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的中年人,天堂地獄走一遭,寫出讓全世界震撼的書

2021-02-08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人到中年,丟了工作,抱負無法實現,被迫離開家鄉,心愛之人也不在身邊,還要眼看著現實世界一天比一天骯髒黑暗。但偏有人不認命,人間待不住,就要硬生生往地獄闖,還要上九重天,親自見見那些神啊鬼啊的,把關於人生的種種困惑問個清清楚楚。


誰這麼虎?——但丁。




但丁(1265年-1321年)

義大利中世紀最著名的詩人

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

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者


恩格斯甚至將但丁「標誌化」,認為他象徵著封建中世紀的終結、現代資本主義的開始。自十四世紀寫出《神曲》以來,但丁和這部作品,在全世界掀起了巨浪波濤,收割了無數各領域的「大師級迷弟」。


魯迅說:「迨兵刃炮火,無不腐蝕,而但丁之聲依然。」

大江健三郎說:「我相信《神曲》仍然能夠拯救這個世界。」

博爾赫斯說:「我認為文學及一切書籍的巔峰就是《神曲》。」

羅丹的雕塑《思想者》以但丁為原型;當代藝術大師達利,耗時12年創作《神曲》插畫;《七宗罪》、《漢尼拔》等電影借鑑了它的世界觀……


就連馬克思《資本論》裡那句著名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都脫胎自《神曲》的「跟隨我,讓人家去說長說短!」


但因為略帶神學背景,《神曲》常被認為是難讀的宗教作品,這可誤會大了。


《神曲》講述的是,但丁在「人生旅程的中途」——35歲時,迷失於一個黑暗森林。


在導師維吉爾的指引下,他歷經地獄、淨界、天堂三界,找到走出迷津的道路,完成這場「靈魂修煉之旅」。




作為一本帶你闖天堂地獄的書,《神曲》首先是充滿瑰麗想像力的大型「遊記」。


狀似漏鬥的迴環地獄、璀璨明亮的天堂九重天、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各有業障的淨界靈魂……


種種神奇景象,都被形象逼真地勾畫了出來,讀的時候仿佛在看一部超精彩的神話大片。



因創作於人類歷史進程的動蕩期,《神曲》也對人性、時局做了深刻窺探。


貪妒惰淫等七宗罪,和仁愛智慧理性等品德,在地獄和天堂中毫不掩飾地呈現,對比強烈。



還植入了許多但丁或欣賞、或憎恨的人。比如但丁的初戀、詩人荷馬、荼毒義大利的教皇卜尼法斯等,詩人借著對他們的褒獎與懲罰,傳達自己的善惡觀。


更別說其中的歷史典故、語言美學、藝術探討……隨便拎出一點,都是人類思想精華。《神曲》也因此被譽為「每個家庭書架上的必備書」。



為了讓更多人從這部文學傑作中受益,一版解讀透徹、專業好懂的《神曲》誕生了。由翻譯大家王維克,經義大利原文譯得。收錄近1500條詳盡注釋、15000字導讀。


深度剖析,帶你真正讀懂這部傑作。



還特地新增了102幅全彩插畫,是英國藝術巨匠威廉·布萊克專門為《神曲》創作的。他曾經為《聖經》、《失樂園》等世界級巨著創作插畫。在當下這個喧鬧的世間,或許你也和但丁一樣,時常感到茫然。所謂「糊塗時讀書」,今天,這套全新版《神曲》在一條有售,我們把它推薦給你。願它所蘊含的超越時空限制、直達人性深處的力量,能帶你洞察生命的本質。


《神曲》,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是人類歷史上的拂曉時分,也是人類自由意識覺醒最快、最顯著的時段。

作為承上啟下的曠世之作,《神曲》對中世紀政治、哲學、科學、神學、詩歌、繪畫等作了藝術性總結。

也通過幻遊過程中所遇見的上百位人物的描寫,傳播了新時代的曙光——人文主義思想。


因此,《神曲》不僅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更是一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製。 


