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

2020-11-20 騰訊網

文丨苦笑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用戲謔的口吻,肆意調侃並嘲笑著臺灣同胞的想像力。在如今的網際網路認知下,「臺灣偶像劇」似乎就是一場沙雕名場面的公開處刑。

▲你們不要再打了啦~

古早臺灣偶像組合Kone在雨中深情演繹的暴力美學,完美詮釋了陳慧琳在《不如跳舞》裡唱的那句:「用這個方式相處,沒人會覺得孤獨。」

畢竟打架的本質就是尬舞。

但打開2020年的百度「終極一班」系列貼吧,你會發現依然有人在磕CP、寫同人,他們都在懷念一去不回的汪東城。

Hàn那段隨臺灣偶像劇逝去的青春。

▲百度「終極一班2「貼吧

曾經輝煌的臺灣偶像劇

▲點開「臺灣偶像劇」百度詞條,糊臉就是《流星花園》的海報

就像提到AJ就得說說喬丹一樣,提到臺灣偶像劇就一定繞不開《流星花園》。在這之前,臺灣並沒有偶像劇這一說法。

2001年4月21日,由不知名組合F4主演的《流星花園》被佛系地放在深夜檔播出,因為實在是沒人認識他們。

顯然,臺灣的電視臺主管不具備大陸的鬥地主思維。他並沒有意識到,哪怕扔出的牌是四條三,那也是炸。

▲「如果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幹嘛。」——橙色頭巾男

這部劇一經播出就刷新了臺灣電視劇的收視紀錄,甚至包攬了大陸以及東南亞各國的收視冠軍。

彼時一直被《還珠》支配的大陸青年,哪受得了這種強烈的青春荷爾蒙。

有精品店的地方就有《流星花園》的海報,盜版光碟賣到脫銷。重慶的少男少女們不惜翻山越嶺,一起到北碚的道明寺去看「流星雨」。

▲我佛道明寺

甚至引起了廣電總局第一次出手,理由是「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

然而禁播除了讓盜版VCD從兩位數炒到三位數以外,並沒有降低這部劇的熱度,網吧裡除了《熱血傳奇》就是「陪你去看流星雨」。

《流星花園》讓F4火遍了整個亞洲,同時也摸索出一種「以劇造星」的臺灣流行偶像生產模式。

從此,偶像劇在臺灣成為正式劇種,臺灣偶像劇的黃金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臺灣的影視公司、電視臺開始腹瀉式產出純愛風格的偶像劇。據統計,至2005年臺灣青春偶像劇總量已突破100部。

其中就有你主動看過或者被動聽過的《惡作劇之吻》和《王子變青蛙》。

▲高冷學霸江直樹

前者高冷學霸X舔狗學渣的人設,以及女追男的套路為偶像劇提供了新玩法,直到2018年都還有網劇在效仿這種套路。

▲霸道總裁單均昊

後者憑藉在傳統純愛路線中摻雜商戰和家族情仇,讓劇情更加豐滿,在觀眾審美疲勞的情況下殺出一條血路,打破了之前《流星花園》的收視神話。

從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間,大陸平均每年引進臺劇16.3部,佔所有引進劇的19.7%。

斯文俊美賀軍翔,穩重憂鬱陳柏霖,陽光男孩阮經天,深情痞帥王大陸,沒有臺灣偶像劇就沒有這些爆款男明星。

2005年,90後青春期少男的一生之敵飛輪海橫空出世,為日後的「終(làn)極(weǐ)」宇宙埋下了伏筆。

▲這部劇的內核其實是世界和平

當時臺灣流傳著這樣一句狠話:「你可以沒看過《終極一班》,但絕不可以沒聽過《終極一班》。」

▲這個綠臉男人是整部劇的演技擔當

憑藉電玩式的死亡特效、日漫式的角色設定,和從勁舞團裡走出來的酷哥靚妹造型。《終極一班》把90後新新人類的非主流審美拿捏地死死的。

飛輪海的印花圖案,貼在了當時中小學生的書桌、課本、文具盒,甚至《快樂暑假》的封面上。

儘管如此,這部號稱臺灣偶像劇最強IP「終極」系列的開山之作,也沒能成為第二部《流星花園》。

同年,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武林外傳》裡的同福客棧,和《士兵突擊》裡的王寶強。收視冠軍《喬家大院》反向輸出臺灣,掀起了臺灣民眾赴大陸旅遊的熱潮。

▲「我想做傻子,傻子不傷心。」——許三多

從2009年開始,臺灣偶像劇開始走向下坡路。

大陸對於臺灣偶像劇的印象,最終停留在了2011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

這部豆瓣評分8.9的優質偶像劇,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和魔幻的平行時空設定。只是用主角從校服到婚紗的愛情故事拋出了一個問題:男女之間是否有真正的友誼?

