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2—法國電影《突襲》背後的歷史

2021-01-10 第五種權力

引子

「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

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您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您看完也能了解電影背後的歷史。

影片介紹

1994年12月24日上午,一架法國航空公司的空中巴士飛機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機場被4個伊斯蘭武裝分子劫持,機上265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被扣作人質。並在當晚將兩名人質殺害。飛機上的乘客有阿爾及利亞人、阿法雙重國籍人和法國駐阿使館的外交官等,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回法國過聖誕節的。這架飛機是在臨起飛前被劫持的。武裝分子屬於伊斯蘭拯救陣線的一個極端組織,他們已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25日格林尼治時間9時前釋放兩名被關押的伊斯蘭拯救陣線領導成員,否則將殺害更多人質。。。。。。

影片背後的歷史

第一部分 事件經過

1994年12月24日

當天,25歲綽號「埃米爾」的阿卜杜勒·阿卜杜拉·亞希亞(以下簡稱亞希亞)和其他三名伊斯蘭武裝組織(簡稱GIA)成員,攜帶AK-47及烏茲衝鋒槍等武器,身穿阿爾及利亞航空公司制服,以檢查旅客護照為名,登上了將於11:15飛往巴黎奧利機場的8969號班機。就在護照即將檢查完的當口,這四名恐怖分子突然關客艙門,出其不意地劫持了飛機。他們要求乘客以及機組人員合作,並逼迫乘客關上所有的舷窗遮光板並將所有私人物品倒入一個黑色的塑料包中。他們還命令所有婦女、包括法航的女乘務員在內,一律嚴格按照伊斯蘭教規定,戴上面巾或以客艙裡的毛毯代替。

領導人亞希亞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兇手,武裝伊斯蘭集團(GIA)的其他三個成員揮舞著武器和爆炸物,並宣布他們忠於武裝伊斯蘭集團,要求220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與他們合作。 劫機者有AK突擊步槍、烏茲衝鋒槍、手槍,自製手榴彈和兩個炸藥包。 在飛行中,這些人將一包炸藥放在駕駛艙內,一個包放在飛機中間的座位下。 這些人將它們與雷管連接起來。他們還穿著飛行員的制服以混淆阿爾及利亞軍隊的狙擊手。

大約14:00左右,一名恐怖分子發現飛機上有一名阿爾及利亞警察,於是聲稱需要他協助搜查,把他帶到了亞海爾面前。恐怖分子將其帶到了客艙前部並向他腦後開槍將他殺害。幾分鐘後,恐怖分子聯繫機場塔臺要求準予起飛。當他們最初的要求被拒絕後,他們將這名警官的屍體扔到了跑道上,並威脅如果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的話,他們將殺死另一名人質。

法航的安全顧問與阿爾及利亞陸軍突擊部隊指揮官取得了電話聯繫,後者的部隊已經包圍了這架空中巴士飛機。恐怖分子要求阿爾及利亞部隊移走客梯車以及機輪下的止輪楔,以便讓飛機起飛,但阿軍方並沒有答應。之後位於巴黎的法航緊急事件處理指揮中心決定還是先讓飛機起飛,待飛機在巴黎降落後再由法國國家憲兵幹預隊(簡稱GIGN)開始營救行動。

法國總理愛德華·巴拉迪爾從休假中趕回巴黎,他要求恐怖分子釋放女性以及兒童乘客,以換取飛機飛往巴黎。恐怖分子答應了這一要求,釋放了63名乘客。但是,當撤走客梯車和止輪楔的命令下達給了阿爾及利亞上校的時候,他卻拒絕執行。被激怒的恐怖分子隨即將一名越南駐阿爾及爾大使館的商務參贊,48歲的白建陀(音譯)帶到客梯車前將其槍殺,並把他的屍體丟棄在跑道上。

1994年12月25日

聖誕節的一整天中,談判都在繼續。但是由於阿軍突擊隊不肯讓步,阿軍方和法、阿兩國政府之間陷入了僵局。21:30,恐怖分子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不能在30分鐘內讓飛機起飛,他們將每半小時殺死一名人質,客機上法國領事館的一名阿爾及利亞籍廚師通過電臺告訴塔臺,如果恐怖分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將被處決。由於阿爾及利亞特種部隊指揮官拒絕合作,22:00恐怖分子按照他們事先警告的那樣,殺死了那名年輕的廚師並把他的屍體拋下飛機。

