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瑞士irix 150mm f2.8 1:1全畫幅微距鏡頭

2021-02-14 irix鏡頭

來源於lenstip

作者 :Arkadiusz Olech

市面上的大多數微距鏡頭的焦距範圍為90至105mm。對於許多攝影師來說,這些儀器的拍攝距離太短,尤其是使用1:1的時候。購買150-180mm的鏡頭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辦法——在以最大放大倍率拍攝照片時,鏡頭距離目標大約30多釐米,這是一個舒適的距離,使你能夠毫無問題地拍攝場景。這也意味著,靠近拍攝易受驚嚇和高度活躍的野生動物變得更加容易。

    大多數生產商都試圖在生產線中加入150-180mm微距鏡頭,irix公司加入了這個群體,推出了irix 150 mm f2.8 1:1微距鏡頭。它的名字清楚地表明了這個鏡頭的用途。

參數表格

畫幅

全畫幅(35mm)

焦距

150mm

光圈

F2.8

微距比例

1:1

視場角

16度(對角線)

對焦類型

手動對焦有合焦提示

鏡片

9組12片(4片高折射率HR鏡片和3片超低色散ED鏡片)

對焦環旋轉

270度

最小對焦距離

34釐米

光圈範圍

F2.8-F32

光圈控制

通過相機控制

光圈形狀

11片圓形葉片

濾鏡尺寸

77mm

可用卡口

佳能EF,尼康F,賓得K

尺寸(不含腳架環)

佳能EF

128 x 87 mm

重量

佳能EF

848克

其他特性

對焦鎖定

密封結構

5個關鍵部位

包含附件

鏡頭袋,遮光罩,腳架環,前蓋,後蓋2個,保修卡,說明書

 

做工質量

介紹從尾部的接環卡口開始。該部分直徑為32毫米,延伸到鏡筒內部大約2釐米深。鏡頭的主體從一個有稜紋的金屬環開始,在金屬環上你可以找到一個白點,這樣可以更容易地與相機對準,還有一個英文「neutrino coating」以及 produced in Korea and designed in Switzerland.鏡頭是在韓國生產和瑞士設計的英文。然後你會看到一個環,上面寫著鏡頭的名稱和參數,你還可以在上面看到鏡頭附帶的腳架環。 

寬度51mm的手動調焦環是機身外面的主要部分。它的大部分表面都是橡膠墊,上面有很細的凹痕和一個突起,這個突起應該就在你的拇指下面,使整個聚焦過程更容易。在橡膠墊下面,你可以找到用英尺和米表示的距離刻度,以及放大率。對焦環轉動平穩,均勻,阻尼適當,其整個旋轉範圍達270度,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數值。只有一個問題:整個範圍都可以用於微距。從1米到無窮遠的範圍,可用於其他目的而不是微距攝影的行程是45度。

 

另一個刻有'unlock' 和 'lock'字樣的環逐漸拉緊聚焦環的旋轉,直到它鎖定。irix 150 mm f/2.8 Macro 1:1在五個關鍵位置(前鏡片、聚焦鎖環、聚焦環和卡口等)進行了防潮密封,因此即使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也可以在室外使用。

 

說到光學構造,它是9組12片,對於一個封閉的微距結構來說,這並不算多。但是它有很多重要的特殊鏡片:3個超低色和4個高折射率鏡。內部有11個圓形葉片,可以調到f32。

 

對於標準的盒子,我們通常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列出你看到的東西。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強調的是,irix製作人確實對每一個細節都給予了應有的照顧。從紙盒和鏡頭的硬袋,到兩個後蓋和一個前蓋、腳架環,一切似乎都是用優質材料製成的,時尚而周全。你會覺得被寵壞了。

        

圖像解析度

irix 150 mm f/2.8 MACRO 1:1的解析度測試(解析度指的是MTF50)是基於佳能EOS 5D Mark III的原始文件。在像差水平位於30-32 lpmm附近,高質量的定焦鏡頭可以達到45-50 lpmm的水平。不久前,該傳感器的解析度記錄屬於蔡司Otus 1.4/28(49.2 lpmm),但後來Sigma A 85 mm f/1.4 DG HSM和Sigma A 135 mm f/1.8 DG HSM略勝一籌,因此目前的解析度為51.6 lpmm。

