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天堂,還是地獄?

2021-02-15 動態大參考

系動態大參考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須署名並註明來自:動態大參考(dongtaidacankao

美國一直被認為是世界的天堂,或者說是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所以,世界的人都嚮往美國,甚至是不惜一切奔向美國。也正因為如此,美國聚集了全球精英。這些全球精英,更給美國這個人間天堂增添了輝煌。然而,在新冠疫情面前,美國的表現,不像天堂,更像是地獄,至少是老年人的地獄。

 

且不說,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是否得力、是否盡責?只說美國這抗疫的初衷,就令人難以接受和認可。

 

疫情暴發以來,白宮一開始就宣揚兩個重要的觀點。一是經濟危機致死的人數將遠超過新冠疫情。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就做出這樣的判斷,顯然就是不想抗疫情。因為抗疫肯定會影響經濟。這就直接導出了第二個重要觀點和概念,那就是犧牲經濟健康換取大眾健康的保護不划算。總之一句話,那就是經濟比人命重要。

 

沒有經濟就會死去很多人,這確實是一個常識。但是,人都死了還要經濟何用?或者說沒有了人的健康生命,哪來的經濟?

 

令人吃驚的是,這一觀點居然沒有多少人反對,至少這樣的話在美國社會上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震動。也就是說,美國普通民眾,實際上也是認同了這樣的觀點。

 

正因為如此,目前有關「重啟經濟」的問題,成為了美國的重中之重。疫情如何?如何抗擊疫情?以及疫情會死多少人?這反而成為了次要的問題。

 

資本主義的核心或者說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核心,就是資本。維護發展和積累資本,增加資本的投入,就會產出更多的效益,就會支撐社會的發展。這個出發點似乎一點問題也沒有。

 

可問題是,是誰來掌握資本,當然是資本家。這也就意味著,資本家才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而勞動者的健康生命生活,是資本家來維護的。因此,不管發生什麼,維護資本和資本家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當疫情或經濟危機來臨之際,勞動者當然犧牲自己來維護資本了。

 

拋開制度與文化不論,我們下面只是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一下美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目前,美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已經超過75萬,佔全球的近1/3。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4萬,佔全球的近1/4,正在向10萬的目標邁進。這美國優先和美國第一原則還真不是蓋的。

 

這麼多人感染,又這麼多人死亡,那麼被標榜為擁有全球最健全的醫療體系和最強大經濟科學實力的美國,又是怎麼對待新冠病人的呢?

 

具體情況如何,肯定不會被外界所知,但從美國方面公開的一些相關數據來分析,也可以知道個大概。

 

以疫情最嚴重的紐約來看。最新數據是,紐約累計確診248412例,這在全球國家中排名也遠排在第一名。而累計死亡是18113例,按國家排除了美國也排在世界第四。如果按人口來算,紐約州也就2000萬人口,確診和死亡的人數更遠在世界各國之上。

 

且不說紐約是怎麼抗擊疫情的,只看一下紐約是如何對待確診的新冠病人的。

 

4月12日的時候,紐約州長公布的住院人數1.82萬人。而此後一直聲稱,住院、進入ICU以及插管人數,一直處於下降態勢。按川普總統在最新的白宮疫情簡報會上所說,「紐約市的新入院人數在過去9天下降了50%。」

 

這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紐約最多也就收住院了不到3萬人,可能也就25000左右吧。可是,紐約死了多少人呢?到目前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死亡了18133人。

 

如果這些死亡的都是住院的,那住院死亡率也就是在72%-60%。這顯然也太高了,而從紐約州報導來看,醫院裡的情況似乎沒那麼糟糕。也就意味著,這裡面很多的死亡,並不是死在了醫院。

 

以美國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美國目前的總死亡率在5%多一點,住院死亡率最多也不會超過20%。這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數字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死亡者中,至少有50%是死在了院外。要麼是死在家中,要麼是死在了養老院。此前就報導有7000多人死於養老院中,加上死上家中的,至少也在10000人以上。這也佔了總死亡的1/4。這還是各州府並沒有進行嚴格統計的結果。

 

美國絕大多數的養老機構都被新冠侵犯,而老年人不但容易被傳染,更容易死亡。就算感染了,死亡的危險非常之大,可連住院搶救治療的機會都不給,這簡直是太沒人性了。一個全球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竟然不顧老年人的死活,無論如何都說不通。要知道,這些老年人也是為維護美國強大出過力、做過貢獻的。

 

按紐約州長庫默的話說:向州內110萬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致謝,110萬名醫護工作者有44.5萬在醫院工作,還有16萬在護理院工作。庫默表示,人性的善與惡在這場疫情中都被放大,其中醫護工作者展現出的專業技術,勇氣和愛讓人們看到戰勝病毒的希望。是他們的奉獻彰顯了人性中的善。此外,在紐約州註冊的預備醫療志願者已累計達到95000名。庫默也向這些註冊的志願者表示感謝。

 

不管是110萬還是44萬的醫護人員,只是面對3萬左右的新冠病人,能忙到什麼程度?何況這其中一半的重患、老年患者還沒有進過醫院。這麼強大的醫療資源,為什麼對老年人見死不救?非得讓他們自生自滅。難道對美國人自己也要採取「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

 

或許這其中絕大多數是窮人,絕大多數是沒有醫保之人。可川普也早就說過,要給這些人免單的。白宮拿出了數萬億美元來抗疫救災,這些錢都落入了誰的口袋裡面了?

