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021春夏上海時裝周以「永續T臺」為主題,在上海盛大開幕。秀場上,各大時尚品牌紛紛登上T臺,展示著新時代的中國設計之力。
其中格外令人眼前一亮的,是30多套與貴南藏繡跨界合作的高級定製服飾。
貴南藏繡,又稱貴南針線,是貴南地區藏、漢等民族婦女以藏族裝飾圖案為主要內容的傳統刺繡技藝,過去主要用於民族服飾上,深藏於農家大院。
2012年,貴南藏繡被列為青海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春夏一季,密扇 MUKZIN以「嘉瓏」這兼具神秘氣質與傳承精神的藏族文化意向為靈感,將原本深藏於「藏繡之鄉」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南藏繡,通過時裝周平臺推向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上海時裝周上貴南藏繡的驚豔亮相,並非傳統非遺與時尚產業的初見與偶然碰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時尚設計師、時尚品牌開始關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古老的工藝與面料中尋找靈感,將其融入到時裝設計之中,並推上發布會、時裝周等國際化舞臺。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
作為燕京八絕之首,花絲鑲嵌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以真金白銀為原料,珠寶玉石做點綴,精美絕倫又極其高貴奢華,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被譽為皇家的「高級定製」。
2008年6月,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巴黎時裝周上,萃華通過解構文化價值、傳承非遺花絲等純手工工藝和創新時尚設計,創意融合敦煌壁畫中的圖案、色彩等元素,研發了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敦煌秘境·絲韻」系列珠寶新品。
在巴黎時裝周的秀場,沿襲千年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及鏨刻工藝被推向世界,在萬眾矚目中綻放出了民族之美。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在甘肅東鄉,代代傳承的繡娘們以勤樸的古風與精巧的刺繡,詮釋著生活的熱情。在她們的一針一線之下,東鄉刺繡,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散發出獨特的韻味與光輝。
10月25日的2021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中國著名設計師張肇達與「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公益品牌攜手,共同演繹了一場全新的民族文化公益時裝大秀。
公益秀將東鄉繡娘的傳統繡片與現代感的電腦車花、針織提花等相結合,呈現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民族化與時尚化的碰撞。
以時尚秀臺為媒,非遺再度被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彝族(撒尼)刺繡也叫「撒尼十字繡」,彝語稱為「拿窩」,是一種民間刺繡藝術。
彝繡針腳細密,工藝精湛,圖案構思巧妙,組織勻稱,色彩明麗,充分顯露出撒尼人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帶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2008年6月7日,彝族刺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4月3日,設計師吉承帶著JI CHENG萬物本源染坊系列登陸上海時裝周。
這場名為「萬物本源」的大秀,源於中國知名設計師吉承聯合手雲南楚雄的非遺技藝,和彝族繡娘一起,將時裝和非遺文化有機結合,用兼備民族性和時髦性的時裝,打造了一場傳統與現代的沉浸式大秀。
名為「萬物本源」的大秀,在保持傳承彝族刺繡傳統元素風格的基礎上,將傳統民族文化藝術與時尚載體相結合,跨界展示了彝繡藝術魅力,開創了傳統非遺時尚化、國際化的新嘗試。
當越來越多的傳統非遺以嶄新的時尚面孔湧入當代視野,我們可以發現,時尚X非遺流行的背後,其實是「國潮」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全面崛起與復興。
據統計,目前我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過200萬,產業總規模超過10億元,在某電商平臺上,與「新國貨」相關的關鍵字累計搜索量更是超過126億次。
在這股洶湧的潮流背後,離不開非遺傳承人、時尚產業以及相關機構對「國貨」「傳統文化」「老底子」「新時尚」的關注。
而其中自然也不乏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的身影。
2019年10月19日,由中國頂尖婚尚全媒體《時尚新娘COSMOBride》傾力打造的幸福產業年度盛事ICH·時尚致愛盛典在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盛大舉行,時尚產業也是園區在未來發展戰略中的重點產業。
依託國際非遺博覽園的酒店及場地優勢與時尚新娘豐富婚尚資源,接下來時尚新娘將入駐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創意產業園,中國嫁衣大秀等項目也將陸續入駐,共同打造國際婚尚產業中心。
園區將通過與設計師品牌合作、跨界婚尚以及落地婚拍基地實現時尚消費業態的植入,讓園區能夠滿足更多個性化消費需求,在年輕的時尚領域煥發生機。
未來,在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的豐沃土壤之上,還將生長出哪些時尚新機?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