在這名人質被殺後,法國方面對阿爾及利亞施壓,阿國終允許劫機者飛往法國。

到星期一的凌晨時分,由於燃油有限客機被迫降落在了法國馬賽普羅旺斯機場。有關方面和劫機者談判,但沒有結果。後來,劫機者要求給航機添油,限在8:30前完成,並意圖在巴黎上空引爆飛機。但過了時限後,當局也沒有給飛機添油,而劫機者也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

不久後劫機者從副駕駛座用AK-47向塔臺開槍,GIGN被迫進行突擊行動,GIGN隊員分別乘坐3臺登機車前往前艙與後艙,GIGN隊員進入飛機後,前艙GIGN隊員在機頭與劫機者交火中擊斃一名劫機者,後艙GIGN隊員在機尾命令乘客伏下,並打開逃生滑梯。GIGN隊員和劫機者交火中,副駕駛趁機從窗戶跳下逃離,而此剛好製造空隙讓GIGN狙擊隊員有射擊機會,最後2名劫機者被狙擊死亡,雙方交火中使用了上千發子彈,在駕駛艙的駕駛與機組人員2人在交火後奇蹟生還。

事件結果

事件共造成9名GIGN隊員及13位乘客受傷,其中一名隊員被炸斷手;4名劫機者在馬賽被殺,3名乘客在阿爾及利亞被殺。

(以上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第二部分 細節/釋疑

劫機者為什麼選擇法航——1830年法國侵佔阿爾及爾,1905年佔領全境。二戰期間,阿爾及利亞支持同盟國,並支援自由法國武裝戰鬥。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政府開始鎮壓阿爾及利亞反叛運動。1954年,民族解放陣線發起了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遊擊戰爭,經過近十年的鬥爭,阿爾及利亞於1962年獨立。可以看出,法國作為歷史上阿爾及利亞的宗主國在阿爾及利亞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法國有200多萬阿爾及利亞移民),武裝伊斯蘭集團作為一個極端組織,肯定會選擇在歷史上跟自己民族有過仇恨並後可以產生很大影響力國家的航班,法航作為目標是一個不二的選擇。

劫機者——亞希亞是當時阿爾及利亞極端伊斯蘭組織:武裝伊斯蘭集團(簡稱GIA)的一個頭領。在這裡為了能夠清晰還原當時的歷史背景就需要交代一下上世紀90年代在阿爾及利亞發生的內戰了,內戰的起因是在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隨後建立了世俗主義政權。1989年,阿爾及利亞政府解除對伊斯蘭團體的黨禁,此前長期活躍於「地下」的「伊斯蘭拯救黨」成為合法政黨。在1991年12月阿爾及利亞的全國選舉中,「伊斯蘭拯救黨」以絕對優勢贏得大選,政府取消了選舉,聲稱害怕伊斯蘭拯救陣線會結束民主。並且伊斯蘭政黨的執政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恐慌。在以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下,阿爾及利亞軍隊發動政變,宣布選舉無效,推翻了「伊斯蘭拯救黨」主導的政府。 1992年阿爾及利亞隨後爆發內戰,從阿富汗回國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建立了「武裝伊斯蘭集團(GIA)」,希望以武力奪回政權。阿爾及利亞內戰是阿爾及利亞政府與各種伊斯蘭主義反叛團體之間的武裝衝突,由此引起了阿爾及利亞內戰,造成了超過十萬人的死傷。 所以以亞希亞為首的劫機者是隸屬於伊斯蘭教極端主義暴力組織,目標就是不計任何代價在阿爾及利亞建立伊斯蘭教國家,這也是劫機者的劫機動機。

飛機受困——影片中有一個細節就是航班在阿爾及利亞現場指揮的上校拒絕恐怖分子的要求挪開障礙物放法航客機飛往法國,為什麼上校敢於拒絕法國和阿政府的要求?在這裡的具體原因我推斷當時現場指揮官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此次劫持事件,另外由於劫機的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武裝分子在阿內戰中頻繁襲擊政府、軍隊、警察和平民目標,軍隊和恐怖分子之間的矛盾和仇恨非常深,若是放過這些恐怖分子飛往法國,以後什麼時候能將其抓住就是一個未知數了,自己也就不能親手懲罰這些恐怖分子。

細節——事後據法國政府調查,劫機者想在馬賽加油之後,令機長駛往巴黎在空中引爆。航班編號AF8969在事後更改為AF3453及AF7667,繼續巴黎與阿爾及爾之間的航班。該飛機因為前救援行動的彈孔所造成機身損壞,法航決定不進行修復,於1995年9月停飛報廢。第三部分 法國國家憲兵幹預隊(GIGN)

