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對於beyond樂隊的歌迷來說,這真是一個印象深刻的月份。
1993年6月30日,beyond樂隊主唱、靈魂人物黃家駒在日本去世,他的離去,成為了beyond發展歷程以及音樂風格的分水嶺。家駒在樂隊中承擔了大部分的作曲及部分的作詞工作,由他作詞作曲的《光輝歲月》、《海闊天空》等歌曲都成為了beyond的代表作。
家駒始終是beyond樂隊的一員,而樂隊的成功則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到今年,家駒已經離開了我們27年,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的beyond樂隊也已經解散了15年之久,但beyond的影響力卻沒有隨著時間的逝去而不斷下降,這支樂隊的歌曲仍會在大大小小的場合響起,引人共鳴。
那麼,beyond的歌為什麼能成為經典呢?我們不妨將對一張1993年的歌單的分析作為這一問題的切入點。
1993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獲獎歌曲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每年都會如期舉辦,而這一獎項的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入圍歌曲要經過多方面的考量,譬如所在專輯銷量、歌曲傳唱度等。從1993年公布的第16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歌單,可以看出當年香港樂壇的發展狀況。
1992年,香港「四大天王」被正式命名,之後,整個九十年代的男歌手獎項幾乎都被他們包攬。「四大天王」在第16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上的表現可以用「席捲」二字來形容。十首獲獎歌曲中,「四大天王」佔了八首,其中,張學友、劉德華更是各自上榜3首歌,展現強勁的實力。
在這十首獲獎歌曲之中,有三首是翻唱歌曲,這一比例在往年常常更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翻唱盛行,張國榮的《Monica》、譚詠麟的《霧之戀》、陳慧嫻的《千千闕歌》、李克勤的《紅日》等經典粵語歌曲都翻唱自日本歌手的歌曲,所以會有「一個中島美雪養活了半個香港樂壇」這樣略顯誇張而又不失真實的話出現。而作為一支搖滾樂隊,beyond一直堅持音樂的原創性,這是他們歌曲富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張歌單,再換一個角度分析,問題顯然更加明顯。這多多少少令人感到驚訝,獲獎的十首歌曲,居然有九首都是情歌,而唯一的一首非情歌歌曲正是代表著beyond十年心路歷程的《海闊天空》。1988年,《大地》成為beyond出道以來最成功的一首歌,這首歌也開啟了香港樂壇的非情歌時代。香港的都市文化不斷發展,能紅的歌曲大多是情歌,但beyond的創作題材中情歌佔比非常小,在他們的歌曲中,反映現實、呼喚和平、堅持理想的歌曲傳唱度都非常高,而這些題材的歌曲在不同的時代都能引起聽眾的共鳴,從而歷久彌新。
在情歌大行其道的年代,beyond卻沒有一味迎合這一潮流,他們選擇唱出心中所想,承擔社會責任。非洲之行令黃家駒受益匪淺,也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在黃家駒去世之後,像他這樣純粹的音樂人越來越少。在beyond解散之後,反映社會責任感與追求理想的歌曲蹤跡難尋。beyond在當年或許稱不上巨星,但時間自會證明這支樂隊的價值。這張1993年的歌單是當年香港樂壇現狀的真實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