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親切可愛的臉孔
一位享譽國際卻謙遜和氣的大提琴家
他用巴赫的音樂開啟了自己的音樂人生
文章源自:橄欖古典音樂 | 圖:BAIDU
編輯 | 田藝苗的田
Yo-Yo Ma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為法國出生的華裔美國人,曾獲得多座葛萊美獎。馬友友出生於1955年10月7日。身為當今古典樂界最暢銷、最受歡迎的音樂家,大提琴家馬友友不斷尋求與聽眾建立思想交流的新方式,以及自身在藝術成長上的熱切渴求,不僅展現了他多面向的音樂生涯,也帶領著樂迷們探索古典音樂的更多可能性。
正值他的 65歲生日之際
我們一起來回顧下
馬友友演奏的 15首 大提琴作品
體驗15種大師風情
在各個演出上,馬友友都會演奏巴赫六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就算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把六首完整拉完,其中第一號的前奏曲一定是馬友友經常演奏的曲目,清晰、寬廣、悠長。《G弦上的詠嘆調》作為膾炙人口的名曲,充滿詩意的旋律美就如同與內心深處的對話。「就好像沒有了耳、更沒有了眼、沒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們,因為我的內心有一股律動,源源而出。」
《天鵝》是聖桑著名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風格最為別致的一首,不同於組曲中大部分諧謔揶揄的口吻,這首曲子始終透露著冷峻孤獨的氣質。微波粼粼的琶音伴奏,生動刻畫出了平靜的湖面。大提琴優雅如歌的吟唱,勾勒出天鵝遺世獨立的姿態,令人心生安逸美好的感受。
克萊斯勒的小提琴小品中有許多經典之作,這首《愛之憂傷》是與他另一首作品《愛之喜悅》相呼應的一首曲子,它甜美而傷感,充滿維也納情調的沙龍小曲,在音樂中細數愛的故事,表現了初戀少年般的青澀朦朧。
法國著名作曲家古諾於1855年以巴赫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調前奏曲》為伴奏,加上這和諧莊重而深邃的旋律,與巴赫形成完美的默契,呈現出虔誠、恬靜的氣氛,後面有人加上歌詞,取名《聖母頌》,這是音樂史上的一段趣話。這首曲子集純潔、寧靜、明朗於一身,滿懷美好的期盼。這首曲子是阿根廷「現代探戈的革命之子」皮亞佐拉所作。他的作品《自由探戈》是許多音樂家和室內樂團熱衷演奏的演出曲目,並擁有多種樂器獨奏、合奏等各種形式的改編版本。一曲探戈,激情四射,我隨樂舞動,你隨我情動。
選自電影《天堂電影院》
這首溫情脈脈的樂曲源自電影《天堂電影院》。由號稱義大利「電影音樂靈魂詩人」著名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克奈(Ennio Morricone)作曲配樂。這首由克裡斯·波提和馬友友聯袂演奏的《天堂電影院主題曲》百轉柔情,盪氣迴腸,令人心醉。影片中男主1900錄製唱片時,看見了窗外淳樸的少女,被她的美貌和質樸所打動,即興奏出這首溫柔繾綣的《playing love》,主題旋律中流淌著真摯的愛意。
2000年上映的電影《臥虎藏龍》掀起了華語電影武俠片的新高潮,也誕生了譚盾最具大眾知名度的作品,一舉囊括第二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
馬友友參與錄製的《臥虎藏龍》配樂奉獻了絕美的兩段大提琴旋律,一段具有傷感的主題,另一段吸收了我國西部歌曲《阿瓦爾古麗》主題。
《1B》這首作品由低音大提琴埃德加·梅耶作曲,是典型的美國鄉村音樂,歡快、熱烈,時而模仿美國西部平原上奔騰的駿馬嘶鳴與牲畜的叫聲,生動地展現出人民的生機勃勃。
《睡吧寶貝》是美國音樂之父史蒂芬·福斯特的代表作,這首搖籃曲優美動人,經由艾莉森·克勞斯和馬友友、梅耶、奧康納的重新演繹,達到了極其感人的程度。
