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無奈和救贖:看電影《無依之地》

2021-02-22 矽谷生活家
自從在威尼斯電影節獲金獅獎,電影《無依之地》(Nomadland)和它的華裔導演趙婷就成了華人圈熱議的對象。

2011年,內華達州恩派爾的石膏廠關閉,與石膏廠相依為命的小鎮失去了存在意義,被從地圖上徹底抹除,連郵編都失效。弗恩(Fern)與去世的丈夫都曾是石膏廠員工。失去工作後,她賣掉大部分家當,開著一輛麵包車四處尋找工作,晚上則在麵包車中過夜。她先是假日期間在亞馬遜倉庫打工,之後更開始了在廣袤的西部各州的流浪。流浪的過程清貧而孤獨。一眼望不到頭的公路上,看不到其他旅人的身影;狹小的麵包車裡,裝載著簡陋的全部家當。但她也遇到了其他類似的天涯淪落人。這些車輪上的流浪者相遇、相識,相互取暖、安慰、依靠。電影中的故事根據記者Jessica Brauder的同名非虛構作品改編。除弗恩等幾個人物外,其他角色都確有其人,且由真人扮演。為了寫作該書,Brauder開著廂式貨車,潛入美國中西部流浪社區中,學習車上生活的技巧,並臥底亞馬遜等大量僱傭臨時工的企業。她接觸到各色社會邊緣人。有人在越戰中受刺激,無法應付正常生活,只能在野外尋找安寧;有人在企業工作20年,卻發現從來沒按自己的意願活過,因此毅然提早退休,不希望「死的時候帆船還停在車道上」;有人從12歲就開始工作,退休時卻仍然居無定所,只能在外面打短工和流浪。這批缺乏社會保障、養老金虧空、被大蕭條無情打擊、厭倦冷漠的都市生活、在嫌貧愛富的醫療體系面前不知所措的人,也成了僱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低成本勞力庫。用電影中的說法,他們「欣然接受了美元暴政的枷鎖,最後卻發現自己被社會放逐到草原上」。但《無依之地》雖然提出了尖銳的社會問題,卻沒有停留在揭露社會陰暗面。電影展現的是赤貧的生活,卻每一幅畫面都有遼遠的壯美;電影的情節平平淡淡,內容卻是千迴百轉的豐富細膩;它的故事沉重甚至悲情,卻又奇異地散發出一股向上的力量。這些流浪者並不是沒有安居下來的可能性。在電影中,至少有四次有人邀請弗恩放棄這種露宿的生活。第一次是在商店遇到以前的學生一家,學生的母親說:如果你想有個地方住,可以到我們家來;第二次是在做完亞馬遜季節工的一個寒冷的夜晚,有人告訴弗恩可以去附近的教堂過夜;第三次是在妹妹多莉家,多莉希望弗恩留下來,彌補姐妹多年的分離;第四次是遊牧中和弗恩日久生情的戴夫在孫女出生後回歸家庭,邀請弗恩共同生活。

如果說在戴夫家,弗恩的想法還是通過人物的表情、現場的氣氛含蓄地表達,在妹妹家弗恩則直接說出了自己對家居生活的感受。跟妹妹妹夫以及朋友一起燒烤,房地產經紀人的朋友大談上漲的房價,弗恩打斷他說:你鼓動大家花光一輩子的積蓄背一身的債去買一棟自己消費不起的房子,我覺得很奇怪。弗恩:我不能。我不能住在這個房間,我不能睡在這張床上。

也許這不是很難做出的選擇。畢竟每一個人都希望有自己能夠完全支配的人生。顛沛流離,粗茶淡飯,有時是保持身體和心靈的自由必須付出的代價。

但這也是因為,雖有無奈的成分,弗恩們在流浪中也看到了這種生活的魅力。遠離塵囂,拒絕誘惑,與世無爭,讓身體和心靈回歸柔和平淡,本來就是現代都市人夢寐以求的精神天堂。更何況流浪這一行為本身,從來就有一種動人的浪漫。弗恩和她的同伴,雖飽經風霜,沒有披肩長發,但就是我們年輕時崇拜的三毛。實際上他們比三毛更純粹,因為他們不知道搔首弄姿,也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希求他人的崇拜。或許流浪本來就在她的血液中,又或許是流浪的生活讓她慢慢品出了味道。繁星滿天的夜晚,朝陽中巨大的仙人掌;在清冽的山泉中淌水,一輪圓月掛在傍晚淺灰的天上;向層層疊疊的蒼翠群巒呼喊自己的名字,沐浴在金黃色的陽光中很久也不需要說話。