讓我們檢查一下irix 150 mm f/2.8;APS-C 和全畫幅在幀中心和邊緣的結果如下所示。

 

在幀中心,結果為34 lpmm,從最大相對孔徑來看,圖像已經全有用。當停止到f/4.0時,鏡頭可以超過40 lpmm的很高的水平,f/5.6達到其可能性的峰值,解析度接近45 lpmm。

這些結果與競爭對手相比如何?比較重要的是,當與更昂貴的Sigma 150 mm f/2.8 APO EX DG OS HSM相比,irix不必感到慚愧。它只損失了一點點f/2.8,但差別只相當於一個測量誤差水平。到了f/4.0和f/5.6,irix被證明實際上比Sigma更清晰——這很好。

 

色差

這個鏡頭沒有縱向色差問題,得益於它的3個ED單元。即使是在更遠的焦外,最大相對光孔情況下,也沒有色差。

 

現在讓我們檢查一下橫向色差的情況——它的性能,取決於光圈值和探測器的大小,如下所示。

 

結果相當轟動。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得到的數值低於0.02%,這意味著即使你看1:1的照片,像差也很難察覺。鼓掌!

 

 

變形

我們認為150毫米的微距鏡頭不應該會有一點明顯的失真問題,這裡測試的irix並沒有讓我們失望。在較小的佳能50D傳感器上,我們得到了+0.05%的結果。在全畫幅上,像差增加到+0.13%。這兩個值在誤差範圍內與零一致。

當然應該提到的是,sigma150 mm f/2.8 APO EX DG OS HSM在這一類中的結果幾乎相同(+0.06%和+0.08%)。

 

眩光

我們測試的irix 150毫米f/2.8產生了如下所示的圖像。無論你用什麼光圈,也不管鏡頭對焦在什麼物體上,太陽究竟是在鏡頭圖像的內部還是外部都有眩光,這也是不可否認的。

 

 

總結

 優點:

畫面中心的圖像質量很好,

在APS-C/DX和FF上邊緣圖像質量都很好,

堅固、密封、時尚的外殼,

沒有縱向色差,

出色的橫向色差校正,

零失真,

豐富的配件,

焦外不錯,

性價比高。

 

缺點:

在強光下表現不佳,

有眩光,

在3米到無窮遠的範圍內對焦行程短

 

目前市場上的150-180mm微距鏡頭,沒有比irix150mm價格更低的。與其他的直接競爭對手相比,這個鏡頭的性價比很不錯, irix150mm能像更貴的Sigma 150 mm f/2.8 APO EX DG OS HSM一樣出色,但是價格卻是它的一半。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一個好的購買建議,即使是較新的適馬微距鏡頭確實提供了比irix更好的MTF,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畢竟,測試的這個irix鏡頭所提供的解析度足以拍攝出高質量的照片。

 

樣圖:


