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新論】實現「四個轉換」,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20-12-22 聊城新聞網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作品,解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產業發展是富民之本。作為開發式扶貧的核心內容,產業扶貧利用「涓滴效應」,對實現貧困人口脫貧,提高貧困戶的自身發展能力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產業在鄉村發展中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產業興旺在20字總要求中居於首位,人們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因此,不論是脫貧攻堅的「產業扶貧」,還是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產業發展都具有基礎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他強調,要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繼續加強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因此,促進產業扶貧,推動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對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要助力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接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現「四個轉換」是應然之舉。

  實現產業發展目標從短期向長期的轉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脫貧攻堅時期,我們採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短期目標重在解決絕對貧困,滿足貧困戶產業參與需要,但貧困群眾短期脫貧容易、長期穩定致富難度大的問題也很突出。同時,一些地區傾向於選擇短平快的產業扶貧項目,「一扶了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國扶貧產業同質化嚴重,可持續性較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首要目標,鄉村居民共同富裕是要實現的目標。因此,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應實現扶貧產業目標由短期向長期的轉變。

  為此,要優化頂層設計,既立足當前,充分挖掘本地生態、資源、區位、歷史、文化等優勢,探索將扶貧產業打造為「一縣一特」「一片一特」的優質高效的富民特色主導產業;同時著眼未來,將產業逐漸融入到各省主導優勢特色產業鏈,打造具有標誌性的特色產業集群,充分發揮產業群的集聚效應和富民效應。要動態調整現有扶貧產業項目的進入、退出與轉向,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定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不適應市場需求產業項目的淘汰與轉向,加大對市場前景較好的扶貧產業項目的後續管理力度,推進產業升級發展,將其重點培育為片區主導特色產業。積極做好扶貧特色產業的風險防控,政府和企業要聘請專業機構、研究人員,利用好大數據平臺加強對市場風險的監測、研判和預警,科學分析扶貧產業中的新問題、新業態,儘量規避產業發展的風險瓶頸,不斷推動基礎和前景良好的扶貧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實現產業從單維發展向多元融合的轉換

  鄉村振興中的產業興旺不僅指產業構成的多樣性、產業內容的綜合性,還意味著產業要素之間的高度關聯、形成整體。目前,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但扶貧產業的發展與產業興旺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要鞏固扶貧成果,推動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應促進鄉村扶貧產業單維發展向多元融合的轉變,推進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此,要實現扶貧產業鏈的延伸與融合,依託本地資源、歷史、文化等要素稟賦,以培育鄉村扶貧優勢特色產業為中心,向產業的產前(如育種、育苗等)、產業的產後(如加工、倉儲保鮮、物流、銷售)等環節延伸,實現農村扶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的健全與融合,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的二三產業儘量留在農村,讓農民享受產業增值收益。要實現扶貧產業多方面的融合,探索鄉村特色扶貧產業與文化、體育、教育、旅遊、醫療康養等多產業的融合,大力發展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的鄉村旅遊、休閒康養、文化農業、電子商務等互動融合型的現代農業,充分發掘現代農業生產、生活、生態、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功能,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要實現扶貧產業多要素的融合,重視技術對特色產業的支撐,強調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積極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對農產品進行再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特色產業與品牌的融合,積極打造「金品牌」「土品牌」,大力開展特色農產品的「兩品一標」認證和身份認證管理;推進「扶貧特色產業+網際網路」的融合,依託電商平臺,線上、線下聯動推進扶貧產業產品銷售,利用網際網路銷售新業態,打通「農戶到消費者」的直供直銷渠道,將產品價值最大程度留在鄉村。

