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影評:所有障礙都是為了完成愛

2021-01-07 科學發現的觀念

寫在前面:

最近買了幾本齊宏偉老師的書,一直都很喜歡他的文學作品,被他的洞見和文學造詣所深深折服。幾本書中,最先看的一本是《看懂必看的35部零零後影片》,越看越覺得興奮,看文字看思想,如沐春風。尤其是看到其中的《千與千尋》、《傲慢與偏見》、《撒瑪利亞女孩》等,禁不住想分享。那就先分享一下齊宏偉老師的《傲慢與偏見》吧。

此版本《傲慢與與偏見》上映於2015年9月16日,豆瓣評分為8.5分。

看這版電影,有很多感觸。尤其是英國鄉村,那麼美!男女演員外貌較好,一看就覺得是男女主人公的不二人選。所以,儘管《傲慢與偏見》有多個不同電影版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這一版。這一版的可貴,拍出了原作的精神。

奧斯汀跟其他作家很不同的一個地方就是,她有非常深的宗教觀念,但她永遠不會讓你一眼就看出來。她的作品有非常精巧的設置。

有人說,大師就是製造困難,然後來解決困難。這一點用在奧斯汀身上很合適,她在所有作品中都會設置障礙,導致有情人難成眷屬。障礙表面上看是外在的,其實是內在的。這就是她的作品比一般流行作品深刻的地方。

《傲慢與偏見》中表面的障礙很容易看出來,伊莉莎白的背景不好,尤其是名聲不好,因為她爸爸擇偶不善娶了一個年輕美麗卻沒修養的太太,受媽媽的影響,伊莉莎白的妹妹沒多少修養,她爸爸天天關在書房中看書,夫妻間根本沒什麼精神交流。妹妹莉迪亞跟韋翰私奔了,這影響了整個家族的名聲。家裡的名聲不好,這一點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另一個障礙就是他們家的女孩沒有任何遺產和嫁妝。他們必須把自己嫁出去,否則等爸爸去世後,家產都會被表兄繼承,她們就必須搬出去,無處可住,因為按當時的遺產律法是傳男不傳女的。

還有一個障礙就是達西拆散了伊莉莎白的姐姐吉英和彬格萊的婚事,這讓伊莉莎白對達西誤解很深。

表面看來這些都是外在障礙,但你再去深入看的話,這還是能克服的,關鍵還有裡面的障礙。這內在障礙是什麼?就是人性中的「傲慢」與「偏見」,這就是片名的深意之所在。具體來看,達西有著非常深的傲慢,而伊莉莎白有著非常深的偏見。

當然,達西的傲慢是有理由的,他不是因為有錢就傲慢,他有錢且很有修養,很富有同情心,很通情達理,又很明事理,很有洞察力。他認為彬格萊和吉英的愛情有問題,因為吉英確實太含蓄和內斂了。達西有很多傲慢的資本,以至於傲慢對於他來說深入骨髓。就要向伊莉莎白求婚了,他還在內心思想鬥爭,要不要求婚,一點兒也不去想伊莉莎白的想法。

而伊莉莎白的偏見和她的自尊有關,因為她長在那樣的一個聲名狼藉的家裡,所以她格外敏感,偏偏達西這麼不客氣,她當然就有怒氣。當韋翰說達西的壞話時,竟一點兒沒懷疑韋翰對於達西的那些說法是多麼唐突。其實,她需要找理由來強化她內心的偏見。奧斯汀就此揭示了傲慢幾乎算是本性的一部分,而偏見幾乎算是尊嚴的一部分。

這種傲慢與偏見再往下走其實就是人的自我,而愛就是擺脫自我,去關注別人。愛不是利用別人成全自我,而是放下自我去理解別人。電影和小說,好就好在讓兩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學習愛。這必然會產生碰撞和交鋒,這種碰撞和交鋒其實就是一種對話,是一種呼喚和應答。愛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讓人學著克服自我,學著在乎對方。

說到底,這部電影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更是一個成長故事。人在學習愛,也在愛的過程中克服自我中心而成長。最後,水到渠成,達西走向伊莉莎白,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都成長了。而電影中最感人的,就是伊莉莎白站在懸崖上,那種孤獨和懊悔,那種懺悔和呼喚,都是成長過程中的陣痛啊!

