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河南省教育廳發布了《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工作答記者問》,在答問中,出現了一條讓人苦笑不得的內容:
圈重點!
維護教育公平,防範省外「高考移民」!可說起教育不公平,誰能不提一下我們大河南呢?
消息一出,便有網友調侃:「跑到河南考試,是怕自己考上大學嗎?」
自嘲之餘,作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還要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河南能改變這樣的現狀嗎?
「地獄河南」?我們也不想!
2020年,全國高考人數為1071萬,河南省參加高考的總人數是115.8萬,佔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的10.81%,河南高考也因此被戲稱為「地獄模式」。
近幾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前十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2015年起,河南省的高考報名人數就一直穩定在全國第一。按理說,如此龐大的報考群體,應該分配更多的教育資源才對,提高本科上線率,平衡教育資源的公平。但是從2020年全國各省份的本科一批上線率來看,河南省的上線率竟然排在了全國倒數第二。
2020年高考,河南的分數線奇高,但看到錄取率,又是出奇得可憐。211高校錄取率為4.15%,985高校錄取率為1.14%。
高考人數的激增,帶來的後果是高分上不了名校,以至於出現今年考了700分也上不了清華北大的情況。今年河南的高分考生數還創造了歷史最高,滿分750分,僅理科600分以上的便達到4萬多人,然而考600分以上卻還不能保證進入一個好一點的大學。這也難免被網友調侃「全國無論哪個省的考生沒有喝上七八瓶二鍋頭,是絕對不會選擇在河南報考」。
所有的數據和調侃都指向一個現實的問題:河南的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既留不住本地人才,也吸引不來外省人才。只出不進,談何發展!
筆者在外省求學期間,也遇到過一些河南本地的老鄉同學,每當問起大家畢業後去哪裡工作時,超過三分之二的人都不會選擇回到河南。在他們看來,雖然河南的省會鄭州正在飛速的發展,但不足之處還是很明顯的,例如平均薪資和房價不成正比、科技產業不足,很多大廠都沒有在河南設部、僅有一個211大學競爭力大等等。相比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以及成熟的二線城市,留在河南並不利於自身的發展。並且,談到河南可怕的分數線,他們也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經歷一次!
為什麼要「逃離」河南?
河南的「劣勢」,從教育資源層面就體現的十分明顯了。除此之外,《2020中國統計年鑑》顯示,勞動年齡人口佔比最低的10個省份分別是貴州、山東、湖南、河南、安徽、新疆、四川、重慶、西藏和廣西。主要都是中西部地區省份,其中不乏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省份,比如湖南、河南、安徽、四川等。而中西部這些人口大省,流出的都是青年勞動力,導致了勞動力人口佔比下降,這一佔比的高低也反映經濟發展水平。
從2018年戶籍人口、常住人口統計數據來看,河南人口淨流出達到1301萬人,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人口淨流出超過千萬大關的省份。
造成河南人口瘋狂流出的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省會鄭州早年的發展並不具有競爭力。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珠三角、長三角等沿海地區率先設立了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以及沿海港口城市,經濟實現迅猛發展,鄭州等中部城市則被遠遠甩在後面。
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鄭州GDP總量僅有20.3億元,在內地城市中排第34。1990年到21世紀初,鄭州GDP總量均在30名上下徘徊,經濟實力還是不夠強,因此其影響力就無法輻射地域廣袤的大河南。
直到2006年國務院提出《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2013年成立當時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空港經濟試驗區、2016年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才得以實現飛速發展,逐步超越了濟南、煙臺、溫州、佛山、泉州、福州、瀋陽、大連、石家莊等城市。
雖然經濟慢慢發展起來了,但在高新產業或科教文衛方面,鄭州與其他人口流入大市廣州、深圳、杭州、成都、西安等相比就遜色了不少。
究其原因,與鄭州是一座以工業為主的城市少不了關係。2000年,鄭州第二產業佔比達到49.2%,2010年更是高達56.7%,到了2015年仍有49.5%。它的幾大主導產業,如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鋁及鋁精深加工、現代食品製造,對於年輕人和高技術人才的吸引力,遠不及網際網路信息、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產業。
而除了鄭州以外,河南省內直到2019年才擁有了另一個GDP過5000億元的城市洛陽,河南顯然也早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舉全省之力發展鄭州,希望以此帶動省內其他城市的發展。
2010年,河南引進富士康落戶鄭州;
2013年,鄭州拿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2016年,獲批國家中心城市;
2017年,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最大片區落戶鄭州;
2019年,鄭州放寬落戶條件,租房也能落戶……
在省內其他城市發展都比較平庸的現狀下,鄭州的崛起無疑對省內人口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最近10年,雖然河南整體人口外流規模仍然很大,但鄭州常住人口增量卻一直維持在全國前十。當然,面臨著1000多萬的外流人口,河南以及鄭州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補短板,鄭州在行動!