· 針砭時弊,開啟民智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因為教皇權勢滔天,歐洲歷史上素有「黑暗中世紀「這一說法。但丁對此強烈抨擊。他痛斥教皇「日夜用基督的名義敲詐勒索、荒淫無度」。在《神曲》裡,企圖奪權的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被預言將打入地獄第8層,頭腳倒栽在深穴裡,接受火刑。借用中世紀處置政治謀殺犯的酷刑,但丁預言式地宣告了邪不壓正,教會幹涉世俗必將結束的前景。同時也借荷馬、亞里斯多德、維吉爾等先知,號召義大利民族堅定信仰,用理性規範自己,不斷完善道德,獲得光明的前途。


《神曲》,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名家翻譯,普通人修身養性的範本 




《神曲》本是長詩歌,不易自悟。這版《神曲》在體裁上做了轉變,將長詩歌變成第一人稱的散文,更加好讀。


這離不開譯者王維克的深厚功力。他是著名翻譯家、教育家,居裡夫人的學生,華羅庚的老師。他的譯本是根據義大利原文,並參照法、英、德多國譯文而成,也是中國第一個《神曲》全譯本。


語言流暢、用詞考究、注釋詳盡,被譽為文學譯作經典。



作為來源現實的偉大作品,《神曲》裡經常使用日常的通俗比喻。
比如,形容枯瘦的幽靈兩眼深陷無神,「好像一對寶石脫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靈從岸邊跳進地獄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樹葉一片一片落下」。


因著這份日常,普通人如你我,也能從書裡隨時汲取養分。

當讀到:「你應當避開懶惰,因為一個人坐在絨毯之上,困在綢被之下,決定不會做成任何事」時,你或許會丟掉手機,從床上爬起來,迎接新的一天。


當讀到:「你隨我來,讓人們去議論吧,要像豎塔一般,任憑狂風呼嘯,塔頂都永遠巋然不動」時,你或許會放下糾結,堅定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樣的閱讀,激勵我們反思關於自我、目標、寬容、善良等基本問題,與歷史上傑出的頭腦對話。

小到行為舉止,大到人格養成,都能受益終生。

《神曲》,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書中的全彩配圖也是一大亮點,結合文字,幫助你更好理解。


但丁被豹、獅、狼三獸圍困,它們分別代表著人性之淫慾、野心和貪慾;著藍衣之人是但丁的老師——詩人維吉爾。


這是《神曲》最為經典的場景之一,漫漫朝聖之旅就從這裡開始了。




這幅出自《神曲·地獄》第二十六篇,畫的是羅馬神話中,勸人為惡的尤利西斯被包裹在火團中炙烤。



這是地獄之王盧奇菲羅,他有三張臉,每張嘴裡咬著一個罪人,出賣耶穌之叛徒猶大就在此受刑。在淨界山上,但丁做了一場夢,在夢中他感受到試煉之苦。破曉之際,聖女盧齊亞抱著沉睡的但丁前行,維吉爾跟在後面。因《神曲》自帶天堂、地獄對立色彩,出版方聯合義大利本土設計團隊,設計了兩套函套包裝。