而達西的痛苦在於他求婚被拒,覺得自己的尊嚴被冒犯。他非常痛苦,覺得自己從小到大很會做人,很有修養,但沒想到對方這麼激烈的全盤否定他。一個他不在乎的人就算了,還是他這麼在乎的一個人,這個落差讓他受不了。在這樣的痛苦中,他醒悟到自己其實根本沒在乎對方,也沒想過對方內心的想法。他在乎的不過是要做一個了不起的達西先生而已。於是,他開始了反省、懺悔,並以實際行動表明這一點。他開始在乎別人,開始在乎被人怎麼想,而不僅僅在乎自己的感受。後來,達西給伊莉莎白寫了一篇長信,信中有很多他的懺悔和表白。

達西在成長,伊莉莎白更需要成長。電影其實是跟著伊莉莎白來拍攝的,更詳細地拍出了伊莉莎白的悔悟與反思的過程。電影中,她到達西家去參觀,她開始真正了解達西,與達西對話。接到達西的信的時候,她有很多感觸,這一點電影沒法拍出來。

電影是夠照顧伊莉莎白的了,但不少人還是說奧斯汀是以男性為中心,這顯然是無理的指責。男性需要積極主動點,需要知錯就改需要喚醒對方,讓對方來回應自己,這有錯嗎?既然每個人都在傲慢與偏見中,就不要對一見鍾情、無須語言之類的說法輕信了。

達西再次發出召喚,伊莉莎白也終於克服了敏感的自尊心。但恰恰這時,佳苔琳老夫人來阻攔伊莉莎白,她要伊莉莎白答應不嫁給達西。但伊莉莎白拒絕了,儘管這時候達西還沒有第二次求婚。

原來,所有障礙都是為了完成愛。沒有一點兒障礙你怎麼能考驗愛呢?如果你是高富帥,嫁給你一點兒都不困難,但問題是你能確定對方真愛你嗎?

因此,必須設置重重障礙,好完成愛的教育,好讓愛產生出來。愛是心動,更是接納。

所以,你欣賞這部電影,就要欣賞對障礙的跨越和對困難的克服。有人說奧斯汀重視金錢超過愛情,這不對。伊莉莎白的表兄柯林斯向她求婚,她二話沒說就拒絕了,一點兒沒有感到後悔。電影特意選了個很矮的演員來演柯林斯,有點過於醜化。夏綠蒂嫁給了柯林斯,伊莉莎白就認為夏綠蒂是找了一張長期飯票——這麼精彩的心裡活動,電影還是無法表達出來。

不過,奧斯汀也不是愛情至上,伊莉莎白的妹妹莉迪亞與韋翰不就是因為愛的衝動和私奔嗎?奧斯汀對這種所謂一見鍾情的感覺也是嗤之以鼻的。而且伊莉莎白的爸爸就是因為媽媽的美貌而與之結合,才釀成了一生的大錯,因為他們彼此之間沒有精神共鳴和內裡溝通。但奧斯汀沒有走向金錢都不重要、門第無所謂的觀念,她考慮了所有因素。但她仍強調,愛情必須是兩個平等人格的交流,在這個交流中一起創造一個愛的世界,在這個愛的世界裡心心相印,然後終成眷屬。奧斯汀比一般人牛的地方在於,她不認為婚姻的基礎是愛情,而是愛情的基礎是婚姻。

電影把這麼博大精深的小說剪裁到這樣的程度就很不錯了。你要是真喜歡深入思考,請你一定要去讀小說。在電影最後,達西和伊莉莎白在鄉村路上相遇,兩人輕輕相擁,陽光照在他們身上,這個鏡頭確實很美,也算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吧!

(旁白:電影剛出來的時候,我還在高校交外國文學史。當時學校通用的教材,並不待見奧斯汀,聊聊數行介紹而已。但我因為有一次到外文閱覽室,見到國外書刊中那麼多對奧斯汀的評論,就知道她一定是一位大作家,於是把她抬高到和狄更斯同等地位來講授,甚至特別安排了時間讓學生一起觀看這部影片。我跟學生一起看了不下5遍!一個學生曾說:「看著這部影片,你就覺得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和淨化。我變得開始相信愛情和幸福了。」還有比這更好的評價嗎?)

