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變身推廣員,農戶不再愁銷路,新型扶貧模式實現雙贏!

2021-01-18 華聲在線

1月5日,正是小寒節氣,株洲氣溫驟降已是隆冬時節。株洲市職工大學(工業學校)校長唐紅敏,校黨委書記周金宗,工會主席肖聲忠,副校長屈擎、鄧家飛、郭米紅,紀委書記鄧翠英以及組織人事處、信息技術中心等部門負責人一行前往精準扶貧駐點村左權鎮陳東村,走訪慰問結對幫扶農戶,把農戶農產品的銷售款項送到他們的手中。

據悉,駐點村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扶貧農產品銷售困難,學校駐村扶貧幹部文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進一步幫助貧困家庭增收致富,他主動出擊,在學校官方微信群發布農產品銷售消息,當起了農產品推廣員,學校校長唐紅敏第一時間接龍認購,並和學校黨委班子成員火速研究決定,開展「以購代捐,消費扶貧」活動,組織學校黨員幹部、教職員工以略高於市場的價格向陳東村的幫扶對象認購雞、鴨、鵝等農副產品。將以往的「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熱情和信心。

一袋袋包裝精美的雞、鴨、鵝貼上標籤整齊擺放,老師們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認購完了在文龍老師處登記。除此之外,教職工們也積極利用個人資源拓展助農推廣渠道,老師們主動在朋友圈進行助農宣傳,助力貧困群眾增收增效。今天,第一批產品已經銷售完畢,文龍老師盤點完帳目,逐一封裝好銷售款,由黨委班子成員兵分兩路,送達到幫扶對象手中,同時每位班子成員還和幫扶對象拍了2021年的全家福。

學校唐紅敏校長指出,此次活動是探索「造血式」精準扶貧,促進扶貧工作長效發展的有益實踐,實現了幫扶單位和幫扶群眾的良性互動,形成互利共贏的新型扶貧模式,同時,她表示,後期該活動還將繼續進行。