兩款包裝,隨機發貨。



還有威廉·布萊克專為《神曲》繪製的全套藏書票,共7張。


每冊均附有義大利插畫團隊繪製的概念圖小海報,繪有地形以及詳細人物,極具趣味性。 




還有3張插畫同款書籤,隨翻隨讀。






相關焦點

  • 90平二手房地獄到天堂震撼改造 僅花四萬(圖)
    90平二手房地獄到天堂震撼改造 僅花四萬(圖) 房天下綜合整理   2011-08-18 14:52 [摘要]
  • 《電影天堂》一線之際的地獄與天堂
    清末民初時期,讀書文人皆不重氣節,急功好利,凡事盡為一己之私;劇中敘述一段人鬼奇戀,點出讀書之所以為用,非只是加官晉碌,進而達經世濟民之實;劇中之劇情,弦外之意頗深,耐人尋味…… 《地獄天堂》沿襲了《六朝怪談》中的鬼魅故事,鏡中與鏡外,天堂與地獄。
  • 他願從天堂墜入地獄救贖愛妻,願他《美夢成真》
    點擊下方 綠標 收聽,戴上耳機更走心~                                  2003年,小編還在讀小學呢,早已忘了這電影是和誰看的了,情節也全忘了,只記得他不停地走, 影片講述男主從天堂到地獄找尋妻子的純愛故事,一個好萊塢古典的敘事故事,走得是家庭溫馨的老套路,情節簡單,但構造出的天堂地獄還是很令人驚奇的,特別是那段走入畫中保留水粉質感的處理,還有踩著人頭去往地獄碼頭的場景。 影片中提到了天堂和地獄的概念。
  • 全世界圍觀的地獄天堂,戰場戲臺!!!
    四行倉庫保衛戰可以名震中外,原因有兩個,除了戰鬥本身的英勇無畏和悲壯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是全世界圍觀的一場戰鬥!蘇州河的兩岸,以南是生,以北是死,往南是光明,往北是黑暗。一河兩岸,和平與戰爭,天堂與地獄,縱觀世界,絕無僅有!
  • 魯迅一生讀了3遍,老舍深愛:人生的困惑,這書裡都有解藥
    偶然讀到《神曲》,跟著但丁走了一遭地獄天堂,忽然悟到許多不曾思考過的東西。內心也寧靜下來。《神曲》是一本8歲以上到100歲的人,都值得讀一讀的書。特別是處在人生轉折點、內心迷茫困頓的人。年輕時讀《神曲》,讀的是視野、品味;中年或者老年,則更多能讀出一種通透和智慧。不過因為《神曲》太過經典,市面上有許多版本。
  • 天堂和地獄
    一次,一位慕道朋友把我叫到一旁,困惑地問道:「基督教多數時候講神的愛,可有時又講天堂、地獄。  可喜的是,《聖經》中有明確的關於生命不死、死後有審判的教導。「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舊約中有不少見證生命不死的記載。新約中,耶穌則多次談到永存的生命、審判之日、天上的獎賞和地獄的刑罰。有人統計過,耶穌所講的三十六個比喻中,就有三分之一是與將來神的審判有關的。當然,死後有生命的最有力的證據乃是耶穌被釘死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 地獄的可怖和天堂的榮耀
    思考經文: 馬太福音8:11-12;馬可福音9:42-48;路加福音16:19-31;猶大書1:3-13;啟示錄20:11-15。 天堂 有一首流行的抒情歌唱道:「天堂……就是我與你在一起的時候。」與所愛的人享受親密相交,實在是一個無比的福分。不過,正如地上的經驗不足以比喻地獄的苦況,地上也沒有一種喜樂可與天堂的奇妙相比擬。
  • 天堂與地獄
    無論身處天堂還是地獄,都由你自己來決定。這簡直就是天堂嘛!」    然後,他向這裡的負責人問道:「這裡真的是地獄嗎?我實在難以想像地獄居然會是這樣好!」負責人說:「沒錯,這裡就是地獄!眼中有色,心中無色,才能坦然地面對世間的各種誘惑,辨別出真正的善與惡,看得清真正的天堂與地獄。
  • 天堂有路!你走不走?
    有人說,基督教說的太絕對了,信耶穌的可以上天堂,不信耶穌的就要下地獄。你們說神愛人,為何我因為不信他,就叫我下地獄呢?其實是你理解錯了,不是耶穌叫你去下地獄,而是你自己要去的,因為我們的罪使然。我們來看一看聖經上是怎麼說的。「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我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 《神曲》:但丁從地獄到天堂的遊記
    我不信仰任何一個具體的宗教,翻一些關於宗教的書,都是出於看故事的心態。八月初看的《神曲》,就是當成遊記看的。
  • 達利遇見但丁:從地獄到天堂《神曲》中的「天堂遊記」