相關焦點

  • 影評 | 《傲慢與偏見》:音與畫的古典浪漫
    不少英國小說都人物眾多而人際關係複雜,而電影的開篇兩分鐘已將班內特一家七口的性格特點躍然於屏幕。電影《傲慢與偏見》劇照與人言始終相伴的是背景音樂。音樂大概是電影中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一個要素,但好的音樂是構成一部流暢豐富的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愛我,偏見讓我無法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愛我,偏見讓我無法愛別人。提到簡奧斯汀,我們腦子裡會蹦出怎樣的形容詞呢?浪漫?抗爭?獨立?這位著名女作家終身未婚,家道小康,從小接觸的都是地主階級,紳士,牧師等知識分子,生活的環境也十分恬靜和舒適,畢竟,19世紀英國的鄉村景色和田園風光是極其令人嚮往的。她的一系列作品也並沒有涉及重大社會矛盾,相反描述的都是一些婚姻愛情的浪漫。她並不迎合當時的傷感小說主流趨勢,反而破舊立新,細緻明朗的刻畫出當時英國鄉村田園之景。傲慢與偏見就是其中之一。
  • 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所有的愛情種類都在這
    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詳情介紹來臨,女作家簡奧斯汀帶給我們關於愛情的思考。2020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時間:2020-03-24至292020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地點:上海大劇院-別克中劇場2020話劇《傲慢與偏見》上海站門票價格:60,80,120,180,280,380劇情簡介:
  • 傲慢與偏見的關係,《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女主角伊莉莎白出生在一個小地主家裡,今年二十一歲,長相秀麗,身材勻稱,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達西先生,達西先生的出場招致了伊莉莎白所在鎮子上所有街坊鄰居的厭惡,因為他太高傲了,他用鼻孔看鎮上的每一個人,很少與人講話,有女士邀請他跳舞他都能無禮的拒絕。鎮上所有人都覺得他是一個自大,粗魯,品行不好的人。當然女主角伊莉莎白也有這樣的看法。
  • 《傲慢與偏見》,愛是摒棄了傲慢與偏見之後的曙光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這部電影是我非常喜歡的《傲慢與偏見》。毫不誇張的說,我曾經在一周內把它翻來覆去的看了三遍,然後它就直接進入了我的電影最愛榜單,並且在看完了整個電影之後,我還心血來潮的把小說也找來閱讀,這足以看出我對這部電影的熱情和喜愛了吧。
  • 當愛情遭遇階級,傲慢撞上偏見——影評《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的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的,兩情相悅的兩個人不顧一切,拋開世俗與階級的重重阻礙,幾經波折而後邁入婚姻的殿堂,可是要是僅僅只是這樣的橋段想來也是很難去吸引人的,誠然,這段愛情算不上曠世奇戀,也不算悽婉動人,充其量只算平平淡淡。
  • 《傲慢與偏見》電影鑑賞
    這便是一開始的傲慢以及偏見,但後來他逐漸被伊莉莎白的天真美麗,聰慧睿智所吸引,在又一次舞會上,他邀請伊莉莎白共舞,伊莉莎白也欣然接受了,自此他便改變了他的看法,但依舊沒有放下他的傲慢。直到他抑制不住內心對伊莉莎白的愛意向她求婚卻慘遭拒絕後,他才深刻地反省自己,努力改變自己,並用實際行動向伊莉莎白證明自己已經放下傲慢,放下偏見,對她只是單純的愛意。
  • 重溫《傲慢與偏見》:人人反對偏見,可現實人人都有偏見
    以下一段描述:許多姑娘紛紛向達西投去傾慕的目光,但達西非常驕傲,認為他們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伊莉莎白,伊莉莎白自尊心很強,決定不去理睬這個傲慢的傢伙。之後不久達西卻有意追求伊莉莎白,但伊莉莎白看不慣達西傲慢的表情,對達西開始就產生了偏見,兩者相結合時,那麼呈現了失去理性的重要性,當理性不在時,那麼偏見也有可能成為「事實」。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電影曾入圍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影片、第63屆金球獎最佳音樂/喜劇片,導演喬·賴特憑藉該片獲得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傑出新人獎」。
  • 電影《傲慢與偏見》:愛能打破的,不止是傲慢和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片,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納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這部影片我看了很多遍,其中男女主的愛情經歷格外打動我。顯而易見,女主伊莉莎白是位善良活潑、愛恨分明且極其愛笑的姑娘,她出生在英國鄉鎮中資產階級家庭,但她對愛情以及婚姻有自己的觀點,她沒有受母親的影響,她反對因為金錢而結婚。
