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都市劇不歡迎大齡男女和窮人

2020-11-06 數娛來啦

作者 | 吳曉亞


2020年國內的「慕富」情緒好像肉眼可見嚴重。

這一點,紙醉金迷的娛樂圈最能體現。去年年明星們好像還在立「平民」人設,今年下半年流行「貴公子」、「豪門」。選秀流行「人間XX」、「XX小富婆」,熱搜流行「豪門姐妹」、「豪門姐弟」、「貴公子」……


記得05年左右的《超級女聲》、11年開始的《中國好聲音》裡,導師還在追問選手的夢想,選手還在賣慘,情到深處淚灑現場。現在這種人設顯然不太吃香。

現在的大趨勢是,憐愛不如慕富。

這種情緒蔓延到國產劇裡。尤其是甜寵劇的爆發,把這種慕富、甚至兩性的固化形象拉扯向更遠的兩極。

繼統計今年上新劇吻戲熱搜之後,我們又做了一件無聊的事,統計了2020年以來上線的51部國產都市劇裡的98位主要男性角色和86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個人資料,主要包括男一、女一、男二、女二,群像劇還包括男三、女三。

他們的年齡處在哪個階段?職業是什麼?性格特點是怎樣的?這三點基本可以還原出如今國產都市劇裡出現的都是些什麼人。

簡單來說


1、年齡層面:國產都市劇的故事主要發生在30歲以下的人群中,不論男女,超過35歲,都是國產劇「邊緣人群」。且25歲以下女性角色數量比男性多。


2、職業層面:男性角色富二代、CEO、總裁數量超過三分之一,從事職業更偏建築、投行、醫生、教授等社會地位高的職業。女性角色大多沒錢,主要從事藝術、行政、和「美麗」相關的行業。實際上這些職業也是離上層社會更近的分工,容易和更上層的男性角色發生牽扯。


3、性格特徵:這一項非常典型,我們的都市劇賦予男一號的想像力就是高冷、傲嬌、外冷內熱,依然是非常不成熟、幼稚的大男孩形象。至於女一號,必須善良、樂觀、單純,幾乎是鹿小葵的代名詞。


女性角色的年齡危機來得比男性早一些


先詳細說說年齡。

我們把所有角色按照五個年齡段進行劃分。


20-29歲之間男女性主要角色的佔比都在60%左右。說明2020年國產都市劇的故事主要圍繞30歲以下的人群展開。同時,由於一些30+女性題材劇的出現,30-34歲的男女角色也增多了。

但不管男性女性,過了35,都是國產劇「邊緣人群」。不過男性還是比女性稍微好那麼一點點,35歲以上的形象還能佔到9.2%,女性只有5.8%。


到了40歲以上這個階段,男性還有4個,在所有角色裡的佔比也達到4.1%。而40歲以上的女性在今年的都市劇裡完全處於失語狀態。

由此,雖然有人吐槽《三十而已》之後迅速安排《四十正好》是如此投機,但挖掘四十歲以上的都市劇市場,其實是一件跟主流對著幹的拓荒。


再來看男女對比。國產都市劇在同樣的環境下,女性角色年齡明顯小於男性角色。在20-24這個階段,女性角色的佔比幾乎是男性的一倍。一旦過了25歲,男性角色的數量就上去了。

市場對男角色的年齡包容度大得多,雖然有時候也免不了裝嫩,但演員本人什麼年齡段就演什麼年齡段角色的現象很多。比如靳東、陳建斌,但女演員想演二番以內的角色,大多數時候就得比表現得比她們的真實年齡小上至少5歲,甚至十幾歲。49歲的俞飛鴻在《愛之初》裡演35歲的美女主持人。


另外,輿論也總是提倡女明星的「少女感」、「不老」,其實也加重了市場對年輕面孔、小年齡段角色的追求。


如果我不是總裁,你還愛我嗎?

再來談談男女主要角色的職業和所處行業。畢竟職業是都市劇之所以是都市劇的重要元素。


98個男性角色裡,男性的職業種類大概在20個左右。具體種類裡,CEO和總裁有23個,也就是說你隨手打開兩部都市劇,基本就能看到一個年齡在30歲以下,走上人生巔峰的企業高管。

都市劇偏愛的男性角色第二位是富二代+企業繼承人,有13人。至於這些繼承人承繼的是哪家企業、企業處於哪個行業,其實並不重要。有時觀眾從頭看到尾也沒記住這些角色所處的行業和具體職位。因為他們的功能單一,跟所處的行業沒有任何勾連。

再來,醫生是都市劇比較喜歡展現的職業。之前的都市劇可能大多是外科醫生,現在緊跟時事拓展到整形醫生、牙科醫生、產科醫生……

還有一些律師、總監級別的高管、建築設計師、教授等等,這些高社會地位、高收入的職位也是都市劇喜歡為男性設置的職業。

那麼大部分女性角色在幹什麼呢?

