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饒街道:多元共治 激活社區治理「一盤棋」

2020-12-24 閃電新聞

今年以來,廣饒街道全力貫徹落實市縣社會治理三年行動部署,啟動以「聯動融合、多元善治」為主要內容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的「專業化、精細化、聯合化」,破解了新形勢下的社會治理難題。

搭建「一個平臺」

探索實施「街道一個平臺,統籌調度;社區一個中心,聯調聯動;村村都有場所,首問負責」的工作方法,搭建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平臺。成立以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把矛盾糾紛調解的主戰場放在城市社區和農村管區,街道全力做好吹哨響應、縱橫銜接和統籌調度。目前,街道1個鎮級中心、21個社區中心、50個村級調解室,三級矛盾糾紛調處機構實現上下聯動、同頻共振,初步形成了一個多方聯動的「實戰化」矛盾糾紛處置平臺體系。

織密「一張網格」

廣饒街道根據網格運行情況和工作實際,對基礎網格進行了調整優化,現城區網格160個,農村網格54個。同時,推行專屬網格專職化,科學劃分專屬網格30個。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四級組織體系,在160個城鎮網格上全部成立黨小組,實現了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網格「雙網融合」。細分為589個樓棟微網格並成立工作組,吸納編入全體實際居住在小區的黨員共10322名。開展工作以來,黨員協管員共發現問題611件,收集意見建議225條,其中就地解決540餘件。與去年同期相比,街道刑事案件下降25.11%,信訪案件下降23.6%。結合街道實際情況,探索實施「1+1+N」服務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形成多元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建好「一支隊伍」

廣饒街道打造了一支充滿活力「行專群」相結合的矛盾調解隊伍。依託街道委辦、站所分行業成立10個調解工作室,在婚姻家庭、醫患糾紛、交通事故、涉法涉訴等矛盾糾紛中發揮行業調解優勢;每個中心設立1名專職副主任,聘用44名人民調解員、244名專職網格員、30名法律顧問,實行「專案專管」專業調解;進一步建立健全社區內居民議事會、業主委員會等民間社會組織矛盾糾紛調解功能,選聘具有一定威信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模範參與議事會、樓道長工作並擔任「和事佬」。

強化「一套機制」

實行「閉環式」管理。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運行體制中,以矛盾事件為中心,逐級受理、分類處置、全程跟蹤、及時反饋,形成一個工作的「閉環」。工作中,要求矛盾糾紛隱患3天定方案,15天通力化解,化解案件及時反饋銷帳,中心回訪問效,實現全鏈條閉合處置。實行多調聯動機制。在調度多方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過程中,著力推動會商研判、吹哨多元報到、職能部門下沉、督查考核四項工作機制,形成社區「振翅」,多方「呼應」的蝴蝶效應。截止目前,街道各級中心共「吹哨」6次,聯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件。

打造「一批品牌」

廣饒街道結合社區特點,突出黨建引領,打造特色調解室;精心篩選公信力強、專業技能高、影響力大的人民調解能手建立金牌調解室,讓這些「調解明星」來自於草根又回歸民間,更好地為百姓服務。在錦湖社區,突出「家」錦湖的社區理念,打造「家和服務站」和「民警小燕」警調品牌;在國安社區,發揮優秀黨組織書記作用,設立「鞏書記工作室」;在陽光社區,結合陽光一家親理念成立「家事無憂調解室」;在康居社區做強「和事佬」品牌,打造仁和康居等,有力提升了基層吸附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記者 曹磊磊 通訊員 孫孟建

