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泉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10月29日,在法國尼斯的聖母大教堂發生一起持刀殺人案,導致至少三人死亡、數人受傷,其中一人被斬首。據法新社消息,襲擊者為突尼西亞籍青年,目前已被警方制服。就在13天前,巴黎近郊發生一起中學教師被斬首慘案,震驚全國。法國政府為平民憤宣布一系列強力措施,打擊猖獗的伊斯蘭極端勢力。然而,此舉卻引發了以土耳其為首的伊斯蘭國家的強烈不滿。法土兩國為此發生嚴重外交衝突。
在10月29日慘案發生後,法國政府目前已將反恐警戒級別提升至最高水平。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將立即增派士兵保護學校和宗教場所,兵力從目前的約3000人增加到7000人。
馬克龍曾在10月16日慘案發生後就指出,政府將加強行動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隨後法國有關部門採取了相關措施:19日,內政部長達爾馬寧宣布,將驅逐231名被列入「預防恐怖主義性質極端化行動監視檔案」的在法外國人;暫時關閉龐坦清真寺(Grande Mosquée de Pantin)6個月;20日,總理卡斯泰在國民議會表示,將加強對社交媒體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監控。
法國政府當時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雖引發某些伊斯蘭教人士的質疑,但得到了本國民眾和輿論的普遍認可。然而,土耳其官方卻對此反應強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於10月24日公開譴責馬克龍對待穆斯林的做法,質疑馬克龍的精神健康狀況。對於這種有失外交禮節的言辭,馬克龍也不示弱,他立即召回法國駐土耳其大使以示抗議。作為回應,埃爾多安又呼籲國人抵製法國貨。
馬克龍的做法也引起其他一些伊斯蘭國家的不滿。孟加拉國27日爆發數萬人抗議示威,稱「馬克龍是穆斯林的敵人」。敘利亞、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等國公開表達對法國的不滿,提出抵製法國商品。對此,法國外交部發布聲明稱:這些呼籲是毫無根據的,應該立即停止所有針對法國的攻擊,少數激進分子推動了這些攻擊。
事實上,這些國家對法國不滿的根源是馬克龍本月2日在訪問拉脫維亞期間發表的講話。他在演講中指出,分離主義的立場是「對宗教法的偏愛超過法國的共和、世俗價值觀」。「宗教分裂主義」者試圖在法國建立「平行社會」,以宗教法律取代法國法律,最終「完全控制」法國社會。他宣布,政府會在12月提交一份法律草案,以加強法國的世俗主義,反對「伊斯蘭分離主義」。馬克龍明確提出,「該法律允許人們選擇屬於自己的任何信仰,但學校和公共服務將禁止對外展示宗教信仰。」這一講話被認為是對伊斯蘭分離主義的「宣戰」。
「斬首案」引發的這場外交風波中有三點值得關注。
第一,法國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立場更趨堅定。
本月的「斬首」事件是2015年初巴黎《查理周刊》血案的延續,而那些慘案的誘因恰是該政治諷刺雜誌多次刊登伊斯蘭先知的漫畫。兩名兇手被擊斃後,其背後的伊斯蘭極端勢力依然存在,而且不斷通過網絡「激進化」洗腦發展壯大。
今年9月開庭審理《查理周刊》案件之際發生的傷人案件和近日的「斬首」事件就是證明。2015年以來,法國已成為國際恐怖集團的主要目標,恐怖襲擊案接連不斷。從當前的趨勢看,恐怖襲擊的源頭已「國內化」,即國內的年輕人受到伊斯蘭極端主義蠱惑,鋌而走險發動恐怖襲擊,成為主要威脅。法國政府提出的打擊措施也證明了這一點。馬克龍提出為剷除宗教分離主義立法,防止伊斯蘭教義取代法國法律,則是試圖從根本上剷除伊斯蘭極端主義。
第二,土耳其試圖以此牽製法國。
土耳其是中東地區大國,絕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目前與伊朗和沙特爭奪地區主導權的意圖明顯。在美國默許下,土耳其在敘利亞打擊庫德武裝力量接連得手;最近又單方面支持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一方打內戰,在東地中海因地下資源與希臘和賽普勒斯對峙,在納卡衝突中支持亞塞拜然。媒體認為,土耳其在多個戰線接連出手,顯示其爭奪地區霸權的「野心」。
然而,法國處處與土耳其「作對」:始終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譴責土耳其在敘利亞的行動,反對土耳其向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一方提供軍事支持,在土希衝突中更是向希臘提供「陣風」戰機……。可以說,法國已成為土耳其在這個地區「坐大」的最大障礙。
法國遭遇恐怖主義的打擊,埃爾多安幸災樂禍的心態溢於言表,甚至將恐襲視為牽製法國的一個手段。馬克龍有關打擊伊斯蘭分離主義的決心雖然得到各國的普遍理解,但是中東阿拉伯國家和其他伊斯蘭國家則暗中對法國懷有戒心。埃爾多安從中看到了另一個機會:很多伊斯蘭國家政府對法國的舉措存在質疑和不滿,但不便明言。於是埃爾多安直接走到前臺公開指責法國,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代言人。
第三,法國面臨伊斯蘭世界的壓力。
2015年巴黎發生《查理周刊》血案後,各國領導人紛紛出席了巴黎街頭的悼念儀式,顯示了全球各國對恐怖主義的一致聲討和對法國的支持;五年後的今天,巴黎發生「斬首」慘案卻在伊斯蘭國家引發了抗議法國的示威和抵製法國貨運動。除了土耳其同法國發生外交衝突外,伊朗政府也同法國進行了外交交涉。法國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其打擊恐怖勢力、確保國家安全的努力卻遭到巨大國際壓力,也尚屬首次。
法國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維護其戰略利益,中東地區正是法國的外交重點。然而,馬克龍為了反恐加大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力度,造成阿拉伯國家的不滿和疑慮,甚至引發外交衝突,這就給法國推行全方位外交增添了新的難點,而法國打擊恐怖主義的形勢也更加複雜化了。(責任編輯: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