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廣饒街道全力貫徹落實市縣社會治理三年行動部署,啟動以「聯動融合、多元善治」為主要內容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的「專業化、精細化、聯合化」,破解了新形勢下的社會治理難題。
搭建「一個平臺」
探索實施「街道一個平臺,統籌調度;社區一個中心,聯調聯動;村村都有場所,首問負責」的工作方法,搭建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調處平臺。成立以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把矛盾糾紛調解的主戰場放在城市社區和農村管區,街道全力做好吹哨響應、縱橫銜接和統籌調度。目前,街道1個鎮級中心、21個社區中心、50個村級調解室,三級矛盾糾紛調處機構實現上下聯動、同頻共振,初步形成了一個多方聯動的「實戰化」矛盾糾紛處置平臺體系。
織密「一張網格」
廣饒街道根據網格運行情況和工作實際,對基礎網格進行了調整優化,現城區網格160個,農村網格54個。同時,推行專屬網格專職化,科學劃分專屬網格30個。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四級組織體系,在160個城鎮網格上全部成立黨小組,實現了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網格「雙網融合」。細分為589個樓棟微網格並成立工作組,吸納編入全體實際居住在小區的黨員共10322名。開展工作以來,黨員協管員共發現問題611件,收集意見建議225條,其中就地解決540餘件。與去年同期相比,街道刑事案件下降25.11%,信訪案件下降23.6%。結合街道實際情況,探索實施「1+1+N」服務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形成多元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建好「一支隊伍」
廣饒街道打造了一支充滿活力「行專群」相結合的矛盾調解隊伍。依託街道委辦、站所分行業成立10個調解工作室,在婚姻家庭、醫患糾紛、交通事故、涉法涉訴等矛盾糾紛中發揮行業調解優勢;每個中心設立1名專職副主任,聘用44名人民調解員、244名專職網格員、30名法律顧問,實行「專案專管」專業調解;進一步建立健全社區內居民議事會、業主委員會等民間社會組織矛盾糾紛調解功能,選聘具有一定威信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模範參與議事會、樓道長工作並擔任「和事佬」。
強化「一套機制」
實行「閉環式」管理。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運行體制中,以矛盾事件為中心,逐級受理、分類處置、全程跟蹤、及時反饋,形成一個工作的「閉環」。工作中,要求矛盾糾紛隱患3天定方案,15天通力化解,化解案件及時反饋銷帳,中心回訪問效,實現全鏈條閉合處置。實行多調聯動機制。在調度多方共同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的過程中,著力推動會商研判、吹哨多元報到、職能部門下沉、督查考核四項工作機制,形成社區「振翅」,多方「呼應」的蝴蝶效應。截止目前,街道各級中心共「吹哨」6次,聯合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件。
打造「一批品牌」
廣饒街道結合社區特點,突出黨建引領,打造特色調解室;精心篩選公信力強、專業技能高、影響力大的人民調解能手建立金牌調解室,讓這些「調解明星」來自於草根又回歸民間,更好地為百姓服務。在錦湖社區,突出「家」錦湖的社區理念,打造「家和服務站」和「民警小燕」警調品牌;在國安社區,發揮優秀黨組織書記作用,設立「鞏書記工作室」;在陽光社區,結合陽光一家親理念成立「家事無憂調解室」;在康居社區做強「和事佬」品牌,打造仁和康居等,有力提升了基層吸附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記者 曹磊磊 通訊員 孫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