就像一個流浪者所說:

我要75歲了,我覺得這一輩子過得很不錯。我到處滑皮艇的時候見過很多美好的事物。

在愛達荷的河邊,我見過一家子的麋鹿。在科羅拉多的湖上,一隻大的白色鵜鶘落在我的皮艇前方六尺遠的地方。

有一次划過一個彎角後有一塊懸崖,我看到上百隻燕子停在懸崖上,還有燕子在空中飛舞。有了河水的倒映,看起來就像是我也飛起來了,燕子就在我的四周飛舞。

還有雛燕剛剛孵出來的小蛋殼,從懸崖落到水面,在水面上漂浮著。那些白白的蛋殼簡直太美妙了。

我覺得我經歷的夠多了,我的人生已經完整了。

所有這些美好,都慷慨地藏身於大自然當中,對每一個人敞開胸懷,並不需要在跨過世俗的成功這道門檻才能領略和欣賞。流浪者們知道這一點。他們擁抱這一切,像親近某種和生活本質相關的詩意。妹妹跟弗恩說,「你年輕時別人覺得你特別,你的行為舉止似乎怪異,但那只是因為你更勇敢,也更誠實。」這些流浪者們確實有這種特質。我們這些確信一定有一條什麼都不必放棄的中庸之道的人或許有我們的道理;但也有可能,我們只是在用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來掩飾自己的世俗和怯懦。我們不容易輸得太慘,但也很難達到最美的絢麗。弗恩這個由趙婷創造出來的角色由奧斯卡影后Frances McDormand飾演,McDormand從來不會讓人失望。從片頭弗恩上路前,把去世的丈夫的衣物握在胸前沉吟良久,然後放回儲物間的紙箱,到片尾走進那棟留下生命中美好回憶的空房子,瞭望房後那片延申到山腳下的空地,我們看到了一個安靜隱忍卻又內心豐富的人。她曾經有過屬於她的那一份磨難和痛苦,內心卻依然有一種柔軟的堅韌。如同原野上的蒲公英,又如沙漠上的仙人掌,有頑強的生命力。

弗恩流浪中遇到的很多人都經歷過難以言說的痛苦,流浪是他們應付痛苦的一種方式。比如一個流浪者這樣對弗恩說: 我很少跟人提起我兒子。今天應該是他的33歲生日,但他五年前自殺了。很長時間裡,我每天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在這個沒有他的世界裡,我怎麼活?我一直沒有答案,那些日子很難熬……我們很多人都背負著傷痛,很多人沒能走出來,這也沒有關係。這種生活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不會有訣別。我遇見過幾百人,但我從來沒跟他們說過最後的再見,我總是說我會在路上再見到你,而且確實會再見……真是這樣嗎?在我這個理性的懷疑者看來,最後的再見是無法避免的,世界上真正不存在的是永久的相聚。但這沒有關係,他的執著正是他的救贖,他的強悍。那些離開我們的人,那些笑聲,那些面容,那些往事,一定還在一望無際的在荒野盡頭,在暮靄籠罩的群山背後。這與其說是事實,不如說是他的一種宗教。這些流浪者確實有自己的宗教。生活固然艱難,但他們沒有一絲一毫的顧影自憐。生活要好好地過,每一天都要珍惜;頭抬得高高的,用勞動換取存在的尊嚴;只要有機會,就要享受清風,星光,溫情,友誼。在生活的廢墟裡,生命力像雨後的青草,生機勃勃地從泥土裡冒出來,也長成一片蔥鬱。我們都隱隱約約地知道,生活是岌岌可危的。我們努力編織安全網,在自己和「慘澹的人生」面前豎起一道屏障。但不管怎樣汲汲營營,最多也只是提供了一種虛幻的保護。我們害怕直面生活真相的那一天。我們有點像那個等待第二隻靴子掉下來的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經受考驗。《無依之地》讓我們的信心增強了一些。我們對人性的頑強有了更多希望,對自己有了更多希望。電影快結束時,弗恩又上路了。她在海邊停下來。深灰色的天空下只有她一個人的身影,白色的浪濤洶湧地拍打海岸。她張開雙臂,閉上眼睛,讓強勁的海風拂過自己的短髮,臉上露出孩童般天真的笑。這一刻,她是一個自由的人,也是一個富足的人,這些美景全是她的,也是她的全部。這一刻,我相信她心中也像我一樣充滿了感動。

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當新冠疫情遭遇美國文化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選擇下面行動中的一項:

