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臺灣創世基金會創辦人曹慶,安養植物人的故事

2021-02-20 延生託養

南山聖水|集中養老服務機構

延生安養|專注完全失能人員

:曹慶的植物人安養院

編者有言:提到植物人安養,總會想到一個人,就是被稱為臺灣「植物人之父」的曹慶。關於他的故事,可以看看本文大概了解。雖然是10幾年前的舊文,但依然令人感動,故轉發。

網友轉來《曹慶的故事》,原文來自邵冰如所寫的《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一文,十分感人,此文從1999年4月起,便在網絡上流傳,甚至有國小學生,將他列為專題研究對象,可知它感人之深。

曹慶是誰

1949年政府遷臺後,曹慶以大陸「流亡學生」的身份隨部隊逃到臺灣,就讀法商學院(現在的中興大學)。學生時代,就經常參加一些社會福利工作,畢業後,進入臺糖服務。

1980年,曹慶在臺糖服務滿25年,即將退休。他曾在年輕時就希望能夠創辦一家慈善機構,且「做別人不做的社會福利工作」。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臺灣因車禍、中風等原因造成的植物人有四、五千人之多,卻沒有專門為他們服務的機構,因此,他決定安養植物人。

身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的曹慶先生,今年86歲,每年運作資金高達12億元新臺幣,他的裝束依然簡樸,洗得發白的黑棉衣,領口、袖口已經磨開了線。他有一張簡陋凌亂的國畫工具臺,他最愛用棉花棒沾墨汁畫畫(當年為植物人塗碘酒治褥瘡後養成的習慣),對他來說,奉獻愛心早已是生命的全部。

起步時的曹慶

1980年從臺糖退休時,他帶著退休金告別妻女,背著大背包,裡頭裝著幾十份北方乾糧「侉餅」開始走遍全省各個角落,為儲備支持能量而四處播種,他逢人就問:你知道哪裡有植物人嗎?我想從事植物人贍養工作,你願意贊助嗎?

他說:最難忘一天下午,坐著客運,不知怎麼就在員林往草屯的半路上下了車。走在荒僻山路上,遇到一個賣檳榔的老太太。我們語言不通,我比手畫腳講了半天植物人,她只是一徑苦笑說「聽嘸」(聽不懂)。我準備放棄了,一個剛放學的小男孩經過,好心幫我們翻譯。老太太歪著頭半天聽懂了,然後,她低下頭從褲腰處翻了又翻,抓出一把五元、十元新臺幣的皺皺紙鈔,往我這陌生人手裡塞……

我至今還記得那把小紙鈔在我掌心的溫熱。我感覺到了人性,我知道那是來自老太太把錢藏在最貼身處的體溫,也是她和許許多多陌生人給我的暖意。我當時把錢還給老太太,告訴她不急,只先留下她的姓名地址,等我真正辦贍養院需要錢時,再來找你捐錢。

孤身獨行的曹慶用五年的時間,詢問了一萬多名陌生人,他被罵過「瘋子」、「騙子」,被人趕過、被狗咬過。最後,總算有七百多位善心人,在曹慶的「贊助人名單」上留下了姓名和連絡地址。有了這份名單,他就到處去拜訪貧困的植物人家庭。

當然,那時他也跑遍政府各有關又似無關的大小單位,最後仍獲得「政府有計劃,但沒有時間表」的答覆。政府機關沒有希望,他開始向各財團法人基金會著手,親自拜訪,仍見不到負責人,秘書們只要他把材料數據放下,說句「先生,你很有愛心」,就將他打發走。

只有一次,曹慶終於見到一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但就在他滿懷希望的時候。這位名人送他的一句話是:「兄弟,我從不做沒把握的事!」並且提到,他從三十幾歲開始,就想做三件事:1、成立洗腎中心;2、設立精神病院;3、成立植物人贍養院;但到了七十幾歲,一件都沒有做。

這一次的打擊,使得疲於奔波都時的曹慶精神崩潰了,站在那位名人所擁有的宏偉大廈門口,他近乎精神失常地狂吼……這是他第一次「發瘋」。曹慶回憶,那一剎那,他堅持多年的熱情幾乎徹底被擊潰。