過去大陸規定,合拍劇的港澳臺主創人員不能超過5人。如今,臺灣參與大陸電視電影製作不受數量限制;引進臺灣電視電影不受數量限制;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只是臺灣偶像劇,也和當初阻撓它的政策壁壘一起消失了。

一成不變的套路

把臺灣偶像劇薅禿了

早期臺灣偶像劇之所以能在大陸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主要有兩個原因:像網文一樣讓人上頭的劇情和領先大陸的人均GDP。

歪嘴戰神的爽文套路在2020年都能火,更不用說在二十一世紀初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匱乏的大陸了。

▲《籃球火》在2008年就暗示我們,羅志祥可以掌控時間

成功的套路總會引來無數跟風狗,臺灣偶像劇用固有模式造星的後果,就是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從而徹底失去興趣。

臺偶男一有三寶,帥氣、多金、面癱佬;臺偶女一有三絕,漂亮、勵志、傻白甜。

其中一定有一條優質舔狗,呸,舔狼式的男二和男一競爭女一;也一定會有一個融各種刁鑽茶藝於一體的頂級綠茶婊作為女二,就是不讓男一和女一修成正果。

然後男一女一開始必互看不爽,猶有殺父之仇,在經歷諸如摔跤、滑倒等無數匪夷所思的小意外後開始互生曖昧。

再經歷男二、女二製造的各種狗血八十一難後最終修成正果。

▲忘了他,我偷電動車養你

甚至連渲染情緒的方式,都一直沿用著《流星花園》中下雨+BGM的老套路。

這就是典型的薅羊毛只盯著一隻薅。

現在回過頭來看,即使算上臺灣偶像劇的黃金時代,也沒有幾部劇的製作水平能夠比得上2000年大陸拍攝的鬼畜版《西遊記》。

▲《西遊記後傳》裡的原片段

同樣看個爽,人民群眾為什麼不選擇製作更精良的韓劇呢?

況且大陸劇也不差,像《雍正王朝》《大宅門》《喬家大院》這種早期優質大陸劇,在臺灣偶像劇風靡大陸的時候就完成了反向文化輸出。

更不用說2012年的《甄嬛傳》,在臺灣復刻了當年《流星花園》在大陸掀起的狂潮。

▲時代變了,偶像劇

隨著網際網路神秘力量的出現,英劇、美劇、日劇甚至俄羅斯劇,又搶走了一批大陸觀眾。

從土味代名詞到徹底消亡

劇情無法再給觀眾帶來刺激,而早年間由於GDP領先,在畫面中展現出的現代化生活方式,也隨著大陸GDP的提高失去新鮮感。

原本看上去洋氣的臺灣偶像劇,瞬間不那麼洋氣了,甚至有些城鄉結合部的土氣。

▲2015《明若曉溪》,濾鏡都拯救不了的土味

可以說,2011年後的臺灣偶像劇儼然處在了看劇鄙視鏈的底端,只能吊打《白衣校花與大長腿》。

如果人民群眾喜歡看垃圾,那像這樣的垃圾我們有一打。

▲只要綠幕用得好,羅浮宮可以和巴黎鐵塔肩並肩

內容失去競爭力,而偶像劇造星又是一種高成本、高風險的博弈。

從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間,大陸平均每年引進臺劇16.3部,僅截止於2005年,臺灣偶像劇的數量就遠超100部。

