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2020-12-22 上官文露讀書會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作者:十點儲楊

「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的序言裡,提出了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一千個人,難免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答案總是多樣的。

道說:是人間;佛說:是六道之一;上帝說: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場;哲學說:是無窮的辯證迷霧;物理說:是基本粒子堆砌出來的聚合體;人文說:是存在;歷史說:是時間的累積;

那,在一個特殊的群體——「精神病患者」們的眼中,這個世界到底又該是如何呢?

或許,我們可以在這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探訪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略微窺探一二。

那些正常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認知,讓我們對世界、對生命、對存在等等有了「顛覆性」的認識。

我們不能說他們就一定就是錯的。

畢竟,有那麼多的瘋子,在自己的世界裡正常著,也有那麼多的天才,在自己的世界裡瘋狂著。

試著打破你我固有的思維,去看一看「瘋子們」的世界,也許,有那麼一瞬間,會讓你受益匪淺。

/ Part 01

假如每個人都是一種動物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至今,作者都認為不能稱之為病例。

女孩有一種特異的功能,也許是一種返祖現象,也許是一種進化現象。

不能確切到底是因為什麼,卻實屬罕見。

在她眼中,人都是雙重的。

當她模糊地去看,看到的人就是動物,只有當她正式地去看一個人,那個人才是真正的人。

比如說,當她第一次見到作者時,她就笑出了聲,她說,她頭一次看到蜘蛛說話。

作者一再確認,是說自己像蜘蛛,還是在她眼中,他就是蜘蛛。

女孩堅定地告訴作者:他,就是蜘蛛。

她能在作者思考或者記錄的時候,看見他像蜘蛛一樣,整齊地織網。

也能詳細描述出,作者究竟是一隻擁有什麼樣特徵的蜘蛛。

在她眼中,她的媽媽是一隻貓,和爸爸鬧脾氣的時候,背後的毛都奓起來,背著耳朵,非常兇。

她的爸爸,則是一隻很大的海魚,叫不上名字,卻是在《動物世界》和水族館都見過的那種。

而她自己,是一隻通體黃色皮毛,眼睛很小的鼴鼠。

經過一番了解,作者發現:

她的「貓」媽媽,確實是個外表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小心謹慎、為人精細的人。

她的「魚」爸爸,平時慢條斯理,心理年齡相對年輕,是個擁有好奇心的人。

而她自己,確實也像鼴鼠一樣,看著開朗,小打小鬧的可以,但遇見大事,一定是害怕極了的那個人。

出於好奇,作者又讓她見了幾個同事,她所說的每一種動物,竟然都符合同事們的性格特點。

這不禁讓人開始相信:與其說她患病,不如說她確實像鼴鼠那樣,擁有更靈敏的嗅覺。

她所看到的每一個人身後,都對應著現實存在的某一種動物,而這些動物的特徵,就是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難以想像,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這樣的特異功能,是不是在人際交往的時候,能夠輕鬆許多。

換句話說,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有了直觀的確定性,也許就能減少猜忌和矛盾,連帶著,生活也變得簡單起來。

五彩斑斕的世界,在她的眼中活靈活現,滿大街老虎、喜鵲、狗熊、兔子、章魚,多少讓人有點羨慕。

就像作者感慨的那樣:「有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還真不一定就是真實的。」

而在這個小姑娘的眼中,或許,才是一個最真實的世界。

/ Part 02

「附體」是一種什麼感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82年生的金智英》。

看過的人,一定會對「附體」這個詞有點熟悉,這裡我們不討論該作品中所折射出的韓國社會問題。

想說的是,可能真的有這麼一類人,別人覺得她(他)瘋了,但她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在用自認為可信的角度,去面對或者解讀這個世界。

比如說,作者就曾與一個同樣被形容為經常「附體」的患者接觸。

很多年前,她就開始模仿別人,除了生理特徵無法做到之外,「眼神、動作、語氣、習慣、行為,舉止,沒有一點不像的」。

可以試著想像,突然有一天,你身邊一個熟悉的姑娘,仿佛換了一個人。

她說話像個老頭,走路也顫顫巍巍,生活習慣也完全變了樣,你是不是也會被嚇到呢?

所以,這個女孩的男朋友棄她而去,家人覺得她不可救藥,朋友也開始遠離她。

但她絲毫不受影響,繼續實踐著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

她告訴作者,她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她認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在我們看待事物的時候,其實是加了自己的主觀意識。

這樣一來,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就會有偏差。

因為好奇別人眼中的世界,所以她開始模仿別人。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所謂的「附體」,不過是她想要站在別人的眼光處,不帶任何主觀意識地去看這個世界。

她說,這樣一來,你會看得更本質,你也就會更接近這個世界的本質所在。

記得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哲學界與瘋子的區別在於,一個只是在想,一個真的去做了。」

大可不必去判斷這樣一種行為,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或許,我們可以由此去深思另外一個問題:

當人與人之間產生誤解時,是否可以儘可能地站在對方的角度,重新去認識問題,再來解決問題呢?

就像作品裡,女孩說的那樣: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雲的眼睛去看雲,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當你感同身受了,也許世界就通透了。

/ Part 03

你真的知道蘋果的味道嗎?