碰到重大挫折,他突然想起七歲那年在學堂裡讀過的故事「兩個和尚」:古時四川有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他們都想到南海取經,富和尚因為擔心錢不夠、體力不夠和路途遙遠,一輩子未能成行。窮和尚卻只帶了一隻缽,靠著雙腿和決心,數年之後帶回南海萬卷經書。

一瞬間,曹慶笑了,告訴自己「就當個窮和尚吧!」,放手做了再說。

:曹慶在自己的書房接受採訪

成立贍養院

在籌措植物人贍養院之前,他對植物人的問題,就有了「安樂死」或「贍養」兩個方案。經過兩次問卷調查,發現有95%贊成「贍養」,只有5%的人同意「安樂死」。分析歸納原因有五「不」理由:1、法不允許;2、醫生不肯;3、親屬不忍;4、宗教不許可;5、社會不認同。於是轉而走向「贍養」的方向。

1986年6月以財團法人名義正式申請設立登記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11月他租了房子成立創世植物人贍養院。他親自到三重,從五樓背下創世免費收容的首位植物人林麗美,她是一個父親中風而母親患癌症的年輕女孩。

曹慶當時身上只剩下十六、七萬的退休金,扣掉十萬元了押金和四萬元的房租,及添購的一些基本設備,剩下一萬多塊,連買病床錢都沒有。剛好當時鄰居在翻修房子,有不要的舊衣服柜子扔在路邊,於是,他把它撿回來,選用平坦的木板,鋪上被子就成了病床。

須要運作資金的時候到了,曹慶找出那張寫滿七百個姓名地址的贊助人名單,開始寫信:還記得嗎?您曾承諾願意贊助植物人贍養,現在,時候到了,您是否願意實踐諾言?

一封一封,全是曹慶虔誠熱切的親筆筆跡。七百多封信寄出後,奇蹟似的,小額捐款不斷寄來。

一個月後,義工統計創世第一個月的支出合計13萬元,而當月收到的捐款剛好是13萬元,第二個月支出18萬元,捐款收入就是18萬元,第三個月支出23萬,捐款竟也是23萬元。多年執著播下的善種,從此開始萌芽。

1993年開始,推動「順手捐發票、救救植物人」活動,以「順手送炭,不增善士負擔」的原則下,也為創世開闢了一項穩定的小財源。

服務對象

據衛生處等有關單位的統計,臺灣植物人目前約有6千人,受到照顧的僅有5%,尚有95%急待救援。根據創世基金會贍養植物人的經驗,發現入院贍養的病人有62%肇因於車禍,尤其以騎機車未帶安全帽佔最多數。因此,在當年那個騎機車不用戴安全帽的年代,他在立法院奔走了四年才爭取到立法強制戴安全帽。

對於這個事實,曹慶呼籲國人駕車或乘車都應該注意頭部安全,多年來他致力推動保腦的倡導,並製做保腦小語「愛因斯坦的頭腦也禁不起一擊」。他估計照顧一個植物人,每個月的開銷最起碼6萬元,並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而所承受精神傷害更大。

近年來更深入各級學校進行倡導,遏阻學生飈車風氣,推動生命教育工作,並歡迎學生到創世植物人贍養院參訪、做義工。

由於基金會具有社會福利性質,因此在收容病患上有資格限定:

1. 必須是政府核定的低收入戶;

2. 必須領有植物人殘障手冊;

3. 醫院開立無傳染病的證明。

確定創世植物人贍養院,只從事贍養的服務,不負責醫療行為。在臺北,他發現被棄置在幽暗、腐臭角落的植物人;在臺中,他看到全身長滿褥瘡的植物人,傷口鑽出十多條又肥又大的蛆;還有一次在花蓮,他看到一個植物人瘦的只剩一把枯骨,躺在糞便與餿水中,讓曹慶再也忍不住溼了眼眶,誓言要為他們找回為一個「做人的尊嚴」。

:曹慶親自照料植物人


創業惟艱

早年因為缺乏人手和經費,他還身兼雜役和看護;林麗美入院的第一天,曹慶親自幫她洗澡處理穢物(因為看護害怕「幫死人洗澡的感覺」)。

為了治療植物人常見的褥瘡,曹慶更是翻遍醫書。他先用棉花棒清除腐肉,把碘酒滴滿碗大的傷口,再拿吹風機對著傷口吹,讓碘酒快速滲入乾燥,那時病房裡就常見到曹慶拿著吹風機的身影,而一個個沉睡的植物人也在暖風中長出了肉,紅潤了雙頰。

