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什麼是真正的朋友?

2021-03-02 老子道德經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

常言道時間帶不走真正的朋友,那到底何為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你成功時伴你左右,陪你享盡榮華富貴,而是在你失敗時能夠不離不棄,陪你東山再起!他們不僅不算計你,還會幫你擋掉別人的算計。

一開始陪在身邊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能陪你到最後不離不棄的才是。【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與人交友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有「天下第一完人」之稱的曾國藩曾寫過一本《冰鑑》,此書專教世人如何識人,並總結出以下三點在交友中需要注意的見解,可謂是金玉良言。

方有對談,神忽他往;眾方稱言,此獨冷笑;深險難近,不足與論情

與人交談時,魂不守舍,思緒不知飛往何處;眾人一起討論之時,只是在一旁冷笑;與他人疏遠,從來不表露心跡的人,不值得我們用真情去交往。

所謂交友,貴在坦誠。當一個人真正當你是朋友時,他會與你坦誠相待,不會城府深到想要算計你,知己難求,若是想到做到這一步,先得學會相互信任。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真正的朋友之間能夠坦誠相待,彼此心意相通,默契十足,經得起時間和距離的考驗。

言不必當,極口稱是,未交此人,故意詆毀;卑庸可恥,不足與論事。

當別人還未說完話時,就趕忙稱讚,你說的對極了;從未了解過某人,就在背後詆毀人家;這樣的人很是卑鄙無恥,絕不能與他謀事。

在交友時,我們一定要交能謀事之人。

所謂謀事就是能在你陷入困境時,給你提出建設性意見,絕不會對你阿諛奉承,而是真正從你的角度出發,為你著想,幫你解決。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進言的信任。

真正的朋友不會說諂媚的話討好你,而是會說一些逆耳的忠言,儘管令你不爽,但他還是要說。因為他明白真正的朋友就是能夠在你做錯的時候勇敢地指出你的錯,並提出改正的意見,讓你變得越來越優秀。

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並非由於說不盡的好處,倒是說不出的要好。——錢鍾書

說不出的要好,就是真正的朋友會同你謀事,指出你的錯誤,讓你成為一個更好、更優秀的自己。

漫無可否,臨事遲回;不甚關情,亦為墮淚,婦人之仁,不足與談心。

生活上慵懶散漫,對任何事情都是無所謂的態度,遇事拖拉怠慢;對於和自己無關的事情,也能為之所動、悲傷、落淚,總是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人,不值得去談心,也不值得去談論理想、未來和遠方。

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天和這樣的人待在一起,也會受到他消極對待生活的影響,慢慢自己也會失去鬥志了。

靠近有正能量的人,自己也會被陽光包圍。交友就要交那些能帶給自己正能量的人,和他們在一起,會一起成長。

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身邊一定要有一群志向相投的人,在你鬥志不高的時候帶給你力量,這樣才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遠。

何坦說:「交朋友必擇勝己者」,與朋友相互切磋、交流,才能更快的進步。一個好的朋友,不會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反而會為了你,和你並肩作戰,一起奮鬥,共同成長。

三者不必定人終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與這三種人交往,要注意。如果能反其道而行,尋找與他們行為品行相反的人,就可以找到真正的可以論情、論事、談心的朋友了。

朋友在精而不在多。一個真正的朋友抵得上萬千酒肉朋友。如果人生一世,能找到一個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那真是天大的幸事。

