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國際大都市,遣唐使從這裡給日本帶回了什麼?

2021-02-13 知日

在大家的期待當中,由陳凱歌導演的中日合拍電影《妖貓傳》官方終於放出首支中文預告片,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時常僅兩分鐘左右的預告片裡,華麗的宮城,精美的服飾,絢麗繽紛的色彩,都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唐朝詩人白居易與東渡來唐求法的僧人空海,兩人聯手,一起展開了對長安城內發生的奇事的調查。

《妖貓傳》中文預告片

白樂天我們都很熟悉,是唐代的大詩人。但空海是誰?他為什麼會不顧路途遙遠,千裡迢迢入唐?

空海幼名真魚,從15歲起學習《論語》等漢學典籍。24歲時,空海寫成《三教指歸》,比對了佛教、道教、儒教三個教派的思想,並在其中表明了自己鑽研佛法的決心。其後七年,空海一直都在修行與學佛中度過。偶然的機會下,空海在久米寺的東塔中,看到了密教經典《大日經》,從而接觸到密教。

空海書法

為閱讀佛經原典,804年,空海隨遣唐使一起來到盛行密教的長安。26歲的空海與最澄法師一起渡海,歷經各種險境,才從福州登陸。其後又經過近五個月才到達長安,入住西明寺。西明寺是唐代最先收藏佛教經典地方,同時也是最為理想的鑽研佛學之地。

空海在入住西明寺之後,在寺廟內閱讀了大量的經書,同時也遍訪了各個寺廟的名僧。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原典中的內容,空海還在這裡學習了梵文。約半年後,空海到青龍寺東塔院請求惠果阿闍梨傳法,成為他的閉門弟子。空海在長安時也受到眾人讚譽,因為他的書法功底強,而被稱為「五筆和尚」。惠果大師圓寂後,他被推為為惠果大師撰書的人。

弘法大師入唐行狀繪卷

入唐兩年後,空海回到日本,並創立真言宗,日本佛教由此打開了新的視野。嵯峨天皇還將東寺賜予空海,作為真言密教的道場。空海對日本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甚至人們將「大師」這個詞用來專門指代空海。

 

空海

這部電影,就從空海東渡來唐求佛法開始講起。入唐路途遙遠,空海在途中遭遇海嘯,幾經生死。到達大唐後,他與白樂天成為至交好友,二人意外發現一樁三十年前舊事似乎另有隱情,於是聯手探尋真相。舊事真相大白後,空海也從青龍寺惠果大師處求得「無上密」。

染谷將太飾演的空海

《妖貓傳》中,另一個東渡來唐的倭國人,阿部仲麻呂,漢名字為「晁衡」。晁衡於714年,在空海之前,跟隨遣唐使船入唐。到達長安後,晁衡進入國子監太學學習,畢業後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晁衡與王維、李白等中國文人都相交甚好,在唐54年,歷經三代帝王,深受唐玄宗器重。

 

阿倍仲麻呂

其實,唐朝在當時吸引許多國家的使臣不遠千裡來到這裡學習、交流。開明與繁榮的環境對於文化更是十分重視。同時,本著開放的態度,包容、接納著所有到這裡來的人。當時的長安與洛陽就是一座國際性大都市,隨處可見外國人的身影。

 

 

唐代的強大文化當然也對處在周邊的日本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了學習先進國的文化,日本派出遣唐使,帶回唐朝各方面的信息。唐朝也為日本的使者的到訪提供了極佳的環境,當時朝廷的規定是,日本使者只要踏進中國的領土,所有費用均由中國方面承擔。

 

遣唐使

遣唐使之前,其實已有「遣隋使」出訪,只是那時派遣的使者還未形成規模,時間周期等也不確定。遣唐使的歷史始於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遣犬上御田鍬前往中國。從8世紀左右開始,中國方面與日本約定,以20年為周期派遣遣唐使。但日本實際上派遣遣唐使的周期還是比約定的短。

遣唐使航路

《舊唐書》裡面還記載,到訪的日本使節,會將中國皇帝賜予的寶物在市場賣掉,再購入大量的書籍等帶回日本。大量的留學生跟隨遣唐使船來到中國,他們回到日本後,多數都成為了出眾的政治家、僧侶等人才。遣唐使船帶回的信息與文化也對日本產生深遠的影響。日本「大化革新」改革的內容正是效仿唐朝的各種律令制度。

 

大阪遣唐使船複製品

為了更好的表現當時的歷史,《妖貓傳》劇組特意請來了兩位日本演員來飾演電影中的倭國人。飾演主角空海的是日本當紅演員染谷將太。很多喜歡日本電影的影迷應該對染谷將太都不會陌生。

染谷將太

早在2001年,年僅9歲的染谷將太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STACY》,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2011年,染谷將太在《庸才》當中以爆棚的演技引發眾多觀眾的共鳴,並以這部電影拿到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獎。

染谷將太參加《妖貓傳》宣傳

據說染谷將太來中國拍戲胖了很多?