這就意味著,即使在黃金時代,能通過偶像劇走紅的藝人也是少數,更多的是那些在無人問津的劇裡被淘汰的臺灣小鮮肉。

哪怕是邊拍邊播,藝人想要出道,也是建立在這部劇能完播的基礎上。偶像就這幾個偶像,如果觀眾硬是不喜歡,再怎麼調整包裝策略都沒用。

勉強完播不如及時止損。

在近幾年走紅的臺劇上,已經很難看到傳統偶像劇的身影。以《想見你》,除了愛情元素外,劇情基本和偶像劇扯不上什麼關係。

但它還是在網際網路上引發了所謂「臺灣偶像劇」復興的熱烈討論。

包括之前的《荼蘼》《我們與惡的距離》都不再是約定俗成的「臺灣偶像劇」,更像是披著青春偶像劇外衣的新興臺劇。

偶像練習生

壓死偶像劇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管是F4還是飛輪海,沒有偶像劇的成功就沒有他們日後的輝煌。

然鵝,時代變了。

如果說臺灣偶像劇是摸著石頭過河,那大陸從日韓搬來的練習生模式就是踩著別人扔的石頭過河。

練習生在出道前就通過O2O互動的方式培養了一批「黏性粉絲」。這批「黏性粉絲」不但為藝人帶來更多自然流量,甚至在藝人迎合粉絲喜好時,還會讓他們產生一種養成似的成就感。

我說易烊千璽就是一部分老粉看著長大的,沒毛病吧?

根據市場反饋靈活調整培養策略,實在掀不起風浪就及時止損。

吶,這就叫做容錯率。

到了網際網路造星時代,練習生直接精準出道,被欽定送到河對岸。

《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這些選秀綜藝,你就算沒看過也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這就是網際網路流量的可怕之處。

偶像高高在上的距離感已經成為過去式,「養成系」的偶像生產模式更貼合年輕一代的情感需求。

在一次次的投票、打榜、應援等活動中,粉絲的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對偶像的忠誠度就更高。最後能成功出道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有潛在的後浪可以收割。

不是每個藝人都要像你們的易烊千璽一樣優秀,就像有些明星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幹嘛的,但他就是有很高流量,以及異常兇狠的粉絲。

1、臺灣偶像劇發展史(2000-2010)。——重慶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田園

2、淺析臺灣偶像劇發展歷程。——南京大學 萬雅婷

3、大陸古裝劇在臺灣的收視表現及緣由解析。——中央電視臺海外傳播中心 徐蘭梅

4、「嘲笑」即禮遇:偶像「出圈」的傳播研究,基於洛文塔爾社會學心理學接受理論的分析視角——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郭沛沛

