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酒幹倘賣無》是源於80年代臺灣的一手流行歌曲,大氣寬廣的音域,柔韌滄桑的曲調,交織出一首催人淚下的感人旋律,一誕生便火便大街小巷,至今都是很多人進KTV的必點勁歌之一。
此曲是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由羅大佑與侯德健作詞,侯德健作曲,中國臺灣女歌手蘇芮演唱,是一首勵情勵志的國語歌曲。並於1984年獲得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被很多華人歌星所翻唱。
「酒幹倘賣無」是閩南語,翻譯過來是說:「有酒瓶子要賣麼?」。這是閩南一代的鄉下人在收破爛的時候經常吆喝的一句話。而電影《搭錯車》便是講述一個靠撿破爛、收酒瓶為生的啞巴叔叔的故事。
退伍老兵啞叔以撿破爛、收酒瓶子為生,無兒無女,只有一個媳婦。閒暇之餘經常用嗩吶吹奏一首「酒幹倘賣無」的曲子來解寂寥。
1958年冬天的一個清晨,他在高級住宅區撿回一個被遺棄的女嬰,取名阿美,媳婦忍受不了他收養女嬰的現實,便離他而去。此後,啞叔又當爹又當娘,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在艱辛貧困的日子中掙扎,憑藉著微薄的收入將阿美撫養成人。
在青年作曲家時君邁的幫助下,阿美成了一名紅歌星。不料成名之後的阿美受名利所累,竟然不得不遠離已經是花甲之年的老父親......
一天時君邁來到了阿美父親的窗前,鄰居給他講述了阿美父親從小用《酒幹倘賣無》的嗩吶聲來逗她歡樂的場景,時君邁自此得到了靈感,為了喚醒阿美,為她寫了這首《酒幹倘賣無》,並把歌詞寄到了阿美手裡。
阿美看了歌詞,痛哭流涕,她不停地學唱這首歌,父親辛苦撫養她長大的一幕幕全都如潮水般從腦海中湧現出來......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正當阿美放下所有,想要回家看望老父親的時候,啞巴叔叔卻躺在了病床上,他臨死前都沒能見到阿美最後一面,懷著對女兒深深的思念離開了人世......
於是在之後的演唱會上,阿美都在痛哭流涕的演唱這首歌,歌聲唱出了她的悔恨,也唱出了無數對父母有歉疚之心的兒女們的心聲,這也是這首歌大火特火的原因所在。
電影《搭錯車》由於太過感人,甚至可以說比《暖春》更暖,所以被大陸翻拍過兩次電視劇,主人翁老爺子分別由李雪健和馬少驊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