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購入索尼a7iii,一併購入的還有一支福倫達e口40/1.2。兩年過去了,過手鏡頭三四十支,最後留在手裡的e口鏡頭,還是這支40/1.2。
今天來重新聊聊這支難用又難捨的鏡頭。
福倫達40/1.2 e口發布於2017年秋季,一併發布的還有一支m口同規格鏡頭。針對索尼e口優化的這一支帶有電子觸電,在轉動鏡頭對焦環的時候機身可以自動開啟手動對焦輔助,同時機身能夠顯示焦點距離,記錄光圈值以及選擇機身防抖的對應焦段。比較實用的是,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為0.35m,與m口的0.5m相比稍有近攝能力。
兩年前的這篇文章對這支福倫達40/1.2的印象並不正面,當時說只選一支鏡頭掛機的話更小巧的旁軸鏡頭或是索尼自家的35/2.8會更合適。事到如今自然還是認為小即是好,但對於體積和重量已經包容太多,甚至會打臉地給相機裝上稍重的快裝板,提升握感的同時,40/1.2 420g的重量居然有了不錯的平衡,也算意外之喜。
那麼開頭說的難用又難捨其實講的是總也用不好的手動對焦和一鏡多吃的畫面表現。也就是說,缺點是我的缺點,優點是鏡頭的優點。
先說手動對焦,雖然現在手頭沒有一支自動頭,但手動對焦還是苦惱,葉公好龍似的非常滑稽。具體來說,峰值對焦在紋理複雜的畫面裡並不可靠,而a7iii的屏幕和取景器又必須要放大才能確認合焦。這些再加上貪心開f1.4、f1.2的淺景深,讓這支40/1.2尤其在街拍時變得非常難用,而鏡頭上的景深尺和對焦環完美的手感這時就顯得有些嘲諷了。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攝影大V說可以預先估焦同時開啟對焦放大,先對焦後構圖拍攝,大多數時候比較有用。兩年過去了直接看著景深尺腰平盲拍也不是不能用。
當然我有更學渣的解決方法,把光圈擰到f2甚至f4,這樣一來,合焦成功率上
升了,銳度上升了,紫邊減少了,你得到了一支調性完全不同的鏡頭。
如果願意縮幾檔光圈,即使到f2鏡頭的效果也會有很大變化,銳度和對比度上升,色彩變得沉穩紮實,在能夠慢慢拍的時候,對大小場景的還原非常舒適,
偶爾能拍到人人狗狗,都是一期一會的賺到。
講回大光圈。過去一直覺得40/1.2是一支有個性的鏡頭,潛臺詞就是有強項但缺點也不老少,大光圈時細節丟失,高光邊緣泛開,紫綠邊爆炸。但長期使用中反倒覺得這是一支非常實用的鏡頭。f1.2的光圈除了可以用虛化換來構圖上的懶惰之外,暗光拍攝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夜晚窗簾後的黑貓和屋頂環境光中的玻璃杯,f1.2是能用和不能用的區別。
當然說回個性,在盛夏的海灘過曝的邊緣f1.2有下面這樣的表現,也算是另一種吃法。
那麼,會一直留著這支鏡頭嗎?
我也不知道。兩年時間過去了,用著40/1.2估焦變準了,漸漸知道什麼時候全開光圈會過曝死白一片,但拍照依然不得要領。與此同時看看世界,更好或者更壞,早就不是熟悉的樣子。前一陣福倫達發布同規格SE版本鏡頭的時候,我才知道手裡的這支40/1.2的光圈環是可以調成無級可變模式的。借著尚算熟悉的人事物,每天了解彼此多一些,也算一種降伏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