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遇見但丁:從地獄到天堂《神曲》中的「天堂遊記」

2021-01-08 萌ART

薩爾瓦多·達利,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級人物,與畢卡索齊名。

阿利蓋利·但丁,被譽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

一位畫家,一位詩人,一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神曲》,將兩位藝術家相連接。

小編跨越時空,來到山水美術館完成一場「精神遊歷」,觀看達利與但丁各自付出了藝術生涯中巨大心血的《神曲》。

但丁和他的《神曲》

但丁,一位義大利詩人,鬱郁不得志的「前公務員」一枚,後來遭到流放於是激發了潛能,創作出長詩《神曲》。

《神曲》採用中世紀文學特有的幻遊形式,也就是說但丁以自己為主人公,假想他作為一名現實生活中的活人在冥界經歷的一次「精神遊歷」。代表人性的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理性與哲學的化身)的帶領下穿過地獄、煉獄,然後將他交給自己單相思的心上人貝阿特麗彩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這幅壁畫是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一部分。畫面中,但丁手持《神曲》,背景是地獄、7層煉獄、佛羅倫斯城,上方則是天堂。

《神曲》整部作品分為三大篇章:「地獄」、「煉獄」、「天堂」,每一篇章33歌,加上序曲,正好100首。從「惡」到「由惡向善」再到「善」,表達了人只有在經過迷茫和苦難之後才能達到美好的境界。

達利和但丁的《神曲》

達利,「小鬍子」,超現實主義觀念繪畫家,與畢卡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

他花費了十年時間完成了但丁《神曲》的100幅插圖創作,無論是節奏、內容還是內在精神上都保持了一致性。此後在木版畫家亞凱和塔裡克的合作下,將這100幅插圖採用套色木版畫的方式進行複製,並且親自監督了整個複製過程。於1964年在巴黎完成了達利的《神曲》插圖木版畫、即此次展出的這批版畫的製作。

但丁創作的《神曲》是將現實生活與冥界生活荒誕地混合在一起,而達利的作品「細節真實,組合荒謬」,達利遇見但丁或許是一場「遇知音」的碰撞。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致敬但丁

整個展覽分為兩層。

地上一層為達利生平介紹展區,按照時期劃分為童年時代與學生生涯(1904-1928)、從巴黎到美國 超現實主義的那些年(1929-1949)、穿上名流的名頭 享譽世界(1949-1989)。

地下一層為達利的《神曲》版畫作品展區。

△達利生平介紹展區:《永恆的記憶》,1931,達利

地下一層展區四周布置的都是版畫作品,整個展區以三種不同顏色代表《神曲》三大篇章。360度無死角初看一圈之後,感到很震撼,不禁在想達利是如何構想出來這些誇張、怪異的繪畫內容的?一開始或許感覺有點兒看不懂?別急,二刷三刷的時候會越來越有感覺的。

地 獄 篇

《地獄篇》描繪了原罪和放縱、暴力等諸多內容,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紅色背景牆對應了《地獄篇》,小編將這種色調理解為隱喻著來自地獄的烈焰,恐懼、煎熬、掙扎的情緒。

畫面中,達利以一身紅色衣裝代表但丁,遠處綠油油的應該是用以代表森林。正如《神曲》序曲中所描述的那樣,但丁此刻正處於一片森林地。大大的畫面中小小的身影,孤身一人、迷茫、恐懼這是帶給小編的最大感受。

紅色衣裝代表但丁,一身藍色衣裝則是達利用來代表但丁的帶領者維吉爾,也正是這位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帶領但丁穿過地獄、煉獄的。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地獄篇·第10歌

「從我這裡走進苦惱之城,從我這裡走進地獄深淵,從我這裡走進幽靈隊裡」。在但丁的描述中,地獄形似一個上寬下窄的漏鬥,共九層,越向下意味著所犯的罪越深重,直抵地心,地心的另一端即煉獄。

達利以各種怪異、誇張的變形來呈現但丁在地獄中遇到的各種靈魂。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地獄篇

地獄之行中,但丁也會猶疑、驚慌和躊躇。小編覺得在這樣恐怖、艱辛、甚至看不到盡頭的路上一直走,難免會產生一種「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幹什麼」的恐慌。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地獄篇

地獄每一層都關押了很多靈魂,第一層是善良而沒有受洗的人,比如柏拉圖;第二層是耽於色慾的人;第三層是暴飲暴食之輩;第四層是浪費者和吝嗇鬼;第五層因憤怒而犯罪的人;第六層關押著異教徒;第七層是犯暴力罪和自殺的人;第八層是放高利貸的人、勾引婦女的諂媚者、買賣聖職的人;第九層是一個巨大的冰源,背信棄義的人被埋在冰裡。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地獄篇·第28歌