女性角色的職業想像力比男性角色豐富得多,在30個左右。但遺憾的是她們主要負責行政管理,靠美貌營業和更文藝、娛樂性的工作。比如行政職位的女性角色有7個,hr、總裁助理、總裁秘書等等。這類職位設定顯然在男性世界裡是極少極少的,只有《白色月光》,男主是全職家庭煮夫,女主是建築設計師,實現男主內、女主外。

設計師是最受今年都市劇青睞的女性職業。但建築設計師很稀缺,大部分是服裝設計師,另一部分是珠寶設計師。

然後大部分女性從事著文化娛樂相關的行業。比如明星、漫畫家、娛樂記者、配音演員、模特、舞蹈演員。

我們還簡單統計了一下都市劇的行業背景,總體來看,今年播出的現代都市劇偏愛以服裝設計、電商、娛樂圈、風投行業為背景。

很明顯,在我們的都市劇創作裡,還是習慣於塑造男主外、女主內,男性創造物質世界、掌握絕對權力的兩性社會關係。基於這樣的職業分配,都市劇裡的男性角色普遍比女性富有、社會地位更高。


都市劇還是都市偶像劇?

說實話,雖然我們統計了今年所有的都市劇,但真正稱得上都市劇的沒幾部。絕大多數劇都是偶像劇的底子。

之所以這麼說,除了批發的總裁、秘書,主要是因為單一、固化、幾十年如一日的性格塑造。

我們做了四番以內的男女角色性格剖析,絕大多數關鍵詞都是從劇、人物的百度百科和人物小傳裡面找到的形容詞。字體越大,說明出現的頻率越高。


所以,很明顯,男一號必然是高冷的,而且他還得傲嬌、龜毛、毒舌,商場上理性、果決。這幾個詞一出來,相信已經有無數霸總形象出現在你腦海中。

至於「溫柔」這一項,其實是「外冷內熱」的衍生品。男主對待其他人如秋風掃落葉般無情,對待女主如春日般和煦。這種所謂的反差萌經久不衰。

溫柔的男一號其實不多見,有時候甚至可以根據這個標準區分一部劇爛俗與否。今年能數出來的成功溫柔型男主有《安家》的徐文昌、《怪你過分美麗》的男主莫北。都算是清醒脫俗的男主角。

大多數溫柔、風度翩翩的角色都淪為男二號。他們溫柔、體貼、風度翩翩,還有一些灑脫不羈,但註定只能成為配角。十幾年過去了,這種道明寺VS花澤類的設定沒有任何改變,不免讓我們夢回被偶像劇支配的時代。

至於女性角色的類型,要比男性角色多元一點。但根據我們的統計,善良是大多數都市劇對女主的絕對要求,出現次數超過14次。樂觀基本上是善良的後綴,出現9次。

現在也出現了一些「雷厲風行」的獨立女性,平衡了一下小白花女主的形象。不過,女強人用在女二身上的次數還是比較多,統計中出現了7次。還有兩類女二號也比較典型,一是貧窮但拜金,二是富有而跋扈。其實也是很典型的人物,和女主形象形成反差。

