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原來這麼好玩!除了祭祀還有這些購物和娛樂活動

2021-01-16 北京日報客戶端

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中元節,俗稱「鬼節」。中元節因為這個俗稱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惡名,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實際上,舊時北京人過中元節並不陰森恐怖,而是歡樂、喜慶的。

中元節恰逢北京的初秋,天涼暑消,瓜果成熟,許多瓜果都被做成樣式獨特的燈,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述:「鏤瓜皮,掏蓮蓬,俱可為燈,各具一質。結伴呼群,遨遊於天街經壇燈月之下,名鬥燈會,更盡乃歸。」瓜果綠植物燈以魚、鱉、鵝、鴨、蓮花、荷葉等水族、水禽、水中花為形。苤藍燈、茄子燈、葫蘆燈不懸不掛,以手持、手舉及水浮為式。不過,無論何種形式,統稱「荷花燈」。

一般人都認為中元節是一個佛教節日,其實中元節是中國特有的一個儒釋道雜糅的節令。中元節源於佛教的盂蘭盆會,所以佛教稱中元節為「盂蘭盆節」。盂蘭盆會最早是在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由梁朝的開國皇帝、篤信佛教的梁武帝創辦。盂蘭盆會因一部名為《盂蘭盆經》的佛典而來。這部佛經講述了「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他發現死去的母親在餓鬼道,餓得皮包骨頭,於是找來齋飯給母親吃,但母親拿著食物還未入口,便化成了火炭。目連非常難過,便向佛陀求助。佛陀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個人救不了她。七月十五是眾僧節下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你準備百味飲食,來供養十方眾僧。於是目連按佛陀所說,終於把母親解救了。這個日子便被固定下來,在寫於梁代的中國第一部民俗專著《荊楚歲時記》中,便有七月十五「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仙」的記載。

目連救母故事宣揚的是孝道,因此中元節所宣揚的其實是儒家思想,更奇特的是中元節之名又源於道教。道教經典《大獻經》中講一年有三節,上元節是正月十五,即元宵節;中元節是七月十五;下元節是十月十五。中元節是所謂的「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人鬼傳錄,餓鬼囚徒,一時皆集」,所以要「採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眾」。

從有關中元節最早的記載,我們可以想見中元節應該是一個信仰性和娛樂性濃厚的喜慶之日。事實上,這此後一千餘年中元節的風俗確也如此。唐宋以來,中元節便被定為正式假日,百官放假,皇帝親自主持大型祭祀。宋代《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中元節)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緞帶、五彩衣服」,說明那時購物也成了中元節的一項主要活動。

中元節也是購物節,人們在東嶽廟前的小攤兒買東西。

東嶽廟前逛小攤的人們熙熙攘攘。

中元節時,東嶽廟賣棗的小販很喜慶。

中元節也是老北京的重要節令。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記述,北京中元節習俗,首先是祭祀、祭掃祖先,「中元祭掃優勝清明」;其次是盂蘭盆會,「庵觀寺院,設盂蘭會」;再者是放河燈、燒法船的活動。據《帝京歲時紀勝》:「錦紙紮糊法船,長至七八十尺者,臨池焚化。」寓意慈航普度、普度眾生。據說,民國時中元節於今北海公園天王殿舉辦追悼陣亡將士的活動,請喇嘛念經,燒的不是法船而是新式的坦克車、輪船和汽車。實際上,這些寺廟的所謂法事活動,後來也演變成吸引遊人的表演,從而也繁榮了商業活動。

中元節北海公園放河燈

中元節放河燈,成了上元燈節之後的又一燃燈的節日,百盞千盞河燈擁入水面上,隨風逐波,時聚時散,宛如銀河繁星躍動於水面,又似荷花朵朵競相開放。圖為幾名姑娘在北海公園放河燈。

中元節特有的燈籠

北海公園放河燈

燒法船是中元節的保留項目,法船系大型冥器(紙活,亦稱燒活),小者一米多,大者十幾米。由冥衣鋪匠人用秫秸扎架,以彩紙裱糊而成。船頭為猛虎圖案,船的桅杆上掛一面旗子,正面寫:「盂蘭聖會」,背面則寫「慈航普度」,還要糊掌舵人和划船人。圖為北海公園燒法船。