據說,穆罕默德被關押在第八層。達利用比較血腥的畫面將「穆罕默德的身體被撕裂、內臟裸露在外」呈現出來。

怎麼說呢,小編倒是真的感受到了這份撕裂感的逼真。另外,大家仔細看,是不是可以看到有一根形似拐杖的物體在支撐著這些內臟?對!沒錯,這根拐杖正是達利非常鍾愛的「天使」化身之一,作用是支撐和穩定。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地獄篇·第30歌

看到這幅作品,畫面中軟塌塌的感覺,一定能夠讓你瞬間聯想到達利最著名的作品油畫《永恆的記憶》。

達利呈現出了一個儘管充滿了恐怖的暴行以及扭曲的軀體,但是畫面卻又充滿了光與色彩的地獄形象。小編覺得大概是因為接下來會往煉獄走,即「由惡到善」。

煉 獄 篇

《煉獄篇》又稱「淨界」,如果說地獄是從上到下,那麼煉獄則是從下到上。煉獄簡單說就是懺悔,每消除一種罪過就會上升一層,直到山頂就可以升入光明的天堂。

在小編看來以這種灰藍色的背景牆恰好寓意著煉獄「承上啟下」「由惡到善」的過渡。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煉獄篇·第1歌

特別有名的「抽屜」主題,也是達利非常鍾愛的。畫面中,天使垂著頭,翅膀上有裂痕,身體似乎正在經受某種痛苦?它身上的抽屜被打開了,似乎在其中尋找著什麼?

抽屜代表著秘密、記憶和未知,這幅煉獄篇裡的畫面似乎寓意著一種自我審視罪行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自我反思。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煉獄篇

煉獄有七層,象徵七宗罪,即傲慢、忌妒、憤怒、怠惰、貪財、貪食、貪色。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煉獄篇·第33歌

嗯相信看到這裡,大家都看懂了!達利非常明顯的描繪出「詩人潔淨後上登諸星天」,即一切準備就緒,終於要上天堂了!明亮的色彩可以直接感受到這份豁然開朗的情緒。

天 堂 篇

薑黃色背景牆代表的《天堂篇》是《神曲》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

同時也是從「惡」、「由惡到善」到「善」的最後一步,此篇章中裡維吉爾隱退,由但丁單相思的心上人貝阿特麗彩帶領他穿過天堂。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天堂篇·第1歌

貝阿特麗彩是但丁的心上人,用那個時代的詞語來表達的話應該叫做「繆斯」。

據說但丁對貝阿特麗彩屬於一見鍾情,so有八卦說但丁最初寫詩的經驗可能源於「耐情」,對心上人的愛慕成為他創作《神曲》乃至其他作品的源泉。怎麼說呢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是源源不斷的動力啊!

不過但丁和心上人的愛情故事結局不是很好,貝阿特麗彩嫁給了別人而且據說二十多歲就去世了,但丁是個痴情種,他將對心上人的執著愛戀都抒發在作品裡,所以大家應該可以時不時的看到「貝阿特麗彩」。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天堂篇·第4歌

對於達利來說,他也有自己的貝阿特麗彩,那就是卡拉。

1929年,達利和卡拉相遇,但是當時卡拉是別人的妻子,而且比達利大11歲,嗯「姐弟戀」,好在經過不懈努力兩人衝破了世俗的一切阻隔,最後伴隨彼此直至終老。結局看來會比但丁和貝阿特麗彩的圓滿一些~

△達利的《神曲》版畫展 天堂篇·第33歌

但丁見到上帝後,上帝的形象如電光一閃,迅即消失,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達利的《神曲》版畫展落幕......(本文完)

