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堂》這部電影於1980年上映,是臺灣導演王菊金的作品。王菊金是一位有特點、有才華的導演,可惜他的作品卻不多,除了這部電影之外,他還有一部作品叫《六朝怪談》,兩部電影都有些借鑑日本電影《怪談》的風格。王菊金很像香港導演桂治洪,很有自己獨特的拍攝風格。
清末民初時期,讀書文人皆不重氣節,急功好利,凡事盡為一己之私;劇中敘述一段人鬼奇戀,點出讀書之所以為用,非只是加官晉碌,進而達經世濟民之實;劇中之劇情,弦外之意頗深,耐人尋味……
《地獄天堂》沿襲了《六朝怪談》中的鬼魅故事,鏡中與鏡外,天堂與地獄。通過一面鏡子,受苦受難的人間覷見了世外桃源的地獄,這種反差也是故意折磨讀書人的心性,一面老娘重病,屢試不中,家計貧寒,一面俊妻陪侍,鄰舍友睦,生活殷實,不過是真實之於幻境,鬼終究令人生寒,成見使然,不知其中也有天堂色彩。有點像日本的怪談系列,故事簡單,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還有覺得有點冗長,但畫面和視覺構象美到了極致,詭異色彩和斑駁的畫面相當可看,寓意比較深刻,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不僅要加官進爵,還要輔助蒼生。
這部《地獄天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所表達的思想。電影剛開始字幕的鏡頭是對著一個螞蟻窩和一群螞蟻,讓人不禁聯想到唐朝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寓意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是夢幻和理想。
辛苦的老媽和可憐的媳婦在辛苦勞累供養兒子、相公,讀書考試中舉,秉燭夜讀、子曰詩云,將讀書人弄得形如枯槁,考試中舉、出仕為官、光宗耀祖、榮華富貴、封妻蔭子,但中舉又是何等艱辛。三年兩次的縣試、三年一次的鄉試、三年一次的會試,最難最重要的考試就是鄉試,應試者一兩萬人,中舉者只有百人,中舉百分之一左右。中舉考試對於絕大多數讀書人來說也是地獄與天堂之間遊走,科舉制度是古代專制朝廷為秩序和統治而設計的,滿口仁義禮治到頭來全是為了當官、貪慾、性慾
電影開頭是書生士安到遠方親戚王掌柜的藥店給生病的母親去賒藥,走在路上他回想著母親說的話「窮人家哪有什麼親戚」,一句簡單的話道盡了世態的炎涼,的確,殘酷也是這個世界真實面目的一面。
士安多年苦讀,只考取了秀才,人到中年他都未能在科舉考試鄉試中錄榜,家境已非常貧寒,他父親過世,只有母親做體力活支撐他在家讀書,以及他的妻子做些家務。一天他在貧寒簡陋的屋內苦讀,聽到有織布機的聲音,他走到家裡牆上掛著的銅鏡時,看到銅鏡裡有一名年輕的女子在紡織,在銅鏡中像桃花一樣妖嬈。
後來士安被一隻老黑狗帶到了一個叫桃莊的地方,碰到了他在銅鏡裡看到的那名女子,她叫月娘。士安忍不住偷看月娘洗澡被月娘發現,後來在媒婆的介紹下和月娘成了親。士安偷看月娘洗澡,反映了古代知識分子內心對美女的念想,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是孔夫子所言的「食色性也」,還是人總有經不住誘惑的時候,尤其在美麗的外表之下。
婚後士安和月娘在桃莊過著平凡生活,但士安還是在心心念念到省城參加鄉試,希望能考取舉人,不知道是反映讀書人想成就一番作為,還是內心需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很多,自己高人一等。就如電影裡士安說的「讀書可以管人啊」。
士安第二次進入桃莊,看到月娘在給自己臉部畫皮,才知道他來到的桃莊其實是鬼世界,而月娘其實是鬼新娘,士安又想到陽間的自己昏迷不醒的樣子,趁著月娘不注意時,拿出陽間法師給的毒藥在飯菜裡下毒,最後毒死了月娘。士安這樣的舉動,一者說明他對死亡的恐懼,即便月娘之前告訴他「你遲早都要來的」,二者也說明了他對凡間親情世事的不舍。
天堂與地獄也是在一線之際,通過鏡子而切換俗世與鬼世界,這世界沒有鬼,真正的鬼都活在人們的心中和腦子裡。現實與虛幻、人與鬼、書中與書外、鏡中與鏡外,古與今,電影確實很贊。借古諷今,天堂和地獄,帶有日式風格的經典電影,女鬼真是很漂亮,不沾一絲塵世凡間的汙穢。鏡中的世界是類似於陶淵明的避世桃源,連名字都取叫「桃莊」,自力更生、各取所需,不需要書、不需要官的世界,似乎那些聊齋志異裡面殭屍鬼怪的世界才是天堂,而被親戚瞧不起賒不到藥為支撐起整個家庭的母親治病的窮書生,面對人世間的冷嘲和困苦,又應了那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被俗世所鄙棄,他重想起來那個包容、美好、人人平等的桃莊,到底哪個是美、哪個是醜,到底何為人,何為鬼,他已經分辨不清了,他是那麼無力和無奈,嘆息難道是唯一能做的事情麼?
溫柔漂亮的鬼新娘,和平祥和的桃莊,一點也不似地獄,卻如同天堂。在家裡讀書的士安打開牆上的銅鏡,再也看不到了銅鏡裡的月娘,而剩下的是母親無錢治病死去,他到工地上做工被拒絕和欺辱。不知道哪裡才是地獄,哪裡才是天堂。
這部電影立意深刻,表述了讀書人的目標不是個人顯擺,而是學有所成回饋社會,做出對社會的貢獻。電影中男主人翁叫士安,意指考取功名士大夫獲得安心,而女主人翁叫月娘,指月亮上的新娘,是夢中的新娘。通過男女主角的名字來看,這部電影反映的是人生和理想。電影裡的男主們,不知道你們的理想是功名將相,還是夢裡的新娘。
現實生活是艱辛的,是殘酷的,有著很多的不如意,希望大家能夠活出自我,活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