《庸才》當中,染谷將太將生活的殘酷面鮮活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而這次他在《妖貓傳》中飾演的空海則是一個智慧而冷靜的日本僧人。染谷將太與黃軒在《妖貓傳》當中有多場對手戲,這兩個演技都有著高口碑的年輕演員會在戲中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妖貓傳》殺青,染谷將太與黃軒

飾演晁衡的阿部寬,可以說是非常讓人期待了。平面模特出身的阿部寬,從出道起,就因為引人注目的身高(一米八九)與輪廓分明的五官而受到眾多雜誌的青睞,經常成為雜誌的封面人物。

阿部寬

當然寬叔的演技更是讓人佩服,從《不能結婚的男人》當中扮演的自我而古怪的公桑野信介,到《比海更深》當中展現出的母子間的小小溫情,寬叔的戲路無限寬廣,而且每一個角色都被他演出了神韻。

《妖貓傳》阿部寬劇照

阿部寬立體的五官與明晰的輪廓,與《妖貓傳》中的晁衡也極為相襯。據說每次阿部寬到片場時,女群演們都會忍不住偷瞄他,與劇照內容極為相似。👇

 

除了寬叔,這部電影對於唐朝華麗的宮城建築與服裝的還原,也引起了大家的討論。

 

為了將自己心目中的大唐盛世完美展現,電影帶著兩位年輕的美術指導在湖北襄陽建造了唐城。從皇宮到胡玉樓再到青龍寺,電影中出現了眾多的場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豐富的取景竟都是在這一座影視城當中完成的。

 

大雪後的影視城

在設計中,以中軸線連接起城門和宮門,宮門的後面是龐大的皇宮,西市十字行排列,道路垂直,東市為S型的街道,建築排列相對自由。最終影片中呈現出了一個這樣的長安城:西市比較繁華,東市有更多的胡人,建築類型也更為自由。

《妖貓傳》中,皇宮的地面都顯得十分光亮。據說是因為皇宮的所有的地面都是參照考古資料,用非常細的夯土將其夯實,再以鵝卵石來碾壓,讓其產生光澤感後,再在上面塗上一些顏色的塗料、上桐油。

 

《妖貓傳》劇照

空海在長安鑽研佛法的場所青龍寺,在《妖貓傳》中也有呈現。劇組在製作青龍寺的佛像時,參看了很多唐代的儀軌、造像經,以及從南北朝到遼金的所有的佛像,還專程去到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借鑑佛像的製作。

 

有人說,從這座影視城的建築中看到了「和風」,這其實都是源於唐朝文化的深遠影響。「大化革新」後,日本對於中國的學習也更為深入。特別日本的是佛教建築與宮殿建築,與中國建築的樣式極為相似。其中,唐招提寺金堂幾乎被看作了唐代建築的典範。

唐招提寺金堂

大明宮丹鳳門(復原修復)

平安京這座都城則是完全仿照長安與洛陽來修建,被朱雀大道分開的「左京」被稱為「洛陽」,「右京」則被稱為「長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日本京都,實際上就是在平安京的「左京」的基礎上延續而來,所以京都從前也被稱為洛陽。

平安京復原模型

不光是建築,日本服裝同樣也極大地受到唐文化的影響。

唐代服裝

日本平安時代服裝十二單(陳雪珺 繪)

對於劇組的考究精神,寬叔也表示了自己的欽佩之情。「最近在日本拍戲時感覺大家開始慢慢缺失考究的精神,正在我對這種狀況充滿疑慮之時,來到中國參演了如此考究的作品。非常感謝陳凱歌導演,他力求完美的精神讓我感到十分欽佩。」


 中日合作、唐朝歷史、考究精神。這些關鍵詞讓人不由地對這部電影心生期待。《妖貓傳》將於今年在12月22日上映。因為是中日合作的電影,也會在日本上映,電影在日本也有獲得極高的關注度。或許到時候黃軒、秦昊這些中國演員也會在日本火一把?

日本的上映檔期定在了明年的2月,比日本更早看到電影,這一點也足以讓我們中國觀眾開心一陣子了。

ezhi / text

【點擊關鍵詞,直達往期精選】

枯山水/櫻花入魂/是枝裕和/增田宗昭/蔦屋書店

beams/昭和顏/日本酒/山口組/庵野秀明/ 腦洞

現代霓虹藝術力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上田義彥/ 岡崎京子/ 樹木希林

雜誌研究所/J-POP進化論/日式笑點/富士山攻略

工匠達人/吃茶店/字體設計/動畫與卡通的區別

太宰治/是枝裕和/天野喜孝/川上量生/橫濱瑪麗

志村健/北野武/三谷幸喜/倫敦靴子/又吉直樹

「知日ZHIJAPAN」招募指南 

編輯 / 攝影 / 插畫 / 撰稿人…click!