相關焦點

  • 瑞士品牌Irix推出15mm T2.6 電影鏡頭:經濟實惠的全畫幅廣角
    T2.6,這個15mm T2.6是Irix經濟實惠的電影鏡頭系列的新成員,該系列現在包括 11mm 超廣角鏡頭,標準45mm 鏡頭和150mm微距。1、Irix 11mm T4.3 電影鏡頭 超高清8K 超廣角, 佳能EF ,索尼 E, 松下M4/3 卡口 市場售價 8980元,預售優惠價格8380元2、Irix 45mm T 1.5 電影鏡頭 超高清8K, 佳能EF ,索尼 E, 松下M4/3 卡口,市場售價8980元,預售優惠價格8980元,預售優惠價格8380元3、Irix 鏡頭150mm T3.0
  • 佳能鏡頭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
  • 騰龍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F017)微距鏡頭測評 —傳奇的延續,新一代90mm鏡頭
    騰龍SP 90mm f/2.8 Di MACRO 1:1 VC USD(F017)微距鏡頭
  • 五級防抖幫你搞定微距拍攝 3788元拿下RF 35mm F1.8
    L IS USM標準變焦、RF 50mm f/1.2 L USM大光圈標頭、RF 28-70mm f/2 L USM大光圈標變以及RF 35mm f/1.8 MACRO IS STM微距鏡頭。雖然RF 35mm f/1.8 Macro是發布的四支RF卡口鏡頭中唯一的一支非L級鏡頭,但微距無弱旅,畫質不用擔心,同時35mm f/1.8的規格本身非常適合作為掛機頭使用,約0.5倍的最大放大倍率,能捕捉極其微小的畫面,與此同時還支持5級防抖,如此出色的參數讓這支鏡頭能夠勝任諸如人像、掃街、微距等眾多場景的拍攝,那麼這支鏡頭的具體表現如何,一起來看本期評測。
  • 又一個8K鏡頭!Irix為我們帶來新的15mm T2.6電影鏡頭
    對於Irix系列鏡頭,可能有的同行仍比較陌生,但說到三洋鏡頭,大家就耳熟能詳了。有傳聞說Irix就是三陽旗下的高端品牌,它們的口號是:瑞士設計,韓國工藝。最近,Irix在其電影鏡頭系列中加入了15mm T2.6。加上之前發布的11mm T4.3、45mm T1.5和150mm T3.0,就有四款鏡頭了。
  • 1.0x放大倍率 索尼發FE 50mm F2.8微距鏡
    以下是新鏡頭的詳細信息:    2016年8月30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全畫幅鏡頭FE 50mm F2.8微距(型號名:SEL50M28)。FE 50mm F2.8微距是一隻小巧便攜的標準焦段微距鏡頭,放大倍率可達1:1。出色的成像質量和可操作性,使得這支鏡頭成為了日常休閒攝影和微距特寫拍攝的上佳之選。
  • 探尋爆款微距鏡頭的魅力——70mm F2.8 DG MACRO | Art
    而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我新入手的這支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的使用感受。70mm 微距並不是一支開天闢地的新規格,適馬在十好幾年前就有了。正常來講微距鏡頭在膠片相機年代,根據工作距離(從被攝體到鏡頭前端的距離)的要求通常分成 50(60)mm、100(105)mm、180(200)mm 三大規格。
  • 索尼正式發布FE 50mm F2.8微距鏡頭!
    1.索尼全畫幅FE卡口標準微距定焦鏡頭,可提供1:1的放大倍率50mm焦距配合0.16m的最近對焦距離以及小於50mm的工作距離,能夠儘可能的靠近拍攝對象,適合拍攝小品、花卉等題材。拍攝時無需移動整個相機,即可找到合適的拍攝距離,因此能夠輕鬆地在桌面進行構圖拍攝,而無需四處移動。2.
  • 集光學精華之作 尼康Z 50mm f/1.8 S評測
    由此50mm焦段鏡頭的「標頭」稱號被眾人熟知。如果你想要購買一枚定焦又不知道該選哪個焦段時,選擇50mm焦段的鏡頭一定沒錯。也正是如此,50mm焦段成了各家影像廠商的必爭之地。  尼康在今年9月推出的Z系列全畫幅微單相機,均採用了全新Z卡口系統,它的出現將尼康原有的光學系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 老蛙100mm f2.8 2:1全幅微距鏡頭傑哥測試報告二(細節表現)以及老蛙微距系列鏡頭闡述