《班傑明》由詹姆斯·泰勒作曲,他的吉他與馬友友弦樂三重奏可以說十分默契,展現出深厚的友情與人性的力量。很多人都喜歡古典樂,但是也有很多人說想聽但是聽不懂,就像看抽象畫,欣賞不來不如不看。田老師的《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將會讓你對古今中外的150首世界經典名曲有深入的品鑑和了解,同時了解每首經典背後的故事和傳頌理由。
這套古典樂鑑賞課程,是由青年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韓紅、李健等眾多明星公認的古典樂評論家田藝苗親自發聲, 共150節音頻課程,每節約10分鐘。
田老師將站在聽眾的角度去品鑑,不會過多強調音樂技法和理論,而是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大量相關知識,通過自身專業角度耐心教授,生動地通過150節課,帶你欣賞150首世界經典名曲,一步一步將你領進「古典音樂」的門來。
我是一個古典音樂迷,也非常喜歡試著去創作一些古典音樂,跟著田藝苗聽古典,沒錯的。
人們對古典音樂的誤解來自於不夠了解,這樣的節目會逐漸消除這種誤解。田藝苗讓人們知道,很多古典音樂也是當時的流行音樂,在今天,依然存在被廣泛接受和傳播的可能。
古典音樂很難嗎?你聽田藝苗就知道真諦了。我非常欣賞田藝苗的評論,無論她的論文、談吐,還是她的廣播節目。
古典音樂最初源自於宗教,所以跟著田藝苗老師的腳步,用心聆聽,循聲而去,我們或許可以溜進上帝的後花園。
聽古典音樂並不難,讓我們一起,跟著田藝苗輕鬆地聆聽古典音樂吧。
田藝苗老師是一個非常有藝術感的人,會作曲的人心中都很有力量。
演奏巴赫的田老師
在《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的課程中,田藝苗會精選一些接地氣又不失格調的古典音樂作為案例,跟大家講解何為古典音樂,以及如何鑑賞。
因此,在「挑歌」這門學問上,田老師下了大量功夫:要經典、要好聽、要有裡程碑意義,還要循序漸進,照顧聽眾的品味。最後選出這150首精華,一點一點品給你聽。
在「講解」方面,田老師也試圖將知識性、趣味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
比如《卡農》,它為什麼好聽?
如果你網上搜索答案,你只會了解到摻雜一兩個雞湯的假故事。而田老師及其背後的智囊團隊,做了大量的信息把關、化繁為簡的工作,為你還原最真實的故事和最貼切的解讀。
不過,田老師的教學中,最精彩的部分還不止這些。在田老師的描述裡,你甚至能聽到「音樂大師」的心跳。
她講的蕭邦,不是180年前巴黎的那位才子,而是一個瘦削單薄、體質敏感、有輕度妄想症的脆弱的孤獨的男孩;
當她講到貝多芬,也不再是1804年那位扼住命運咽喉的「英雄」,而是一位脾氣暴躁、生性多疑、還會耍點小聰明,搬了25趟家的搬家癖患者。
在田老師口中,他們不是一個個黑白相框,反而像你的左鄰右裡,他們的聲音、脾氣,能透過門縫,呈現在你眼前,而這就是她獨特的教學方法。
這套課程採用線上音頻授課形式,每節課約10分鐘,共150節課(每節課只要0.44元),可以反覆收聽、欣賞150首世界名曲解析。
這樣就可以不只是到音樂廳才能聽到古典樂;也有最專業的人帶你一起品鑑,真正做到「聽得懂」。
通過老師精挑細選的150首知名度高、流傳較廣的音樂作品,最高效學習古典樂的精華。
從歐洲歷史,講到作曲家的小故事,穿插電影與個人感悟,娓娓道來。古典音樂不再是高高在上標榜身份的奢侈品,真正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為什麼是這些名曲能夠長久流傳?田藝苗老師講分析特別的音樂技巧,與大家探討那些年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音樂。
經典的古典音樂,就像陪伴你成長的大山大海,振奮人心的力量和靜默綿長的撫慰將會流進你的靈魂深處,陪伴你一生。
現已開放微信服務號訂閱
♫ 田老師的節目,在微信就可以直接聽哦 ♫
藝苗聽音樂
田藝苗官方微信服務號
言語盡頭,音樂響起。
訂閱方式:
1 關注「藝苗聽音樂」微信服務號
2 在服務號自定義菜單點擊「名曲密碼」
3 點擊任意一期節目或專輯連結,
按指示完成付費
(★特別福利:訂閱者將有機會獲得田老師贈送的書籍、音樂會和音樂講座的門票等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