知日ZHIJAPAN 成都站 內容編輯招募中 !

《知日·東京就是日本》特集

超級都市東京完全指南!

全網現貨發售中

京東/噹噹/天貓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遠渡重洋的遣唐使,到底給日本帶回了什麼?
    今天的話題,我們就來聊聊遣唐使。看看這些遣唐使,究竟為日本帶回了些什麼?——二十年才來一回所謂遣唐使,廣義來說,就是派遣到大唐的使者。按說使者沒有特定的地方,比如周邊的國家,什麼吐蕃、高句麗、日本之類的,只要是往大唐派使者都算是遣唐使。如果算數量來說,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也不是最多的。
  • 阿倍仲麻呂,遣唐使眼中大唐,是萬邦來朝還是大廈將傾?
    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時間線回到公元七世紀,當時的日本正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國內的經濟政治文化都十分落後,而鄰國卻是繼漢朝之後又一個大統一繁榮的王朝——唐。為了能夠擺脫自身貧弱的現狀,日本先後向唐朝派出去十幾次遣唐使團,向唐朝全方面的學習,包括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
  • 「留學受業,賅涉眾藝」,遣唐使如何學習並影響日本科技文化?
    吉備真備就是眾多遣唐使中的一員,他在唐朝時便鑽研典籍,一些不懂的地方便會四處請教,作為外來使臣,他「留學受業,研覽經史,賅涉眾藝」。他也多能接觸一些唐朝的文學大家,對其學習唐朝文化有巨大幫助。在回國後,他憑藉自己的才能和學習的文化在日本領導了多項改革,並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 日本通過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端午風俗傳入日本
    日本有關五月五日節日儀式活動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的《日本書記》:「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現奈良縣宇陀市榛原區足立)舉行『藥獵』,佛曉參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發。」文獻中描述的「藥獵」是指在野外獵取鹿角,採集菖蒲和艾蒿等藥草。此記載也是日本相關歷史資料中最早關於「藥獵」活動的描述。
  • 19次、20次、15次、12次,日本到底向唐朝派遣了多少次遣唐使?
    首先,20次是日本歷史學家東野治之等的說法,他根據大使的任命記載得出結論。從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到894年派最後一批遣唐使,264年20次,貫穿了唐朝的大部分時間;也就是說,在白江口之戰前,日本人就派遣唐使了。客觀說,日本開始遣唐的目標不單純。
  • 阿部寬將出演中日合拍電影《妖貓傳》 飾演遣唐使阿倍仲麻呂
    人民網東京11月23日電 日本演員阿部寬將在由陳凱歌導演、染谷將太主演的電影《妖貓傳》中飾演遣唐使阿倍仲麻呂。
  • 中國的魔都上海,和世界上的國際大都市差距竟如此大
    是的,上海是我們國家的經濟中心,魔都之名,深入人心,那麼,我們的魔都上海如果拿到世界上去比,去和那些國際化的大都市相比,又怎麼樣呢?事實上,目前的上海,和國際上的頂級大都市相差甚遠,尚還未躋身國際大都市之列。
  • 日本異人召喚的式神,看似脆弱不堪實則另藏玄機,被拘靈遣將克制
    大家好~這裡是善良可愛的竹桃子~《一人之下》漫畫如今已經進入了回憶篇,唐門中人為了保家衛國,與外國侵略者派來的異人進行戰鬥,執行暗殺行動。在戰鬥過程中,日本異人召喚出了式神,被唐門中人攜手打敗。這個憑空召喚出的式神,看似脆弱不堪,實則另藏玄機,可惜被拘靈遣將克制。在《一人之下》動漫中,唐門中人接受了一個艱巨的任務,那就是幹掉日本異人的老大「忍頭」。這些被稱作「忍眾」的日本異人,所掌握的能力和中國異人雖然表面上截然不同,本質卻大致相同。就比如說新登場的「陰陽師」所召喚出來的式神,就和「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津雲調查】列入非遺的唐菓子,到底是嘛?
    客人們對店裡的點心都很好奇,這裡賣的產品叫唐菓子。唐菓子?很多人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以為是天津人常吃的早點,油炸糖餜子。當然不是,它是一種歷史可以追溯一千多年的中國傳統點心。唐菓子傳統糕點製作工藝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日甲起源:遣唐使帶回中國鎧甲----優秀粉絲分享
