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關於父愛的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飽受爭議,有人說這裡父愛是扭曲的、自私的、寧願不要,也有人說這裡的父親是偉大的、可愛的、最棒的父親。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2017年的電影黑馬,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獲得了2017年第62屆印度電影觀眾獎,第7屆澳大利亞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獎。
本文將從挖掘天賦的角度,聯繫當下,談一談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電影一開始,男主馬哈維亞看著電視上印度摔跤比賽失利的新聞感嘆:「要是咱們選手上場,肯定能拿金牌。既沒資金,又沒器材,怎麼可能能拿到器材呢?」
馬哈維亞曾經是印度摔跤比賽的全國冠軍,他希望為國家拿到一個世界冠軍的金牌。
但是馬哈維亞已經退役了,所以他將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結果,天公不作美,妻子生了三個孩子,都是女孩。
就在馬哈維亞喪失了所有希望的時候,兩個女兒吉塔和芭比塔把一個小男孩揍了。馬哈維亞在女兒行雲流水的打架招式上,發現了女兒的摔跤天賦。
從這天開始,女兒們開始不用做家務了,父親開始把女兒們當成男孩訓練。
馬哈維亞的妻子看到女兒們因為訓練吃苦,擔憂地對男主說:女兒們不應該因為你的夢想,放棄了她們的人生。
馬哈維亞說:「給我一年的時間,這一年裡,你不要插手我的任何事情。如果是我錯了,我會永遠地放棄我的夢想。」
之後馬哈維亞帶著女兒們開始了更為殘酷的訓練,女兒們開始越來越累,然後想辦法和父親對抗。調慢父親的鬧鐘。假裝摔倒受傷,姐妹摔跤的時候互相遷就對方,還趁爸爸不在,穿上好看的裙裝去找朋友玩。
結果父親發現了她們,暴怒。父親負氣走後,吉塔對朋友抱怨說:「就一天沒訓練,有必要鬧這麼大嗎?」
這時候朋友說了一段話,很有深意。
閨蜜是這樣說的:
「我倒希望有一個這樣的父親,至少他為你們著想,與所有人對抗。不然你就會像我這樣每天與鍋碗瓢配為主,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14歲就要出去減輕家人負擔、最後被送到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面前,相夫教子度過一生。他為你們忍了全世界的羞辱,就是希望你們能夠主宰自己的人生。」
這段話讓女兒們明白了父親的初心,於是女兒開始認真地訓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女兒吉塔在一年後贏得了當地摔跤比賽的冠軍,之後找到自信,越戰越勇,成年後贏得了印度摔跤比賽的全國冠軍,為印度拿到了第一塊摔跤比賽的金牌。緊跟著二女兒芭比塔不負眾望,也拿了全國冠軍和世界冠軍。
小時候,我特別討厭爸爸媽媽讓我學這學那,我覺得我的父母根本不懂我。後來有一天我媽看到我學舞蹈時難受的樣子,特別嚴肅的跟我說,你知道嗎?如果你能為你將來負責,你不想學,就不用學了。
然後我毅然決然的說,我就是不想學!我不適合!
之後媽媽果然沒有再帶我學過舞蹈。
可是,多年後,我長大了,上了大學。大學的新生晚會上,我看著一群和我一樣大的小姑娘站在舞臺上,跳著優美的舞蹈。抬手,揚手,旋轉,她們在舞臺上閃閃發光。
我和臺下的小夥子一樣,將視線鎖定在他們身上,他們看到了驚豔,我看到了遺憾。
好遺憾啊!
如果當初我好好學習跳舞的話,現在站在臺上的就是我了吧?
我羨慕的看著她們,在心中如是想到。
往事不能回頭,我不能怪任何人嗎,我曾有機會這樣,是我自己浪費了它。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吧?
年少時不值一提的機會,成為成年後難以回望的傷痕。
《摔跤吧!爸爸》裡愛美的女孩們被父親強制脫掉了裙子,穿上了媽媽自製的運動服,露出了腿,在早上5點跑步時,唱了一首歌,歌裡有段歌詞是這樣的:
「這麼多的規矩
這麼多的戒律
我們寧願去死
爸爸您對我們太殘酷
我們快要累死了
請您仁慈一些我們還是孩子
請您仁慈一些我們還是孩子」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吉塔和芭比塔正是在父親的鞭策下,才取得了這樣的成功。如果當時的父親心軟,那麼一切就前功盡棄。
孩子們由於年齡的限制,判斷力認知水平都很低,他們尚不能為自己做選擇,這時候父母如果為父母做出了選擇,實際上是會有益於孩子的。
首先父母要學會了解孩子們的天賦,馬哈維亞不是盲目的訓練女兒,而是在發現女兒們具有「打架天賦」後,才開始訓練他們摔跤。
發現天賦是驚喜,應用天賦是智慧,找到了孩子的天賦所在,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龍成鳳。
1、父母要從小留心關注孩子的才能
孩子小的時候聽見音樂會笑嗎?孩子喜歡跑步嗎?孩子最經常參與的是什麼活動?
在長期的觀察後,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確定一下自己的觀察,防止自己盲目武斷,自作多情。
2、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對於沒有足夠時間了解孩子,發現孩子興趣的家長,可以去尋找專門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士,尋求專業人士的建議。
3、藉助測評工具
利用IQ測評、EQ測評、FDSP測評等一系列心理學專業測評工具,了解孩子的性格、潛質等。
其實,不埋沒孩子的天賦,是家長對孩子的愛。
因為愛你,所以培養你,讓你成長為優秀的人!讓未來即使他們都不在你身邊了,你也有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