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幹倘賣無——酒缸當賣無——(有)酒樽好賣無

2021-02-06 林倫倫方言茶話

我還年輕讀研究生時(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一首《酒幹倘賣無》(羅大佑與侯德健作詞,侯德健作曲,臺灣女歌手蘇芮演唱),唱遍了大江南北,那句「酒幹倘賣無」成了家喻戶曉、不論男女老少都能哼哼出來的旋律。後來才知道,該歌曲是臺灣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1984年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此後被多次翻唱,2001年,大陸歌手程琳隨同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拍攝組到臺灣演出,和蘇芮同唱了一曲《酒幹倘賣無》,再度掀起傳唱的熱潮。

查閱一下百度百科,居然告訴我們《酒幹倘賣無》5個字有2個寫錯了:「歌曲《酒幹倘賣無》是閩南語,但是有兩個錯別字。……『幹』正確的應該是『瓨』,這個字出現在2000年前司馬遷的《史記》裡,就是酒瓶子的意思;『倘』應為『當』,《古詩十九首》裡就有這樣的用法,由於許多人不了解,所以便音譯成『幹』和『倘』。」

倘,有些電影海報等發宣資料還寫作「淌」(見下面照片),有些寫作「酒矸通賣無」(見下面照片)。可見這兩個字確實只是諧音翻譯字,並非本字。

       「酒幹倘賣無」這句話用潮汕話翻譯過來,就是「有酒樽好賣無」。臺灣閩南話中的「酒幹」,就是酒瓶子的意思,潮汕話叫「酒樽」。但閩南話叫「酒幹」,百度百科上說應該寫作「酒瓨」。其實,「瓨」 字就是「缸」 的異體字。《說文解字·缶部》:「缸,瓨也。」 段玉裁註:「缸與瓨音義皆同也。」《瓦部》又說:「瓨,似罌,長頸。」王筠句讀:「 字與《缶部》缸同。」 《廣雅·釋器》:「瓨,瓶也。」 由此可見,臺灣閩南話保留的是古語 「酒缸」,「缸」讀[gang1](剛),所以被不懂古詞語的詞作者諧音寫成「幹」了。

那麼,潮汕話呢?潮汕話現在不是讀「缸」為[geng1](根)嗎?如水缸、酒缸、蓮缸(用來種蓮花的大陶缸)、潘[pung1]缸(潲水缸)、屎缸(積攢糞便的大陶缸)等,而且指的都是大的陶缸。潮汕俗語有「理缸無理甕」[li2 geng1 bho5 li2 ang3],諧音「理光無理暗」,指只顧一方面,不顧及其他。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或者忘記了,在潮汕話中,還有兩個詞,「缸」字保留著[gang1](剛)的讀音,一個是——井缸[zên2 gang1],指身形長的大花瓶,它也保留了古代的詞義;一個是「地缸」[di7 gang1],指放在地上的痰盂,有時候也用於嬰兒大小便。這兩個詞就保留了與臺灣閩語相同的讀音了。

潮汕話瓶子現在不叫「缸」,而叫「樽」了,如「豉油樽」(醬油瓶)、「臊湯樽」(魚露瓶)、「酒樽」(酒瓶)、「啤酒樽」等。也用作量詞,如:「買二樽酒。」潮汕俗語有:「孬做桁[ên5],好做桷;孬做屐桃,好做樽塞。」樽塞,瓶子塞兒也。謂物件不嫌其小,用得其所便能物盡其用。

把瓶子叫「樽」,也是古語。樽,古代為盛酒的器皿,《易·坎》:「樽酒簋貳用缶。」《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孫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史記·樂書》:「布筵席,陳樽俎,列籩豆。」唐·李白《前有樽酒行》之一:「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又《行路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唐·杜甫《獨酌》:「步屧深林晚,開樽獨酌遲。」

「樽」,字亦作「罇」,《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五》:「酌寡人之罇,進之於客。」漢·劉向《說苑·修文》:「置罇俎,列籩豆。」《後漢書·章帝紀》:「岐山得銅器,形似酒罇……」《玉篇·缶部》:「罇,與樽同。」

「樽」,古字只作「尊」,會手(寸)執酒瓶之意。《禮記·樂記》:「鋪筵席,陳尊俎。」《禮記·明堂位》:「尊用犧、象、山、罍。」漢·鄭玄註:「尊,酒器也。」《正字通·缶部》:「罇……本字作尊,後加缶、加木、加瓦、加土者,隨俗所見也。」

「樽」(尊)也可用如量詞,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宋·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裡人。」

小結之,古今之「缸」、「尊」形制大不相同,今只仍舊名而已。又,「尊」字多用作「尊敬」義,「罇」「墫」等字又太難僻,所以,表示瓶子的意思,還是選用「樽」字好。

至於「倘」「淌」或者「通」,潮汕話似無此用法,故不贅述。

【延伸閱讀】

1、頭糖鬥米·相捶鬥搏·鬥床鬥椅·拍鬥桌球:此鬥非那鬥

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用鬥量:怎麼讀?