也許是今年現代甜寵劇實在太多,稀釋了真正都市劇的含量。這番觀察下來,我們也許能明白,以《安家》《三十而已》為代表的真正的接地氣的「都市劇」有多難得了。

相關焦點

  • 「國產劇的窮人已經被消滅了」,也許是國產劇最大的悲哀
    最近的國產劇,質量比前幾年有所提升。今年也有許多很好的劇集播出,比如今年暑期檔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還有前兩年非常火爆的都市劇《歡樂頌》等。這些大火的國產劇,受到觀眾喜愛的很大原因是因為劇集的題材,都是都市生活劇,非常符合年輕人的生活現狀。
  • 我不配當窮人!國產劇中出賣智商的「窮人」設定
    以前咱們看古裝劇的時候,都覺得有一個設定很不合理,就是那些大俠們閒著沒事就摸出幾錠銀子,他們不從事勞動生產,哪裡來的錢啊,這不科學,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現代劇也玩起了這個套路,男女主角自稱是平凡的老百姓,但撒起幣來簡直比土豪還土豪。
  • 每次看完國產劇中窮人的生活,對不起!是我不配當窮人
    每次看完國產劇中窮人的生活,對不起!是我不配當窮人2019年一部韓國電影在各大電影節上大放光彩,一舉拿下了多項獎,不僅拿下了金棕櫚最佳影片獎,今年也是拿下了奧斯卡最影片獎,足以可見,此片的質量有多好,而看了此片的人,也對影片有著很不錯的評價。
  • 為何都市劇非要揪著,男女出軌背叛那點事,要熱點一定要毀三觀?
    之前《二十不惑》的開播,讓我看到青春都市劇的春天,結果隨著劇集的播出,本來好評如潮,現在口碑是越來越兩極化。好的是這部劇比較真實反映了大學生活,和很多社會現實問題。現在不整個出軌、小三就不能稱為國產都市劇了?連最近大火的《三十而已》獨立完美女性顧佳,婚姻的破滅也沒逃掉這個怪圈。
  • 看了國產劇的窮人,才發現自己連窮人都不配當
    國產劇一直以來就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對國產劇的評價也一直是要麼是精品,要麼是爛片的兩極分化,還有一種屬於開頭是精品,高潮達到頂峰,結果結局爛尾。其實實話說,國產劇的水平也是呈現兩極分化的,要麼是製作精良,結果演員不出名,要麼就是用了非常出名的演員,結果劇撲街的現象。那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兩極分化?只能說是一些做國產劇的人的態度決定了國產劇的水平。
  • 孫儷新劇《安家》:國產劇裡終於有「窮人」了
    近年來,「國產劇中無窮人」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尷不尬的默認現象,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都市劇中的年輕白領拿著小几千的工資,卻住著地段超好、裝修洋氣的高層公寓,也習慣了初涉江湖的北漂一族,都快吃了上頓兒沒下頓了,卻依舊是一身動輒上萬的高端潮牌走天下。
  • 為什麼國產都市劇中都沒有窮人了?
    讓我們來看看現在的都市劇,《杉杉來了》中,剛來大都市打工的小職工薛杉杉,家裡卻是光鮮亮麗的。《克拉戀人》中最初又胖又醜的失敗者米朵經車禍整容後,變得苗條漂亮,應聘進入鑽石公司工作,成為了一名設計師助理。
  • 看完國產劇的「窮人」生活,對不起我給窮人拖後腿了
    近幾年國產劇裡的窮人像集體人間蒸發一樣,難覓蹤跡。取而代之的極盡所能炫富的富二代瑪麗蘇劇,以及,越來越不像窮人的「窮人」。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惑,現如今的國產劇是不是對窮人有什麼誤解?而且鄰居是白領精英和富二代這些人,房租的高低用腳趾頭都想得出來。
  • 這國產熱播劇,太假了!
    不過本劇有個最大的槽點,讓人越看越不信服——懸浮。懸浮,說白了,就是假,不真實。也是這麼些年國產都市劇死活不改的頑疾。國產劇一涉及到職場,秒變驚悚劇。驚悚於階層流動性這麼強了嗎?這麼容易暴富,這麼容易成功的話,為何還有這麼多窮人。窮人被摺疊起來了,熒幕上高昂著富人的紅酒杯,以及拼命往上爬的拜金者。
  • 《陽光之下》熱播中,又一現代都市劇將播,男女主相差12歲!
    《陽光之下》成熱門都市劇最近網上湧現了不少優質的現代劇,不知道大家在關注哪一部呢?比如熱度排名第一的《流金歲月》,還有金晨李一桐的雙女主角《了不起的女孩》,以及彭冠英蔡文靜的《陽光之下》等等,都是最近很火很好看的都市新劇,播出後都受到了不少觀眾們的歡迎。
  • 國產劇中出賣智商的「窮人」設定,網友們:是我們不配當窮人
    國產劇裡面的窮人設定還很不走心,說好的是窮人,但過的生活卻是有錢人的,就像之前播出的《甜蜜暴擊》,這部劇評分不高,但是和以往的瑪麗蘇劇情不一樣,這次是男主家裡很窮,甚至他的爸爸媽媽也不在身邊了,自己還有弟弟妹妹要照顧,不僅要上學,還要出去打工養自己的弟弟妹妹。