曹慶在這條路上遇到的困難說不清,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看護或醫護人員的難找而且流動性大,前前後後已經走了一百多人,而工作的辛苦是其次,最失望的「沒有成就感」。不論再累,再辛苦,這些植物人也不會醒來,說聲謝謝。

而家屬在把病人送來後,有的從此沒了蹤跡,連看都不來看一眼。遇到緊急狀況,送醫院急救需要家屬籤名,更是難辦,有些醫院甚至為避免法律問題而拒收。

天從人願

如今,創世的捐款人已多達65萬人以上,全是升鬥小民的小額資助,少則一兩百元,最多是一位樂透頭彩得主單筆2000萬元的捐款。就這樣,20多年來,曹慶親眼看見臺灣人心的至善與至美、熱情與芬芳。因為這麼多人的支持,創世一步步走來,贍養的植物人,從22年前的第一個,到現在增加至1200人;創世贍養院從22年前的唯一一張破床,到現在全臺有15家贍養院,一年支出12億元。

18年前,曹慶投身另一個沒人做的社福工作「街友(遊民)服務」,他從最初的一輛街頭洗澡車,到現在已服務全臺街友3000人以上。就和植物人安養一樣,重要的是為街友找回做「人」的尊嚴,給他們一個安身立命的空間。

2003年,臺灣爆發SARS疫情,街友被視為洪水猛獸,那時曹慶先帶了一批人遠赴苗慄建農場,那是他心目中的「伊甸園」。他找來專家,和十多名街友一起養雞、種菜、種花、種果樹,還蓋了20間小木屋,每個人配有一間小臥室,再給他們每人5000元資金做本錢,讓他們自己買種子、肥料,自行開墾種植。

四年多下來,伊甸園的夢想一點一點實現,農場裡的街友,全心投入種植,沒人想再去喝酒、流浪。

街友「阿炮」,是個身強力壯的中年人,很會種菜,一個月可以賺上好幾千,有回就一面翻土一面跟曹慶說:「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還能賺錢,好像在做夢……。」

我們相信,經濟再壞,人心再險惡,但臺灣人心裡的潛在力量還是在,還是有千千萬萬陌生人,願意行善事、做公益。

展望未來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創世結合姐妹會華山、人安基金會,提出「369、23、20計劃」:在369個鄉鎮市設立老人組合家庭,23個縣市(含離島)開辦植物人贍養院,沿火車軌道於重要站點成立20個街友平安站;需要熱心人士的鼓勵、加入、及支持。

曹慶說:現在他有三個目標:

1. 在全臺23個縣市都能各設立一間植物人贍養院,目前已有15所。

2. 在全臺20個人口超過15萬的城市都能設置街友平安站,讓無家可歸的遊民有地方可以吃飯、洗澡,甚至練習簡單的工作以學習回歸社會。

3. 希望將來在全臺23個縣市都能各設立三間老人養護中心,讓失智的老人得到照顧,讓無生活目標的老人有地方從事社交活動,甚至讓無依的老人組成小家庭單位彼此照顧,也兼做老人送餐跟緊急送醫的服務。