讀了這本書,你會發現一個共性:所有的精神病患,無一不固執地活在自己的圍牆裡。

他們所認知的世界,在我們看來是荒謬,又或是病態,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更勇於追求感受。

比如,我問你:「你真的知道蘋果的味道嗎?」

書中就有這麼一個病人,他熱衷於釋放精神,以便找回真實的存在感。

他喜歡一聲不響地消失,連家人朋友都找不到他,然後斷電、斷網,什麼都不幹,就在家待著。

渴了喝水,餓了吃沒有任何調味的饅頭,困了睡,醒了起,如果可能的話,不穿衣服,反正儘可能跟現代文明斷絕了一切聯繫。

而這一切的開始,是源自於達摩面壁參禪的故事。

因為,他很想知道,一口氣山洞口坐那麼多年的達摩,到底領悟了什麼?

在多次的實踐之下,他終於有了自己的體會,並樂此不疲。

他描述道:

「快到48小時的時候,矇矓間覺得有些事情似乎很有意思......我體會到感覺的存在了。」

「閉關四五天之後,感覺也被淡化了。」

「再後來,看不透的事情有點透了,想不清的事情想通了,鑽牛角尖的狀態和諧了。」

從正常人的角度去看,他好比經歷了一場孤獨與自閉的洗禮,在徹底沉澱之後,再重回平靜。

果然,他告訴作者,每一場閉關的最後,他都找回了自己。

不會因為那些天的精神神遊,而打算放棄肉體,反而更堅定地統馭肉體。

他說:「那是真實到讓自己做什麼都很踏實的感覺……被放逐的精神找回來了。」

比較值得讓人玩味的是,每次閉關前,他都會刻意準備一個蘋果,作為「重新」回來的開始。

大概是因為每天只吃饅頭,所以,蘋果在入口的那一瞬間,讓他真正感受到了味覺的衝擊,連帶著所有的感官重新被打開。

可以想像,這種感覺是奇妙的。

果肉中的每一個細小顆粒都在爭先恐後地開裂,釋放出蘋果本身的味道。

作為正常人,我們的感覺已經被平時的色香味壓製得太久了。

蘋果真實的美味,又有多少人真的感受得到呢?

同樣,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我們又有多久沒有停下腳步,感受過自己的感受呢?

/ Part 04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與瘋子之間,仿佛一牆之隔,很多人在讀完這本書之後,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去相信。

但不要忘了:存在即合理。

這個世界本來就有無數面的不規則。

我們可以試著透過這本書中所講述的不一樣,看看「瘋子」眼中世界的本質與人生的真相。

就像作者自己說的那樣:「對與錯、好與壞、清晰或者混亂,邏輯與無序,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種近乎宗教意識般的共鳴。」