 

據說,美國感染新冠的年齡中位數是50歲,也就是說,並非全都是老年。雖然死亡的人中大多數是老年人,但也有不少青壯年,甚至是還有幼兒。

 

目前來看,死亡的絕大多數應當是窮人,沒住上院的依然還是窮人。原來,天堂是針對富人而言,對於窮人來說,就是地獄。只不過這個地獄被曾經的經濟繁榮給掩蓋了。一旦出現各種重大的災難,天堂立馬就變成了地獄。天堂美國原來是具有兩面性的。

相關焦點

  • 美國的「罪惡之城」,一面天堂一面地獄,如今還是結婚聖地!
    拉斯維加斯 拉斯維加斯在100多年前原本只是美國的一個小鄉村,後來此地開始擴建,成為了一個市,才有了最早拉斯維加斯的樣子,而在1931年的時候,這裡的博彩業合法化,在50年代,這裡出現了多家大型的賭場,最終越做越大,成為風靡全球的賭城,而拉斯維加斯也以博彩業帶動了旅遊業,如今每年約有4000萬的遊客,來到拉斯維加斯一睹賭城的風採,可能還有不少人也是想來這裡體驗豪賭一把的感覺嗎,而在我國也有這樣一個地方
  • 天堂和地獄
    一次,一位慕道朋友把我叫到一旁,困惑地問道:「基督教多數時候講神的愛,可有時又講天堂、地獄。,p>   但是我想,如果這些碑文僅僅是表示人死後便停止了在現今世界上的一切事業、勞作的話,是挺形象的;但若這些「劇終」、「休止符」表示的是人的生命的永遠結束,就值得商榷了。因為人的靈魂不死,肉體的死亡只是人的生命由一種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而已。 ,p>   幾乎所有的文化都包含生命不死的信仰。
  • 論天堂與地獄
    我說:」信耶穌上天堂,不信耶穌是要下地獄的。」 想不到該司機給我的回答說:」先生!我不必因不信耶穌才下地獄,我現在就活在地獄裡了。」 從這句話就觸動我重新深思天堂與地獄的問題。我們傳統對天堂與地獄的想法是好像天堂與地獄是在某個地方或是一個居所。其實,時間與空間、物質與形體是不足描述天堂與地獄的境界。
  • 天堂與地獄
    無論身處天堂還是地獄,都由你自己來決定。這簡直就是天堂嘛!」    然後,他向這裡的負責人問道:「這裡真的是地獄嗎?我實在難以想像地獄居然會是這樣好!」負責人說:「沒錯,這裡就是地獄!    負責人說:「我已經告訴過你了,這裡本來就是地獄,你還以為這裡是天堂呢?」
  • 《美夢成真》裡的天堂與地獄
    該影片上映於1998年9月28日的美國,這是一部由文森特導演執導、羅賓·威廉斯與安娜貝拉·莎拉主演的一部歐美愛情劇情片,講述的是劇中人物克裡斯與安妮相識相愛分離之後又重逢的愛情故事。但安妮卻因為自殺的原因無法升入天堂,只能落入地獄封存有她痛苦記憶的那個地方,飽受折磨。
  • 震驚:科學家發現了天堂地獄!
    天堂存在嗎?地獄存在嗎?古往今來的諸多信仰者對此堅信不疑,他們相信行善者在死後將升入天堂,而行惡者將被打入地獄,接受各種刑罰。
  • 人生的天堂與地獄
    如一朵鮮花,有的人是在欣賞花的美豔,有的人則是想偷偷折下;又如一錠黃金,有的人眼裡是可以解決多少衣食住行的問題,減輕油鹽柴米的壓力,有的人眼裡則是如何再賺更多,增加的是慾壑難填的壓力;再如一個美女,有的男兒眼裡產生的是尊重與愛惜,有的男兒眼裡則是如何做才能弄來做老婆或情人……凡此等等,舉不勝舉。對同一件事的態度,不僅反映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 婚姻,你帶給女人的是「天堂」還是「地獄」?
    佛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所以,「天堂」與「地獄」只在人的內心裏面。婚姻,本是人類對於愛情最美好的詮釋,也是人類給於愛情最完美的歸屬,可就是這個最終的歸屬,卻成了很多女人一生都無法逃脫的惡夢,「天堂」與「地獄」有時真是一牆之隔。
  • 【康斯坦丁】天主教的地獄與天堂
    又名《地獄神探》,改編於同名漫畫,康斯坦丁是美國DC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 由黑客帥哥-基努裡維斯主演,豆瓣評分:7.7。雖然是2005年的電影,特效、化妝可是毫不含糊,對比目前國內類似大片,可謂自慚形穢。
  • 韓國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
    曾經有人跟我說韓國是天堂,有錢活的比國內更瀟灑。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在全國智慧棧群內有人問到這個問題:「請問七哥和師父們,如何理解『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還是有惡魔在加持?那個師兄後一種信佛的方式,就是對的嗎?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懂了。真正的修行,不是讓你轉念看見天堂,而不看見地獄。當你嚮往天堂,地獄總會存在!我們覺得大便噁心,狗就覺得那是美味。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關鍵不在於天堂和地獄,而在於那一念。