3、兄弟囝著相好,孬相罵相打

     【說明】本文圖片資料源於網絡百度。

相關焦點

  • 唯恐不及:酒幹倘賣無
    《酒幹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臺灣傳遍華夏大地的歌曲,在全國各地區廣為傳唱。「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 天生的好嗓子讓小女孩成為聾啞人的傳話機,在每一個清晨,女孩牽著老人,老人拄著拐杖,狗狗跟在他們後面。女孩大聲的喊著:『』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 再後來,小女孩長大了,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作詞家。
  • 「酒幹倘賣無」感人一幕
    啞叔用辛苦收來的空酒瓶,換錢買奶粉,把小女孩養活;小女孩漸漸長大,陪著父親一起出去收廢品,用那童真的聲音一遍一遍喊著「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有空酒瓶賣嗎?)阿美高中畢業後,在某餐廳當歌手,得到青年作曲家小邁幫助,成了一名當紅歌星。
  • 「酒幹倘賣無」背後的故事有幾人能懂?
    酒幹倘賣無這首歌的傳唱度非常高,走在大街上能聽到它的旋律,KTV裡的點歌率也非常高。它具有輕快的旋律,動人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詞,那又有多少人懂它背後的故事嗎?小編今天就結合歌詞帶你走進酒幹倘賣無背後的故事。
  • 酒幹倘賣無暗示什麼意思?
    《酒幹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臺灣傳遍華夏大地的歌曲,在南方地區也廣為傳唱。「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女孩大聲的喊著: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再後來,小女孩長大了,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作詞家。年青的作詞家一窮二白,但很愛她,帶她走進了藝術天地,為她寫了很多歌,對老人也非常好,每次來都會幫老人運酒瓶,和老人比劃著說話,逗旺才.
  • 終於知道了酒幹倘賣無是什麼意思了!
    《酒幹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臺灣傳遍華夏大地的歌曲,在潮汕地區也廣為傳唱。「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
  • 「酒幹倘賣無」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原來有這樣的故事!
    「酒幹倘賣無」其實是一部關於《酒幹倘賣無》的電影。片名叫《搭錯車》,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感人的是影片,可以不在乎其名。故事說的是一個聾啞男子,時間久了不記得他靠什麼為生,只記得在他的家裡,牆壁是一個一個空酒瓶子放平了,瓶身疊在一起疊成的。
  • 終於知道了酒幹倘賣無暗示什麼意思了!
  • 終於知道酒幹倘賣無 暗示什麼意思了!
    《酒幹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臺灣傳遍華夏大地的歌曲,在南方地區也廣為傳唱。「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這首歌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跛腳的老人靠收集空酒瓶養活自己,老人有些聾啞,不會說話,孤單的一個人,生活夠苦的了。
  • 終於知道「酒幹倘賣無」暗示什麼意思了!
    《酒幹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臺灣傳遍華夏大地的歌曲,在潮汕地區也廣為傳唱。「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
  • 《搭錯車》的「酒幹倘賣無」,撕心裂肺的感情片
    《酒它幹倘賣無》這首歌在上世紀80年代火得一塌糊塗,它是從臺灣傳入華夏大地的,尤其是在潮汕地區廣為傳唱,「酒幹倘賣無」是閩南語,意思是「有空酒瓶子賣嗎?」今天我們一起回味一下《酒幹倘賣無》背後的真實故事,電視劇《搭錯車》的劇本來源:一位跛腳的老人靠收垃圾來維持生活,除了跛腳外,老人還是聾啞人,平時都是自己一個人過著孤苦伶仃的生活,他從來不敢奢望自己可以娶妻生子,唯一的願望是不要給親朋好友帶來麻煩。
