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幹倘賣無」其實是一部關於《酒幹倘賣無》的電影。片名叫《搭錯車》,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感人的是影片,可以不在乎其名。故事說的是一個聾啞男子,時間久了不記得他靠什麼為生,只記得在他的家裡,牆壁是一個一個空酒瓶子放平了,瓶身疊在一起疊成的。整個所謂的「牆」看過去,就是一個一個圓圓的玻璃酒瓶底。綠色的。整齊的。簡陋的。現在想來,他的職業,應該就是收購空酒瓶子的吧。沒有妻兒。沒有朋友。因為他不能說話,所以似乎用另一種譬如敲啊打啊的聲音來代替「酒幹倘賣無」的喊聲吧。顧名思義,酒喝乾了能不能把沒酒的瓶子賣給我,就這個意思。
就是閩南一代有地域特色的拾荒的吆喝聲。同樣是收破爛,北方的「舊家具滴賣」「破爛滴賣」就顯得粗豪直接,南方民風雋永,一句酒幹倘賣無,平白有了幾分悽愴憂傷的詩意,像是你有故事我有酒,往事敘盡酒已幹的意猶未盡,在江南秋日的雨後,無奈而寂寥地在天空間孤自飄蕩。這句很有韻律、很有詩意又給很有內涵,能給人聯想空間和感慨呻吟的吆喝,僅僅拿來拾荒,就實在是太可惜了。把它寫成歌,譜上曲,再當做歌名,實在是很有創造力也很帶感的一件事。這首首歌,是一部經典老臺劇的主題曲,那部劇名叫《搭錯車》。一個聾啞瘸腿的殘疾人,靠拾荒撿酒瓶謀生,在垃圾堆裡發現了被遺棄的小女孩,含辛茹苦撫養成人。老人給予了女孩第二次生命,女孩也給了老人陪伴與溫暖,清晨時候女孩和老人一起上街,替他喊出的就是這句酒幹倘賣無,就像天地間每一對在冰冷塵世間相擁取暖的人。長大的,展露才華的女孩淡漠了親情,背棄了過往,向更高更遠的地方飛去,把更加衰弱的老人留在原地思念成疾。人們看似永久的陪伴其實經常是偶然間的同路,相依為命對很多人來說只是迫不得已的需求,一旦有了更美風景的岔路,便頭也不回離去。最後用一首酒幹倘賣無喚起女孩對過往的眷念和感恩,就像一個不得不設置美好團圓結局的童話,強行摒除現世的冷厲,讓觀眾飲一碗雞湯罷了。每一個能背棄養育之恩的靈魂,都不是能用一首歌一句話喚回來的。
電影主角啞叔,一個抗日老兵,被敵軍刺傷了喉嚨,是個啞巴,靠收酒瓶為生,有一個伴侶芝蘭。一天在路邊撿到一個兩個月大的女嬰-阿美,原本生活就貧苦又收養阿美,導致芝蘭離她而去,從此啞叔跟阿美相依為命,還收養了原本被殺做狗肉火鍋的來福。啞叔就這樣即當爹又當娘的撫養阿美長大。作為啞叔是個啞巴,無法教阿美說話,當阿美第一聲叫「爸爸」,啞叔激動的無語言表,阿美在啞叔的滿滿的父愛下快樂的長大了,成為一個美麗漂亮的大姑娘,在一個酒吧駐唱賺錢,結識了作曲家時君邁,經他的幫助很快阿美被娛樂公司挖掘去了,從此以「陳瑞琪」名字開始演藝道路。阿美很努力也很快成為了大明星,但是她也確實很忙碌,無法抽時間回去看啞叔、滿嬸,青梅竹馬的阿明哥。啞叔只能跟來福孤寂的待在一起,想念阿美只能從電視裡看到她。一次滿叔實在想見見阿美,穿著西裝去阿美記者會上看她,而在阿美經濟人阻攔,使阿美跟啞叔面對面都不能叫一聲:爸爸,啞叔傷心,阿美無奈。之後來福也為救啞叔被摩託車撞死了,啞叔從此孤零零的一個人待在看房子裡。連愛阿美的時君邁也走了。阿美努力一心想著為啞叔買個大房子,忙碌著在臺灣個人各種演唱會,老家那塊老房子全部要拆除了,阿明阻止拆遷意外身亡。阿美不知道家被拆,阿明已經不在了,等她忙完演唱會回去,只看到一片被推到的廢墟,碰到了她的芝蘭阿姨,可憐兩個人並不認識!啞叔身體一天天的老了,在電視上看阿美演唱會時病倒住院了,阿美還是不知情,在等阿美跑到醫院見啞叔時,他人已經走了。看到此處我是流淚了!
最後阿美在演唱會上唱了時君邁為她父親寫的「酒幹倘賣無」這首歌,不知唱哭了多少觀眾跟影迷!小編建議都去看看這部感人電影!儘管劇情看著很簡單,卻處處流漏著悲,也警示我們千萬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