  • 看過國產劇的「窮人」代表了沒?跟她們相比我就是地地道道的窮人
    現在的國產劇都有這樣的一種現象,好像電視劇中的窮人已經看不見她的窮了,反而有種隱形的富在其中,讓我覺得如果我跟電視劇中的灰姑娘相提並論,我就是徹頭徹尾的灰姑娘。這就讓小編我有些疑惑不解,現在的國產電視劇是對窮人與富人有什麼誤解嗎?我如果是電視劇中所說的窮人,我也願意啊!可惜我不是。
  • 《親愛的自己》對打《平凡的榮耀》,誰是觀眾需要的都市劇?
    文 | 富貴伴隨著話題 登上微博熱搜,生活在996重壓之下的社畜和囹圄於情感漩渦的都市男女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宣洩窗口,搭建者《親愛的自己》《假設,我們僅從近幾年的都市劇來觀測當代人的都市生活,你就會發現,一切只是看起來的多樣化,所謂的觸角延伸大都只是將愛情主線與特殊的職業背景切換搭配,再配以大量熱點話題增色,且往往跳不出都市精英的怪圈。
  • 《月供》都市劇將開播 馬丹旎演繹可愛純情女
    電視劇《月供》從字面上講很容易讓人以為是講述月供房子、車子的事,但實際並不限於此。劇中主角除了要月供房子、車子,更重要的是對親情,愛情、婚姻等珍貴無形之物的用心供養。通過一對大齡剩男剩女經過閃婚、離婚到最終尋獲婚姻真諦的故事,提出了「愛情是首付,婚姻是月供」的觀點。即在自己首付了愛情之後,一定要用一份誠信的婚姻來不斷月供。
  • 開拓國產劇美食領域,《美味奇緣》用偶像劇的陣容打造正能量都市劇
    但比起題材略顯沉重的反腐劇,都市劇的劇情似乎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然而,以往播出的都市劇大多只會突出家庭矛盾,劇情難免會涉及離婚、出軌等敏感的社會話題,內容創新、三觀正、適合各個年齡層觀眾看的都市劇才是電視劇行業的剛需產品。正在後期製作中的電視劇《美味奇緣》,不管是製作還是劇情,都在都市劇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高度。
  • 殘酷底層與上流社會: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歡迎窮人
    人人都有生存的權力,可不是人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力,透過殘酷底層與上流社會,才會發現雖同樣是人,可這個世界不歡迎窮人。無論在哪個國家,社會殘酷底層和上流社會的生活就如同地獄和天堂的差距,現如今的網絡中,隨處可見的上流社會富人的奢靡生活總是能夠讓普通人豔羨不已,很少有人注意的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人們的生活同樣會讓我們心生訝異,感覺遙不可及。
  • 人口專家:「窮人喜生兒子,富人更喜生女兒」!背後原因一目了然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控制人口的增長數量,社會上推行了「計劃生育」政策,嚴格要求每個家庭只允許生一個孩子。政策實施之後,雖然人口數量得到了很大的控制,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男女比例的懸殊創下了新的記錄。據統計:計劃生育後,最少有三千萬的女嬰消失,而這樣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20年後,有更多的男性娶不上媳婦。
  • 都市劇離不開的小三,富豪這些套路
    沒有富豪的都市劇是沒有靈魂的現在的都市劇,主角是或者將要成為精英,富豪,富二代是主線,無論那部財富的爭奪,獲取都是重點之一,如果那部都市劇沒有富豪出現那真是稀有動物,而現實生活中,你身邊有幾個富豪,大多是傳說。
  • 都市劇如何兼具時尚又貼心?《追婚記》給出這樣的答案
    在以往的片花中,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到該劇對於畫面精緻感的苛求,而在高顏值、時尚氣息之下又蘊含對於愛情和婚姻的前沿思考。在剛爆出的海報中,三姐妹的三組不同風格「床照」,再度透露出不同的情感信息和人物性格。可以看到,在當下顏值當道的都市劇中,《追婚記》除了抓人眼球的視覺呈現外,更側重於正能量情感故事和婚姻觀的傳遞。
  • 這部真正的國產職場劇!不應該被「他媽是誰」而埋沒
    醫療劇成天談戀愛、翻譯官成天談戀愛、公關專家成天談戀愛,談判官和律師成天也在談戀愛——最關鍵的是,某些劇裡主角們設定是還是窮人。,然後開始手撕小三——關於國產職場劇其它問題就不扯了。其它國產職場劇主角永遠是西裝革履,妝容精緻,頭髮紋絲不動。這個和我們熟知的「996」,「社畜」的都市白領明顯有些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