城隍廟燒法船

東嶽廟觀看燒法船的人們,鏡頭前的小孩子看起來很歡樂。

東嶽廟燒法船

購物,也是中元節的一大特色。據記載,中元節期間,東嶽廟「士女雲集,雜貨紛陳」「遊人香客,摩肩擊背」,所以有人戲言中元節是個購物節。

對於兒童,中元節最有吸引力的莫過於燈了。清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載:「中元黃昏以後,街巷兒童以荷葉燃燈,沿街唱曰:『荷葉燈,荷葉燈,今日點了明日扔。』又以青蒿粘香而燃之,恍如萬點流螢,謂之蒿子燈。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紙製成蓮花、蓮葉、花籃、鶴鷺之形,謂之蓮花燈。」

中元節,小孩將荷葉反扣在頭上,「一柄荷葉綠蓋頭」,再插上半隻小紅蠟點著,恰似綠色瑩瑩一點紅。《敬業堂詩集》中有一首京師中元詩:「萬柄紅燈裹綠紗,亭亭輕蓋受風斜。滿城荷葉高錢賣,不數中原洗手花。」兒童玩過之後,將荷葉燈放到水面,隨波上下,如星光點點,十分好看。

中元節時點蒿子燈,也是舊日民俗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元節將近,從理性對待祭祀活動,談對傳統和民眾的尊重
    家祭就是祭祀祭祖,強調家庭家族的血脈傳承,強調血濃於水」的親情理念。家祭是士人對祖先的祭祀。祭禮除了對祖先的祭祀外,還有更為隆重的祭天地、祭社稷的活動,不過這兩個禮節是天子和諸侯的專利了。祭祀活動是嚴謹的,有相應的祭禮進行規範。第一步是祭祀的準備。
  • 「中元節」,祭祀不要忘了文明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即將來臨,在我國的一些地方,有上墳掃墓,焚燒冥紙,祭祀先人的傳統習俗。中元節,為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全國性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通過虔誠的祭祀活動,表達慎終追遠的情懷。
  • 中元節|祭祀「防火」不可缺
    這次起火原因可不是菸頭,而是,中元節期間附近居民燒紙祭祖,不慎引燃周邊雜草引發火災。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老百姓也把它叫做「七月半」。中元節屬於中華民族傳統祭祖大節,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天,老百姓會前往祖先墓地焚香,燒紙進行祭祀,以表示對逝去先人的懷念。中元節風俗。
  • 中元節:緬懷新形式,祭祀新理念
    瀋陽市民政局倡導群眾移風易俗,以街道、社區為單位設立公益性公祭堂,組織居民參加集體祭祀活動,通過向故人獻一束鮮花、一杯酒、一首詩、一支歌、一幅照片等方式寄託哀思,表達思念之情。同時,瀋陽各殯葬單位將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時空信箱」等活動,倡導群眾採取網絡祭掃。
  • 中元節:那些關於祭祀亡故親人的傳說、忌諱、文化和意義!
    祭祀祭拜亡故親人,一般分兩種情況進行,新亡故的,俗稱新亡,一般在七月十三就祭祀,規模也比較大,各種仿真物件和亡人的生前物品,需要燒很久。記得小些時候,字遊君老家還有一種習俗,進入農曆七月,有新亡人的,就開始設靈壇,早晚燒紙敬香供祭品,直到七月十三。
  • 中元節祭神祭祖祭野鬼,祭祀為什麼這麼重要?
    因此人們都會在這一天進行祭祀,請已故親人回家過節。中國地域廣大,各地的習俗自然也不盡相同。例如,江南之地中元節這天有吃毛豆這一傳統,河南孟津會在中元節放風箏,福建永福的已嫁之女在這天必須回家祭祖,四川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習俗的多樣呈現,體現了豐富的靈魂信仰來源。
  • 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佛教中,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
  • 陸豐暫停中元節期間相關民俗活動,嚴禁在路口焚燒香蠟紙等祭祀品
    陸豐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信號援引陸豐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消息,發布《關於暫停中元節期間相關民俗活動的通知》。通知明確,中元節期間嚴禁在祠堂、寺廟等公共場所開展祭掃相關民俗活動,嚴禁在路口焚燒香蠟紙等祭祀品,嚴禁燃放孔明燈和煙花爆竹。
  • 大連:「中元節」各區開展多種文明祭祀方式
    今年8月17日是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是市民祭奠逝者、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是市政府提出推進文明祭祀工作以來的第二個「中元節」。近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城建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工商局、市愛衛會聯合印發通知,在本市開展「中元節」文明祭祀工作。