如何找到這樣的朋友,需要自己去認真判斷。

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心的朋友,一定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願我們都能被生活眷戀,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一個真正的朋友。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曾國藩:該結交什麼樣的朋友?
    文/一隻孤獨的老鷹生活百味雜陳,世界其實很美好《曾國藩家書》與生活系列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此時的曾國藩還在翰林院上班,身邊的朋友也較多,如陳岱雲,何子貞,吳竹如等,身邊的老師有鏡海先生,倭艮峰。這些人都是幹啥的呢?
  • 中興名臣曾國藩一生兩摯友,朋友不在多而是精
    曾國藩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力我想是不容置疑的,憑藉出色的軍事、政治能力,他成為了晚清時期的中興名臣。到了近代,包括諸多政治家、軍事家都以曾國藩作為自己心中的「偶像」。其一生除了在政治和軍事領域有所造詣之外,個人的修身齊家之法也被後世津津樂道。那這樣一個人,他的朋友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就來說一下曾國藩一生的兩位摯友。
  • 曾國藩:什麼是真正的朋友?
    只要你自己真正撐起來了,別人無論如何是壓不垮你的,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曾國藩:什麼是真正的朋友?常言道時間帶不走真正的朋友,那到底何為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你成功時伴你左右,陪你享盡榮華富貴,而是在你失敗時能夠不離不棄,陪你東山再起!他們不僅不算計你,還會幫你擋掉別人的算計。一開始陪在身邊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能陪你到最後不離不棄的才是。與人交友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克勤小物」
    #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道: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企業家董明珠曾經在採訪中也表示:「企業家不是管大事,我一直認為企業家是管小事,你把小事管好了,合起來有什麼大事嗎?」張朝陽也非常認可董明珠的說法,他說:「我覺得董明珠就做得很好,就是一定要細節。不能把自己浮起來,浮起來後,你最後思考問題都會很偏的」。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是不說,就越能積德積福
    曾國藩在為人處世上是個非常通透的人,曾國藩就曾在家書中告誡家人說: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那這「三不說」到底是什麼?不說抱怨的話。曾國藩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他知道自己有說廢話的這個毛病,於是每日記載日記來提醒自己要改正。他明白這個習慣對於自身品德修養不利,於是逐步改正。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說廢話。越是不說廢話,越能修德積福。
  • 曾國藩:真正狠毒的人,不看面相,3種特徵一抓一個準
    但要說「狠毒」,小人是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而且真正「狠毒」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他們不喜形於色,內心城府很深,但一旦出現,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果你身邊有這三種品質的人,一定要遠離他。第一種,權術主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曾國藩:「處大權位,推讓少許,減去幾成。」
  • 曾國藩: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6種「羞慚」之心,早晚出人頭地
    一般說來,小人得志便易狂妄自大,而君子得志便易自行自責,清代名臣曾國藩一生都堅持以羞慚之心來自勉,因而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結合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具體而言,做人,有以下6種「羞慚」之心,反而會有一番大成就,真奇怪;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也有這6種「羞慚」之心,早晚出人頭地。一、因為修養不足而羞慚。
  • 曾國藩對朋友見死不救,為何無人恨他?做好這點,輕鬆俘獲他人心
    尤其是對朋友、親人、老師見死不救,更是讓人不齒。可是,曾國藩在湘軍還未完全練好的時候,一連對自己的朋友、親人、老師都見死不救,可朋友們為何不僅無人恨他?反而越發尊重他呢?從曾國藩的實踐來看,只要做好捫心無愧這一點,可輕鬆俘獲他人心。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做到捫心無愧呢?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曾國藩,從一介草根翻身至一代名臣,離不開此道。 經學家邵懿辰與曾國藩有著不一般的「道義之交」,但是這位好朋友曾忍不住吐槽曾國藩虛偽,稱其「對人能作幾副面孔」。 左宗棠更是直接用一「偽」字當做曾國藩的標籤,逢人就毫不客氣地說「曾國藩一切都是虛偽的」。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有「三不說」,管好嘴就是管住福氣!
