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全體宅家。難得在外打拼的女兒如此長時間與我們相處,我力爭一日三餐不湊合,眼看就要「技窮」了。
女兒自告奮勇:「今天換個口味,老媽歇工,我請你們嘗嘗韓國風味泡麵。」
作者:史錦萍
女兒打開冰箱,麻利挑選食材,洗切、煸炒、碼盤;續湯、煮麵、調火候……一番連貫操作後,熱騰騰的湯麵伴著濃香端上了桌。一鍋美味很快見了底,我誇讚女兒手藝不錯,女兒卻一臉認真,說:「我能做飯,都是媽媽的功勞。您還記得那本『小葵花食譜』嗎?」
資料圖,李剛 攝
一句話帶出一段故事。
十年前,女兒赴美進修,吃住在洛杉磯一戶純老外家裡。擔心女兒漂洋過海生活能不能習慣,尤其餐飲能不能習慣,輾轉焦慮中,我把女兒最愛吃的幾樣家常菜的製作步驟用電腦敲寫下來,又用我有限的編輯技能精心排版,列印成一本包括涼熱葷素菜品做法集錦的小冊子,還用心繪了封面:一個胖胖的咧嘴笑著的卷花頭的中年媽媽,頭頂高高的廚師帽,腰系紅桃心小圍裙,一手端著大鐵勺,一手揮著炒菜鏟,周邊是噴射狀油鹽醬醋標識的星星火花,深色標題「小葵花家常菜譜」。
小葵花是女兒針對我的性格送給我的暱稱。
後來,女兒真的在那戶老外家的大灶臺上,靠這本家常菜譜小冊子,依葫蘆畫瓢,分別做出了紅燒肉、多味雞、糖醋魚以及涼拌青菜、餃子、餡餅等京味中餐,老外每每吃得盤空碟淨,還連連讚嘆中國菜餚很神奇,尤其那本小冊子很OK。甚至,大小聚會、節假日活動,他們都要請女兒展示她那我眼裡其實「二把刀」的廚藝。女兒回國前,索性把「小葵花食譜」留給了老外,那家人如獲至寶,稱謝不已。
這段歪打正著的經歷,是女兒對燒飯做菜、飲食文化產生興趣的開始,即便後來職場天南海北往來差旅,她也一直饒有興致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風情美味,時不時還自由發揮來點新鮮創意。
一本急就章的自製菜譜,漂洋過海,引來諸多「後續」,我百感交集。
(原標題:漂洋過海小菜譜)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