相關焦點

  • 《神曲》:但丁從地獄到天堂的遊記
    八月初看的《神曲》,就是當成遊記看的。《神曲》裡寫了但丁從地獄到煉獄再到天堂的見聞,想像力挺豐富。個人認為其中對地獄的描述寫得最好,但丁筆下的地獄就是這樣上粗下細的漏鬥形。宗教多有排他性,但丁在地獄裡見到很多不信基督教的人。地獄第一圈裡是生活在公元前的古人,這些人沒犯什麼大罪,甚至生前還取得過突出成就,比如荷馬、柏拉圖、歐幾裡得等等。
  • 《但丁密碼》中的藝術線索|地獄和天堂都長什麼樣?
    這作品越寫越長,越寫越玄幻,保持著嚴謹的架構,卻又發散得令人五體投地,從1307年到1321年,寫了十幾年,終於完成了!可是,寫完沒多久,但丁就去世了。這確實,太苦了……而這部大作,這就是《神曲》,《但丁密碼》中的地獄,就是這篇巨作所構建的。
  • 但丁神曲:為何將蘇格拉底流放至地獄,卻讓拜金的情人上了天堂?
    手持神曲的但丁說到文藝復興,咱們首先會想到一些世界級的大師,比如但丁、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等。今天小編誰也不說就說說但丁,提起但丁咱們首先會想到的是什麼?沒錯就是《神曲》,這部史詩級的詩歌,可以說是人類文學史的瑰寶。
  • 失意的中年人,天堂地獄走一遭,寫出讓全世界震撼的書
    但偏有人不認命,人間待不住,就要硬生生往地獄闖,還要上九重天,親自見見那些神啊鬼啊的,把關於人生的種種困惑問個清清楚楚。誰這麼虎?——但丁。自十四世紀寫出《神曲》以來,但丁和這部作品,在全世界掀起了巨浪波濤,收割了無數各領域的「大師級迷弟」。魯迅說:「迨兵刃炮火,無不腐蝕,而但丁之聲依然。」大江健三郎說:「我相信《神曲》仍然能夠拯救這個世界。」博爾赫斯說:「我認為文學及一切書籍的巔峰就是《神曲》。」
  • 但丁奇幻之旅|地獄指南,從迷路到入門
    上次的推送裡,跟大家一起聊了但丁寫《神曲》的前因後果,還有那些天堂和地獄的插圖,結果,強烈要求詳細介紹地獄的留言們真是樂死我了,就知道大家和我一樣充滿了惡趣味啊哈哈哈,好愛你們~本喵儘管一身的拖延症,也深深感到任務的重要,經過了N多天的準備,我終於完成了……第一篇!謝謝!此處應有掌聲!
  • 別轉給孩子看:但丁《神曲》地獄主題樂高作品
    今天兵團介紹的MOC作品有些奇特,它們是地獄主題的。不然怎麼寫「別轉給孩子看」呢?!不過看過但丁《神曲》的孩子除外。因為這些樂高作品全是按照《神曲》對地獄的描述構建的。這《神曲》是義大利詩人但丁的作品,創作於14世紀初。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詩人。《神曲》被認為是歐洲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
  • 《神曲》——但丁
    在讀《神曲》之前只知道這是一部曠世之作,讀完之後才發現神曲不僅成就的但丁,還救贖了但丁。但丁在被放逐之時,曾在幾個義大利的國家居住過,有的記載他曾經去過巴黎,他以著作排遣自己的鄉愁,把自己一生的恩人和仇人都寫進自己畢生的心血《神曲》,肆無忌憚的讓他們進入自己創造的地獄當中,然後在救贖,連同自己也救贖了。《神曲》之所以沒有成為但丁的遺書,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但丁的風格直截了當和汪洋恣肆。
  • 「倒置的巴別塔」 ——柒號美術館達利版畫展
    他以「地獄」、「煉獄」、「天堂」三大篇章為題,在但丁逝去700年之後,用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並完成創作,又在插畫的基礎上,於上世紀60年代在巴黎完成了此次來到中國展出的這批版畫的製作。1951年至1960年間,達利受義大利政府邀請,為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創作了一系列插圖,以紀念義大利最著名詩人但丁誕辰。但義大利人以西班牙畫家不適合為義大利最偉大的詩人的作品作插圖為由反對這個項目。
  • 西川漫談《神曲》:但丁的《神曲》究竟有多偉大?
    但如果整個敘事過程是從一個比較和諧的狀態進入一個不和諧的狀態,從一個比較高的狀態進入到一個比較低的狀態,從一個比較端正的狀態到越來越倒黴的狀態,那就叫悲劇。但丁的寫作順序是從地獄篇到煉獄篇,再到天堂篇,它是一直往上走的,所以《神曲》是喜劇。語種:英語,出版社:WRIGHT'S,出版時間:1854年第1版中文譯本把它翻譯成《神曲》。
  • 但丁《神曲》七宗罪,你犯了幾宗?死後又將被打入多少層地獄?
    《神曲》是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阿利蓋利於1307年---1321年創作的長詩。該詩英文名和義大利名叫做《喜劇》,因為它的英文名字叫Divine Comedy。薄伽丘為了表示對但丁的尊重,在《但丁傳》中,給《喜劇》這部作品以「神聖的」稱謂。而後來的中譯本名字都被翻譯成了《神曲》。
