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滴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受害者以慘痛代價提醒其他女孩,學會保護自己是何等重要。
2016年美國芝加哥共發生了762起兇殺案,這個數字超過了紐約和洛杉磯的同類案件的總和,遭受槍擊的人數超過了4300人,有700多人因此殞命,這是芝加哥2016年的現狀問題,是血腥灰暗的一年。
根據這一真實現狀拍攝的電影《虎膽追兇》就要上映了,影片由布魯斯·威利斯、文森特·多諾費奧等主演,「虎膽」英雄布魯斯·威利斯飾演一名外科醫生,他有著一個剛剛考入大學的漂亮女兒,一個愛自己的老婆。
本應享受幸福生活的他卻在歹徒入侵後一下崩塌,妻子喪命,女兒昏迷,絕望的老爹寄希望於警察。
但隨著時間推進,內心煎熬愈發嚴重,妻女遭受如此劫難,罪犯卻依舊逍遙法外,他終於決定拿起武器奮起復仇。
觸之逆鱗者,雖難必誅!
整體上,影片做到了將現實問題完美架構到動作復仇之上。影片沒有警匪大片超燃的動作場面,他沒有《殺破狼》中四位警察為懲惡的江湖俠義,沒有《心理罪城市之光》展露出的人性扭曲,也不具備《英倫對決》中特種兵老爸的戰鬥技能,但卻精彩呈現了布魯斯的真實情感訴求——親情是他的逆鱗,觸之必死。
另一方面,從一個手拿手術刀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到拿起槍械清除毒瘤的撒旦「死神」,這種對立的人設顛覆也是一大亮點。
布魯斯的跨界並不是順風順水,一個略顯笨拙的老爹為了妻女爆發出的復仇能量更能打動人心,從醞釀到爆發也是他完成自我心靈救贖的一個過程。
用時間換金錢,用金錢續命,這樣的死循環中,金錢也有可能是為你招致災禍的元兇。
故事開局便將槍械襲擊這一社會現狀問題拋給觀眾,為全片風格埋下基調。作為主刀醫生,布魯斯的家境算不上富有但也是中產階級,所以他成為歹徒的狩獵目標。
同時他也很忙,槍傷患者不時而來,連自己的生日也無法與家人共渡,也為歹徒提供了可乘之機。前期看似美好的一切中也可以嗅出一絲暴躁氣息,也為布魯斯的人設做出鋪墊——一位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醫生。
比如看女兒踢球時,面對另一位家長的粗魯挑釁,布魯斯並沒有激烈反擊;當妻女遭遇迫害後,布魯斯的弟弟大聲呵斥警察的無作為,而布魯斯卻勸阻弟弟控制好情緒,要相信警察。
守護不僅僅是願意付出生命那麼簡單。生命,有時候,往往是最沒有辦法的一種付出。
布魯斯的信任換來的卻總是沒有進展,打電話給警長也是請留言。。。。
在這種「我能做什麼」的煎熬中,布魯斯也變得難以控制情緒,深夜打抱不平卻被胖揍一頓,當看到嶽父用獵槍驅逐偷獵者時,以牙還牙的想法在他心裡開始形成,最沒有辦法的付出或許是救贖自己最佳的一劑良藥。
種種細節方面的鋪墊微妙就在於這種壓抑手法,這種壓抑形成的「擰巴」讓人越發難受逐層遞進,井噴時的爆發也是更加酣暢淋漓。
救人難,殺人易,幹就完了!
影片中布魯斯不是「虎膽」龍威式的英雄人物,他是殺手屆新晉菜鳥,不會像高手那樣以絕對實力碾壓KO對方,觀眾的緊張刺激反倒是因為擔心他會不會被反殺,這種設置能夠充分調動觀眾觀影情緒。
特別是殺人後的不適感與快感並存的畫面在布魯斯的演繹下更加傳神。
影片還獨特的加入了不少喜劇因素,深刻諷刺了一些毒瘤問題的根源所在。
比如布魯斯去槍械店買槍時,美女店員連衝鋒鎗都拿出來了,那種走槍械管理漏洞只為帶給自己利益的奸商舉動在歡笑之後卻細極思恐。
布魯斯在酒行與仇人激戰時槍裡沒有子彈命在旦夕,這時一個大球從空而降將仇人砸死,也充分詮釋了那一句「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最讓人喝彩的無疑是布魯斯殺「賣冰淇淋的」那個人時的鏡頭,最讓人解恨的是布魯斯用醫生特有方式來拷問仇人那一段。
從這兩段來看,《虎膽追兇》規避了觀眾吐槽的「劇情不夠,臺詞來湊」,也絕對不會出現心慈手軟的反轉狗血環節,怎麼說,乾死你才算完了!
在這連續的復仇故事中,布魯斯也體現了其智慧的一面,殺人不僅要槍法準,還要動腦筋,這點在最後與警長的溝通中繼續得到強化,兩人心知肚明卻合理的解釋了一切時,那種揪心的沉重才終於卸下。
總體來說,《虎膽追兇》在各個方面處理的都非常成熟,這樣一部以現實窘境為框架,以親情貫穿的影片中,以飽蘸深情、悲壯的影像格調突破了傳統動作片的窠臼,在絕望中給人以希望,不失為一部中秋必看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