    f2.8 2:1全幅微距鏡頭全面升級了微距拍攝體驗。老蛙100mm f2.8 2:1全幅微距鏡頭老蛙100mm f2.8 2:1全幅微距鏡頭老蛙100mm f2.8 2:1全幅微距鏡頭老蛙100mm f2.8 2:1全幅微距鏡頭
  • 簡評 | 銘匠50mm F1.4 全畫幅定焦鏡頭
    目前銘匠共有三支面向全畫幅開發的50mm鏡頭,分別是M 50mm F1.4 / 50mm
  • 尼康35mm/f1.4、35mm/f1.8、35mm/f2三隻全畫幅鏡頭對比測試樣張
    中心成像對比樣張:一點總結:尼康AF-S Nikkor 35mm f/1.4G鏡頭大光圈下中心成像質量佳,邊沿略遜,高反差下紫邊比較嚴重,光圈收小至f4之後紫邊消除尼康AF-S 尼克爾 35mm f/1.8G ED鏡頭大光圈下中心與邊沿成像質量相當,成像佳,高反差下紫邊輕微,光圈由大到小成像平穩,成像風格略肉,色彩偏冷,實際焦距比另外兩隻鏡頭寬廣一些。最大缺點應該是鏡頭塑料感太強,尺寸還是略顯得長。
  • 松下50mm F1.4鏡頭評測:「重量級」定焦頭,售價同樣驚人!
    Lumix S Pro 50mm F1.4鏡頭是松下Lumix S系列全畫幅無反相機系統中最早推出的一隻大光圈標準定焦鏡頭。
  • 高素質便攜掛機頭 佳能RF35mm F1.8微距鏡頭評測
    那麼,這隻RF35mm F1.8 MACRO IS STM鏡頭的表現究竟如何?就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為您揭曉。而這隻鏡頭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在最大光圈上取得了一個絕佳的平衡點,通過運用短後對焦距離的特性,在靠近圖像感應器的位置放置大口徑鏡片,支持最大光圈F1.8與35mm全畫幅的寬廣像面,使得在普通拍攝和微距拍攝時,畫面周邊也同樣具備高畫質。
  • 全新Irix 15mm f/2.4超廣角全畫幅手動單反鏡頭正式公布.
    圖:全新Irix 15mm f2.4超廣角全畫幅手動單反鏡頭全新Irix 15mm f/2.4超廣角全畫幅手動單反鏡頭正式發布,官方新聞稿也已經公布了。圖:全新Irix 15mm f2.4超廣角全畫幅手動單反鏡頭完整規格參數。
  • 老蛙50mmF2.8 2x 超微距APO MFT鏡頭評測
    他們的24mmF14 2x微距探針鏡頭可能是最奇特的一支,現在在視頻領域裡已經相當有名了。而他們最近為APS-C無反相機推出的比較常規的微距鏡頭65mmF2.8 2x APO超微距以及100mmF2.8 2x超微距APO全畫幅鏡頭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過,老蛙並沒有忘記M43(MFT)鏡頭群體。
  • 更豐富的題材涉獵 騰龍35-150mm f/2.8-4鏡頭評測
    在今年早些時候,騰龍正式發布了35-150mm f/2.8-4 Di VC OSD鏡頭。這款鏡頭產品自發布之出就被認為是一支全能的人像鏡頭。之所以要特意強調「人像」二字,要得益於其焦段涵蓋了35mm、50mm、85mm、135mm等多個在人像攝影中非常實用的焦段,而說它全能,則是因為超長的焦段覆蓋,基本上能夠應對日常使用的各個場景,即使是旅遊也足以「一鏡走天下」。
  • 蔡司品質延續,Batis 135mm F2.8 鏡頭評測
    135mm F2.8 也為索尼全畫幅微單設計,採用自動對焦,內置光學防抖。中心銳度測試,135mm,f/2.8,1/320秒,ISO 100上邊兩組照片分別是這隻鏡頭 f/2.8 光圈全開是中心及邊緣的測試樣張,不難看出,不論是中心還是邊緣,Batis 135mm F2.8 的成像都令人滿意。優秀色差控制在色差控制方面,經實測 Batis 135mm F2.8 確實有兩把刷子。為測試這一環節,我們專門找到一處金屬雕塑來拍攝。
  • 測評 | 超廣微距 一手掌握 騰龍20mm F/2.8 Di III OSD M1:2
    騰龍20mm F/2.8隸屬於騰龍無反鏡頭「Di III」系列(全畫幅單反為Di,APS-C單反為Di II),是一枚專為索尼E卡口打造的全畫幅超廣角鏡頭,同時適用於索尼FE全畫幅及E APS-C卡口。該鏡頭(不包括鏡頭蓋及遮光罩)官方型號為F050(24mm版本為F051,35mm版本為F053),長度64mm,重量為220g。
  • 評測 | Dpreview公布尼康Z 50mm f/1.8 S鏡頭評測結果
    尼康在正式發布尼康Z7和Z6全畫幅無反相機的時候,同步推出了三款鏡頭,尼康Z 50mm f/1.8 S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