鄭州當前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但短板也一直很明顯。鄭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科研投入雙墊底。
根據2019年統計各城市高新技術企業,鄭州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048個,在數量上遠低於武漢、長沙等中部城市。正如2019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所說,「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研發投入比例不高,科技成果轉化有待加強,高端創新人才、創新團隊仍然偏少」仍是當前鄭州面臨的嚴峻現實。
但最近幾年,河南正在舉全省之力,託舉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發展格局方面,鄭州將形成「一廊、兩翼、四區、多點」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空間格局。
「一廊」 就是黃河科創走廊,將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鄭州片區(高新區)、金水科教園區、鄭東新區中原科技城、智慧島、鯤鵬軟體小鎮等串聯起來打造沿黃科創帶。
「兩翼」 就是圍繞高新區、CCD北部片區打造科創西翼,圍繞鄭東新區中原科技城打造科創東翼。
「四區」 就是發揮航空港區、鄭東新區、高新區、經開區四個開發區的重要平臺作用。
「多點」 就是依託規劃的32個城市核心板塊,謀劃建設一批特色創新創意平臺和街區。
中原科技城位於鄭州北龍湖北岸,是今年熱度最高的片區,自年初龍湖北規劃大修改,重新定位之後,中原科技城終於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以智慧島為中心、以龍湖北部片區為核心示範區、以科學谷(鯤鵬軟體小鎮)為拓展區,整合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形成「一體兩翼」整體布局,旨在打造創新人才高度集中、創新要素高度融合、創新活動高度活躍的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發動機、中原地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目前已有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華為軟體開發雲創新中心、軟通智慧區域總部、南威集團區域總部、文思海輝華中區域總部、拓維信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區域總部等項目達成入駐協議。定位CCD(城市中央文化區)的常西湖新區也出臺了科創規劃,與中原科技城形成一東一西的兩翼格局。
總結
對於各片區和項目來說,所有產業發展的核心都是人,而科創產業需要的是科創人才。在城市「搶人大戰」中,鄭州不惜血本,購房補貼+直接送錢,成效顯著。
在2019年的人口淨流入榜單種排名第9
說起鄭州的人才匱乏的原因,大多人把責任拋給高校科研力量薄弱,但這是歷史遺留問題,短期內很難改善。如果只是埋怨並沒有行動,那麼對鄭州的發展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面對當下的城市現狀,最重要的是去找到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去激發新的活力與生產力。加大加強「搶人」政策的實施,積極引入各省人才。同時也要完善城市的建設,改善營商環境,這樣才有利於把人才留下。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合理把控鄭州的房價,過高的房價以及不穩定的房地產市場都會對人才的城市選擇造成影響,同時對於那些選擇留在鄭州的人才,我們更應保障他們的安居樂業。
【樂居好房雙12,百億補貼動真格】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優質內容推薦
土拍快訊|建業3.7億拿下惠濟區一地!市場成交丨三連漲!鄭州新房銷量進入年終衝刺?通車倒計時!鄭州地鐵3號線、4號線再霸熱搜,月底載客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