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婚禮大妗第一人: 現代雅禮貫穿一生之美

2021-02-13 大創業時代

數年前,當呂昕廷興衝衝地告訴周圍的朋友,她要到香港學習大妗課程時,周圍人的反應如出一轍,驚訝、困惑、質疑,甚至還有嘲笑——大妗不就是喜婆婆嗎?「沒文化」,昕廷差點脫口而出。

知道大妗跟婚禮相關的人,其實都算是有文化的,對大部分人來說,能把妗(音同進)字正確地讀出來都是一件難事。

多年來,昕廷一直親近並研修中華傳統文化,她認為,在現代生活中,重要的禮儀活動仍然應當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並把這種禮儀文化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好好傳承下去。


>>遠赴香港拜名師

最初接觸婚禮策劃這個行業,昕廷是迷茫的,「我雖然喜歡這個行業,但是總覺得大部分的策劃不符合自己對婚禮的想法」,直到6年前,一位「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策劃師傑拉推薦她看了一部香港電視劇《Only You》,昕廷的心思才豁然開朗,「我通過這部電視劇才知道婚禮大妗,覺得這個角色才是婚禮中不可或缺的」。

 「妗」在字典裡是舅媽的意思,昕廷解釋道,在傳統婚禮當中舅媽是新娘的「保護神」,「新娘出嫁時,身邊要陪伴一位『全福』的女性,幫助新娘打理一切事宜。中國自古以來都講究娘親舅大,這位讓新娘信任的女性往往由舅媽來擔當,大妗就是這麼來的。」

決定要當一名大妗後,昕廷又發現內地沒有相關的課程與師資,只能到香港去尋找,「我的心情挺複雜的,來源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大妗,如今卻只在香港還有保留」,她說,「我們的祖先向這個世界貢獻了那麼多的文化瑰寶,今天,全都變成別人的了,連婚禮都要向外國人學習穿婚紗、宣誓等等。其實我們有那麼美好的禮儀,今天大家卻不知該怎麼來進行。」

最終,昕廷選擇跟從香港婚禮大妗歐惠芳老師,系統學習大妗的必備知識與全套的中式婚禮習俗,之後回來自己創業,成為內地婚禮大妗第一人,也是唯一的國家級註冊婚禮妗師。


>>傳統婚禮文化上的創新

學成歸來,昕廷興致勃勃地想把原汁原味的傳統婚禮習俗應用於婚禮,卻發現不為大多數新人接受,「現在的年輕人更習慣於西式的婚禮,對於太過原汁原味的傳統婚禮反而接受不了」,經過一番調查,她認定這是在內地推廣婚禮大妗的一大瓶頸。

昕廷並不放棄,她一方面耐心地尋找願意舉辦傳統中式婚禮的特定人群,一方面對太過傳統的婚禮習俗進行改良,「後來慢慢的我發現,從小學習弟子規、千字文長大的孩子,對這種傳統的婚禮儀式是有需求的,但是你還不能用老的思想去讓他們接受,老的東西並不是指舊的東西。」

 「我一直想有個能超越大妗形象的職業定位,經過雅禮文化與民俗文化的交融與升華,結合現代生活哲學,重新詮釋這樣一個幸福的職業」,昕廷在與電視臺合作推出大型中式集體婚禮並擔任首席執禮官後,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並把「大妗」這一傳統角色提升為一種職業定位——「妗師」。

經過將近5年的摸索,昕廷結合華人各地民俗和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融合西方婚禮文化和現代唯美理念,創造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國品質的婚禮模式——藝術接親,寓教於美,將婚禮文化上升到生活哲學,讓婚禮回歸「禮」這個基本功能。


>>現代雅禮貫穿一生之美

昕廷認為,禮是很莊嚴的儀式,是尊重,維繫了人類運營的規則,是一種精神的血液,「傳統婚禮不是吹吹打打,也不是舊的文化,婚禮當中蘊含了整個生活文化,每個細節都有儀式感。比如說婚禮中的筷子就有哲學,正所謂圓頭方尾,男人要行方正之道,女人要行圓融之道,筷子一定要成雙成對,不可以單只擺放,寓意夫妻二人形影不離,這就是我們中國的雅禮文化。」她說,中國人不是不喜歡傳統,而是不知道傳統可以這麼美。

在擔當傳統婚禮儀式妗師,讓婚禮回歸「禮」之外,昕廷還致力於華夏「生命禮儀系統」的恢復和傳承研究,開創了中國藝術「華禮」儀式和中國婚禮禪修課程,成為首位在孔廟執禮的女性國禮執禮官和國婚盛典的首席執禮官,並被美國大型紀錄片《科恩眼裡的中國》邀請為中國華禮執禮官和婚禮文化代言人。

昕廷認為,今天太多的人說要傳承經典文化,這不是僅僅會誦讀幾篇古文就可以了,文化的傳承要有對應的儀式作為載體,」文化如果不融入到生活,民俗沒有上升到雅禮層面,禮儀沒有升華到生活哲學,都只能稱之為知識,就只能躺在書本裡,不能被良性傳承」,她覺得,把生活夢想付諸到儀式裡去,這樣的禮儀才是美的,才是能長久流傳的。