相關焦點

  • 廣饒縣廣饒街道建設社會治理「調解站」 打造和美新街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東營報導2020年,廣饒縣廣饒街道全力貫徹落實市縣社會治理三年行動部署,啟動以「聯動融合、多元善治」為主要內容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的「專業化、精細化、聯合化」,破解了新形勢下的社會治理難題
  • 濟南杆石橋街道:黨建引領激活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杆石橋街道一直以來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居民為導向,著力建設「紅色社區、韌性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智慧社區」五大社區,不斷夯實社區治理和發展的基礎。紅色引擎激活發展動能要把社區建設好,首先必須把社區黨委建設好,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重大作用。
  • 獨家述評|激活社區治理的青春密碼
    活力和效率既來自頂層設計,也離不開由下而上地擴大多元化參與主體的廣泛性,激發社區發展的內驅力。不可否認,當更多動輒幾十幢高樓的大型居民區和商務園區拔地而起,熟人社會正悄然轉變,年輕人漸漸淡出社區活動,在社區共建共治共享中唱主角的往往是頭髮花白的爺叔阿姨,以至於剛退休的老人在其中往往都被老大哥、老大姐們稱呼為「年輕人」。
  • 多元參與·共建共享——東城街道社區基金啟動儀式成功舉行
    據了解,東城街道社區基金將成為山東省第一支街道級社區基金,探索可持續的新的治理模式。其中同時成立金水社區基金(子基金),開展社區試點,帶動居民自身參與,共建愛心企業的關注,重點激活社區居民自治細胞,促進社區多元主體參與社區環境治理、治安、融合等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多元主體有序參與社區治理,使居民自我提出、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 昆明市官渡區鳳凰山社區:「紅色引擎」激活大社區治理活力
    這是金馬街道全面落實官渡區「一核多維、共建共享」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工作機制,率先探索大型社區治理改革所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紅色引擎」激活大社區治理活力。鳳凰山社區供圖鳳凰山社區是2017年批覆成立2019年掛牌運行的「年輕」城市社區,轄區面積1.2平方公裡,有東旭駿城、盛惠園、磚瓦廠職工宿舍區等6個已建和在建小區,總人口達5萬多人。其中,回遷居民接近三分之一,流動人口佔到三分之二,50%的人群屬於中低收入群體,是金馬街道人口結構最複雜、外來人口最多、居民需求最多元的社區,治理難度大。
  • 樓社共融 柯橋華舍街道探索社區治理新路徑
    現代城市中,商貿樓宇和城市社區似乎是兩個各自為營的空間,自成一體,獨自繁華。但是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柯橋區華舍街道在「戰疫」中探索出了一條社區治理新路徑。在「戰疫」中,樓宇物業與社區形成緊密的戰友關係,背靠背、手拉手,開啟了防疫物資共享、聯防聯控共戰的模式,彌補了以往互動活力不足、資源途徑缺失等短板。
  • 天長市廣陵街道:「三治並舉」構建新時代基層治理新格局
    近年來,安徽天長市廣陵街道黨建引領,「三治」並舉,構建新時代基層治理新格局,推動解決了一批影響基層社會穩定的根本性、基礎性問題,加速形成了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社區「自治、法治、德治」建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堅持自治為基,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村裡的『小憲法』還就管事呢!過去是『人情大似債,頭頂鍋兒賣』,一年下來人情往來真的讓人吃不消。
  • 南通板橋社區:推進網格化黨建,提升引領社區治理新路徑
    中國江蘇網訊 今年以來,南通市崇川區城東街道板橋社區緊緊圍繞「黨建+基層治理」主題主線,通過加強支部與網格融合,築牢區域黨建共建體系,搭建「四梁八柱」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區服務力。網格員入戶宣傳「民法典」突出規範化,明確建設路徑。
  • 上海市閔行區古美路街道:黨建引領社區共治 共建共享「融樂家園」
    一、古美「城市家園黨建」的實踐背景 古美路街道歷經近20年的持續發展,具備了較為典型的現代化城市特徵:從社區形態看,作為城市化快速推進、較為成熟的純居住型社區,既區別於中心城區,又有別於城郊結合部或遠郊農村。民生服務、社區治理,是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 永寧街道創新「1+3+N」下沉網格,實現「一核多元共治」
    即:1為網格黨支部書記,3為「兩代表一委員」、政法網格員(「三官一律」)、專職網格員,N為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志願服務團隊、鄉賢、社區全科助理鄉村醫生等服務力量,共同參與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為群眾提供組團式、訂單式、精準化服務。    組織覆蓋,築牢引領「一核心」    永寧街道全街33個網格黨支部建立在47個網格上,實現了「組織嵌入格中」,紅色網格全覆蓋。
