孩明顯更易罹患此病雖然大多數患兒具有正常的智商,但仍有少數出現輕度發育遲滯。該病明顯發作或至少被發現時往往比孤獨症晚;因此語言及認知能力得以保存這種情況通常都很穩定。而且這種較高的智商提示較孤獨症好的長期預後。
  • 【原創文章】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在中間.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在中間——《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火了,因為它打開了一種新的世界觀。很多人看得背脊發涼,因為他們在瘋子的世界裡找到了認同。 ――《環球人物》雜誌每個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樣的。既然一個世界可以演繹成這麼多樣,那麼嘗試一下很多個世界來讓一個人看,這樣似乎很有趣。
  • 《自閉歷程》:你與眾不同,但你不比別人差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是一個「天才科學家」你信嗎?上面說的幾個標籤,天寶·葛蘭汀全都有,她是美國動物科學家,畜牧學博士,時代周刊2010年100位「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評選,英雄榜第5位。但她同時也是一個自閉症患者。
  • 樂視網《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千萬熱播數據背後的秘密
    相較而言,樂視網《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起初的播放成績並不那麼冒尖,但近日,其綜合評分躍居到了全網第四,甚至超過了曾一度霸屏的《盜墓筆記》。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他來了請閉眼》、《靈魂擺渡2》和《萬萬沒想到3》,熱播量排名第三的《極品女士4》的綜合評分也僅僅排到了第八位。
  • 天才在左,自閉在右?自閉症和神經多樣性:一場精神病學的觀念革命
    他還對典型的認知性別差異、孤獨症患病率和篩查、孤獨症遺傳學、孤獨症神經影像學、孤獨症和技術能力以及聯覺等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在自閉症診斷中,DSM診斷手冊採用譜系來對疾病進行劃分,因此在自閉症譜系中還包括了阿斯伯格綜合症等其他疾病。而ICD診斷手冊的劃分則更為細緻,對每一項疾病劃分出了獨立的診斷標準。
  •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作者高銘帶你讀懂《夢的解析》!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作者高銘攜寫夢新書致敬偉大的弗洛伊德🌟 《人人都能夢的解析》新書分享會 深圳獨家站⏰ 10.12(本周六)19:30📍 福田星河COCO Park  L1 西西弗書店#是時候做夢了🌙
  • 新書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看高智商瘋子如何調戲和羞辱正常人!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的序言裡,提出了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一千個人,難免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答案總是多樣的。或許,我們可以在這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探訪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略微窺探一二。那些正常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認知,讓我們對世界、對生命、對存在等等有了「顛覆性」的認識。我們不能說他們就一定就是錯的。
  •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2020-08-31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閉症和阿斯伯格是不一樣的,牢記以下幾點!
    現在大家對自閉譜系障礙了解得越來越多了,是好事,是進步。由於70%的自閉症孩子伴隨智力障礙,很多家長、老師等普通人都能很早識別出孩子的特別。不過呢,當你了解得越多,你就會發現,你不了解的也越多。很多人用這70%的自閉譜系的情況來對比其他自閉症患兒,對另外30%的高功能自閉症和阿斯伯格,就當他們沒問題,徹底忽略了,還對別人振振有詞地講,你家(或我家)孩子沒毛病!
  • 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本文由以下十點文字營小夥伴整理完成李由 曹波 黃海媚 時舟 靈傑 雨軒 曉彤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著名作家——高銘1月13日,作客十點讀書會直播間在無瘋魔不成活的精神世界高銘:百萬暢銷書作家、2010年度國家圖書館文津獎提名作家、被媒體稱為「社會觀察者」主要作品:《天才在左
  • 天堂在左,瘋子在右,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
    導語天堂在左,瘋子在右,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今天給大家整理了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天堂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往往都是最孤獨的。一起來看看都有哪幾部吧!NO.5——《她比煙花寂寞》93405人評價,豆瓣評分:8.3主演: 艾米麗·沃森 / 瑞切爾·格裡菲斯 / 詹姆斯·弗萊恩 / 大衛·莫瑞瑟 / 查爾斯·丹斯有的天才,將這份瘋狂灌注到了自己的作品裡,成就了人類文明史上最璀璨輝煌的篇章。
  • 9.1分綜藝《自閉也有愛》為何火遍全網?越了解越明白結婚的不易
    其中特別強調的是,阿斯伯格症候群(AS)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或廣泛性發育障礙(PDD),具有與孤獨症同樣的社會交往障礙,局限的興趣和重複、刻板的活動方式。在分類上與孤獨症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或廣泛性發育障礙,但又不同於孤獨症,與孤獨症的區別在於此病沒有明顯的語言和智能障礙。這就是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劃分。而為什麼要叫自閉症譜系障礙呢?
  • 喜馬拉雅FM上線《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有聲劇,馮遠徵、倪妮、郭曉...
    7月20日,喜馬拉雅上線重磅有聲劇——《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有聲劇根據同名暢銷書原著改編,喜馬拉雅與磨鐵圖書聯合出品,由馮遠徵、倪妮、郭曉東等全明星陣容演繹,物理學家李淼、心理學大咖魏知超專業解讀,超精良製作打造怪奇心理學有聲檔案。
  • 派屈克·奎恩 一記直擊漸凍症的左勾拳
    『冰桶挑戰』就像一記漂亮的左勾拳直擊了漸凍症的下顎,但這場對抗還沒有結束」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 文 | 盧琳綿 編輯 | 楊靜茹 全文約1289字,細讀約需3分鐘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回顧 | 真正的天才,只是看起來像瘋子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夏萌主播的領讀◆ ◆ ◆親愛的共讀小夥伴,今天我們將回顧《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什麼是天才?什麼是瘋子?天才為什麼是天才?瘋子為什麼是瘋子?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回顧吧。在今天的回顧裡,你思索了好幾天的問題,也可能找到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