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網格化監控指揮中心
■紅色管家論壇
■社區就業宣講
■全員核酸檢測
■社區黨員、居民代表會議
■陽光便民服務大廳
■社區助老餐廳
■心理健康服務大數據中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對於推進我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青島市在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方面統籌謀劃、銳意創新、典型引領,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打造了一批「青島品牌」和「青島樣板」,不斷開創城鄉社區治理新局面,為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注入新動力。
城陽區城陽街道通過「陽光社區」、「紅色管家」、「網格化」治理、「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等一系列社區治理方式創新探索和品牌培育,努力把社區治理的精準化、精細化做到家,爭當青島城鄉社區治理的品牌擔當和創新樣板。
找準穴位 創新打法
構建陽光和諧社會治理新格局
圍繞精準化、精細化社區治理的目標,今年以來,城陽街道聚焦轄區人口基數大、外來人口多、商業網點密集以及矛盾糾紛易發等治理難題,找準穴位、創新打法,以黨建為統領、以網格為載體、以服務為宗旨,不斷加強「網格化」治理系統性建設,加快構建陽光和諧社會治理新格局,為街道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城陽街道投資400餘萬元高標準打造街道綜治中心,整合綜治信訪、工程管理、勞動監察、司法調解等力量,實行合署辦公,單獨設置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實現綜治中心、網格中心、多元糾紛化解中心合一,處置能力大大提升。投資200萬元,將黨建平臺、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數字城管、森林防火、民聲投訴等城市管理機制融合,打造一個平臺、一套架構、一鍵推送、快速處置的智慧化、綜合性、實戰指揮平臺,並開發「城陽e事通」小程序,改造網格工作流程,由原來網格員發現問題變為居民主動提出問題,問題解決過程、結果線上一目了然,以「智慧化」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城陽街道抓實基層網格建設,共設社區網格53個,專屬網格72個,劃分社區基礎網格1433個,對無社區管理的公共區域和開發小區全部納入社區網格管理,實現網格管理全覆蓋。選派18名優秀機關幹部脫產擔任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推動黨建工作與網格工作的深度融合。選定城陽村、小寨子、東旺疃、西田等12個社區,構建黨建引領網格化工作組織架構。試點推進小寨子社區新型黨委建設,將周邊文陽路、中城路、和陽路等3個城市社區納入新型黨委,共同推進網格化區域共建,開拓社會治理工作新路徑。
通過技能培訓、抓實督導,網格管理取得實效,惠及百姓。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城陽街道發動網格員開展信息採集、人員排查、管理服務、卡口執勤等工作,累計排查各類信息5萬餘條;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期間,城陽街道依託網格化服務平臺強化活動宣傳、開展地毯式摸排,做到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累計採樣超32萬份,圓滿完成上級交辦任務。
下一步,城陽街道將以加快推進「陽光城陽2.0」建設為契機,用好用活「網格化治理」這個法寶,發揮優勢、主動作為,抓重點、補短板、抓落實、做示範,全力以赴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流程再造 智慧治理
打造「4+X」城市社區微治理新模式
城陽街道位於區城駐地,管轄35個農村社區、18個城市社區居委會。全街道城市住宅小區數量和建築面積約佔全區的55%,老舊小區約佔全區的73%。由於物業服務企業自身發展建設和項目管理服務中存在諸多不足,加之各方監督無力、群眾訴求多元化等諸多因素,導致物業投訴數量不斷攀升。如何妥善處置如此多的矛盾和訴求,這是對城市社區,特別是對城陽街道城市社區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驗。
今年以來,城陽街道以黨建為引領,打造「4+X」城市社區微治理新模式,「4」是指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X」是指社會組織、公益組織、志願者隊伍等社會團體和組織,通過實施組織全覆蓋、治理現代化、網格智能化、共建契約化、社工科化、志願常態化「一全五化」建設,形成各方協同發力、人人共同參與、人人盡心盡責的良好局面,促進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升級。
城陽街道通過推進城市社區調擴增,由大社區向小社區轉變,城市社區由原來的18個調整到38個,覆蓋全街道128個商住小區,實現城市社區規模體量、服務能力相匹配。在此基礎上,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建引領為主線,以物業服務為基礎,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不斷促進物業管理服務和社區治理深度融合,鍛造出響噹噹的「紅色管家」品牌。「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四級黨建網格的建立,發揮了黨組織對小區、物業、業委會、居民群眾等引領作用;物業「管家」理念引入基層黨建,把社區問題和居民需求作為工作的導向,而在大數據的支撐下,居民需求可以提前預判;科學合理設置的網格以及網格內設立的黨群服務站,則可以最快速度回應社區和居民的需求,及時解決各種問題矛盾。城陽街道還打造起涉及居民生活的醫、食、住、教、益等方方面面的15分鐘黨群服務圈,構建起「社區吹哨,部門報到」體系。在新的機制下,一批助老食堂、業主之家等實事項目落地開花。社區居民體驗到了社區精準治理、精準服務帶來的好處。