監製:鄧家飛

審核 編寫:譚延喜

圖片來源:李傑 譚延喜

相關焦點

  • 互惠雙贏 大理兩學校籤約探索新型辦學模式
    此次籤約旨在提升大理市高中教育競爭力,更好的提升基礎教育辦學水平,探索新型辦學模式。聯合辦學的主體為大理月輝世紀高級中學,辦學類型為民辦高中,辦學模式為大理新世紀中學指導大理月輝世紀高級中學辦學,並參與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師培養,大理月輝世紀高級中學負責資金投入,學校招生對象為初中畢業生,學校定於今年9月1日開始招生辦學,初定招生規模4個班,共200人。
  • 貧困戶大棚花菜豐收愁銷路 扶貧幹部當起「賣菜郎」
    「3斤、5斤、10斤、20斤......」近日,在江西省九江市經開區科技局工作群裡幹部們紛紛接龍這一串數字,原來他們是在認購永安鄉王家堡村、白華寺村的扶貧大棚花菜。「花菜豐收,無出售市場,急於求購。」看到永安鄉王家堡村對外發布了求購信息後,科技局黨員幹部第一時間接龍自覺認購,並發動親友、鄰居認購。
  • 百度「好運中國年」啟動公益直播,助貧困地區農戶過個好年
    今年春節,百度除了繼續推出「好運中國年」活動為全國人民送上紅包和祝福外,還與國務院扶貧辦主管的《中國扶貧》雜誌社聯合主辦年度直播活動:助農年貨集——為愛購,愛更濃,通過直播的方式,助力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讓貧困地區人民也能過個好年。
  • 萍鄉武功山「河長制」實現環保與扶貧雙贏
    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通過推行「河長制」與精準扶貧有機融合,設置了公益性崗位,安排貧困戶任巡河「三員」,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吃上了「綠色飯」,從而實現環保與扶貧雙贏。麻田辦事處堎頭村位於萍鄉武功山景區,村內樹木繁茂,空氣清新,四季分明。
  • 湖北遠安縣30噸幹香菇銷路受阻,多措並舉,讓香菇不再「藍瘦」!
    湖北遠安縣30噸幹香菇銷路受阻,多措並舉,讓香菇不再「藍瘦」!香菇是生長在大自然環境下山活中珍貴野菌珍品,其營養豐富,口感鮮美細嫩,它具有極強的吸附性,必須單獨貯存,同時貯存香菇的庫房不宜混貯其他物資。
  • 平安產險孫建平:保險+科技構建「造血+補血+活血」長效扶貧機制
    一、精準「造血」,激活產業扶貧新動能對於我國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而言,生產技能缺乏,採用「輸血式」扶貧無法持續改善貧困戶的生活,實現脫貧致富,只有創新「造血式」精準扶貧模式,才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模式通過在貧困高發地區圍繞扶貧產業,實現扶貧資金「免息免擔保」,落實農戶「見貨不見貸」的貸後資金閉環管理,打造覆蓋人、財、物的一攬子風險保障方案,幫助產業降低籌資門檻,實現農業產業信貸的協同互補,致力達到「1+1>2」的效果,帶動農村、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激活扶貧產業新動能。
  • 縉雲:創新四大招聘模式 供需雙贏穩住就業底盤
    愛心扶貧就業招聘  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12月3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陳建梅)疫情和發展「雙考」縉雲縣人才和就業服務中心以供需兩側定「靶向」,以市場需求做「定製」,創新推出雲上招聘、夜市招聘、集市招聘、愛心招聘四大招聘模式,搭建「線上+線下」「白天+晚上」「城區+鄉鎮」「縣內+省外」於一體的就業服務平臺。
  • 四川創新資產收益扶貧模式,貧困戶「家門口」上班領工資
    首創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守著茶葉這塊「寶」,日子卻不能過得像清茶一般甘甜醇厚,怎麼辦?答案既在茶葉也不在茶葉。說「在」茶葉,說的是雙峰人還得依靠技術致富;說「不在」茶葉,說的是不能靠老辦法扶貧,模式要有突破和創新。技術好辦,扶貧模式如何創新?如何讓茶農真正參與進來,變輸血為造血?四川省財政廳介紹了個好辦法。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雙榆樹鄉向陽村、雙勝村和沙家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堅持以產業扶貧為主攻方向,克服重重難關,再造發展優勢,培植增收產業,真正實現以「技」富民。施富民「技」策扶貧工作隊駐村後,牢牢抓住「雙榆小米」產業優勢,與村「兩委」成員研究制定了「三轉」發展規劃,引導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轉模式、抓規模。
  • 河北千企幫千村優秀案例|阜星科技現代農業園區:「戶企雙贏」積極...
    阜星科技現代農業園區(以下簡稱「阜星園區」)秉持「戶企雙贏」的扶貧開發理念,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以產業扶貧、合作扶貧為抓手,用活放活土地經營權,進一步解放土地生產力。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實現了「戶企雙贏」的目標聽聲音:農民最關心的是如何讓地裡長出「金苗苗」由於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老化、農業科學種植技術缺乏,農民尤其是貧困戶耕種土地收益較低,種植積極性不高,守著自家的耕地卻掙不到幾個錢。
  • 建設街扶貧農優產品在這兩個市場就有得賣!
    作為建設街消費扶貧的一大特色,在街道駐村第一書記李興立的策劃下,用「根竹坑」這個村名作為LOGO,在廣州市越秀區小北路登峰肉菜市場創立了「根竹坑」越秀區精準扶貧農優品直營點,專營來自清遠市浸潭鎮根竹坑村等村民的農優品。2019年11月15日開始試業,期間因疫情影響暫停一段時間,2020年3月13日復開,仍然受到廣大街坊的歡迎。
  • 阿里員工化身特派員深入鄉村,店寶寶:打開農產品線上銷路
    在10月14日舉辦的全國第七個「扶貧日」重要活動「扶貧日系列論壇」上,阿里巴巴首創的「脫貧特派員」模式被評選為「網絡扶貧十大案例」。2019年6月,第一批阿里特派員走進鄉村,聶星華是其中之一,他負責的區域是陝西省平順縣。平順縣盛產辣椒,可惜收購價低、銷路窄,且平順位於太行山區,交通不便,銷售自然更加艱難,收益少的可憐,直到當地農產品加工廠子建起來才好一點。
  • 金平:做實蝴蝶「兩不愁三保障」 實現「自然+經濟」雙贏
    金平縣委書記晉洪江表示,要做實蝴蝶「兩不愁三保障」,一體推進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田沃土保衛,實現自然財富與經濟財富「雙贏」。對於蝴蝶谷的蝴蝶來說,「兩不愁三保障」是不愁吃,不愁住,有蝴蝶生長環境的保障、對蝴蝶進行科學研究的保障和蝴蝶文化傳承的保障。
  • 「統籌兼顧看攻堅」之二:產業扶貧結碩果
    省農業農村廳最新數據顯示,全省37個貧困縣克服疫情影響,因地制宜建成2000多座產地初加工設施,4.3萬個專業合作社正常運行,創建1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85個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44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實現全覆蓋,初步實現了村有扶貧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目標。
  • [農民日報]鍾真: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企農雙贏共同體
    按照這一指示,政府特別是農業產業化主管部門,在優化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資源要素流動機制、形成經濟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方面做了大量的政策引導和試驗示範工作。綜合來看,現階段農企利益聯結模式主要有以下新類型:一是新型訂單模式。
  • 拼多多愛心助農 果農鄭爺爺的酥梨從此有了銷路
    據了解,雖然賣出了300多斤,但這些酥梨只是乾縣注泔鎮南羊牧村大量銷路困難酥梨中極少部分。彼時,據鄭爺爺說,他們家還有3萬斤的梨,村裡還有至少200萬斤的梨賣不出去,果農們都因為銷路在發愁。這些從唐朝開始就作為「貢梨」進獻的果子,許多還靜靜的躺在那裡極少有人問津。消息一出,便迅速得到大量網友的圍觀,還引發一些電商平臺的關注,拼多多便是其中一例。
  • 【實踐新論】實現「四個轉換」,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要實現扶貧產業多要素的融合,重視技術對特色產業的支撐,強調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積極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對農產品進行再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特色產業與品牌的融合,積極打造「金品牌」「土品牌」,大力開展特色農產品的「兩品一標」認證和身份認證管理;推進「扶貧特色產業+網際網路」的融合,依託電商平臺,線上、線下聯動推進扶貧產業產品銷售,利用網際網路銷售新業態,打通「農戶到消費者」的直供直銷渠道,將產品價值最大程度留在鄉村
  • 從「蘋果哥」到「人參姑娘」,蘇寧產業扶貧賦能貧困地區發展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脫貧摘帽地區農村走向富裕,根本途徑在於支持打造一批連續開發、龍頭帶動、農戶參與、融合發展的特色產業。目前,產業扶貧已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政策力度最大的扶貧舉措。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建成各類產業扶貧基地超過30萬個。
  • 西安經開區:下足繡花功夫 扶貧一「戰」到底
    從一開始各駐村工作隊走訪入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如今光伏發電項目、太陽能路燈項目、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養殖業和公共設施提升工程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上班的願望,開啟了勤勞致富新生活。如果說發展集體經濟是脫貧攻堅的基礎,那麼暢通銷路才是打通扶貧工作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