說到反劫機,那就必須介紹一下影片的另一大主角:法國國家憲兵幹預隊(GIGN),這也是上期留下的一個坑,今天咱給填上。法國國家憲兵幹預隊(GIGN),它是搜索、幹預、救援、威懾四個法文單詞的縮寫。國家憲兵幹預隊是法國政府於1973年11月3日組建的一支專門用於反恐怖行動的特種部隊,現兵力規模387人(號稱世界規模最小的特戰隊),下轄6支部隊,其中「武裝幹預部隊」為突擊主力,下轄100人,分為4個突擊排(其中2個排處於「永久值班」狀態,隨時都可以前往事件突發地區。),最小單位為突擊小組,每組5人。

GIGN成立於1974年,成立背景可追溯到1972年「慕尼黑慘案」後,當時西方各類恐怖襲擊頻發,法國開始考慮組建一支專門用於人質營救的反恐特戰部隊。GIGN成立後直接隸屬於法國國防部,但具有很大的行動獨立性。該部要求所有隊員均具備優秀射擊技能、高跳低開跳傘(HALO)及潛水滲透能力,其他技能還包括「以色列馬伽術」軍用徒手格鬥術等。由於GIGN要求隊員具備隨時前往世界各地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其隊員除了在法國傘兵學校受訓外,每年還須搭乘空軍或憲兵部隊的固定翼運輸機或直升機,進行至少5次的高空跳傘和至少1次攜帶全套潛水裝具的海上跳傘訓練。

GIGN以擁有「全世界最好的槍枝訓練項目」而聞名於世,僅射擊訓練一項,該部每年人均就要消耗1.2萬發子彈。GIGN對隊員的手槍射擊課目要求為:能在5秒內用手槍消滅25米遠的6個目標。「9人同步狙擊」更是GIGN獨門絕技之一,一名隊員站在9個象徵敵人的氣球中間,要求9名GIGN狙擊手要同時扣動扳機命中200米外的目標,做到「一聲槍響打爆9個氣球」,對狙擊手的槍法、協同能力及膽量均有極高要求。

成為GIGN隊員的「決鬥」射擊項目,項目內容是老隊員穿防彈衣後將標靶(一般是個陶瓷碟子)置於腹部,若新入隊的GIGN隊員需要從20米外使用9毫米MR73左輪手槍射擊,槍響靶碎,十分刺激,這樣別致的成為「GIGN隊員」儀式也算是獨具特色了。

影片中恐怖分子一槍打碎了男主角的頭盔面罩這個片段也比較令人印象深刻,因為男主角靠著頭盔面罩的保護沒有被爆頭。這種頭盔獨見在GIGN部隊中,在世界其他國家的特種部隊還真是少見。

GIGN 的座右銘「為了拯救生命而不考慮自己的生活」。後記

說實話,電影頭70分鐘我看睡著了好幾次,後40分鐘總算等到反劫機行動的高潮了,看完以後我賊拉後悔剛才沒有接著睡。先說伊斯蘭極端組織這邊,成員退守駕駛艙手持烏茲衝鋒槍和AK和GIGN一頓對攻,劫機的目的是什麼?是要造成嚴重的國際影響,不是來法國本土和特種部隊切磋技戰術的。上飛機一通鼓搗爆炸裝置,這時候沒一個人想的起來,光知道拿AK在機艙裡一頓突突,這時候滿飛機都是GIGN的人了,你還能往哪跑?最好的結果就是多殺傷對手,並想辦法造成更大的破壞,跑了一個副駕駛,不還有一個機長在手裡嘛,如果。。。。。。,這幫貨也就是被原教旨主義洗了腦,恐怖襲擊還是太稚嫩了。

再說GIGN,三隊人馬站在登機車前往前艙與後艙徑直就開向客機了,恐怖分子這個時候早就看到了他們的行動,只是象徵性的開了幾槍就退守駕駛艙了,這期間沒有給GIGN造成多大的阻礙。但我舉得僅就從機庫到客機所花費的事件,早就夠恐怖分子引爆爆炸裝置了(雖然恐怖分子沒有引爆,只能說明他們不專業),那也就沒有後面機艙亂戰了(人質都死光了,打起來就更沒有避諱的了)。我覺得正常操作和走位肯定是利用給飛機加油送補給的時候隊員藏身車中,還有利用恐怖分子的視覺死角採用直升機機降或從機尾後方接近的策略,出其不意攻入飛機才是正確選擇。

