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進入4月底,南方地區大多溫暖潮溼,很多人在種植辣椒的時候會發現葉面上出現了很多褐色的斑點,這些斑點會影響辣椒葉片的光合作用,發病嚴重的會造成大量落葉,甚至導致植株死亡。因此,當我們種植辣椒的時候如果發現葉片上有褐色的病斑我們一定不能忽視,要根據具體的病害儘早的治療。
辣椒葉片出現褐色的病斑,那麼肯定說明辣椒患病了,我們首先要明白哪些病害會導致辣椒葉片出現褐色的斑點
像辣椒斑枯病、褐斑病、葉斑病、細菌性瘡痂病、灰黴病都會使辣椒葉片出現褐色的斑點。如果我們對病害不熟悉,單純的以為辣椒葉片出現褐色的斑點就是辣椒患褐斑病了,這樣會導致我們盲目用藥,會給辣椒造成減產。下面我教大家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快速辨別這5種病害。
辣椒斑枯病:辣椒斑枯病在發病初期葉面會出現褪綠色斑點,葉背出現水浸狀圓斑,隨著病症的發展葉面會出現褐色的圓形病斑,病斑中央有黑色的小點,這些黑點是病菌繁殖產生的孢子。
辣椒褐斑病:在發病初期葉面上會產生近圓形的褐色病斑,病斑會慢慢變成黑褐色,病斑的中央有白點。
辣椒葉斑病:在發病初期葉面上會產生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的褐色病斑,隨著病症的發展,病斑中央部分呈黃褐色,邊緣部分呈黑色,後期病斑會連成一片,葉背有黑色的絨狀物。
辣椒細菌性瘡痂病:這種病害在患病初期葉片上會產生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的褐色斑點,患病後辣椒葉片會向上稍微隆起,葉片邊緣朝下。隨著病症的發展病斑呈瘡痂狀,病斑邊緣顏色深中央顏色淺,發病嚴重的病葉的葉尖、葉緣會幹枯。
辣椒葉黴病:辣椒受害後,會在葉的邊緣產生褐色的病斑,隨著病症的發展病斑會呈「V字形」擴展,病斑上會產生灰色的黴層。
小結:這5種病害都會在辣椒葉片上產生褐色的病斑,其中灰黴病最好區分,發病後會在病斑上產生灰色的黴層,且多從葉片邊緣開始發病;辣椒細菌性瘡痂病主要看葉片邊緣是否乾枯,葉面有沒有向上隆起,有的話就是瘡痂病;如果辣椒葉背有黑色的絨狀物,病斑連成一片,那麼辣椒就患了葉斑病;病斑中央有黑色的小點那麼就是斑枯病,如果病斑中央是白色的小點那麼就是褐斑病,注意,褐斑病的病斑往往比斑枯病的病斑大。
辣椒葉片上已經出現了褐色的病斑,我們該怎麼辦?什麼天氣狀況下這些病害容易發生?
辣椒斑枯病、褐斑病、葉斑病、細菌性瘡痂病、灰黴病都是土傳性病害,患病後都會傳染給周圍的健康植株,發現病症我們要根據具體的病害儘早噴藥治療。
對於辣椒斑枯病,這種病菌會在土壤中越冬,能藉助灌溉水、雨水來傳播,因此往往近地面的葉片更加容易患病,此外溫度在23℃左右,空氣相對溼度大於90%時這種病害容易發病,辣椒患病後可以在患病初期噴25%咪鮮胺乳油1000倍液,或者噴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對於辣椒褐斑病可以在患病初期噴5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者噴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1000倍液
對於葉斑病在患病初期可以噴2%寧南黴素水劑300倍液,或者噴20%噻唑鋅懸浮劑400倍液。對於細菌性瘡痂病可以在患病初期噴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者噴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對於灰黴病可以噴2%武夷黴素水劑150倍液,或者噴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
空氣溼度大會加快這5種病害蔓延的速度,除了噴灑農藥外,還要進行降溼處理,因為辣椒已經種植好了,降低溼度只能通過大棚通風排溼、土壤撒草木灰吸水、整枝打杈這三種方式來進行,第一種方法主要針對大棚種植的辣椒,第二種方法主要針對土壤溼度大的地塊,第三種方法主要針對種植密度過大的辣椒,這三種方法可以結合在一起使用。
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雨過天晴會立即進行中耕,認為中耕可以快速蒸發土壤中的水分,還可以增強土壤的通透性,雖然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雨過天晴立馬進行中耕,此時土壤不乾燥,中耕後的土壤很容易板結,而且中耕容易傷到辣椒的根部,在這種高溼條件下如果辣椒的根部受損,辣椒就很容易患青枯病,會給辣椒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壞。
