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粉絲給農學博士發消息,說他種的大棚南瓜出現了葉片乾枯現象,而且有不斷蔓延的趨勢,問我是怎麼回事。通過觀察照片以及這位種植戶的描述,我判斷他種的南瓜得了霜黴病,而且已經進入傳播高峰期,如果不加以防治,減產是必然的了。
通過詢問,這位種植戶是第三年種植南瓜,之前從未發生過這種問題,所以不知道怎麼解決。農學博士就和他研討了造成南瓜葉片大量捲縮乾枯的原因以及應該採取的防治措施,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下,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對於溫室種植的南瓜,如何防治霜黴病效果最好?我們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做起:
進入初夏之後,我們應該做到仔細觀察植株生長狀況,及早識別出霜黴病
要想防治效果好,首先就要搞清楚南瓜霜黴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病因確定以後,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治療,並做好預防工作,減少危害
引起南瓜葉片乾枯的病害有很多,怎樣才能第一時間確定是霜黴病危害?
南瓜霜黴病在植株的苗期、成株期都有可能發生,又被大家稱為「跑馬乾」,主要危害南瓜的葉片。在發病初期,會在葉片背面出現水浸狀黃色斑點,當病斑逐漸擴大以後,會出現黃褐色不規則多角形的病斑。如果種植環境溼度過大,在病斑背面就會長出灰黑色黴層。這種病害一個典型特點就是,由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發展,當發病嚴重時,病斑往往會連成一片,使得葉片變黃乾枯、容易破碎,植株會變得一片枯黃,就像是火燒狀。
重點提醒:隨著商品化種子推廣,現在已經有了高抗南瓜品種,很多農戶也會選擇種植。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品種並不意味著一定不發病,當種植環境不適時,同樣會得病。所以呢,如果種的抗病品種,我們也需要注意觀察,當抗病南瓜品種發病的時候,植株葉片褪綠斑擴展較為緩慢,病斑小,呈現多角形或者圓形,病斑背面的黴層稀疏或者直接沒有,病情發展速度較慢,葉片上病斑不會連片。
南瓜霜黴病發生迅速、危害嚴重,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引起的
1、溫室南瓜多年連作,土壤病原菌基數逐年積累
南瓜作為一種平價蔬菜,很受消費者喜歡,市場需求量巨大,菜農們也很喜歡種植。尤其是溫室南瓜,可以提早上市,經濟效益更高,所以呢,很多農戶都會選擇重茬種植南瓜,以充分利用溫室大棚。霜黴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可以以孢子的形式在溫室裡越冬,如果單一連作南瓜,只會讓病菌基數越來越大,自然會出現之前不發病、今年大面積爆發的情況。
2、日常栽植管理不當,加重南瓜霜黴病發生
首先,在農戶看來,想要高產,必須種得多。而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在對南瓜苗定植的時候,會將南瓜定植的過密,導致苗間通風透光性變差,進而加重了霜黴病發生。除此之外,菜農日常的澆水方式、澆水量、澆水時間都與霜黴病發生有關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部分農戶喜歡大水漫灌,如果在棚室裡大水漫灌,整個空氣溼度會變高,自然利於霜黴病菌繁殖,病害危害加重。
3、今年春季晝夜溫差變化大,棚室溫度調控不及時
南瓜健康的生長發育需要適宜溫度,白天溫度在25-28度,夜間溫度不能低於20度。而在4月份,持續的降溫天氣,導致夜間溫度跌破15度,由於缺乏足夠的升溫措施,導致棚室晝夜溫差變大,南瓜的生理機能下降,促進了霜黴病侵染植株。
4、種植戶的防治理念過於落後
對於南瓜霜黴病的防治,許多農戶朋友都缺乏危機意識,單純的認為,發生病害以後再用藥治療。但是呢,霜黴病發展迅速,還是應該以綜合防治為主,做好預防才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
重點
對於剛種植南瓜的農戶來說,很難第一時間區分霜黴病的症狀,而一旦錯過了防治最佳時期,南瓜肯定會減產。通過了解,農學博士發現,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只是一味跟風種植,卻不懂南瓜栽植的主要技術,一旦發生病害,就沒有了應對辦法。
對於溫室南瓜霜黴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才能保證優質高產?