5、歷史進程中的臺灣偶像。——X博士

6、你哭著對我說,臺灣偶像劇都是騙人的。——看客inSight

- END -

相關焦點

  • 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虎嗅網
    和那段隨臺灣偶像劇逝去的青春。《流星花園》讓F4火遍了整個亞洲,同時也摸索出一種「以劇造星」的臺灣流行偶像生產模式。從此,偶像劇在臺灣成為正式劇種,臺灣偶像劇的黃金時代正式拉開序幕。臺灣的影視公司、電視臺開始腹瀉式產出純愛風格的偶像劇。據統計,至2005年臺灣青春偶像劇總量已突破100部。其中就有你主動看過或者被動聽過的《惡作劇之吻》和《王子變青蛙》。
  • 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為何只留下「你們不要再打了」的搞笑梗?
    20年前,一部《流星花園》開啟了臺灣偶像劇的黃金時期,隨後諸如《終極一班》、《公主小妹》、《惡作劇之吻》等諸多優秀的作品將臺灣偶像劇推上了時代的巔峰,捧紅了諸如F4、明道、飛輪海、陳喬恩等一眾優質的臺灣偶像。然而近年來,曾經我們追過的臺灣偶像劇,為何一去不復返?
  • 早期的臺灣偶像劇可謂是部部經典,如今全不行了,竟是誰殺死了臺灣...
    Hàn那段隨臺灣偶像劇逝去的青春。 曾經輝煌的臺灣偶像劇 《流星花園》讓F4火遍了整個亞洲,同時也摸索出一種「以劇造星」的臺灣流行偶像生產模式。 從此,偶像劇在臺灣成為正式劇種,臺灣偶像劇的黃金時代正式拉開序幕。 臺灣的影視公司、電視臺開始腹瀉式產出純愛風格的偶像劇。據統計,至2005年臺灣青春偶像劇總量已突破100部。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臺灣偶像劇,為何一去不復返?
    然而近年來,曾經我們追過的臺灣偶像劇,為何一去不復返?臺灣偶像劇唯一留存在人們腦海中的也就是一些像「你們不要再打了」之類的搞笑梗。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曾經統治了一個時代的偶像劇走向了沒落,是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
  • 臺灣偶像劇十八年
    同年,《惡作劇之吻》橫空出世,成為漫改偶像劇的巔峰之作,林依晨走紅。至此,臺灣偶像劇基本都是走的漫改道路。劇中人物基本是永遠無需關心生存,每天只需要靠談戀愛就能吃的好,過得好。這種童話言情風被大量模仿。
  • 臺灣偶像劇真的衰落了嗎?大陸偶像劇真的崛起了嗎?
    2000年初,像如今的韓劇一般,最熱火朝天的莫過於臺灣偶像劇了。
  • 臺灣偶像劇編年史
    藍正龍真的不適合偶像劇,他放不開,他已經被王小棣老師調教出「認真」在眉宇中,所以電視劇裡面只有帶有強烈釋放情感的角色他才會拍出味道。 2001年12月  三立《燻衣草》許紹洋、陳怡蓉、林韋君、 原來三立第一部偶像劇就是「薰衣草」,當年我守在網吧一個晚上,又哭又笑(...誰沒有過去),覺得好看極了。
  • 臺灣導演都來內地拍偶像劇了?
    臺灣偶像劇自2000年《麻辣鮮師》起已發展了18年,期間誕生了50餘部經典之作。之所以稱之為「經典」,不僅僅是因為觀眾的「百刷不厭」,更是因臺灣偶像劇用屢試不爽的「富家子弟戀上貧窮女」的愛情故事,打磨出了一套只屬於臺偶的劇本模式。筆者整理了臺灣偶像劇在這18年裡產出的50餘部愛情劇,滿滿回憶殺。
  • 曾經被臺灣偶像劇統治的我們,臺灣偶像劇年冠我全都看過!
    如今中國大陸的電視劇已經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了,破案劇、古裝劇還是偶像劇,其實如今內地劇都拍得很好了,而且很多電視劇還會賣版權放到其他國家去放,但曾幾何時,我們內地的電視劇是不怎麼受歡迎的,反而是臺灣偶像劇,在內地很火。
  • 臺灣偶像劇為什麼式微?
    但是不可否認,臺灣偶像劇是很多人的青春記憶。本期主咖陳喬恩出場時的BGM一響起,就讓人回想起曾經租碟看劇的日子。 從2001到2011的十年,是臺灣偶像劇輝煌燦爛的黃金時代,臺偶經歷了興起—發展—繁榮—衰落的完整生命周期。臺灣偶像劇的風靡,要從一部《流星花園》說起。
  • 臺灣偶像劇為什麼涼了?
    答案是「你們不要再打了」,這句臺詞出自臺灣偶像劇《紫禁之巔》,裡邊有古早偶像組合Kone和5566。這兩個組合也是臺灣偶像劇得一大迷惑,明明長得此「顏」差矣,卻頻頻在各種偶像劇中飾演高富帥。即曾風靡一時,為許多少男少女構建心中的粉紅泡泡的臺灣偶像劇,為什麼成了如今公開處刑的沙雕名場面。如果想要搞懂這個問題,先得了解一下臺灣偶像劇的發展史。