    日甲起源:遣唐使帶回中國鎧甲在日本,最早關於甲冑的記載出現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書中記載,公元6世紀至7世紀的古墳時代到飛鳥時代期間,日本出現了「桂甲」,即是一種用金屬零件組合起來的短甲,屬於小札鎧,是當時日本鎧甲的主流。而同一時期,中國也出現了明光鎧。
  • 百濟、新羅都曾派遣唐使,頻率遠超日本,為何只有日本學得最好?
    百濟、新羅都曾派遣唐使,頻率遠超日本,為何只有日本學得最好? 當然,這和日本和大唐地理距離更遠也有很大關係。日本遣唐使每次的規模都不小,初期一兩百人,最多的時候達到了接近七百人。 可以說,遣唐使為當時日本的革新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甚至可以說是日本人的第一次「開眼看世界」。
  • 讀詩|李白哭日本友人:明月不歸,愁滿蒼梧
    五十多歲時,思鄉情切的晁衡隨日本訪華使者藤原正清返回日本。途中,晁衡所乘船隻在海上遇到風暴,失去聯繫。一時間,京師風傳晁衡已在海上遇難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時,54歲的李白正在廣陵漫遊,他萬分悲痛,寫下《哭晁卿衡》一詩。
  • 跟著《唐探3》遊東京,最值得打卡地方都在這裡了!
    還記得《唐探1》取景地泰國,王寶強穿的花裡胡哨和劉昊然奔跑在滿滿的東南亞風的泰國街頭,《唐探2》的故事則發生在大都市紐約。而這次,《唐探3》還是熟悉的配方,昊然弟弟和王寶強的化學反應依然讓人覺得滑稽又和諧。依然延續一貫的風格,這次《唐探3》中紅色醒目的東京塔讓人一眼就看出取景地在日本東京,看了電影後真心覺得,唐探3鏡頭下的東京,依然魅!力!十!足!
  • 一千多年前在韓國日本盛行的星曜制,為何中國古人卻堅持不採用?
    其實這比我們想像的要古老的多,現代公認星期計時最早是2700多年前的巴比倫人發明的。之後過了1000年左右逐漸傳播到歐洲各國,然後沿用至今,成為全世界通用標準。那麼巴比倫人是怎麼發明這玩意的呢?其實星期這個制度,一直都跟神話信仰方面的活動有關,巴比倫人信仰七位星神,翻譯過來就是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每位神主管一天,每天就要祭祀一位。
  • 日本人的野心有多大?一千年前的一封國書,差點讓隋煬帝踏平日本!
    然而,日本這個國家不似「巴鐵」,它全方位學習中國深層次的東西,終極目的卻了為了馬踏中原、徵服世界,為什麼蜷縮於島國的日本人,膽敢有如此野心勃勃的妄念?其實,在一千多年前的日本早已動過了這個歪念頭,而當時勃然大怒的隋煬帝差點因為一封國書踏平日本,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就從中日交往、遣隋國書事件等角度來專門探討下這個問題。
  • 一千多年前,蓮花生大士的驚人預言!今天看來,是如此的觸目驚心!
    一千多年前,蓮花生大士的驚人預言!
  • 白江口戰役,一場讓日本打出兩千年唐化的戰爭
    我們不曾忘記唐代時,日本派遣遣唐使的欣欣向榮,也忘不了37烽火後的世仇不絕,只是在近乎幾千年之中中日之間實際上是互不幹擾的。它們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政治進程。唯一的兩種交流方式就是戰爭和貿易。韓國人曾經說,全世界也找不出中日韓這樣的三個國家,外表看上去互有聯繫,實際上卻毫不相同,這一點無疑是對的。尤其是日本與中國。
  •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日本人」這一說法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區博多灣志賀島,出土一枚刻有「漢委奴國王」五個字的金印。金印為純金鑄成,印體方形,長寬各2.3釐米,高二釐米,蛇紐,陰刻篆體字。「漢委奴國王」金印的出土,也為這段歷史記載提供了有力的佐證。也彰顯了當時大漢帝國強盛時的赫赫國威。三國曹魏時期,古倭國曾在九年時間內五次向洛陽的中原王朝進貢,並首次掀開了中日兩國互派使者的新篇章。
  • 那個造反的大胖子是一千多年前北京的老大!
    《臉譜中的「絲綢之路」——李軍徐德亮臉譜書法展》將於9月6 月到15日 將在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展廳免費公益展出這裡展出的100多幅作品是徐德亮先生和青年臉譜畫家李軍精心繪製和書寫的京劇臉譜和註解書法歡迎大家前去參觀並批評指正唐長安作為交通繁忙與賓客雲集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