A. 分享到朋友圈

B. 轉發至相關微信群

C. 關注「矽谷生活家」公眾號

D. 以上全選

(正確答案:D)

——— 長按關注 ———

相關焦點

  • 電影《無依之地》:道不盡,人生的孤獨和荒涼
    終於看到了趙婷的名作《無依之地》,金獅獎果然誠不我欺,後勁真是太大了,那西部的荒野高原在腦海中是怎麼揮也揮之不去。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這部電影到底在講什麼?到底在表達什麼? 我想來想去,應該是在表達一種人類更加隱秘的情感,那就是人生的孤獨和荒涼。
  • 延續原著的流浪精神,趙婷《無依之地》刻畫這樣一群現代遊牧人
    導演趙婷既浪漫地描繪了麥坎德列斯描述的「流浪生活」,又正面說出了,在追求這種生活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種種坎坷。就像趙婷的上一部電影《騎士》,《無依之地》的故事發生在美國西部,豐富多彩且讓人共鳴。電影在事實與小說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讓真實的人們扮演詩化的自己,從而尋求深層次的真理。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 《無依之地》(Nomadland)
    2014年,自編自導個人首部電影《哥哥教我的歌》,該片入圍第68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她憑藉該片獲得第24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導演獎。2018年3月5日,憑藉劇情電影《騎士》獲得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最佳電影獎、第33屆獨立精神獎邦妮獎。2020年,執導漫威電影《永恆族》;9月13日,執導電影《無依之地》。
  • 公路電影《無依之地》:「你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那只是因為你比別人更勇敢」
    而在此之前,趙婷已經憑藉此片獲得了包括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影片獎在內的多項大獎,並以黑馬之勢領跑頒獎季,被預為2021年有望衝擊奧斯卡的種子選手——《無依之地》Nomadland導演
  • 華人女導演的《無依之地》,拿下72個獎項
    華人女導演的電影《無依之地》,拿下72個獎項這裡要說的是美國電影《無依之地》,該片是由38歲趙婷執導的,是華語影視導演、編劇、製作人。當地時間9月12日晚間,在2020年的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無依之地》獲得金獅獎最佳影片,也讓她成為第一個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的華人女導演。《無依之地》改編自傑西卡·布魯德的紀實小說《荒原:在21世紀的美國生存》,講述中年女性弗恩,在經濟大衰退中失去了丈夫和工作……面對失去了家園的窘境,60多歲的弗恩迫不得已只能踏上一邊打工一邊流浪的旅程……。
  • 《無依之地》在線觀看
    本屆最佳,真正做到了天地人合一的境界,看著無邊無際曠野上的孤獨人類,就莫名其妙地流下眼淚。今年看的第一部電影是趙婷獲金獅獎的《無依之地》,四年前在平遙看到她的第二部長片《騎手》,就不同凡響,這部新片在今年的奧斯卡評獎中一定會是個熱門。從大陸到美國留學學電影的,第三部長片就如此成熟、出色,實在難得。
  • 威尼斯獲獎後,趙婷解讀拍攝《無依之地》的幕後
    威尼斯獲獎後,趙婷解讀拍攝《無依之地》的幕後Maggie Ma 洛杉磯報導在《無依之地》(Nomadland)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後,中國導演趙婷(Chloe Zhao)和影片女主角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馬不停蹄地接受多倫多電影節的採訪
  • 趙婷:在《無依之地》崛起
    那部電影,正是如今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斬獲大獎的《無依之地》。《無依之地》改編自美國女記者傑西卡·布勞德(Jessica Brauder)的同名非虛構作品。只是這一次,無論從演員表演、製作水平,還是影片立意等各個方面,趙婷的遊牧式電影在《無依之地》中都實現了全面升級。在威尼斯電影節期間,《無依之地》釋出了第一支預告片——稱之為預告片,其實只是從電影中截取的一個完整的長鏡頭。
  • 趙婷《無依之地》:格外動人的公路旅行
    據IndieWire報導,《無依之地》於2018年秋天在美國西部開機,幾乎與此同時,漫威官宣趙婷將指導漫威下一階段影片之一《永恆族》。《無依之地》中一閃而過的《復仇者聯盟》是一個巧合,還是趙婷本人的玩笑?
  • 《無依之地》狂攬27項大獎,它一出,華人電影的最高紀錄要破了?