  • 《地獄客棧》:即使身在地獄,亦可以嚮往天堂
    像是當年因為名字過於中二導致票房不佳,今年卻因為內容被重新發掘而受到重視的《閃光少女》;又或者是當時連主演李易峰都公開進行道歉,播出罵聲一片,卻在今年重新翻紅的《動物世界》;也有因為名字平平無奇,畫風樸實,卻令大家忽略其中內涵的《孫子從美國來》。那麼今天,我要安利的是一部僅僅出了一集,豆瓣評分就高達8.8分卻沒什麼人知道的美國動漫:地獄客棧。
  • 《電影天堂》一線之際的地獄與天堂
    清末民初時期,讀書文人皆不重氣節,急功好利,凡事盡為一己之私;劇中敘述一段人鬼奇戀,點出讀書之所以為用,非只是加官晉碌,進而達經世濟民之實;劇中之劇情,弦外之意頗深,耐人尋味…… 《地獄天堂》沿襲了《六朝怪談》中的鬼魅故事,鏡中與鏡外,天堂與地獄。
  • 天堂還是地獄?記者冒險臥底私營監獄,揭露美國罪惡的暗黑監禁史
    有人將美國監獄美飾地令人嚮往,簡直成了人間天堂;而有人則將美國監獄貶低地一無是處,如同地獄一般。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美國的監獄。01監獄天堂不幸中槍古拉丁語中有個詞叫「Quentin」,音譯過來就是「昆廷」,意思是「生活富裕的」。
  • 心靈是自己的地方 你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 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
    在那裡,你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一位名為艾倫·朗格的實驗心理學教授在1979年做過一個實驗: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個修道院中,她精心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將它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樣。她邀請了16位七八十歲的老人,隨機分為8人一組。一組人讓他們生活在時空膠囊裡一個星期。
  • 天堂和地獄都在每個人自己身上
    王爾德說:天堂和地獄都在每一個人自己身上。王爾德這傢伙說話很刁也很逗,但他說得特別終極。當你用愛的眼光看世界,你就是天堂,當你用欲的眼光看世界,你就是地獄。有一位叫黎潔的女士這幾天火了。據北京平安通報:3月13日37歲的黎潔乘機回國,她長期定居美國麻薩諸塞州。
  • 死亡.審判.天堂.地獄
    就是死亡、審判、天堂、地獄。常想萬民四末,有什麼好處?能警醒自己,躲避罪過。       【死亡】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忌諱談及死亡,認為那是一種不吉利的陰間邪氣,也免得惹「催命鬼"上身,禍害自己,所以聽到某人死亡,就說:某某人走了……,再問:究竟到那裡去了?
  • 【太陽系系列之四】地獄,還是天堂?(上)
    它是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也是一個地獄。在大家的觀念裡,地獄應該是一個炎熱、黑暗、到處是巖漿的地方。沒錯,金星就符合這樣的條件。俗話說的好,「只要來金星,死法多得像星星。熱死壓死不稀奇,憋死才是殘酷刑。」(這是俗語嗎?!)
  • 達利遇見但丁:從地獄到天堂《神曲》中的「天堂遊記」
    代表人性的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理性與哲學的化身)的帶領下穿過地獄、煉獄,然後將他交給自己單相思的心上人貝阿特麗彩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這幅壁畫是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一部分。畫面中,但丁手持《神曲》,背景是地獄、7層煉獄、佛羅倫斯城,上方則是天堂。《神曲》整部作品分為三大篇章:「地獄」、「煉獄」、「天堂」,每一篇章33歌,加上序曲,正好100首。
  • 震驚:科學家發現了天堂、地獄(經開天眼師父驗證)
    天堂存在嗎?地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