    曾國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與李鴻章、左、、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曾子七十多歲的孫子,出生於一個農民學者家庭。雖然童年平淡平庸,但勤奮好學,有恆心有毅力,最終成為一代宗師。不僅政治地位高,而且是儒家大師,思想影響深遠。
  • 曾國藩:自律的人生,從「早起」開始
    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麼呢?一個人連早起都做不到,還談什麼未來?曾國藩就是「早起」的踐行者,幾十年日一日,他也是早起的受益者,但是他早起的好習慣,是從哪裡學來呢?#去京城當官的前三年,屬於人生蟄伏期,一直都是個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整日清閒,經常與朋友吃吃喝喝,因此身上染上了許多毛病。
  • 喜歡讀書的曾國藩做事能力也很強,一起來跟曾國藩學幾招
    曾國藩曾國藩是個把每天應該做的事都能做好的人從曾國藩一生來看,看不出他有什麼天縱奇才的地方,相反的是這個人有些愚笨。但曾國藩自有他成就的那一套,即便是在那個年代也能隨便得來的知識和道理卻在曾國藩身上收到了奇效。比如說曾國藩書生練兵,他不像王陽明早在十幾歲時就熱衷兵學,把《兵書》研究一個遍。曾國藩的這個湖南團練大臣也是趕鴨子上架,而且臨時招兵買馬的曾國藩也不過是靠一本明朝大將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練兵,什麼鴛鴦陣、三才陣他都練過。
  • 曾國藩可謂"三立完人"
    朝廷在四顧無人的情況下,不得已而任命曾國藩做兩江總督。  朝廷對待曾國藩是這樣的,而對於其他一批湘軍系統的統領又是什麼樣子?他們一個個官運亨通,年年高升。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朝廷對曾國藩這麼不公平?最重要的是曾國藩的威望太高,因此要壓制他。
  • 曾國藩:自律的人才能掌控人生
    其實,真正的自由不是指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你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真正的自由,不是自我放逐,而是能夠自我限制。想要通往自由,擁有「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底氣,自律必不可少。縱觀古今,那些成大事的偉人,都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往往看起來足夠笨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曾國藩的故事。 梁啓超評價曾國藩說: 「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毛澤東主席也表白曾國藩: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 曾國藩的最高官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
    曾國藩創建的湘軍,被稱為「中興之臣」,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最高官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
  • 曾國藩:真正強大的人,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曾國藩早年為官的時候心直口快,遇事不懂得變通,因此失去了很多好友。甚至因為自己的桀驁不馴得罪了皇帝,這為他日後的仕途埋下了不少隱患。在一次次被針對中,曾國藩終於下定決心好好說話。經過自己的反思與覺悟,他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謙遜周到,每每都能照顧到別人的情緒,因此他逐漸在官場上遊刃有餘。
  • 曾國藩為了「戒色」,想出一個辦法,4個步驟,真正懂的人不多
    拋開世人對曾國藩的神話,其實他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的身上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好色。曾國藩在京城當官期間,曾國藩曾因嫌棄自己的妻子容顏衰老,而對自己下屬的小妾生了不好的心思。後來回到家裡就醒悟過來,覺得自己這樣非常不好,然後將這件事寫在日記裡,任由後人批判。但是後來曾國藩還是成功地戒掉了色,他的辦法,拆開來也就4個步驟。
  • 曾國藩:人沒格局,比沒錢更可怕
    格局越大,越不糾纏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改正自己的錯誤,升華自己身上,心無旁騖地朝著目標前進。越是這樣的人,越不會和爛人爛事、小人小事糾纏,不因旁人的看法患得患失,不因現實的流言蜚語糾結。這正如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持志如心痛。
  • 曾國藩開始屢戰屢敗,最後剿滅太平軍,他用了什麼致勝戰術?
    而領導這個武裝團練的曾國藩,卻是一個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書生。曾國藩從6歲讀書到27歲中進士,一直做到大學士,是當時的文官集團骨幹,在他帶領湘軍之前,並沒有多少帶兵打仗的經驗,也不懂什麼用兵之道。但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運動中,自己組建湘軍,纏鬥13年,硬生生地把裝進棺材的清王朝拽了回來,在軍事史上著實是個奇蹟。一介書生怎麼戰勝當時戰鬥力爆棚的太平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