城陽街道把社會組織、公益組織、志願者隊伍等社會團體和組織都納入到社區治理體系中,社區與物業企業、企事業單位等開展黨建「契約化」共建、共管、共治,探索將業委會、物業服務、志願服務、社會服務融入社區治理的長效機制,所圍繞的目標就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通過收集民意、共同議事、分工響應、跟蹤督促、評估評價工作閉環,全年實現居民對物業服務工作投訴率下降30%以上,物業服務矛盾糾紛調處率提升30%以上,形成力量共融、資源互補、難題共解的工作合力。
流程再造為高效服務治理提供了保障,新的流程以群眾的口碑評價工作成效,充分發揮黨組織協調各方的能力,從高效執行上發力,決策執行過程由「串聯」變成「並聯」,提高了堵點卡點難點破解效率,實現了社區治理工作的組織有力、多方協同、群眾參與、久久為功。以「社區吹哨,部門報到」聯動機制為例,通過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匯總提報社區管理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召集相關職能部門專題研究,及時予以解決。
黨建統領 固本強基
推進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助推社區經濟發展,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指數是社區治理的重要目標和任務。近年來,城陽街道黨工委堅持抓黨建就是抓全局,著力加強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有力夯實了組織基礎,以組織振興統領鄉村振興,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城陽新示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是鄉村振興的最大動力。城陽街道堅持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支撐點,固本強基,夯實基礎。堅持把群眾的滿意度和認可度,作為黨建工作的第一標準,以黨建統領創新社會治理服務。每年第一季度,城陽街道黨工委都要召開黨員和居民代表年度集中民主決策會議,對社區重大事項實施提前審議、充分討論、集中表決,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充分保障黨員和居民代表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的權力。對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項、重點工程等,共同研究、集中討論、集體表決。目前,社區重大事務民主決策、議事率達到100%。
城陽街道將經濟發展的方向聚焦在智慧農業、科技創新、生物醫藥、軍民融合等產業布局,紮實推進一系列重點項目建設,一批「一村一策」項目助推集體經濟實力不斷攀升。2019年,城陽街道在全市率先實現「村村過百萬」增收目標,今年,城陽街道又實現過半數社區年集體收入過千萬元,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修到各家門口,一排排整齊的小院坐落在道路兩側,整齊劃一的垃圾桶、乾淨整潔的路面……城陽街道的每一個鄉村都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畫面。城陽街道通過實施品質活力城區建設,開啟農村社區人居環境「美顏」模式。以白雲山片區科創新城崛起為動力源,城陽街道紮實推進百埠莊、西旺疃、小周村、溝岔等4個社區舊村改造;堅持全生態要素提升,以「河湖長制」「街長制」為抓手,開展散亂汙企業、揚塵和黑臭水體整治,垃圾分類農村社區硬體設施和指導員實現全覆蓋,省級衛生鄉村創評率達94%。
城陽街道還實施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提升工程,組織開展文化惠民、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陽光社區、文明實踐站、陽光家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進百姓門 辦百家事
「陽光人社」貼心服務就業創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社區和諧、家庭和睦的穩定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城陽街道積極貫徹落實穩就業、保就業政策,有序推進創業型街道、社區建設,在精準服務中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努力減少疫情對就業工作的影響,全面助力本地區創業就業。
城陽街道指導轄區內所有社區開通了「人社微社區」公眾服務號,定期發布最新的人社政策和工作動態,讓社區居民「足不出戶」第一時間就能了解最權威的人社政策信息。城陽街道主動吹哨、主動作為、主動對接,以「店小二」的姿態和行動,讓企業暖心、居民舒心。社區建立就業困難群體、重點園區、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重點服務對象臺帳,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調查等多種方式,了解重點服務對象需求,分類梳理形成需求精準定位清單。
城陽街道以「陽光人社服務驛站」為抓手,深入開展人社政策「點對點」宣傳「進園區、進企業、進社區」活動,發放「陽光人社便民服務聯繫卡」,做好「一條龍」服務,打通政策宣傳「最後一公裡」,讓人社政策「走進尋常百姓家」, 推動政策落實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
「陽光人社」在窗口服務上,聚焦「一次辦好」,確保在業務集中辦理期,群眾等待時間不超過10分鐘,服務團隊還創新特色服務,積極打造社區幫辦代辦隊伍,為轄區居民特別是老、殘、孕等弱勢群體提供幫辦、代辦及錯時、延時服務。順應常態化疫情防控變化要求,做好技能培訓「線上+線下」結合文章,以技能培訓引領助力居民就業,先後組織15個社區開展了茶藝、育嬰、西式面點等技能培訓,300餘名居民受益,同時還試點「微課堂+直播」的形式,帶領居民足不出戶學習新技能。