    有個大熱門,我們已經等不及要看它的斬獲。一部具有大師氣象的傑作?下一個時代的華人之光?最近它一上線,就吸引了所有的目光。《無依之地》Nomadland電影改編自傑西卡·布魯德2017年的非虛構作品《無依之地:21世紀美國求生記》。
  • 中國導演趙婷的《無依之地》在威尼斯電影節獲金獅獎
    中國導演趙婷指導的《無依之地》在威尼斯電影節獲金獅獎,成為獲此殊榮第一位中國女導演Maggie Ma 洛杉磯報導來自北京、在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的趙婷(Chole Zhao)編劇並指導的新作《無依之地》(Nomadland)在今年第77屆
  • 趙婷和《無依之地》國際獲獎,對中國電影有何意義?
    然而,也有很大一部分網友並不是在討論電影本身,而是開始質疑趙婷的國籍和背景。甚至認為,可以恭喜趙婷,但與中國電影無關。那麼,趙婷《無依之地》獲獎,對中國電影意味著什麼?《無依之地》真的是一部「美國電影」嗎?
  • 《無依之地》我看行
    《無依之地》改編自美國女記者傑西卡·布魯德 的同名非虛構作品《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無依之地:生存在21世紀的美國》),本書採用調查式新聞寫作法,講述了作者傑西卡·布魯德本人,深入美國中西部腹地,住在自己的廂式貨車裡,學習成為一個當代遊牧民的歷程。
  • 除了繼母和國籍,趙婷《無依之地》摘得金獅獎,給我們哪些啟示?
    很多人評價馬力克,說他「根本不愛電影,只愛黃昏和哲學」。後兩樣我們在趙婷的《騎士》中也能尋找到些端倪,在有關《無依之地》的訪談中也發現了他們兩人之間的關聯。曾有人問趙婷是否在《騎士》中有意結構牛仔精神以及美國的英雄主義,她說「我拍電影時,完全把主人公還原成最普通的人來表現」。
  • 《無依之地》:一曲溫柔詩意的流浪者之歌.
    《無依之地》是本屆奧斯卡大熱門,在頒獎季頗有聲勢,將於1月29日登陸北美IMAX影院,2月19日在北美部分影院、汽車影院上映,並在Hulu上線。
  • 除了繼母和國籍,趙婷《無依之地》摘得金獅獎,到底給我們哪些啟示?
    後兩樣我們在趙婷的《騎士》中也能尋找到些端倪,在有關《無依之地》的訪談中也發現了他們兩人之間的關聯。曾有人問趙婷是否在《騎士》中有意結構牛仔精神以及美國的英雄主義,她說「我拍電影時,完全把主人公還原成最普通的人來表現」。如果說《騎士》中有些馬力克《不毛之地》中無盡的逃亡,那《無依之地》或許回應了《天堂之日》中無盡的流浪吧。
  •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閉幕《無依之地》獲金獅獎
    中國香港導演許鞍華獲得終身成就獎,38歲的華人導演趙婷也再次走入了觀眾視野,其執導的美國影片《無依之地》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無依之地》的獲獎,讓趙婷成為第一個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的華人女導演,也是威尼斯歷史上第五位獲得金獅獎的女導演。趙婷和主演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沒有來到頒獎禮現場,而是通過視頻的方式分享了獲獎感言,兩人坐在車旁,感謝了公司和劇組團隊。2017年,趙婷曾憑藉《騎士》獲得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藝術電影獎,《無依之地》是她的第三部長片。
  • 《無依之地》獲得金獅獎,她也成為威尼斯電影節首個華人女導演
    在當地時間9月12日晚間,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落下內幕,趙婷執導的美國影片《無依之地》獲得 金獅獎最佳影片。趙婷生於北京,她少年時期相當叛逆,她喜歡畫漫畫、寫同人小說, 看電影。說到拍電影,王家衛導演的《春光乍洩》對她有啟發性影響,她當年反覆看了很多遍。這位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碩士)女導演不同凡響,2014年,自編自導個人首部電影《哥哥教我的歌》就入圍第68屆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她憑藉該片獲得第24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導演獎,這位華人女導演由此走入了觀眾視野。
  • 《時代周刊》評選2020十佳電影 《無依之地》上榜
    《時代周刊》評選2020十佳電影 《無依之地》上榜 時間:2020.11.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時代周刊》評選2020十佳電影《無依之地》上榜
    1905電影網訊 近日,《時代周刊》評選出2020年度十佳電影榜單。儘管由於全球疫情,不少影片被迫延期上映或登陸流媒體,但仍有不少佳作入選,其中包括斬獲今年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影片的《無依之地》、《后翼棄兵》女主角安雅·泰勒-喬伊主演作品《愛瑪》、「小雀斑」的新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