  實現產業參與人員由特定向優質的轉換

  脫貧攻堅時期,扶貧產業瞄準的對象是鄉村貧困人群,主要在於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但由於貧困人群能力有限,為了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一些地方產生了「一股了之」等現象。農戶參與分紅但不參與經營,鄉村特色產業由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進行經營,農戶與特色產業、市場主體之間利益聯結鬆散,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進入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篇章,產業興旺是重點,扶貧產業更需要解決相對貧困,實現鄉村共同富裕。因此,首先需要吸納更多優質人才參與經營,要培育、鼓勵一大批有想法、紮實肯幹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動參與經營,同時引進一批經營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市場經營主體幫助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其次,需要創新利益共享聯結機制,緊密聯結優質人才要素資源,結合產業特色和地方要素稟賦優勢,積極探索創新「企業、村集體、農戶」之間多種合作模式,如「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村集體+家庭農場」等。逐步終結「一股了之」的做法,讓農戶深度參與到產業的生產經營中,按照「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通過經營性收益聯結、工資性收益聯結、生產性收益聯結、資產性收益聯結,讓農戶實現務工得報酬、經營得收入、租賃得租金、入股得分紅,積極做大做好鄉村特色產業這塊蛋糕,在保障外來引進市場主體基礎利益的同時,推進利益聯結從外來市場主體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轉移、從以貧困戶為主向非貧困戶的延伸,進而將企業、村集體、農民與產業深度融合為利益共同體,激發產業的發展動力。

  實現產業保障從總量供給到有效供給的轉換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產業振興,而促進現有扶貧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並向產業興旺轉變,產業保障是助推器。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扶貧資金3843.8億元,年均增長28.6%。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由此可以映射出脫貧攻堅期間,我國對產業扶貧給予了充分的保障。全面實現鄉村振興,促進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保障必不可少,但是要實現產業保障從總量供給到有效供給的轉換,一是要加大政策的有效供給。產業扶貧政策要保持總體上的穩定,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同時重點應該放在鄉村特色產業行政審批簡化、科學市場監管、稅收政策優惠等方面,加強制度設計和政策的有效供給,積極創造產業發展壯大的良好環境。二是要重視財政投入有效供給,保持對現有產業項目的財政資金投入規模,優先安排資金支持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業,引導聚集各類資金用於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動扶貧產業發展壯大。三是強化金融產品有效供給,積極擴大小額信貸、涉農信貸實施規模,各地要根據地方特色產業設計、提供小額信貸政策,豐富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結合地方鄉村特色產業開發、提供適合的各類產業險種,支持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產業化解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四要加強支持扶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的有效供給。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與現代鄉村特色產業相匹配的道路、能源、水利、農業機械化、智慧農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冷鏈倉儲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暢通與外部的信息流、物流、人流、資金流,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為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硬體支撐。

  當前正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要緊抓產業振興,多措並舉,構建機制,促進現有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扶貧產業向產業振興的轉變,接續推動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作者: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蔣慎之)

