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大火的劇都是「帶貨王」,不過不同於現代劇能帶火劇中同款服裝的情況,一些年代劇總是能帶火當地的美食,比如前段時間《白鹿原》裡的油潑麵,比如現在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陝西美食。
裡面最被熱議的就是「甑糕」,甑糕的「甑」便宜為zèng,讀作jìng。是關中地區的風味小吃,顧名思義,「甑糕」就是以紅棗和糯米為原料,用「甑」蒸製成的「糕」。
熱騰騰的甑糕米棗交融,色澤鮮潤,綿軟粘甜,每當周瑩少奶奶幸福地吃著的時候,劇外的我們也好像感受到了那股子撲鼻的濃香。
話說,追根朔源,這甑糕為什麼美味誘人,可能因為它「媽媽」是糯米飯。
糯米飯早期並沒有太多的配料,蒸熟的糯米飯拌以豬油、白糖,一盤兒就這麼簡簡單單。但後來人們對於吃食開始挑了,食材也相對豐富了,便慢慢加入其它的佐料。
比如說江南地區的八寶飯,開始是有什麼加什麼,放點蓮子、紅棗、金橘脯、桂圓肉,後來開始放青紅絲,蜜冬瓜、薏仁米、瓜子仁等果料。現在的八寶糯米飯,滋味更加豐富,除了會加入糖、油和傳統的八寶外,還有了豆沙、桂花等,嗜甜如命的江南人蒸好後有時還會淋上糖汁兒,吃起來軟糯綿甜。
再說這雲南,雲南的糯米飯是會加入水果一起蒸製的,雲南盛產熱帶水果,菠蘿、芒果、龍眼等,就地取材加入糯米飯裡,吃起來酸甜可口,帶著水果的香氣。
北方對於糯米飯的配料,也有自己的那套搭配,比起做法精緻的江南地區來,它們的用料相對於比較簡化,用各色果脯來給糯米飯增色,例如金橘脯、蜜櫻桃、蜜冬瓜、提子乾、核桃仁等,是傳統年夜飯必不可少的滋味。
中國好像對糯米飯有種特別的偏愛,除了前面說的,別的地兒也有自己的特色糯米飯,配方大同小異,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然後拌以糖,配上各種食材蒸製而成。但也有那麼幾個地方,不滿足於甜口的糯米飯,開始琢磨鹹口的了。
川渝的夾沙肉,是川渝傳統九大碗裡的一道菜,又叫甜燒白。選用豬五花肉,切得薄厚均勻,然後將搗得綿軟的豆沙夾入肉片,底下再墊上糯米,蒸至酥軟,作甜食上桌。豬肉裡面那層甘甜豆沙配著是雙重鹹甜口感,最討喜的是底下的糯米,被頂部豬五花的豬油浸透,更是鮮香甜糯。
廣東湛江的吳川八寶飯,是由綽號叫「剃頭壽」、「哨牙六」兩位廚師於1922年在吳川梅錄鎮創製的。
一盤分鹹甜兩種,甜的捨去南方難以購到的櫻桃,糖桂花等原料,加入百合、柿餅、白果、紅白玫瑰糖漿、冰肉、紅棗等原料製成,鹹的是選用優質叉燒、臘腸、冬菇、蓮子等製成的鹹香八寶飯。甜的軟滑芬芳,鹹的鹹鮮適口,一盤吃到兩種風味,選擇恐懼症的福音。
還有加入各種豌豆,臘腸炒制的溫州鹹糯米飯,加入臘肉的貴州花糯米飯,不同於甜食的甜膩,它們更合適當餐桌上的主食。
想做好糯米飯,一定要琢磨好三種主要原材料:糯米,糖,豬油。
糯米是做糯米飯的關鍵,有長糯米、圓糯米之分,還有血糯米。一般我們會隨便選一種糯米來做,但搭配上來說,最好選圓糯米、長糯米各一半。
因為長糯米是秈糯,米粒細長,顏色呈粉白、不透明狀,黏性強,而圓糯米屬粳糯,形狀圓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膩,黏度稍遜於長糯米,兩者互相彌補自身缺點,搭配起來才更具口感。
糖不必說,要糯米飯甜,就得下足糖。這糖不但能調味,也能與糯米融合起來讓糯米更加粘軟,選用質地細膩的糖是最合適的。但糯米飯太甜就太過,如果配料中有了大量的果脯和紅棗之類,可以考慮將糖減半,但不宜太少,就缺了那甜蜜黏糊勁兒。
最後一個要緊的,就是用豬油。做糯米飯,最好用豬油,這是最美妙,最和諧的搭配。豬油有種天然的脂肪香味,最容易使糯米的香味溢出,也更能增加糯米飯的美味。豬油在蒸製過程中,也是非常給力的,更容易使糯米熟軟,如果不放豬油的話,糯米之間就容易蒸散。
八寶糯米飯
1.兩種糯米冷水浸泡4小時,濾幹水分後平鋪在烤盤上;
2.放入嫩烤箱T3,開啟蒸汽模式,設置溫度為100度,蒸40分鐘。
3.按所用碗的碗底底大小去準備配料,把配料提前泡發好。
4.糯米蒸熟後,將兩種蒸熟的糯米加入豬油和糖,拌勻。
5.在碗裡抹上一層豬油,依次碼好配料,然後蓋一層白糯米,一層豆沙,一層黑糯米,壓緊壓實。
6.吃前再蒸10分鐘,蒸好後倒扣在盤內即可。吃前也可趁熱用糖桂花水澆汁,提香提味。
學會了做八寶糯米飯,就來參加秋日福袋活動試試,不但能吃得甜蜜,而且還得到獎品心裡也甜蜜,具體活動詳情,戳戳戳連結:
秋日福袋活動驚喜開啟,贏取模具過中秋!
互動話題
你們還知道烤箱能怎麼做糯米製品呢?
你的家鄉什麼樣的糯米飯?
來給我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