  • 酒幹倘賣無,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麼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呂劇《借年》,偶爾也放一些當時的流行歌曲,其中就有這首《酒幹倘賣無》。當時還小,大概十幾歲吧,識字也不多,對於歌曲唱出來的字詞更是聽不清楚,「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反反覆覆的聽了好多遍以後,再加上對歌曲中其它字詞的綜合理解,就理解成了:父親把酒喝乾了,好像錢還不夠,就把一個孩子賣了,因為歌詞中還有「是你撫養我長大,陪我說第一句話,是你給我一個家,什麼時候你再回到我身旁……」當時,在自己頭腦裡,就形成了一個故事,是父親沒錢,喝完酒,把孩子賣了,孩子在哭,在盼望著什麼時候
  • 蘇芮是酒幹倘賣無原唱,也是唱的最好的
    有一首經典老歌,叫《酒幹倘賣無》,由臺灣歌手蘇芮演唱。你知道酒幹倘賣無的意思嗎?其實,它講的是關於親情的故事。酒幹倘賣無是一句閩南語,就是「有空酒瓶賣嗎?」 這是以前那種推著三輪車,沿街收破爛的叫賣聲。一般做這種活的都是很貧窮的人。
  • 「酒幹倘賣無」是什麼意思?歌曲和故事比《暖春》還暖……
    大家都知道《酒幹倘賣無》是源於80年代臺灣的一手流行歌曲,大氣寬廣的音域,柔韌滄桑的曲調,交織出一首催人淚下的感人旋律,一誕生便火便大街小巷,至今都是很多人進KTV的必點勁歌之一。「酒幹倘賣無」是閩南語,翻譯過來是說:「有酒瓶子要賣麼?」。這是閩南一代的鄉下人在收破爛的時候經常吆喝的一句話。而電影《搭錯車》便是講述一個靠撿破爛、收酒瓶為生的啞巴叔叔的故事。退伍老兵啞叔以撿破爛、收酒瓶子為生,無兒無女,只有一個媳婦。閒暇之餘經常用嗩吶吹奏一首「酒幹倘賣無」的曲子來解寂寥。
  • 終於知道「酒幹倘賣無」是什麼意思了!超感動,戳進來圍觀~~
    《酒幹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臺灣傳遍華夏大地的歌曲,在大江南北也廣為傳唱。「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
  • 你知道「酒幹倘賣無」這首歌,那你知道他背後的故事嗎?
  • 終於知道了「酒幹倘賣無」是什麼意思了!
    《酒幹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臺灣傳遍華夏大地的歌曲,在南方地區也廣為傳唱。「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 有一天他在街上撿到一個孩子,他欣喜異常,認為是上天賜給他唯一的禮物。老人將孩子帶回家,用辛苦收來的空酒瓶,換錢買廉價的奶粉,讓那個小女孩活了下來,女孩在6歲的時候撿了一條小狗,取名旺才。小狗,聾啞老人,小女孩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小女孩的童年就在那一堆如山的空酒瓶中成長。天生的好嗓子讓她成為聾啞人的傳話機,在每個清晨女孩牽著老人,拄著拐杖。
  • 終於知道了 酒幹倘賣無 暗示什麼意思了!
    「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天生的好嗓子讓她成為聾啞人的傳話機,在每個清晨女孩牽著老人,拄著拐杖。女孩大聲的喊著: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再後來,小女孩長大了,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作詞家。
  • 終於知道了 酒幹倘賣無 暗示什麼意思了
    「酒幹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天生的好嗓子讓她成為聾啞人的傳話機,在每個清晨女孩牽著老人,拄著拐杖。女孩大聲的喊著: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再後來,小女孩長大了,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作詞家。
  • 一首歌一個故事&酒矸倘賣無-蘇芮
    天生的好嗓子讓她成為聾啞人的傳話機,在每個清晨女孩牽著老人,拄著拐杖。  女孩大聲的喊著: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  再後來,小女孩長大了,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作詞家。  年青的作詞家一窮二白,但很愛她,帶她走進了藝術天地,為她寫了很多歌,對老人也非常好,每次來都會幫老人運酒瓶,和老人比劃著說話,逗旺才.
  • 《酒幹倘賣無》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昨天中午的時候,我休息的時候,師弟給我發了一個消息,就五個字:酒幹倘賣無。驀然,腦海裡浮現出和它有關的一個故事,甚是感人。依稀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就聽過這首歌,也曾學著大人的樣子哼唱,至於歌詞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卻沒有去了解,只是隱隱約約覺得有幾分悲切和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