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
「毋忘在莒!」都說下午的會議是最難熬的,剛吃完飯不禁昏昏欲睡。上周日有幸參加了關於日本留學項目的交流會,我坐在臺下,臺上各路留學界大咖的碾壓撲面而來。
正當要進入賢者模式時,一個有些沙啞但溫柔的聲音傳至耳畔:勿忘在莒,「莒」是三聲(jǔ),意思是不要忘本。好像我小學時候的老師呀,連忙看了一下會程表,這個環節是山東莒縣某高中的校長分享學校的高考日語教學經驗。
「莒」這個字,「莒縣」這個地方,我都是第一次聽說,高中校長站在臺前,渾身散發著書卷氣,離開校園久了,見到昔日避之不及的老師竟然覺得難能可貴。
師者
校長用一個成語引出話題,接著給我們展示了「莒縣」有名的古樹和古城,每個環節都引人入勝,所有在場的人都和校長達成了良好的互動,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高中老師做公開課時的場景。
隨著聆聽者們的情緒漸入佳境,校長開始進入正題,他們的高中沒有顯赫的背景,也不是什麼知名人士創辦,生源基礎薄弱,學生中考時的英語分數大多在30~40分左右。他們不但對英語學習喪失了信心,英語已經成為了制約他們更好發展的最大瓶頸和短板。
這些學生都是生活在縣城很普通的孩子,相比於一線的大城市,他們的教育資源沒那麼豐富,也沒那麼多錢去找名師補課。當他們還站在通往名門大學的起跑線上時,其他一線城市們的孩子就已經搶跑了。
但這所高中的校長和老師沒有放棄,他們抓住了高考日語這個新機會,這個考試剛剛出現,大家都是從零開始,如果放手一搏,還有成功的可能!
校長給我們展示了一組數據:在入學時全縣中考前1000名的學生他們學校只佔6人,前2000名的學生他們學校只佔45人,但在參加高考時,1287個參加高考的學生,有1037人的分數到達了本科線,中考英語分數29分的學生,高考日語分數143分。
看著眼前這一組組數據,我不禁熱淚盈眶,在高考日語的熱潮來襲時,我們看到的是他背後的商業價值,但就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到的是這個考試可以改變無數孩子的命運。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努力終有報,寒門出貴子?
會議中有一個流程---參觀一個規模很大的語培機構,辦公室好大呀,員工好多啊,每個人被安置在一個小小的工位中,前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格子間,仿佛是置身於汪洋中的一粒沙。
但生存在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孩子們又何嘗不是小小的一粒沙呢?他們相較於大城市的孩子而言文化更加閉塞,也很難找到名師去補課,這就導致了英文和其他學科基礎薄弱的必然結果。
而高考日語作為一個新鮮的高考科目,終於讓他們得以脫離英語這個難點科目,沒有人讀過日語的早教班,很少人讀中日雙語的初中,大家都從高中開始準備,在日語高考這個科目上,所有的小孩終於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但與此同時,很多大型的日語補習機構也看到了高考日語帶來的商業價值,這無可厚非,需求決定市場。但無疑的,很快的,日語速成班、拿分班將迅速發展,願意為孩子們的分數買單的家長也大量湧現,經濟差距造成的教育資源上的差距又會將孩子們的起點拉開…
高中校長在最後的發言中向我們說了她自己的座右銘: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意思是小卒雖然渺小,但只要每天前進一點點,終會有得到回報的一天。她說這句話的時候,眼裡是閃爍著光芒的,但在節奏如此之快,一切以利益為先的社會中,是否真的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呢?
這個問題不是我一個小小的留學工作者能夠回答的,也許真的有一天,我們各個地區的教育資源都能夠達到平等,不在外面補課也可以學懂課程,放假不去老師家補習也不會遭到針對,網絡教育普及,小縣城的學生也可以低價聽到一線名師的課程。也許那一天會經歷過無數漫長歲月才到來。
高考日語的出現對於生活富足的孩子們來說只是多了一種選擇的機會,但是對於「寒門」的孩子來說卻是再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新生事物都難逃資本的掌控,但希望這一天慢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