  • 臺灣必看十大偶像劇有哪些 臺灣經典偶像劇排行榜前十名
    在韓劇大熱之前,霸佔我們熒幕的一直是臺灣的偶像劇,還記得當初瘋狂追劇的歲月嗎?下面就來盤點下那些經典的臺灣偶像劇。》  第十名 《下一站幸福》臺灣經典偶像劇排行榜前十名第一名 《流星花園》  也是臺灣偶像劇的標杆了,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雖然劇情狗血,故事老套,但是劇中的主演無論演技還是顏值都在線的,故事梗概:杉菜,一介平凡女子,帶著父母要她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夢想來到這裡,好友李真不小心惱怒了
  • 臺灣偶像劇才是最強回憶殺!
    2001年臺灣華視播出《流星花園》。其改編於神尾葉子的漫畫原著《花樣男子》,由F4、徐熙媛等主演。這部偶像劇,風靡臺灣大陸等地,且紅遍了亞洲。《流星花園》的意義絕不僅僅是「紅了」這麼簡單,而是開啟了「臺灣偶像劇」產業的黃金時代。《流星花園》的出現為臺灣偶像劇定下了基調,臺灣電視劇也由瓊瑤領銜的言情時代進入到柴智屏、陳玉珊主導的偶像時代。
  • 【關注】臺灣偶像劇20年的「破」與「立」
    李與黃之間無法區分的誰先愛上誰,在魔比斯環無限循環設定下,不斷穿越、不斷拯救、不斷付出的劇情,讓這部豆瓣9.2的神劇,大結局當晚直接讓愛奇藝出現了不堪流量重負的宕機。經歷了2001年到2011年黃金十年的諸多高光時刻,以及2011年後的逐漸沒落,近兩年以《想見你》為代表的臺灣偶像劇的爆紅是機緣巧合?還是象徵著臺灣偶像劇的二度崛起呢?
  • 專訪|陳芷涵:臺灣偶像劇的沒落是因為自廢武功
    2001年《流星花園》播出後,在一代人心裡,臺灣電視劇幾乎等同於偶像劇,臺灣偶像劇也進入難以複製的黃金十年。「電視臺經營得很辛苦,老闆發現偶像劇銷往海外很賺錢後,就在選演員之前要先問中國大陸喜歡誰,韓國喜歡誰,日本喜歡誰。變成每一部戲的長相組合就那些人在演,對我來說就沒意思了,不好玩了。」但情況即便不樂觀,從去年開始上線的「植劇場」系列大刀闊斧改革原本膩膩歪歪的臺劇風格,創意大膽,卻出乎意料獲得好評。
  • 臺灣偶像劇才是最強回憶殺
    因為陪伴他們成長的除了光怪陸離的香港電影之外,還有內地的歷史正劇、香港TVB的武俠劇、臺灣的偶像劇。其中,臺灣的偶像劇更是許多少女心中的粉紅泡泡,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偶像劇鼻祖《流星花園》。2001年《流星花園》的出現為臺灣偶像劇定下了基調,臺灣電視劇也由瓊瑤領銜的言情時代進入到柴智屏、陳玉珊主導的偶像時代。劇中鳳梨頭的傲嬌男孩道明寺、等離子燙的夜店咖美作、格子衫的文藝風流男西門、備胎鼻祖的憂鬱王子花澤類以及「綠茶婊」杉菜構成了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 回憶殺之那些暴露年齡的臺灣偶像劇
    80、90長大的一代,想必年少時人手都有一部追得死去活來的臺灣偶像劇。
  • 臺灣偶像劇,就這樣無痛式沒落【臺劇新報】
    曾經是臺灣電視劇的榮光與面子的偶像劇,早就已經千瘡百孔到難以為繼的地步了,不信,看收視率排行就好啦
  • 臺灣偶像劇,走過輝煌,走向沒落!
    這些明星,將來撐起了臺灣偶像劇的半壁江山。《流星花園》《流星花園》,改編於神尾葉子的漫畫原著《花樣男子》(又譯為《流星花園》),由男子團體F4、徐熙媛等主演。這部偶像劇,風靡臺灣大陸等地。憑藉此劇,F4組合從默默無聞,到火遍大陸和臺灣,那個年代有多少小夥伴嘴裡哼著「流星雨」,討論著道明寺和花澤類呢?
  • 大陸偶像劇簡史,誰的青春誰做夢
    文化產業評論:對於很多人來說,大陸最好的偶像劇存在於那些不知偶像劇為何物的年代,但回頭想想,卻也沒幾個有勇氣再重溫一遍。事實是,偶像劇只存在於相信偶像時,大陸式的偶像劇仍在,且正朝著日韓、臺灣風格飛速地邁進。雖然整體與日韓的當下水平還有一段距離,但在這個「是中國人就轉起來」的時代,支持國貨也成了它的制勝法寶之一。所以,你可以不愛現在的大陸偶像劇,也可以吐槽現在的大陸偶像劇,但歸根結底,誰的青春誰做主,成長中的夢只有成長中的人才會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