    代表人性的但丁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理性與哲學的化身)的帶領下穿過地獄、煉獄,然後將他交給自己單相思的心上人貝阿特麗彩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這幅壁畫是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一部分。畫面中,但丁手持《神曲》,背景是地獄、7層煉獄、佛羅倫斯城,上方則是天堂。《神曲》整部作品分為三大篇章:「地獄」、「煉獄」、「天堂」,每一篇章33歌,加上序曲,正好100首。
  • 影評:《美夢成真》裡的天堂與地獄
    ,但知曉妻子安妮過於悲痛,自殺而亡墮入地獄,衝破重重阻礙,前往地獄救贖了妻子。《美夢成真》的故事充滿了想像力,逝後的世界有天堂,也有地獄沒有人見過天堂和地獄的樣子,但電影給觀眾呈現了出來。,認出了失去記憶的妻子,並最終將她帶回了天堂。
  • 影評:《美夢成真》裡的天堂與地獄
    電影與現實的唏噓之處在於,電影中,羅賓·威廉士飾演的克裡斯死後到了天堂,但知曉妻子安妮過於悲痛,自殺而亡墮入地獄,衝破重重阻礙,前往地獄救贖了妻子。而現實中,羅賓·威廉士卻因抑鬱症於2014年自殺身亡。《美夢成真》的故事充滿了想像力,逝後的世界有天堂,也有地獄。沒有人見過天堂和地獄的樣子,但電影給觀眾呈現了出來。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詩 23:6)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時間留不住,每天在流逝青春留不住,容顏逐漸老食物留不住,天天要更新金錢留不住,不時換主人無人能存活這個世界的開始和終結都在神的手中《聖經》記載了神的創世也記載了神的滅世
  • 論天堂與地獄
    我說:」信耶穌上天堂,不信耶穌是要下地獄的。」 想不到該司機給我的回答說:」先生!我不必因不信耶穌才下地獄,我現在就活在地獄裡了。」 從這句話就觸動我重新深思天堂與地獄的問題。我們傳統對天堂與地獄的想法是好像天堂與地獄是在某個地方或是一個居所。其實,時間與空間、物質與形體是不足描述天堂與地獄的境界。
  • 天堂之門與地獄之火
    天堂之門是聖潔的,鋪滿了精金和白銀;地獄之內是邪惡的,有燒著硫磺的火和疼痛的哀嚎;音樂漸起,歌聲溫婉憂傷;主耶穌背著十字架跌跌撞撞走了過去,走向那名叫各各他的地方;有兵丁上來鞭打,唾罵,嬉弄;無數百姓圍繞歡呼;被釘上十架的耶穌,受盡了折磨和侮辱,終於將生命交給了天父。這個時候,魔鬼站在十字架背後,伸出他的爪牙,開懷大笑,他以為他得勝了。
  • 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都是因果關係
    比如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都是告訴人們每件事情都有著因果關係。「天堂」在傳說中,是人去世以後,到了一個最美好的地方;而「地獄」在傳說中,是人去世以後到了悲慘的世界。「天堂」和「地獄」是傳說中兩個相差甚遠的地方,一個人去世是走向了幸福之路,而另一個是人去世將受盡折磨。
  • 天堂、地獄,皆是人間
    中世紀著名的神學家聖·託馬斯·阿奎那在評註亞里斯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時,撰寫了《論惡》(On Evil)一書,書中對宗教罪做出了具體的描述,順序是:偏見(Prejudice)、嫉妒(Envy)、懶惰(Sloth)、憤怒(Wrath)、貪婪(Greed)、暴食(Gluttony)和淫慾(Lust)。
  • 死亡.審判.天堂.地獄
    就是死亡、審判、天堂、地獄。常想萬民四末,有什麼好處?能警醒自己,躲避罪過。       【死亡】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忌諱談及死亡,認為那是一種不吉利的陰間邪氣,也免得惹「催命鬼"上身,禍害自己,所以聽到某人死亡,就說:某某人走了……,再問:究竟到那裡去了?
  • 天堂——現實存在,地獄——你的夢
    當你有一個對現實存在不滿的小小的念頭升起時,就猶如你撐槁划船,你的槁輕輕點了一下天堂的岸。就那樣輕輕一點——就那樣一個小小不滿的念頭升起——你開始離開天堂,劃向地獄。如果你有覺察,你會停下來或調轉船頭;如果你沒覺察,就這樣,你將進入地獄。我們是如何進入痛苦——地獄深處的?就這樣進入的。對現實不滿,反對如實存在的念頭升起,就那樣,那念頭——那魔鬼的船——就如此把你帶進了地獄。所謂醒來,醒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