2020年1-10月份,共為371名創業者受理發放創業補貼368萬元,為1773名小微企業創業者受理發放小微補貼3268.8萬元,為66名創業者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其中已為26名創業者發放貸款725萬元;為1284家企業申請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662.2萬元,吸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902人;為265家企業644人申請一次性崗位開發補貼128.8萬元,為4780人申請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年補貼金額達2600萬元。
城陽街道聚焦「雙招雙引」,積極打造一流就業創業空間,同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將就業創業作為街道「一把手工程」,先後引進國科健康小鎮、海爾城陽生物細胞谷、正威全球供應鏈交易總部基地等項目。積極整合優質要素資源,培育並選樹了天安數碼城產業園、青島廣告產業園、騰城偉業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創業園區和示範典型,其中騰程偉業作為城陽街道雙創的示範典型,在青島市雙創大會上做典型發言。積極遴選優秀創業項目參加「創業青島」活動,其中青島諾安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噬菌體製劑-抗生素替代」等6個創業項目被授予「青島市優秀創業項目」,青島天仁微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冀然被評為「青島市十佳創業明星」。城陽街道2018年6月被評為「山東省創業型街道」,成為城陽區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街道。截至目前,共有西田、小寨子等11個社區被評為「山東省四型就業社區」 榮譽稱號。
2021年,城陽街道將通過打造「一個中心」——街道網格化指揮中心、打贏「一場戰役」——發起新型社區建設攻堅戰、落實「一張清單」——制定切實可行的網格化工作清單、用好「一個平臺」——社區心理服務中心平臺,紮實推進社區治理,讓群眾看得見、找得到,讓居民的幸福感倍增,讓城鄉生活更加美好,以社區治理更豐碩的成果為「十四五」開局、為中國共產黨一百周年華誕獻禮。
相關連結
大北曲西社區的新探索
——城陽街道社區治理創新樣板解讀
城陽區城陽街道大北曲西社區堪稱城陽街道社區治理的樣板。這個社區聚焦「鄉村振興」攻勢,以「陽光社區」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深入推進社區治理創新,強化服務功能,加快解決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大北曲西社區先後獲得省幹事創業好班子、省文明社區、省衛生村莊、省百家優秀農家書屋、省綠色社區、市安全社區等榮譽稱號。
大北曲西社區現有居民1770人,黨員78人,居民代表73人,2005年社區實施舊村改造,共建居民安置樓29座。為了回應城市化進程中群眾訴求複雜、多樣化新情況,大北曲西社區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摸索出一條社區治理的新路徑。
大北曲西社區在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通過落細職責,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新變化。社區29個居民樓座劃分為5個片區,設101個小網格,由網格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網格員上報事項的分流交辦和結果反饋、協調組織多部門聯合處置等。在這裡,有101名責任心強、綜合素質高的黨員、發展能人、熱心群眾擔任網格員,及時匯總社區居民思想動態和訴求,網格員可以對微小事件當場辦理,對辦理難度較大的事件,以快採快報形式報告網格長共同處理;在這裡,配置了專業律師擔任社區法律顧問,黨員要亮身份當先鋒,黨員中心戶要認領崗位,主動發現問題、積極介入化解。
除了紅色黨建陣地,打造社區「情系民心,築牢堡壘」黨建品牌,這裡還創建了藍色和諧陣地和綠色生態陣地。藍色和諧陣地每天對網格內流動人口、重點人員、鄰裡以及消防安全、亂堆亂放衛生等進行全方位摸排巡查,有新情況則及時上報更新,有矛盾糾紛則及時幫助調解,對於不能解決的問題立即上報解決,確保不留隱患。而綠色生態陣地則主要督導垃圾投放時段,入戶宣傳,破解垃圾分類難題。
社區始終堅持把居民群眾服務作為首要任務,以陽光社區建設為抓手,打造陽光惠民服務平臺,特別是做了「一老一小」服務,為居民養老、子女教育提供優待。這個社區的服務專門對準百姓反映集中的急難愁問題。針對投訴較多的社區「車亂停」「路難行」等突出矛盾,社區實地調研停車位規劃,鋪裝了9個樓座的部分區域,建設摩託車、三輪車、自行車停車位,並設置充電樁,解決居民電動車充電需求,方便群眾出行。
大北曲西社區通過築平臺,形成了平臺思維,從而系統解決日常難題。這裡的外來人口管理平臺、社區企業服務平臺、安全保障平臺保證了服務的覆蓋面和專業性。疫情期間,外來人口管理平臺實行出入憑證制度,每周定期更換,網格員通過微信與境外、省外返回人員聯繫登記,並由網格員負責採購生活物資送到家門口,將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垃圾進行消毒後投放到垃圾桶內,周到的服務得到了居家隔離人員的高度評價。社區投入27萬元推進「愛享智慧家庭」安防工程建設,為社區450戶居民家庭免費安裝了水浸監測、煙霧感應等智能安防設備,通過手機可隨時掌控自己家中的廚房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家中出現火險和水險造成的損失。
紮實有效的社區治理,凝聚起和諧穩定力量,也吸引了投資者的眼光,推動了社區經濟發展。在區、街道兩級的幫助下,社區引入了青島國際檢測認證總部基地項目,總投資3.8億元,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成為社區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社區累計持有各類商業綜合體和商業網點36221平方米,工業廠房34775平方米,2020年社區集體可支配財力達到2200萬元,居全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