  • 從《地獄之門》走進羅丹的「藝術的天堂」!
    正義促動我那崇高的造物主 神靈的威力,最高的智慧和無上的慈愛 這三位一體把我塑造出來 在我之前,創造出的東西沒有別的,只有萬物不朽之物 而我也同樣是萬古不朽,與世長存 拋棄一切希望吧,你們這些由此進入的人—但丁的《神曲·地獄篇》1880年法國政府委託羅丹為即將動工的法國工藝美術館的青銅大門做裝飾雕刻
  • 但丁用近20年寫的《神曲》的九層地獄是什麼樣子?
    《神曲》是但丁最重要的作品。它與荷馬的《伊利亞特》、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歌德的《浮士德》並稱為歐洲文學史上的「四大文學名著」。《神曲》共14,233行,分為《地獄》Hell、《煉獄 》Purgatory、《天堂》 Paradise三部。但丁原題為《喜劇》。
  • 小園丁講堂丨《淺談但丁神曲》
    2020年12月16日14:00在4號教學樓B-303,由16學前五(3)班李偉珍同學主講《淺談但丁神曲》的小園丁講座。對於上世紀音樂家的著作我們沒有過深入了解,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吧~   但丁·阿利基耶裡(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13世紀末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原名《喜劇》)而聞名,後來一位名叫薄伽丘的作家將其命名為『『神聖的喜劇」。
  • 地獄解剖學:圖解但丁地獄之旅
    他說煉獄像一座螺旋形的高山,靈魂在這裡懺悔滌罪。煉獄共有七層,分別代表七宗罪,每上升一層就會消除一種罪過,直到山頂就可以升入天堂。 「發覺我原來身在懸崖之上,下臨深不見底的痛苦之谷。無盡的號啕如雷聲在裡面迴蕩。峽谷黑而深,而且濃霧飄忽。我向谷底探看,到眼睛疲苶,還看不到裡面的任何景物。」
  • 但丁的地獄密碼
    失憶、陰謀、追殺、解謎,丹·布朗再次將多主題藝術般地交織在一起,而破解謎團的線索都指向了但丁神一般的《神曲·地獄篇》。穿越幾個世紀,這位文學巨匠再次用他的智慧啟迪了世人。「《神曲》問世的七百年間,但丁筆下的地獄形象經久不衰,激發了歷史上無數偉大天才的致敬、翻譯以及改寫。
  • 文藝復興之旅第二講——但丁的流亡之路與他的《神曲》
    《神曲·地獄》第十五歌 第七圈 第三環就是講的但丁與這位偉大的老師相會。但丁的這位老師具有古羅馬西塞羅的風採,善於雄辯;似乎愛雄辯的人都特別熱衷政治,魯涅託·拉蒂尼就是如此,但丁在這點上深受其影響。一部偉大的作品在流亡中產生了,這就是膾炙人口的《神曲》。《神曲》書名其實不是但丁命名的,但丁只是簡單稱為「喜劇」。「神」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形容詞,是幾個世紀的讀者對這本書的尊重,表達的是一種朝拜者的心情。但換一個角度,它又確實是一部神曲,作者用它與上帝對話,與上帝溝通。
  • 來現場聽李斯特的「但丁地獄」吧,絕對透心涼!
    標題取自雨果作於1836年的詩集《內在的聲音》(Les Voix interieures),內容是李斯特根據自己讀但丁的《神曲》第一部《地獄篇》的印象,表達但丁所描述的「悲嘆、據傲、淫亂、憎惡、飢餓」的地獄景象。
  • 藝術天空謝幕巡演:義大利零重力舞蹈團魔幻舞蹈《但丁神曲》敬獻上海市民
    《神曲》原名《喜劇》,是義大利詩人阿利蓋利·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創作的長詩,寫於1307年至1321年。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 探尋地獄之旅,解析但丁密碼
    2006年,《達文西密碼》風靡全球,在當年一眾大場面動作電影,輕浮風愛情電影中獨闢蹊徑,將燒腦驚悚影片正式推到臺前,成了一種獨立風格的電影類型。
  • 但丁密碼丨 湯姆·漢克斯帶你破解地獄迷局!
    《神曲》採用中世紀文學特有的幻遊形式,但丁以自己為主人公,假想他作為一名活人對冥府——死人的王國進行了一次遊歷。全詩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獄是一個大漏鬥,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盧齊菲羅掌握漏鬥頂端,他們從魔王的尾巴爬過地心,另一面是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