  (漫畫:耿楠楠)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河北承德:綠色引領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綠色引領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河北承德全力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冬日塞罕壩,大地被白雪覆蓋,天空卻屬於落葉松、樟子松和雲杉,茫茫林海遮蔽了連綿白雪,盡顯生態之美。這是河北承德舉全市之力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有力見證。為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將打造一批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樣板。2019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養功能區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 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
    12月3日,「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峰論壇在濰坊舉辦。十餘名專家學者與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相聚鳶都,共論高質量發展路徑模式,共商山東未來發展思路舉措。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在致辭時表示,山東緊緊抓住2018年1月獲批建設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在淘汰落後動能、提升傳統動能、培育新動能等領域成效明顯。
  • 科技部: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科技扶貧實踐已經證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部在江西井岡山、永新,四川屏山,陝西柞水、佳縣等5個定點扶貧縣累計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等科技項目250餘項,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約8.6億元,培訓基層幹部、技術人員等8600餘人,選派15名後備幹部赴定點扶貧縣掛職,不斷提高定點扶貧縣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5個定點扶貧縣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
  • 「四經普」高質量數據促進山東高質量發展
    為夯實數據源頭,給山東轉型發展精準決策提供支撐,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核算方法,更重視財務指標的「收入法」,這一契合新發展理念的新規範標準,更加科學,質量也更高。 據山東省統計局副局長陸萬明介紹,普查數據顯示,近年來,山東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辯證系統地做好「加減乘除」。
  • 方大集團「造血式」扶貧助力甘肅東鄉高質量長遠發展
    方大富凰公司是方大集團於2019年11月牽頭組建的,由方大集團東北製藥瀋陽第一製藥公司、威海富凰國際貿易公司、東鄉縣湖裡產業運營公司三個股東合資創建,註冊資金3000萬元。該公司在東鄉縣設有四個扶貧車間,分布在河灘鎮孟蘇村、大源村、鎖南鎮、汪集鎮咀頭村,公司擁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各種設備近1500臺套,年產能可加工各種針織產品500萬件,吸納當地500多人就業。
  •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雙循環」格局下的貴州高質量發展
    同樣,新發展理念也應融入「擴大內需、釋放內需」的努力之中,持續推進貴州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形成「雙循環」發展格局做出貴州貢獻。為探索「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背後中國的發展密碼,人民網於2020年7月啟動了 「大道康莊」全媒體主題調研活動,派出31個小組覆蓋全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
  • 信陽:探索實現「兩個更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脫貧攻堅中,信陽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精準方略、壓實各方責任、充分發動群眾、強化作風保障,以百姓心為心,下足「繡花」功夫,舉全市之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至目前,全市8個貧困縣已有7個縣實現摘帽,唯一一個尚未脫貧縣淮濱縣今年有望高質量脫貧。
  • 在全省2019年度高質量發展考核中,榮獲推進高質量發展 「爭先進位...
    淘汰落後產能,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賈汪區通過破「舊」立「新」,為引入高質量項目騰出了寶貴的發展空間,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突破。   曾經,賈汪因礦設區、因煤而興,但也因煤而困。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層次不高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賈汪,2011年,賈汪區被列為第三批國家資源枯竭城市。2016年10月,賈汪境內的最後一座煤礦關閉。
  •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助力扶貧攻堅
    該縣致力把電商產業打造成為經濟新增長點,先後制定出臺了《推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實施方案》《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及資金管理辦法》《電商精準扶貧工作方案》《農村物流配送解決方案》等,為確保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創建工作規範有序推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 以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助力東麗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矛盾、解決城市化快速推進遺留問題提供了依據。
  • ...八盤耀金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高質量引領新材料...
    孔雀城,宜居住區的引領者,歷經17載對宜居城市的探索、實踐與沉澱。2016年溯源南京文化,啟幕人居夢想,遵循時代發展脈絡,形成「一座南京城8個孔雀城」的城市布局,為南京創造更幸福的人居關係,為客戶營造更宜居的住區生活。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籤約,並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全面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新舊動能轉換助力 旅遊成山東全省支柱產業
    推出16條綜合型經典文化旅遊線路、7個系列主題特色型文化旅遊線路,實現「串珠成線、連片成面」。  近些年,山東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出臺《大力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山東省21家單位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青州市、青島市嶗山區、曲阜市、榮成市、沂南縣、煙臺市蓬萊區、齊河縣與濟南市章丘區8家單位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數量並列全國第一。
  • 一往無前,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方向清、目標明,方能行動敏。12月9日,《湖南日報》頭版發表瀏陽河評論《奮力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五論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 (受權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的前途命運從未像現在這樣緊密相連,交通對於加強互聯互通、促進民心相通日益重要。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 ...產業高端化發展 努力構建陝西能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新聞發布會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充分反映全省上下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追趕超越的思路舉措、生動實踐、進展成效,從今天起,我們組織了「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系列發布會。
  • 奏響高質量發展「奮進曲」——我州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奮力推動產業...
    5年來,我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寄語,以滾石上山的勁頭、爬坡過坎的勇氣,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握機遇、奮發而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奏響高質量發展「奮進曲」。
  • 光明日報|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來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園區開展企業黨建和內容生產、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並作出重要指示。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的前途命運從未像現在這樣緊密相連,交通對於加強互聯互通、促進民心相通日益重要。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的前途命運從未像現在這樣緊密相連,交通對於加強互聯互通、促進民心相通日益重要。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