辣椒葉片出現了褐色的斑點除了要儘快噴藥劑進行治療外,對於一些發病嚴重的葉片或者發病嚴重的植株要進行清理,對於老葉、黃葉也順便清理掉,並帶出田外燒毀,有助於防止病害蔓延,同時減少營養的浪費。
注意:辣椒褐斑病、斑枯病、葉斑病都屬於溫暖高溼型病害,最適宜的發病溫度一般在20~26℃之間;辣椒瘡痂病屬於高溫高溼型病害,最適宜的發病溫度一般在27~30℃之間;而辣椒灰黴病屬於低溫高溼型病害,發病的適宜溫度為16~21℃。因此,這5種病害都喜歡高溼的環境,平常我們可以根據溫度來初步判斷哪種病害更加容易發生,以便於我們提前噴保護性藥劑來預防。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辣椒葉片出現褐色的病斑不利於有機物的合成,而且這些病害的發生原因大多都是相似的,對於這些病害我們要以預防為主
1、種子消毒。無論是我們自己留種還是購買種子,在播種前都要進行種子消毒,因為即使土壤中不含有這種病菌,但是如果種子含有病菌就會侵入病菌未曾發生的地區,造成持續侵染。種子消毒我們可以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撈起再用0.1%硫酸銅溶液浸泡5分鐘可以殺死種子的的病菌。
注意,在用溫水浸泡種子時要不斷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同時在浸泡過程中要不斷的加溫水,以保證在這10分鐘之內維持所需的溫度不變。用藥劑浸泡過的種子要用清水洗乾淨,以免影響種子的發芽率。
2、噴中生菌素。中生菌素是一種保護性殺菌劑,它的殺菌範圍廣。由於上述5種病害都在空氣相對溼度高的情況下易發生,因此我們可以在空氣溼度大的情況下噴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一周噴一次,連續噴2~3次,對於辣椒葉面病害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3、定植前對棚室消毒。棚室種植的辣椒相比露天種植的辣椒空氣溼度更加大,因此辣椒更加容易患病,採用棚室消毒可以很好的預防這些病害的發生。在定植前每平方米可以用2.5克硫磺粉外加5克鋸末,點燃後密閉棚室悶一夜。或者每畝用45%百菌清藥劑300克,在傍晚閉棚後點燃殺滅病菌,第二天早晨在放風排煙。
注意:對於棚室煙燻消毒至少要在定植前20天進行,因為一般每7~10天煙燻一次,要燻2~3次,在種植的時候我們要合理安排好時間。
4、輪作。辣椒斑枯病、褐斑病、葉斑病、細菌性瘡痂病、灰黴病都是土傳性病害,連作栽培會使病菌在土壤中積累,土壤中病菌的數量會越來越多,辣椒患病的概率也越來越大,辣椒可以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4年的輪作。
注意:有條件的可以實行換土栽培或者嫁接栽培,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很好的克服重茬病害。
5、增施腐熟的農家肥。農家肥不僅含有辣椒生長所需要的各種大量元素,如氮、磷、鉀,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鐵、鋅、鎂、硼等,能持續平衡供肥,可以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農家肥能改良土壤,還能減少和抑制病蟲害的發生。
6、增施磷鉀肥。在農村,很多人種植辣椒只施農家肥和尿素這是完全不對的,還要增施磷肥和鉀肥。施磷肥和鉀肥能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促進開花坐果,促進果實膨大。在農村建議施三元複合肥,三元複合肥相對營養全面。
注意:氮肥施用過多,辣椒植株易發生徒長,同時還會延遲辣椒開花坐果,肥嫩的辣椒枝葉更加容易感染病蟲害。
7、降低溼度。上述5種病害都喜歡高溼的環境,對於棚室栽培的辣椒降低空氣相對溼度顯得尤為重要。降低大棚溼度的方法主要有4種,一是棚膜使用無滴膜,無滴膜可以有效的減少棚膜結露,還能使陽光充分的照射進大棚裡面,可以降低大棚的溼度;二是採用膜下滴灌栽培,滴灌栽培能精準澆水,精準施肥,同時還省時省力,關鍵還能大大降低空氣的溼度;三是合理通風,種植辣椒的時候在保證棚裡溫度的情況下(溫度不低於13℃,不高於30℃),及時通風,降低空氣溼度,一般上午9~10點開始揭棚通風,下午3~4點閉棚停止通風;四是合理密植,種植得太密會影響田間的通風透光性,不利於排溼。如果是露天栽培,可以採取高壟地膜栽培、小水勤澆、合理密植來降低空氣溼度。
補充說明:棚室栽培在不放風的情況下空氣溼度可達80%~100%,白天放風空氣溼度也能穩定在50%~60%,棚室栽培溼度要遠遠高於露地栽培。因此,對於葉部病害棚室栽培更加容易感染。
總之,種植辣椒的時候如果發現葉片上出現褐色的斑點,那麼說明辣椒患病害了,此時我們必須要噴灑對應的農藥來治療,同時要想辦法降低溼度,來減緩病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