編後有言:曹慶10幾年前的展望和目標都已超額實現。我找到了他們的每個安養院聯繫方式、平安站和到家服務的具體服務項目和人次統計列表,真正了解了他們的工作。

參考資料

1. 邵冰如,《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聯合晚報,88.4.1

2. 趙愛卿《生命、追尋、愛》81.03.10,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網站

3. 張浩《愛心奉獻植物人──訪臺灣創世基金會創辦人曹慶》,臺灣網,2008.1.15 

4. 官志雄,《曹慶:20年感受人心至善》,中國新聞社,2008.1.3

———————END————————

南山聖水|機構|提供集中養老服務

延生託養|商標專注完全失能人員

歡迎轉載轉發,希望更多託養者受益

編輯校對:相久大::::影像提供:小翾

—————————————————

相關焦點

  • 相久大:生命邊緣裡的擺渡人,辭職賣房託起植物人的安養夢
    一旦成為植物人,就目前的醫學水平,是沒法將其喚醒的,更不可能讓病人回歸正常生活。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有一個叫曹慶的人,在臺灣專門建立了植物人贍養院。建院前,就植物人的問題,有兩種意見:安樂死或贍養。經過大量問卷調查,結論是:95%的人主張贍養,只有5%的人主張安樂死。
  • 向九大:生命邊緣的擺渡人辭職賣房,託起植物人夢
    相久大在植物人病區巡查我們就從他四十不惑開始,走進他的故事。植物人病區溺水、一氧化碳中毒、車禍外傷、腦血管疾病等,都有可能導致人進入植物狀態,成為植物人。一旦成為植物人,就目前的醫學水平,是沒法將其喚醒的,更不可能讓病人回歸正常生活。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有一個叫曹慶的人,在臺灣專門建立了植物人贍養院。
  • 50萬植物人如何安放?大陸第一家植物人託養中心裡的悲喜人生
    工作以來,他一直在接觸植物人,根據長時間的觀察,他發現植物人在後期的照顧上,很難得到保障。「我想為植物人提供基本的醫療和生活照護,讓他們能夠自然、平靜、帶著尊嚴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相久大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他也希望,託養中心能成為一個為家屬解決後顧之憂的地方,家屬把親人送來後可以安心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
  • 臺灣著名的雙連安養中心經營管理經驗
    講者:臺灣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蔡芳文,臺灣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上世紀九十年代投身於老年服務行業,後來參與到臺灣雙連安養中心的籌備與興建工作中
  • 臺灣第一安養機構蔡芳文先生——怎樣做好一個養老院?
    大家好,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主題:怎麼樣來做好一個養老院。 敝姓蔡,蔡芳文。在二十幾年前,我開始從事的是小區跟居家的老人服務,後來親自也參與整個雙連安養中心,這個養老院的籌備興建,以及所有的信念還有經營管理,一直到現在。
  • 視頻|流行音樂|北七樂團專為植物人所唱的歌
    編者有言:一首《謝謝》是北七樂團為植物人演唱的歌曲北七樂團自從與創世安養院的「植物人」結緣後,便下定決心要將他們微薄的力量,藉由歌聲,將溫暖與愛傳遞散播至各個角落,號召廣大民眾與他們一同為弱勢群體奉獻愛心。北七樂團為「植物人」公益巡演30場,成功募款高達7000萬,他們以歌聲溫暖人心,用實際行動表達愛意。
  • 【案例分享】臺灣好基金會的一朵花效應(上)
    2009年,由柯文昌先生創辦的臺灣好基金會成立,旨在以建立美好的「鄉鎮文化」,使居民和訪客從容共享鄉鎮生活,愛惜臺灣土地資源,感受臺灣的美好為使命
  • 臺灣雙連安養中心蔡芳文:如何做好一個養老院?他用二十多年的經驗告訴你這些秘密
    蔡芳文,臺灣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上世紀九十年代投身於老年服務行業,後來參與到臺灣雙連安養中心的籌備與興建工作中,構建了整個安養中心的經營理念與運營管理模式。做養老之前,你需要做的三件事情:1.學習   只有通過學習你才能知道一個養老院二十四小時裡到底在做什麼。
  • 神經外科醫生辭職賣房,5年「收養」了74個植物人
    這是相久大2015年創立的延生託養中心,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門接收植物人的託養機構。△視頻來源 | 冬呱視頻 賣房、貸款建立植物人託養中心「安養一個植物人就是安撫一個家庭」據相關研究估算,我國約有30萬—50萬名植物人。與此同時,這個群體還在以每年8萬—10萬的速度快速增長。
  • 我把三十釐米的長髮捐給了臺灣癌症基金會
