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春來晚,徒步到秦嶺柞水小寺溝,枯草蕭蕭,少有春意。不過在這滿山枯黃之中,也有星星點點令人溫暖的人間煙火,譬如右下角的那棟老房子。尋訪秦嶺的這些老村,就是要走細路、翻山梁、踩獸道,站在高高的地方,才能夠看到眼前這種憂憂傷傷的景色。
也許是山間的野桃花,也許是急著報春的一根藤,反正這枝條上面,已經有三個一簇、五個一瓣的嫩芽或花骨朵,即將吐芽、含苞欲放。此時,秦嶺北麓的西安正是霧霾鎖城,但南坡柞水的山溝裡,溫暖的小陽光,正曬著山裡的樹木、石頭、泥土,以及看不到的小動物。
許多朋友進山,總是走得匆匆忙忙,好像是在送快遞,獨獨忘記了這是在徒步。徒步需要把腳步放緩,需要帶著好的心境去品。在小寺溝路邊看到一棟房,覺得很有韻味,於是便尋了一條細路,擠上後山從高處拍下了這張照,有瓦房的頂,有新修的路,也有翠翠的竹。
看著屋頂,特別是這瓦,也許有朋友會以為,我又要數數了。不過這一次,我的重點卻是右邊那棵綠色植物。大家都認識,這是棕樹。這不是熱帶植物麼?怎麼會出現在小寺溝?實際上,棕樹在我國的分布情況,最北就是在陝西南部,這是生長緯度最高的棕櫚科植物。
山中的東西,小到任何一片葉、一棵樹、一塊石,大到一棟房、一座山、一條溝,其實都是有故事和景色的。行走在小寺溝半山腰的林間小道,看見地上鋪了厚厚一層松毛,我抓了一把起來,放在手心裏面,拍下了這張照片。手中,陽光在跳動,松毛暖融融的。
抬頭望去,一個老松塔掛在枝頭。如果是在城市的景觀大道,你見到的松樹就是松樹,並沒有特別的含義。但如果是在秦嶺的山中,你見到的松樹卻不再是普通的松樹。這松樹會因秦嶺而有了靈氣,超出了樹的稟賦,好像是一位聖賢,氣節堅勁、遍覽古今。
秦嶺的美,就美在這些細細碎碎的地方,也美在這些地方,曾有過人們生存的痕跡。遠遠的山腳腳下,又藏著一棟老房子。山裡的樹都還沒有轉綠,也正因為還沒有轉綠,葉子也沒長出來,只剩下光溜溜的枝幹,所以這房頂才顯露出來,裡面才傳出了悠悠揚揚的說話聲。
在小寺溝,我們順著幾乎快沒人走了的小徑,兩次爬到了山梁梁上去。從這梁上往下去,對面半山腰上的這棟老房子,與山一色,與樹一體,與土地共生共存。後面的坡,被開墾出來種植莊稼。旁邊的地,卻生長著高高大大的樹木。只是不知道,那個白色小房用來幹啥?
因為陽光明媚,天空有些藍色,所以這叢翠竹也顯得特別好看。毫無疑問,在這叢翠竹背後,定是有一戶山裡人家。你瞧這髮夾一樣的小彎道,不就通往竹叢裡面麼?你瞧那竹叢裡面,不也露出了一點點白色的牆體麼?我們走訪的秦嶺,就是這樣的秦嶺。
這個時候,節氣剛剛才過了立春,山中的氣溫其實還很低,尤其是陽坡面和陰坡面,景色是完全不一樣的。眼前這塊位於背陰處的土地,因為每天曬不到多少太陽,泥土上還積得有一些沒有來得及融化掉的白色的雪。
地裡的小白菜秧子,日子過得很愜意,喝著冰雪的融水,曬著山中的太陽。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地裡會有野菜麼?本組圖片拍攝於2019年2月12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杏坪鎮杏坪村小寺溝。喜歡秦嶺的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