  • 中元節多地重罰燒紙,知名網上祭祀平臺」思念堂」上線專屬供品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在這全球華人緬懷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時節,很多地方都有放河燈、焚紙錠、放孔明燈的習俗,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雖然都是我們傳統文化,但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玩火」的習俗並不應該提倡。
  • 開封人,中元節來臨,請文明祭祀!
    可是 焚燒香蠟紙錢 不僅會造成空氣汙染、環境髒亂 甚至存在火災隱患 …… 為確保中元節祭祀活動安全
  • 【文明祭祀】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方式都在這兒~
    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中元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在這個緬懷祭祀的節日,傳統的祭祀風俗如焚燒祭品、燃放鞭炮等方式,不但影響市容衛生、汙染大氣環境,而且容易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每年因為中元節祭掃而引發的火災很多,燒完紙錢留下的紙灰不僅汙染了空氣,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共建安全文明家園,共享寧靜舒適生活。
  • 中元節(又稱鬼節)祭祀,祭祀可以改變運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中元節:讓我們一起文明祭祀
    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燒紙,到底是民俗還是迷信
    今天就是七月十五了,在我們傳統的文化中,把這一天稱為中元節。不過每個地方對於這一天的定位,也是不一樣的。西南成都一些地方,他們過得7月13,也有些地方過的是今天7月14,多數地方是過7月15的。那麼在這一天祭祀燒紙,是屬於民俗還是迷信呢?我個人覺得在7月半這一天,祭祀先人燒紙,可能確實是在現今不太妥當,有更文明、更安全的方法。但要講祭祀先人,是迷信就有些過了,應該是屬於民俗才對。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祭祀的節日,並且中元節是一個有深遠歷史的節日,那麼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意思呢?中元節祭祀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元節是什麼節日由來介紹  中元節釋義:指農曆七月十五日,舊俗有燒衣包、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 馬來西亞的中元節,與中國有什麼區別呢,不看不知道
    閩南的許多地方還有臺灣地區也會在中元節舉辦祭祀活動,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供拜"五味碗"、"五味果",在每一項供品上插上一炷香和三角形的彩色紙旗,除書寫"慶贊中元"外,還在下面寫上供奉者的姓名,祭拜時還會在各水域放燈,迎接到來的亡魂,給亡魂照路,號稱"水燈"。
  • 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有哪些活動-中元節活動一覽
    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有哪些活動,相信不少的玩家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活動一覽,希望可以幫到玩家。江南百景圖中元節活動一覽爪遊控遊戲盒子2017-02-15  |  策略 爪遊控破解遊戲盒子包含了市面上最新、最熱、最好玩的手機遊戲、GM助手工具、BT版手 遊、破解版手機遊戲等下載,在這裡一定會讓你找到一款喜愛的手機遊戲
  • 中元節過去了,看看這些廣告商都和「鬼」幹了什麼?
    (註:四大中國傳統祭祖節日包括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和中元節。)//   每個節日都是消費的狂歡。消費者趁著節日打折促銷瘋狂購物,商家趁著節日熱點大賣一筆。作為傳統的中國祭祖節日,許多商家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節日。
  • 客家明鏡臺(第19期)| 中元節文明祭祀應牢記
    客家明鏡臺(第19期)| 中元節文明祭祀應牢記 2020-09-02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