防治思路:南瓜霜黴病屬於一種傳播快、危害大的真菌病害,為了提高防治效果,我們務必從源頭上杜絕病原物侵入之物,堅持預防為本的防治理念。只要預防措施做到位了,再加上後期的補救措施,完全可以控制霜黴病,減少產量損失,提高農戶的種植效益。
1、選擇抗病南瓜品種
雖然抗病品種也可能發病,但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南瓜霜黴病最經濟、最直接的方法。在溫室南瓜栽培時,儘量選擇優質、豐產、抗病性強的品種,比較好的主栽品種有京葫、綠秀516、淄葫3號等。
2、培育無病壯苗
培育無病南瓜壯苗也是源頭控制霜黴病的關鍵環節。首先,我們要嚴格控制育苗條件,進行苗床整體消毒,加強幼苗期的水肥管理,並及時通風煉苗,培育出南瓜的壯苗、無病苗,從源頭控制南瓜霜黴病發生。
3、膜下滴灌
我們一定要改變平畦種植、大水漫灌的不良習慣,推薦用起壟覆膜栽培模式,壟上定植南瓜苗,膜下滴灌,這樣既能減少用水量,節約水資源,還可以有效降低棚室空氣溼度,避免出現利於霜黴病菌繁殖的高溫高溼環境。農學博士插一句,目前的滴灌系統成本很低,農戶朋友們完全可以試一下,只需要2-3年就能回本。
4、棚室內增施二氧化碳
對於溫室裡栽培的南瓜,我們可以通過增施二氧化碳的方式,控制霜黴病發生。霜黴病病原菌的遊動孢子,在水滴中遊動時,如果遇到植株開放的氣孔就會侵入,當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植株的葉片氣孔會部分關閉,對南瓜霜黴病菌的侵入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進而發揮一定的控制病害效果。
5、加強溫溼度管理
在太陽出來以後,棚室溫度控制在25-30度,並適當通風,使相對溼度降到60%-70%,做到溫溼度雙限制,能夠明顯抑制發病,還利於南瓜葉片的光合作用。
6、化學藥劑防治
(1)燻煙、噴粉:為了降低棚室內溼度,提高施藥效果,我們可以採用燻煙、噴粉的方式進行防治。燻煙最常用的藥劑為百菌清煙劑,將藥劑分成多份,均勻置於棚室內,在傍晚十分,將棚室關閉,然後點燃煙劑,使煙劑均勻瀰漫在溫室內。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再通風。根據經驗,一般間隔7-10天燻煙1次,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實際病情,確定間隔時間。噴粉防治一般用5%百菌清粉塵劑,噴粉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在噴前,我們要將放風口關閉,在噴後1-2個小時,就可以放風了,每次間隔7-10天。
(2)噴霧:在南瓜定植緩苗以後,就應該進行預防性噴藥,可以選用有廣譜、價低的百菌清、多菌靈等農藥,間隔7-10天噴霧1次。在發病以後,我們更要加強藥劑防治,避免大面積傳播。在發病時,選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72%霜脲氰·錳鋅可溼性粉劑800-100倍液,噴霧防治,5-7天就要噴1次,並根據病情連續噴施3-6次。
注意:在使用藥劑防治的時候,一定要交替輪換使用農藥,不能逮著一種藥連續用,會使得防效越來越差。在用化學農藥防治時,要注意安全間隔期,在採摘前的一周不能用藥。
進入5月中下旬,由於高溫天氣持續,南瓜霜黴病會進入高發期,尤其對於溫室南瓜,馬上就要收穫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在這個特殊階段,我們應該結合田間管理,做好霜黴病預防工作,增強南瓜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另外,在病害發生初期,我們應該及早做出正確判斷,積極採用藥劑治療。早預防、早治療,才能減少霜黴病危害,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