  • 共建共治共享,「美美與共」的東湖實踐
    位於長沙城區最東邊的芙蓉區東湖街道,正處於城市化進程中,域內有社區也有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交錯,流動人口多,社情民情複雜。現代化治理如何在基層社區「最後一公裡」落地?近年來,東湖街道以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打破各領域黨組織行政隸屬壁壘,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破解「小馬拉大車」形成黨建引領「一盤棋」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而社區作為社會治理最基本單位,可謂是「末梢中的末梢」。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加快演變,社區普遍面臨老舊小區多、轄區單位多、流動人口多「三多」複雜局面,呈現出居民管理難、安全監管難、糾紛協調難「三難」問題。要想「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社區亟需構建起區域黨建聯動新格局,形成黨建引領「一盤棋」。強化黨建引領,夯實組織基礎。
  • 福州象園街道連輝社區: 「三社聯動」匯聚治理合力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基層黨建和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指示,大力傳承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的重要理念,以近鄰黨建為引領,推動居民與居民之間近鄰互助、居民與組織之間近鄰守護、組織與組織之間近鄰共建,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今日晉安」推出「近鄰黨建」專欄
  • 寥廓街道:正視差距夯實基礎 科學謀劃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
    為不斷提升寥廓街道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寥廓,為轄區改革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12月21日,寥廓街道召開市域社會治理工作會,科學謀劃當前和今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街道黨政主要領導、機關全體人員、各社區負責人共70餘人參會。
  • 探索「五議」制度 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多元共治
    張 景 孫道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讓村民變成了居民,享受到了高品質的社區服務。但新型農村社區人地分離、居戶分離、管服分離給社區治理、村民自治帶來了新的挑戰。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始終根植鄉土文化,因地制宜探索出「五議」制度,構建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新型農村社區多元共治架構,不僅改變了村民的生活環境,更是讓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 清泉街社區:黨建引領 多元共治 提升居民安全感
    為妥善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玉泉區清泉街社區黨委抓住加強黨的領導這個關鍵,推動社區黨委、黨支部、駐區單位和居民難題共解、困難共擔、成果共享,構建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多元主體合作共治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揚州雙橋街道:一張黨建地圖畫出社區治理新...
    昨天,記者來到揚州市雙橋街道,只見雙橋街道網格化治理區域圖躍然「屏」上。轄區內37個專屬網格黨支部亮起37枚金色黨徽圖案,每個網格內密密麻麻的紅色圓點閃爍其中,這是轄區駐地單位黨組織參與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的「紅色聯盟」……紅色服務遍布網格,紅色力量凝聚民心,絢麗的「黨建紅」增添基層治理「幸福底色」。
  • 以「德法共治」促長治久安,歷城區邁出市域社會治理新步伐
    文化與法治互融,主題沙龍讓「德法共治」春風化雨  籤約儀式結束後,歷城區第二期「市域社會治理主題沙龍」正式拉開了帷幕。與2020年11月份召開的第一期市域社會治理「共商共治共享」主題沙龍活動相比,本次的沙龍主題定義為「市域社會治理中的『德法共治』」。
  • 都勻:「四雙」問效推動社區共治善治
    都勻:「四雙」問效推動社區共治善治 發布時間:2020-12-01 11:27:14      來源:黔南日報   為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
  • 多元共治+技術賦能 數字化治理為社會和商業治理開闢新通路
    原標題:多元共治+技術賦能 數字化治理為社會和商業治理開闢新通路   11月28日,由浙江大學、阿裡巴巴集團主辦的「2020數字化治理論壇」在杭州開幕。「今年的疫情讓社會對數字化治理的共識達到了空前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