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老師一開口,讓我又想起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有聽眾在聽喜馬拉雅有聲劇《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以下簡稱《天才》)之後給出了這樣一條評論。
提到「瘋子」,很多人直接會聯想到馮遠徵飾演的「童年陰影」安嘉和。《天才》的監製李瑩告訴刺蝟公社,在有了改編有聲劇的想法後,她曾詢問幾位朋友,「你心目當中最理想的演播者會是誰」,有五、六位的朋友的答案都是:馮遠徵老師。
不過,馮遠徵在接到配音邀請後,認真而慎重地思考了三天,最後在「瘋子」和作者之間選擇了作者。他在發刊詞中解釋原因:「我不希望點開這部有聲劇的你,因為我曾經扮演的角色而把這部作品中的『瘋子』默認是偏執的、可怕的真的瘋子。」
圖源:新浪微博@馮遠徵
《天才》中的「瘋子」,代表的是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群。原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獨特視角下人們的所思所想。這是一本現象級心理奇書,一經出版便迅速佔據各大圖書排行暢銷榜榜首,也在豆瓣獲得了8.1的高分。不過,暢銷的背後也「收穫」了兩極化爭議。
由於書中故事最早出現在天涯論壇的鬼話區,有部分讀者對內容的真實性存疑。他們認為全書打著採訪手記的旗號,利用精神病患的噱頭,更像是一本小說或鬼故事合集。
對於這個爭議,李瑩想到了她在柴靜《看見》一書中的一句話——「真相是無底洞的底」。「什麼才是真實?我們在IP改編時,對有聲劇的定位是怪奇心理故事。比起真實,我覺得『瘋子』這個獵奇標籤背後關於人生和生命的思考,更能打動聽眾。這也是我認為本書最具顛覆性意義的地方。」
在製作團隊看來,《天才》是一個題材獨特甚至是獨一無二的IP,如果能將原書的對話體在內容上進行挖掘,深化改編,一定是一個有亮點的作品。
團隊在劇本上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從今年春節開始洽談IP到有聲劇上線歷時7個月左右,光劇本改編就耗費了近5個月時間。
「音頻市場中大部分有聲劇都是遵循原書內容的,這可能是第一次在有聲市場裡把純對話的內容,進行了影視、戲劇化的改編,它的改編尺度和難度都相對較大。」李瑩說。
《天才》有聲劇打破了原書對話語序下的時間或空間結構,在單集故事中,運用了旁白轉化、插入閃回、模擬錄音等處理形式,使內容的層次更加豐富多元。
在《影子先生 | 噩夢連續劇,是誰在追殺我?》一集中,故事的開頭是一段旁白,通過作者高銘的視角,描述他對女患者的印象和困擾她的一個持續的噩夢。
「我的這種感受來源於幾個月前的一條語音,那是一個下著大雨的夜晚,窗外雷聲隆隆,閃電刺眼。」
這句旁白後,緊接著有一段女患者的語音閃回。一開始,她從噩夢驚醒大口喘氣,用顫抖慌亂的聲音說「我.我又夢到他了」,隨著對夢境回憶,她說話的節奏越來越快,逐漸染上哭腔,最後一聲歇斯底裡的驚叫「啊」,語音戛然而止。
倪妮是故事中女「瘋子」的配音,許多聽眾都從她聲音中捕捉到了人物情緒變化的細枝末節,對此給出了頗高的評價,「驚豔」「故事感好強」「播得比演得好」.
《天才》之所以邀請馮遠徵、倪妮和郭曉冬三位演員來顛覆性出演,李瑩認為選角的關鍵在於「適合」,演播者要與演繹的IP內容或人物契合度高。
截自喜馬拉雅App
馮遠徵因角色留給人關聯的印象就是被選中的一個原因。同時他作為北京人藝老戲骨,長期耕耘話劇舞臺,功力有目共睹。而倪妮和郭曉冬兩位也是非常有戲劇張力的演員,兩位除了拍攝影視劇,都曾有過參演話劇的經歷。 馮遠徵對另外兩位搭檔都有著很高的評價。郭曉冬是他生活中的好友,有著不錯的角色塑造能力。而倪妮雖然此前並不認識,但馮遠徵在聽到她的配音後感到驚喜。「我覺得她塑造人物的那種感覺是準確的精彩的,也給我不錯的啟發,雖然沒見面,但我相信,聽眾能聽到我們精神層面的交流,會相信我們是面對面的。」
除了演員和角色要契合外,另一方面,演播者也要對內容認可,能有自己的理解。馮遠徵告訴刺蝟公社,在選擇扮演作者高銘時,他主要在思考,作者在面對這些所謂的「瘋子」的時候,他的心境是什麼,他的反應是什麼。「雖然他大多時候表現的很冷靜,但內心是很波瀾的,這個其實更加難,所以對我而言比較有挑戰。」
他還強調,聲音表演跟影視舞臺表演有極大的區別,難度更大。舞臺表演可以通過視覺細節撲捉人物特性和行動線,而聲音表演完全看不到表演者,只能靠純聲音來猜測表演者的情緒。
為了儘可能準確地將情緒傳遞給觀眾,準確把握人物,馮遠徵配音時也會加入表演。「角色是走著的,我也會走著,哪怕為了聲音不被幹擾原地無聲踏步,我也想讓觀眾感受到我語氣裡的動感。」
有了劇本的傾力改編和明星配音的加盟,《天才》有聲劇獲得了用戶認可。自7月27日由喜馬拉雅官推以來,點擊量和口碑節節攀升。截至目前,專輯的播放量已經破百萬,並一躍成為2020喜馬年中好書榜Top1。
今年,懸疑類題材受愛奇藝推出的《十日遊戲》和《隱秘的角落》兩部網劇大火。懸疑類內容也一直是有聲市場中最受歡迎的類別之一。
「它很多時候與社會話題相關,本身有廣泛的受眾人群;這類內容也特別適合有聲化呈現,在聽覺上營造懸疑氛圍,甚至比視覺更能引發想像空間。」李瑩在分析懸疑題材的有聲內容優勢時說。
《天才》有聲劇就是基於此類題材優勢的作品,也是喜馬拉雅對懸疑推理精品有聲劇的重要布局。喜馬拉雅最近推出了自有廠牌「白夜劇場」,而「白夜劇場」的核心內容定位就是懸疑推理題材的精品有聲劇。
繼《天才》有聲劇之後,「白夜劇場」還在7月30日上線了由阿雲嘎、阿傑、李詩萌領銜演播的《歌劇魅影》音樂有聲劇。此外,紫金陳「推理之王」三部曲《壞小孩》《無證之罪》《長夜難明》有聲劇專輯,也將陸續登陸喜馬拉雅「白夜劇場」。
圖源:新浪微博@喜馬拉雅
雖然喜馬拉雅「白夜劇場」和愛奇藝「迷霧劇場」的出現,有點像「同題競爭」,但更是一場有趣的聯動。作者紫金陳發微博稱,原著《壞小孩》實體書在劇播三天就賣斷貨。這也帶動了同類有聲書的收聽。例如在喜馬拉雅,《壞小孩》有聲書的播放量就迅速突破2000萬,一個月後又新增了1000多萬播放量。
李瑩告訴刺蝟公社,《長夜難明》有聲劇正在錄製階段。這部小說原著已被翻拍為《沉默的真相》,由白宇和廖凡主演,即將登陸迷霧劇場。屆時,喜馬拉雅將與愛奇藝「聯手」,同步在平臺推出有聲劇和網劇,相互借勢,實現雙贏。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