    這不是一篇 標題黨是的,昨天下午我來到財團法人臺灣癌症基金會,捐出了自己留了三年不燙不染三十多釐米長的頭髮。(同時,也獲得了滿滿的溫暖)這是一件非常非常美好的事情。今天想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大家,如果你也對捐發感興趣,不妨一看。其實,「捐發」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許多人在我之前踐行過,並分享過。但我們都是不聽信人生經驗的人,我們想要的人生經驗,都要自己去體驗。對我而言,捐發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兒,給予和獲取是同時發生的:你捐出的是長發,是給癌症患者的希望,你得到的是愛與力量。
  • 賺錢嗅覺超敏銳「溫州幫」奇女子,日月光創辦人張姚宏影傳奇人生
    今天,我們分享日月光創辦人張姚宏影之傳奇人生,看看這位「溫州幫」奇女子、人稱「張媽媽」賺錢膽識和超敏銳的商業嗅覺。漲價也爆單,日月光要當臺灣最大僱主日月光投控董事長張虔生新年已到,對於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董事長張虔生來說,2021年1月僅是2020年下一個月而已,時間的推演並不代表趨勢翻篇。
  • 臺達推出臺灣首部8K環境紀錄片《水起.臺灣》高亮度3.6萬流明8K投影 呼籲民眾重視全球暖化與水資源
    臺達創辦人暨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先生希望通過臺達全球領先的8K投影技術,以高畫質影像喚醒大眾對全球暖化與水資源的重視
  • 慈光安養院——老人溫暖的家
    它的名字叫:興寧慈光安養院!很多人,或許沒有到過,但也聽過這家安養院。因為當年,定弘法師的爺爺:鍾榮春老居士,在人生最後的時光,便是在這地方,念佛養老的。安養院裡的義工居士,每天為鍾老居士,實行24小時守護念佛,還每天為其誦經、放生,直至往生極樂的。
  • 植物人託養困境:無處安放的生命
    「安養一個植物人,就是安撫一個家庭」王蘋的丈夫老安是一名鐵路工人,妻子出事後,老安把給兒子攢的婚錢都給了醫院,今年4月份,他實在無力再讓妻子住在醫院。他也不敢把妻子接回家,他知道自己照顧不好,而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請護工。打聽之下,老安找到了一家託養中心,「最起碼不像養老院,沒有那種壓抑感。」
  • 臺灣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病逝
    吳清友第一次心臟手術後重新思考、規劃人生,許願要做一份「永恆的事業」,並於1989年創立第一家誠品書店,他說,這個書店是基於一個想法:希望臺灣有浪漫書店。誠品書店曾連續虧損15年,直到找到「複合式商場模式」, 多角化經營,才得以轉虧為盈。
  • 江宜樺成立長風基金會:這不是個人舞臺
    前臺灣「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成立長風文教基金會,不少前朝官員齊聚出席相挺。記者許正宏/攝影 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華夏經緯網1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籌組的長風文教基金會昨成立,江宜樺在成立茶會上表示,這不是個人舞臺,而是融合臺灣正向力量平臺,希望替臺灣未來找出路,協助青年連結國際。據報導,江宜樺大動作復出成立基金會,他下一步引發政壇關注。
  • 《慈光安養院》吃住全免!《慈光》最新精簡版!視頻全集!轉發分享!功德無量!
    ,安養院不收一分錢。後來她和父親來到了慈光安養院,通過臨終關懷,父親平和地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正是這段經歷,啟發了她對善終的思考,父親走後,她選擇留下來做義工回饋社會。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儘管都不盡相同,但歸宿都是一樣的.這個地方:慈光安養院,之所以被稱為:大愛賜予人世間的一道慈光。
  • 刀劍神域3:暗之國大軍襲擊人界,亞絲娜進入UW,化身為創世神!
    今天繼續來和大家說下《刀劍神域3》後半季相關故事,上一篇說到愛麗絲見到自己妹妹,然後回到了整合騎士的隊伍裡;之後就是蒂潔和羅妮耶登場,而且蒂潔知道尤吉歐犧牲後哭了。這次就繼續來和大家說下後面相關故事,依舊採用小說插圖形勢講下劇情發展,同時也感謝好基友影殿提供的書籍。
  • 臺灣發現之旅結束.身已返,心猶在……
    10月26-28日,易居沃頓導師和學員組成的考察團繼續著他們的臺灣之旅,在美麗的寶島上盡情發現、探索,於是小沃不斷收到前方發回的美照,還有比照片更精彩的各種考察心得。嚴格意義上說,紙教堂其實是一座以鋼結構為主的臨建項目,設計邏輯乾淨、利落、實用、美觀。在這裡,Butterfly樂隊現場演奏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女人香》、《小城故事》等曲目,小班長張曉英同學表示,聽得她心都要化了……午後的微風伴隨音樂拂面,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