  • 電影<傲慢與偏見>如何詮釋愛的價值!
    人們說電影是光影神話 一部好電影是以一個好故事為基礎的,就像「傲慢與偏見」一樣,它的前身是簡·奧斯汀同名小說,19世紀初,它講述了英國農村的生活和社會的故事。這部電影對經典的還原和對光的合理利用,使它受到了許多讚揚,生活布局優美,油畫像影視,人物情感碰撞強烈,都表達了時代人們對愛情的含蓄和強烈追求 在那些日子裡,城市裡有頭有臉的人似乎有社交場所 單身女孩和富有的紳士在紅酒的影響下聊天跳舞氣氛變得熱烈起來,達西先生和彬格萊先生突然出現,就像兩隻明亮的孔雀,兩隻熾熱的眼睛使每個女孩都興奮地臉紅了 用地道的英語舞蹈,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的表情 當然
  • 書籍:《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其實一開始是叫《最初的印象》,而且第一次它的出版是被拒絕的,十幾年後作者再度重寫,將其改名為《傲慢與偏見》,該書終于于1813年問世,廣受歡迎,生動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被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 《傲慢與偏見》越傲慢越偏見
    中學時愛讀名著,連《兒子和情人》、《喧譁與騷動》都能一知半解,《理智與情感》和《傲慢與偏見》卻比輔導書更難讀,可能叛逆期的影響,潛移默化對英國紳士淑女產生先天的牴觸與蔑視,才會對字裡行間描繪的傲慢虛榮不屑一顧,坦白說,華麗璀璨比不上大觀園,高貴氣質被鄉野粗鄙汙染,怎比得上曹雪芹妙筆生花?囫圇吞棗勉強讀到結尾,連書都送給了女同學。
  • 《傲慢與偏見》豆瓣8.6: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
  • 電影《傲慢與偏見》,我所以為的你的傲慢,僅僅是我對你的偏見
    最深刻的一個片段就是,伊莉莎白被媽媽逼迫嫁給她的表哥,為了可以得到一棟房,為了讓其他姐妹擺脫貧窮的生活。要是伊莉莎白不同意就斷絕關係,這個時候爸爸站出來了說「如果你嫁給他我就永遠不會見你」。伊莉莎白和達西分不清楚倆人誰傲慢誰帶有偏見,兩個不同的階級能走到一起總是有多不易。一個獨立有主見,一個善良有魄力,但是更喜歡的是慈祥明理對二女兒有偏愛的父親。靈魂相似的兩個人歷經磨難總是會在一起,大姐和伊莉莎白無疑最後都是幸運的,不是因為傲慢而產生偏見,可能更深處是因為不了解有了偏見而讓人覺得很傲慢,消除偏見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伊莉莎白和達西也都做到了。
  • 與《傲慢與偏見》的那些想法
    看到了好多影評都在糾正《南北》與《傲偏》之間的聯繫。確實,達西出身貴族而桑頓白手起家,兩人因為出身不同,所以性格上絕對存在差異。但關於「傲慢」這一點來說,達西是因為優越的貴族身份,桑頓卻是因為對南方「散漫」生活的不屑。這無疑會加深兩位「四字」女主的偏見。由於兩位女主都是美麗、自信、堅韌的女性形象,面對這樣的「好男人」,除了美貌吸引之外,不就是偏見了嗎!就要和他對著幹!
  • 傲慢易改,偏見難改︱電影《傲慢與偏見》
    在看翻拍的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前,我曾經看過BBC經典版的《傲慢與偏見》。所以說在觀賞到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之後,我很難不把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與經典版的《傲慢與偏見》之間進行一定的對比,但是對比之後就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對於經典文化表現的一種薄弱感。
  • 娜塔麗-波特曼擔當《傲慢與偏見與殭屍》監製
    《傲慢與偏見與殭屍》  搜狐娛樂訊 今年剛剛摘取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桂冠的娜塔麗-波曼,在緊鑼密鼓拍戲的同時,也不忘朝多種方向發展——在獅門電影公司最新擬拍的新片《傲慢與偏見與殭屍》(Pride and Prejudice and
  • 《傲慢與偏見》:凱拉·奈特莉版光芒四射的伊莉莎白,迷倒無數人
    名著翻拍往往承受著更多的壓力,畢竟誰也沒辦法拍出一個讓一千個人都滿意的哈姆萊特,喬·賴特執導的這一版《傲慢與偏見》,也許並不是最好的一版,但絕對是最美的一版,不得不說電影的畫面簡直太迷人了,唯美的鏡頭將英國鄉村的風貌賦予了近乎完美的還原,再加上凱拉·奈特莉這一個美人,養眼不已,其實凱拉·奈特莉乍看之下,稱不上豔麗,但奇怪的是她舉手投足有一種特別的美,光芒四射,讓人百看不厭。
  • 《傲慢與偏見》影評:真愛的力量,一切都無法阻隔
    這是一部講述一段美好的故事,愛情故事的影片,兩個人因為之前的誤會,女生對男生有著很大偏見,男生也因為自己的驕傲,傲慢一直不願意低頭。但是偉大的愛情力量還是讓他們在一起了,因為兩個人只要消除了其中的這些誤會,兩個人都深深被對方吸引著。只要有愛,什麼都沒有辦法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