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區岱廟街道地處泰安老城區,轄區駐地單位多、商場市場多、破產企業多,老舊小區多、人口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強,基層治理管不到家、管不到位已成為基層社區治理的較大問題。
街道始終秉持社會治理創新永遠在路上的責任理念,在社會治理創新供給側方面續力、發力,持續探索「源」治理社會治理路徑,通過理順機制強組織、整合資源聚合力、創新方式強服務,讓支部進小區建到位、力量進樓棟沉到位、服務進家門送到位,補足建強社會治理鏈條,提高社會治理事務的承載力、服務居民群眾的硬實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打造出基層「源」治理的街道「樣板」。
以今年疫情防控工作為例,岱廟街道的「源」治理工作經得住考驗。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抓緊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街道依託「源治理」,迅速建立起緊急響應機制,集結起龐大的抗疫力量;「源治理」內涵得到進一步拓展,從擴大組織覆蓋、健全下沉機制、創新服務模式等方面,實現責任有人擔、動力能持久、信息解民憂,以城市社區精細治理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縱向架構理順 社會治理統籌力增強
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岱東社區街坊鄰裡中心,已經成為不少社區居民每天必來的「打卡」地。中心設置休閒娛樂、便民服務、衛生醫療、社會組織活動等功能室,以及集黨員教育、協商議事、文體活動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廳。
「截至目前,中心累計開展健康義診、消防培訓、民俗剪紙等主題活動40餘次,參與居民900餘人次;召開協商議事會13次,為居民解決各類問題155件。」岱東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員主任杜桂婷說。
街坊鄰裡中心的應運而生是岱廟街道針對解決城市基層治理中管不到家、管不到位問題的創新舉措。在岱廟街道的黨群會客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街坊鄰裡中心、小區黨群服務驛站工作陣地和服務平臺中,實行「小辦公、大服務、敞開式、親情化」改造,設立「全通崗」,提供政策諮詢、飲水休息、手機充電、無線網絡、藥品急救等6大類、23項服務,明確4項工作制度,實現便民服務一站式、零距離。
「建設95個實體化驛站,作為小區黨群服務場所,實現了活動有陣地、服務有場所。」岱廟街道主要負責人介紹說,街道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權責明晰、上下貫通、層層推進的縱向治理架構,形成街道統籌協調、社區聚合資源、網格即時響應、小區協商自治的基層社會治理鏈條。
對網格設置進一步優化。將社區黨總支升格為社區黨委,按照「人口相適、居住相鄰、職業相近、便於管理」的原則,劃分社區網格,同步組建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形成社區黨委—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金字塔」型黨組織體系,把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社區的每個角落。
橫向體制完善 社會治理合力凝聚
基層一線人手力量不足,事務千頭萬緒,單靠社區工作人員既管不了也管不好。岱廟街道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機制引領作用,探索「1+2+N」力量下沉機制,把分散的資源聚起來、沉下去,推動基層治理由「單打獨鬥」向齊抓共管轉變,實現力量在基層整合、問題在基層解決。
「1」即1支包保力量。街道班子成員包保社區,95名機關科室人員下沉網格,每周進駐網格不少於3天,開展「常叩門」行動,收集民情民意,匯總需由街道協調解決的事項,提報城市基層黨建聯合體研究解決。在老舊小區凌空架線整治中,在街道基層黨建聯合體等單位的迅速響應下,電力、聯通、移動、電信、廣電等通信公司到社區報到,現場召開雙向對接會,啟動專項整治行動,把凌亂多年的全長達180.8千米「披肩發」 線纜紮成整齊有序的「小辮子」。
「2」即社區工作者隊伍和綜合執法隊伍2支治理隊伍。社區工作者隊伍中,除1人輪值「全通崗」外,其他社區工作人員全部進到網格,擔任網格長、網格員,抓好民意收集、矛盾化解、服務代辦,第一時間解決群眾困難,滿足群眾需求。綜合執法隊伍整合市、區派駐和街道自有的行政執法力量,組建綜合執法隊伍,通力協作,「捆綁」作業,全面下沉社區,一批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城市管理、信訪穩定等領域的老大難問題得到化解,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N」即社會力量聚到位。推行「紅領益家」建設,通過社區「接單」、精準「派單」、定期「驗單」、群眾「評單」,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吸納轄區自治組織、物業企業、駐地單位、「雙報到」單位、「兩新」組織及志願者等力量,共商共治社區事務,協同解決治理難題,推動人財物、責權利對稱下沉到社區,解決好居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街道20個社區村「紅領益家」共有成員單位133家,開展聯席會議64次,分派治理事項123個,解決實際問題105個。
革新服務方式,社會治理驅力強勁
岱廟街道引導社區、網格、小區黨組織強化服務意識,創建服務品牌,拓展服務渠道,開展精細化服務,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被社區居民常常詬病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問題已經不復存在。「對於市場失靈、自治失效、管理失序的小區,由社區成立公益性物業服務站,實現20個社區物業服務全覆蓋,181個老舊小區環境得到了有效提升。」岱廟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高強介紹說,街道針對商業樓盤、單位宿舍、村改居或城中村小區等不同類型住宅,分類施策,通過引入專業物業或社區自辦物業等方式,擴大物業服務覆蓋範圍。
「好麼拼拼」麼都有、「到家幫幫」不用愁、「共享家什」樂悠悠、「海軍幫忙隊」系列服務品牌開展的精細化服務受到轄區居民的稱讚。「好麼拼拼」是在街道每個網格驛站都設置了網購存取點,群眾可以到驛站來取郵件,網格員也可以將郵件「送貨上門」,這種方式,尤其在疫情期間,著實方便了群眾,為群眾送上了貼心服務。「到家幫幫」品牌是社區組織有一技之長的物業人員、黨員志願者、社區熱心人成立的服務團隊,為居民提供低償、無償的水電維修、助老保健等服務,解決生活中的「疑難雜症」。「海軍幫忙隊」在花園社區很有名氣,由退役軍人趙海軍帶領社區熱心人成立的「到家幫幫」團隊,居民家裡只要一個電話立即上門服務,切實為居民應了急、解了難。「共享家什」樂悠悠品牌則是社區購置部分修理工具,擺放在網格驛站,居民可以隨時借用,給居民應急、幫忙。
區街一體打造的社會組織黨建服務中心先後組織 「泰山慈善基金會」、「冬梅雅苑」等多家社會組織開展「紅色領航、星耀泰山」進社區活動,為居民送上技能培訓、心理輔導、文化傳播等專業服務。疫情防控期間,2300餘名社會組織志願者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防控值守。21名專家黨員、專業人士,開展心理疏導減壓服務,先後提供免費服務1670人次。37家社會組織黨組織採取微視頻、線上輔導、在線交流等方式,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陳瑩 趙大琪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