也正因如此,昕廷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認真對待生活中的重要儀式,「傳統文化中的禮樂教化,每一個年齡段都對應有一個儀式,當你用真正的敬畏之心重視『禮』,循其道而行,內心就會填滿幸福與滿足。生命禮儀系統就是有這樣的魅力。」

————————————————————————

特約監製:盧冶

策劃:尹健  馮俁    作者:岸松

編輯:劉岸松  張浩

相關焦點

  • 昕廷 內地婚禮大妗第一人
    學成歸來,經過5年多的大妗實戰,昕廷現已成為內地婚禮大妗第一人,也是內地唯一的註冊婚禮妗師。  數年前,當呂昕廷興衝衝地告訴周圍的朋友,她要到香港學習大妗課程時,周圍人的反應如出一轍,驚訝、困惑、質疑,甚至還有嘲笑——大妗不就是喜婆婆嗎?「沒文化」,昕廷差點脫口而出。
  • 內地婚禮大妗第一人:中國人為什麼要辦西式婚禮?
    2011年,她偶然間看到一部港劇《only  you》,這部劇中出現了一個讓她倍感興趣的角色——大妗(jìn)。「妗」在字典裡是舅媽的意思,在傳統婚禮當中,舅媽是新娘的「保護神」。最終,呂昕廷向黃曉明的婚禮大妗歐惠芳學習,成為大陸第一個去香港專門學習大妗文化的第一人,並把這種職業重新延續並改良,試圖從文化傳承基本連貫的香港,去為內心的疑慮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學成歸來以後,呂昕廷成為內地唯一的註冊婚禮妗師。
  • 梅州第一大妗婚禮執禮官
    作為中國內陸大妗婚禮文化的傳承者,「梅州第一大妗婚禮執禮官」——『高盈盈』,將與您一路同行,共同傳播世界雅禮文化,邀您來做幸福的代言人!現在中國內地大妗、妗師還沒有被世人所熟知,但在香港,從孩子的滿月禮、百天禮、抓周禮、生日宴、成人禮到上頭禮、安床禮、結婚的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滿堂宴、歸寧宴 ,周年宴、壽宴。
  • 黃曉明&AB婚禮御用大妗姐空降柒禧婚禮
    ● 為香港首位摩登大妗姐,1993年創辦香港首間婚禮顧問公司,結合傳統中式大妗與西方婚禮顧問,提供一站式中西婚禮服務,為香港首位全職婚禮司儀 。《香港婚禮雜誌》頒發「最佳大妗姐 - 星級婚禮顧問」;● 榮獲2014年《新婚通信》頒發「至Like 星級大妗 - 婚禮統籌」;● 歐惠芳女士被稱為全球摩登大妗姐第一人。
  • 「妗」善「妗」美
    為什麼婚禮大妗出場一次五萬起,甚至高達十萬元;為什麼在香港連研究生畢業的都會有去做大妗;為什麼大陸人結婚越來越多的人都請婚禮大妗;龍之緣2016年1月5日—1月8日共同揭開謎底!,傳承中國傳統婚姻文化之精髓,華夏龍之緣系列國禮文化研修班之「大妗班」華夏龍之緣「妗」善「妗」美中國婚禮大妗職業研修班。
  • 經過兩個月的緊張籌備,北京龍之緣婚禮學院婚禮大妗師培訓班盛大開啟。此次培訓班是北京龍之緣婚禮學院與香港著名婚禮大妗姐歐恵芳老師的首次合作。開創了內地藝術接親培訓的先河,從而也填補了內地廣大婚禮市場的空白,也為更多的女司儀同仁傳承婚俗文化
  • 均安大妗姐,簡直系民間才女!
    你會看見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妗姐」 作為參加婚禮的觀眾 我們最有興趣的莫過於 就是聽聽大妗姐的口頭禪了 3 大妗姐唔易做
  • 我的妗妗
    自打我懂事起,就記得妗妗疼我關愛我,一直到我長大成人,在生活上也是無微不至的關照我。  妗妗是南方人,出生於五十年代江蘇揚州的一個農村。妗妗性格開朗、為人處世豁達大方,遇事從不斤斤計較。  聽妗妗說她十七歲時候父親因病撒手人寰,留下母親和她還有哥哥弟弟。為了生活母親帶著她和弟弟千裡迢迢,經過幾天幾夜火車顛簸,來到了我們北方求生。
  • 她是TVB甘草演員 眾多明星結婚時請她做大妗姐
    記得在《九五之尊》裡,江華剛穿越到現代之後在醫院醒來,他被吵醒很生氣說:「大膽奴才!」然後他後面那個很搞笑喜感十足的清潔阿姨就系陳奶奶啦!哈,雖然戲份很少很少,但小編印象還是很深刻!       陳奶奶的正業是專業大妗姐,據說她從事這行已經有40多年了,在香港很有名氣,更被譽稱為星級大妗姐。皆因曾有不少明星出嫁婚禮,都是請陳奶奶來做大妗姐的。
  • 內地VS香港婚禮預算大比拼,結不起結不起!
    除結婚的開支以外,新人打造婚後安樂窩,平均裝修預算就要約19萬元。打造婚後安樂窩這一點,無論京人或港人都是連連喊苦~送嫁與姐妹團婚禮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們就集中在新娘的家裡,組成姐妹團,通宵達旦地熱鬧,叫做送嫁。
  • 妗奶
    坐在椅子上的那位老太太,是我的妗奶,是我父親的親舅媽,那天正逢其七十大壽,親朋好友前去祝賀。作為嫡系親戚,父親帶著我興高採烈地前去祝壽。剛才那一幕是眾親屬向她叩拜的場景,人口多達五十多人。         妗奶的夫家姓張,天寶二村人氏,她的曾孫和我同學,算起來她已四世同堂。