是的,人因思想而高貴,有人讀到了,或是領悟到了,或許就有了存在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究竟是本什麼書?惹起這麼大的爭議
    有人說這是最譁眾取寵的一本書,就像一臺智商鑑定機,信了的非蠢即傻,也有人說這本書會讓人三觀顛覆,對世界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今天要推薦的就是這一本評價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看完它,你不一定會站到哪個陣營,但你一定會忍不住問自己,究竟是他們有病,還是我們想的太少。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我們在中間,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是介於他們之間的普通人,而是我們正站在蹺蹺板的平衡點上,一念天才,一念瘋子。
  • 新書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看高智商瘋子如何調戲和羞辱正常人!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回顧 | 真正的天才,只是看起來像瘋子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夏萌主播的領讀◆ ◆ ◆親愛的共讀小夥伴,今天我們將回顧《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02▼永遠不要試著走入瘋子的世界 哪怕你也想寫作一本像《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樣的書,也不要試著走入一個瘋子的世界。 這些年,媒體報導了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無差別攻擊事件的消息。
  • 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本文由以下十點文字營小夥伴整理完成李由 曹波 黃海媚 時舟 靈傑 雨軒 曉彤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著名作家——高銘1月13日,作客十點讀書會直播間在無瘋魔不成活的精神世界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高銘和我們一起聊了如何成為一個天才/瘋子?
  • 【原創文章】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在中間.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在中間——《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火了,因為它打開了一種新的世界觀。很多人看得背脊發涼,因為他們在瘋子的世界裡找到了認同。 ――《環球人物》雜誌每個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樣的。既然一個世界可以演繹成這麼多樣,那麼嘗試一下很多個世界來讓一個人看,這樣似乎很有趣。
  •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2020-08-31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視網《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千萬熱播數據背後的秘密
    相較而言,樂視網《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起初的播放成績並不那麼冒尖,但近日,其綜合評分躍居到了全網第四,甚至超過了曾一度霸屏的《盜墓筆記》。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他來了請閉眼》、《靈魂擺渡2》和《萬萬沒想到3》,熱播量排名第三的《極品女士4》的綜合評分也僅僅排到了第八位。
  • 喜馬拉雅FM上線《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有聲劇,馮遠徵、倪妮、郭曉...
    7月20日,喜馬拉雅上線重磅有聲劇——《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有聲劇根據同名暢銷書原著改編,喜馬拉雅與磨鐵圖書聯合出品,由馮遠徵、倪妮、郭曉東等全明星陣容演繹,物理學家李淼、心理學大咖魏知超專業解讀,超精良製作打造怪奇心理學有聲檔案。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跳出已知的體系,用別樣的角度去看世界
    當我們習慣性地根據自己的認知去判斷一件事情是對是錯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扼殺了探索新世界的可能。這些觀點來自於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錄——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他想要傳達給你的是要學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學會尊重每個人不同的想法。《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誕生於作者對精神病患者精神世界的好奇。
  • 「南鑼薦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理解媒介》、《好學校》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海安讀書 推薦「有多少瘋子,在自己的世界裡正常著。 就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裡瘋狂著。」《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是我兩年讀過的,講述的是一群誤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療的瘋子的故事。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馬斯克在幹些什麼?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馬斯克在幹些什麼?偉大的人總是讓人敬佩的,特別是那些悄悄的潤物細無聲的人。然而,還有那麼特別的一小部分人,他們也是熱愛科學的人,雖然他們本人並不進行發明創造,但是他們自己的某些構想以及行動能力已經開始深深地影響著世界的格局,馬斯克就是其中一個。馬斯克,對於我們來說聽起來很熟悉,但是大多數人似乎僅僅知道的就是馬斯克不就是造特斯拉的那位嗎?是的沒錯,就是他了。
  • 天堂在左,瘋子在右,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
    導語天堂在左,瘋子在右,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今天給大家整理了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天堂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往往都是最孤獨的。一起來看看都有哪幾部吧!NO.5——《她比煙花寂寞》93405人評價,豆瓣評分:8.3主演: 艾米麗·沃森 / 瑞切爾·格裡菲斯 / 詹姆斯·弗萊恩 / 大衛·莫瑞瑟 / 查爾斯·丹斯有的天才,將這份瘋狂灌注到了自己的作品裡,成就了人類文明史上最璀璨輝煌的篇章。
  • 愛情,不該如此嗎,他是瘋子嗎?《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盜屍者篇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裡都有一些在我們看來奇奇怪怪的人,他們被我們定義為——瘋子。他們的思想行為都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所以他們就成為了我們眼中的瘋子。其中有一篇我覺得比較特別,我覺得他只是太過於想念他的妻子而並不是有什麼心理疾病。老實說,他的痴情讓我敬佩,愛情,不該如此嗎?
  • 馮遠徵、倪妮等加盟配音喜馬拉雅《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懸疑風從網...
    (原標題:馮遠徵、倪妮等加盟配音喜馬拉雅《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懸疑風從網劇刮向有聲劇)
  • 《超能陸戰隊》: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人的成長需要引導與陪伴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讓人感到非常惋惜,他們被稱為「天才罪犯」。這些罪犯都擁有著超越常人的智商,或者擁有著非比尋常的技能。但是他們卻將自己的智商或者技能用在了犯罪上。研究發現這個特殊的群體在年少時多多少少都缺乏關愛與陪伴,孤獨、迷茫導致他們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美麗心靈:豆瓣9.0,真實故事改編,堪稱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電影版
    幾年前一本名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書籍橫空出世,這本書籍是作者通過各種渠道和國內多家精神病院以及公安部機構裡的非正常人士進行溝通,並以對話的形式寫作了一本瘋子與天才的書籍。這本書為讀者們打開了一個新的大門,像精神病院裡的患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瘋子在平常生活中是不可多見的一個群體,而作者通過深入他們中間,通過與瘋子間的聊天談話發現了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精神世界。
  • 馮遠徵、倪妮等加盟配音喜馬拉雅《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懸疑風從...
    有聽眾在聽喜馬拉雅有聲劇《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以下簡稱《天才》)之後給出了這樣一條評論。提到「瘋子」,很多人直接會聯想到馮遠徵飾演的「童年陰影」安嘉和。《天才》的監製李瑩告訴刺蝟公社,在有了改編有聲劇的想法後,她曾詢問幾位朋友,「你心目當中最理想的演播者會是誰」,有五、六位的朋友的答案都是:馮遠徵老師。
  • 瘋子在左,天才在右。一起來看下那些電影裡開掛的天才人生
    每個人都曾想過自己會是一個智商超群,卓爾不凡的天才。但往往現實會告訴我們,我們僅僅是那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一員。但是著並不妨礙著我們對於天才的嚮往。我們都很好奇天才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他們是否有著我們普通人的這些煩惱。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4部關於天才的電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關於天才的苦與樂。
  •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作者高銘帶你讀懂《夢的解析》!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作者高銘攜寫夢新書致敬偉大的弗洛伊德🌟 《人人都能夢的解析》新書分享會 深圳獨家站⏰ 10.12(本周六)19:30📍 福田星河COCO Park  L1 西西弗書店#是時候做夢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和瘋子是個怎樣的界定?什麼是天才,什麼是瘋子?小時候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瘋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永遠不可能有交集。但是實際上天才和瘋子之間並沒有什麼特定的界限,一個天才很有可能在來自外界的壓力之下變成一個不被人理解的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