機艙亂戰要在這裡澄清一下據說GIGN在攻入機艙時扔了眩暈彈和致盲彈,但影片中沒有展示,如果真沒扔那就太業餘了。咱們暫且認為他們扔了吧,在強攻駕駛艙的過程中,雙方展開了對攻據說子彈打了上千發,還讓恐怖分子扔了好幾枚手雷,要說這架航班的機組人員也是夠幸運的,這時候恐怖分子仍沒想起來處決機組人員。

講真,好在恐怖分子業餘,要不此次戰例就不用拿來拍成電影給GIGN臉上貼金了。至於說影片的前70分鐘在幹什麼,事實上,我也沒看懂,反正看到的就是政客們在遇到這種突發事件的慌亂、不知所措、面面相覷和推卸責任,反正我是沒看和恐怖分子的談判。在這裡沒有貶低GIGN的即戰力,畢竟作為世界知名的反恐部隊,他們肯定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我覺得此次事件之後,法國政府和GIGN在處理類似的恐怖襲擊時應該吸取了相關的經驗教訓,畢竟恐怖分子也不都是業餘的。

持續發現影片背後的歷史,我一直都在做。

點擊下方連結可閱讀更多原創文章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1—法國比利時電影《幹預》背後的歷史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0—美國電影《前哨》背後的歷史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9—美國電影《灰獵犬號》背後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2—法國電影《突襲》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1—法國比利時電影《幹預》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3—美國電影《恩德培7日》背後的歷史
    您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您看完也能了解電影背後的歷史。下期是電影《慕尼黑》,在那裡就可以具體的聊聊以巴衝突了。持續發現影片背後的歷史,我一直都在做。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1—法國比利時電影《幹預》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您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您看完也能增加知識。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4—美國電影《慕尼黑》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3—美國電影《恩德培7日》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5(下)—電影《紅色機尾》背後的歷史
    您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您看完也能了解電影背後的歷史。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5(上)—電影《塔斯克基飛行員》背後的歷史一文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4—美國電影《慕尼黑》背後的歷史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8—中國電影《橫空出世》背後的歷史
    引子喜歡看電影,特別喜歡看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並且又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歷史, 所以這種電影很有代入感並能引起人們的深思。但由於文筆所限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影評來,所以只能羅列整理一些這些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的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5(上)—電影《塔斯克基飛行員》背後的歷史
    引子「這是一個沒有最後一集的系列文章,如果你愛看電影、喜歡歷史、願意探究,那它就是你最好的夥伴!」您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您看完也能了解電影背後的歷史。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9—美國電影《灰獵犬號》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4—美國電影《慕尼黑》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0—美國電影《前哨》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您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您看完也能增加知識。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上)—美國電影《父輩的旗幟》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自己習慣每次在看完影片之後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下)—美國電影《硫磺島家書》背後的歷史
    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你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你看完也能增加知識。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8—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可以看出來大和號是民族精神的代表,我在上文《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7——男人的大和號》中提到海軍是一個驕傲的軍種,是所有軍種中最具備榮譽感的軍種,很多時候戰艦的命名都具有著特殊的意義,比如用國家的開國元勳、著名地點、著名事件等來命名。而且海軍的軍艦在退役後或者被擊沉後可以用新的戰艦來命名,這種傳承精神是別的軍種所不具備的。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6—電影《菲利普船長》背後的歷史
    引子「這是一個沒有最後一集的系列文章,如果你愛看電影、喜歡歷史、願意探究,那它就是你最好的夥伴!」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前後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9—美國電影《灰獵犬號》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您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您看完也能增加知識。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15(上)—美國電影《父輩的旗幟》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自己習慣每次在看完影片之後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5(下)—電影《紅色機尾》背後的歷史
    引子「這是一個沒有最後一集的系列文章,如果你愛看電影、喜歡歷史、願意探究,那它就是你最好的夥伴!」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
  • 歷史背後的歷史系列20—美國電影《前哨》背後的歷史
    喜歡看電影,特別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因為這種電影是曾經的歷史, 有很強的代入感並能引起觀眾的思考,而且能夠改編成電影的真實事件足見其所具有的意義和價值。自己習慣每次在觀影后都會去找一些關於影片的相關資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後的真實事件和歷史羅列出來以饋讀者,這個系列會不定期根據我曾經看過的影片進行更新。您可以把這個系列的文章看做一個觀影指南也可以當做對於曾經真實事件的一個探究,反正我寫是出於愛好,您看完也能增加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