  • 【訊友會】萬州妹兒聶敏 竟是內地女說唱第一人namigirl
    2001年,聶敏考入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學習歌舞專業。也就是在校園裡,聶敏接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說唱。從進校園開始,學校的HIP-HOP氛圍非常濃厚,教師團隊中也有許多來自歐美的說唱教師,加上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喜歡說唱,平日裡跟著大家一起玩音樂,慢慢地說唱接觸越來越深,聶敏也越來越喜歡鍾情說唱,自己原創了不少說唱作品。
  • 西關的這個廣府傳統婚宴「大秀」,比海島婚禮還浪漫
    廣府婚俗文化內涵豐富擇日、過大禮、落櫳、安床、上頭即便廣州本地人,也很少人了解它的全部以至於,婚宴上的儀式感也逐漸減退不過,最近百年老字號陶陶居在西灣路打造了全新主題宴會廳 今年6月,廣府傳統婚禮習俗被納入越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豐富內涵的廣府婚俗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廣州人的關注。 提及傳統的廣府婚宴,每一個流程都對應一個吉祥的寓意。
  • 李榮浩:金曲獎內地歌手獲得者第一人
    這場車禍使他3根肋骨斷裂,2根貫穿肺部,滿臉是血的他,被送到醫院搶救時根本無法麻醉。血氣胸只能放血治療,但礙於人骨上的筋膜,不得不在身上扎了7個刀口,如今李榮浩的身上還有這7個刀口的疤痕。出院後不久,父親被查出血癌,最終於49歲離世,整個家的重擔也壓在了他的身上。
  • 手持穩定器第一人的婚禮
    Devin Graham手持穩定器第一人美國Glidecam代言人
  • 他是國畫攝影第一人,以相機代替畫筆,呈現出極致中國現代水墨之美!
    「影中有畫,畫中有影」,人們總是喜歡這樣評價,郎靜山的攝影作品。郎靜山的攝影作品,營造出虛實相生、幽遠淡泊的理想丘壑,展現出自我追求的生命境界。事實上中國繪畫除了美之外,往往更寄託了畫家,對理想世界的追尋。
  • 一場中式婚禮的柔情,傳統婚禮的三書六禮
    婚禮當天,從凌晨四點開始到婚禮晚宴結束,所有人都在為這場盛大的婚禮努力,為見證這兩位新人的幸福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潮汕結婚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俗有「三書六禮」之說。「 六禮 」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
  • 迎「籃」而上,逐雅書特色校之夢——雅禮書院中學教師風採(八)
    賞生之所長,容生之所短  參加體育訓練的同學大都文化成績薄弱,虢聰老師不時地鼓勵他們,每當隊員想要放棄的時候,虢教練總會給他們打氣,幫助他們重拾信心。  用他山之石,助自己成長  做為一名體育教師,他始終牢記「不會科研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沒有科研的教學不是高質量的教學。」在努力做好教學、訓練工作的同時,他把自己的精力主要用在了學習教研上,不斷提高自己。
  • 【身邊故事】她叫聶敏開朗嬌俏的萬州妹 是Namigirl內地女說唱第一人
    2001年,年齡尚小的聶敏考入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學習歌舞專業。歌舞專業學習的範圍很廣,不僅要求學習器樂、聲樂,聶敏還開始學習舞蹈。「專業的學習對各方面都有特別大的提升。」 也就是在校園裡,聶敏接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說唱。
  • 黎智英勢成移交內地審訊第一人?
    今年五月,他又在其報章頭版上呼籲一人一信促請美國總統川普插手香港事務,阻止《國安法》立法並說自己已「準備犧牲」。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於七月在其Twitter專頁轉載蓬佩奧「恭賀民主派初選成功」的帖文兼向對方「致謝」,並稱全球比以往更需就中國打壓自由的行為發聲和採取行動,兩日後再度發帖,感謝美國國務院為《香港避風港法案》和《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立法,藉此向中國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