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的話請轉發支持哦~~~謝謝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
今天奉上的又是一款滿滿春天滋味的野菜。
這個春天的長沙,經歷了歷史同期最長的陰雨連綿,好不容易在雨雲中間,太陽努力的露了兩天小臉,出門感覺整個城市都洋溢著格外令人欣喜的活力,端一杯熱咖啡站在江邊看看風景吹吹風,雖然還不是溫柔的楊柳風,但陽光至少鋪天蓋地的灑滿著,真好啊。為了不辜負這好天氣,我騎車在湘江大橋上遛達了一趟,風依然略有些冷,可看著明亮的而不是陰沉的四周,看到陽光下欄杆清晰的影子,都會覺得春天出個太陽原來是這麼令人感恩的事情。所以人也挺賤的,久盼之後才會覺得珍貴。
所以為著今天寫點什麼,我打了三版草稿,準備了三組圖片,最後還是選定了現在你看到的這個主題——刺嫩芽。必須弄點有意思的東西,才對得起這令人舒暢的陽光!
刺嫩芽,從這個名字顧名思義,應該是長滿刺的植物所萌發的嫩芽吧?還真是。
看到刺嫩芽的本尊了沒,這刺,夠密實了。它的學名叫做龍芽楤木,在新華字典裡楤是個多音字,在這裡的楤,讀聳(song,三聲),楤木就是個專有名詞,因為它遍布密刺,也有個別名叫做鵲不踏,真形象啊。還有個讀音是蔥(cong,一聲),意思是尖頭擔,用來挑柴草的工具,和扁擔應該是類似的,因為是尖頭,所以能直接扎到柴草堆裡把柴草挑起來。下圖農人肩上挑著的那根杆子就是我所理解的楤的樣子。
繼續說回刺嫩芽。刺嫩芽其實在國內分布還算廣,甘肅南部,北京、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北、廣東、雲南、貴州等大多數溫帶區域都有分布。但為什麼之前很少聽說起吃這貨呢?在我的認知裡,明確知道的就是東北和雲南有人吃它。尤其是東北,所有我最初對刺嫩芽的印象和認識,全部來自於東北特產網店裡看到的有關刺嫩芽網購資料。所以我特想給第一個能夠披荊斬棘把刺嫩芽從山間帶回廚房的東北人,點一個大大的贊。
現在的刺嫩芽也開始人工擺弄了,畢竟爬這樣的刺樹實在有點令人心懸。好像是砍下龍芽楤木的枝條,插水裡給適當的溫度和日照,就會在大棚裡發芽。
突然想起我在長沙的秀峰山公園裡,似乎也見到過一棵這樣莖幹上遍布尖刺的樹,長得還挺高的,看來有必要去探索下是不是刺嫩芽了。
刺嫩芽究竟是怎樣的味道,可以讓人願意冒著被密刺扎傷的危險,也要不折不撓的去採摘它的嫩芽來大快朵頤?
我在種草幾年後,終於有次在某寶上訂了一些吃上了,因為當時不應季,買的是水泡的刺嫩芽,吃起來肯定和新鮮的刺嫩芽略有差別。我也不想啊,這不是吃不上新鮮的嘛。但可以很明確的說,刺嫩芽很清新,它那個肥厚的莖幹還有嫩葉,口感豐腴,一口咬起來很舒服。野菜能這麼肥實,滿口的嚼上,是很過癮的。和吃那些主要是細細葉子瘦瘦杆子的野菜,是不一樣的風格。
搜了一下資料,刺嫩芽吃法還挺多的,看來真有必要再訂上一批分別都做來試試了。
可以掛糊炸出來,這是我在北方見得較多的一種做法。好像一切蔬菜野菜嫩梢兒,北方人民都可以掛糊炸了吃。但不得不承認,這麼吃挺香的。比如炸花椒芽,除了麵糊的焦香就是花椒的麻香氣息口感卻不麻。所以這麼做的刺嫩芽應該也會好吃。
可以搭配雞蛋,不論是切碎了煎蛋,還是整根的炒雞蛋,看起來也是清新可口的模樣。鑑於刺嫩芽沒什麼特殊的氣息,和雞蛋一起做,應該是特別家常的操作,反正我覺得和雞蛋一起做的蔬菜也沒什麼難吃的品種。類似的搭配還有炒肉絲。
還有涼拌來吃,這是我之前做的吃法。把刺嫩芽先清洗,焯水燙熟,再淋點麻油生抽灑一點點胡椒粉拌勻就能吃了。或者是在鍋裡把油燒熱之後關火,倒入一點幹辣椒粉孜然粉胡椒粉,利用餘溫把這些調味料炸香,再放點鹽調味,把熱油倒在焯好的刺嫩芽上,也非常香哦。
有些人可能會對刺嫩芽和香椿芽有點混淆,因為都是樹上的嫩芽嘛,看起來也都是紫紅或者青綠的。實物方面,刺嫩芽和香椿芽差別還是很大的,首先刺嫩芽不像香椿那樣有很特殊明顯的氣味,基本上它就是清新的。其次刺嫩芽比香椿芽胖了至少三倍吧,刺嫩芽的基部就像一個肥嘟嘟的大肚子,這個部分是特別好吃的,又嫩又脆略有點甜。而香椿的同一部味,更多還是香椿的氣息濃鬱,遠不如刺嫩芽那麼肥厚。
介紹就介紹到這裡了。想吃就自己去找吧!春天到了,是刺嫩芽生長的正時候。
————————————————
本文標籤:
春天應季菜 野菜 刺嫩芽 刺老芽 龍芽楤木
弦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哦~~)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韓愈《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