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裡風霜,風霜撲面幹······」
2020年五月,當人們在家裡打開電腦或手機,觀看《倩女幽魂:人間情》。伴隨著空靈幽遠的主題曲響起,很多人都仿佛回到了,自己第一次看王祖賢、張國榮版《倩女幽魂》的年華。
然而,不知不覺間,距離87版《倩女幽魂》首映,已經過去33年了。曾經年少不知愁的孩子們,現在已經扛起了生活和家庭的重擔,品嘗到了人世的酸甜苦辣鹹。
有多少長大的成年人,在人前悄然藏起苦和淚。只在夜深人靜時,才敢疲憊和傷悲。
五月網播的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就敏銳地捕捉到了,我們偷偷藏起的這一絲微妙情緒。
電影《人間情》翻拍自87版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的導演和編劇,在保留87版精華的基礎上,用一種更加積極和舒爽的方式,為我們重新詮釋了《倩女幽魂》這個故事。
善良書生寧採臣與美豔妖精聶小倩相識、相知,相戀。然而小倩被樹妖姥姥所控制,即將被迫嫁給黑山老妖。俠士燕赤霞,被寧採臣和聶小倩之間的真情感動,決定仗義相助。
和舊版的《倩女幽魂》相比,《人間情》的劇情主線沒有變。但是新版的《人間情》,賦予了人物角色更加深刻的寓意。
與其說,《人間情》是聶小倩、寧採臣、燕赤霞的傳奇故事。不如說,這是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可能經歷或目睹過的人生。
聶小倩、燕赤霞、寧採臣三個人所代表的,是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狀態。
聶小倩,一念地獄,一念天堂,由黑暗走向光明的救贖
舊版電影的聶小倩,是一個始終心懷善良的鬼魅。而《人間情》版的聶小倩,剛出場的時候,卻是一個墮落且黑化的女妖。
小倩熟練地利用美貌,蠱惑著道德有缺陷的男人。殺人如麻的她,並沒有對那些登徒子,有絲毫不忍。
聶小倩,在這裡,一方面是真的被姥姥控制。另一方面,則是她在明知道沒有希望後的沉淪。她知惡行惡,為虎作倀。然而,人墮落得越徹底,拯救才顯得越彌足珍貴。
寧採臣在蘭若寺夜遇聶小倩。面對小倩的百般蠱惑和試探,寧採臣雖心生愛慕,但還是選擇尊重小倩,不敢越雷池一步。
正是寧採臣的這份善良堅守,打動了身在歧路的聶小倩。
一念之間,本來打算害寧採臣的聶小倩,忽然下不去手了。寧採臣的真心和真情,在那一瞬間,喚醒了的聶小倩的善念。
在佛學文化中,有一個經典的概念,叫做「一念生淨信」。「一念生淨信」,即一念之間產生了純淨善良的信心,亦即頓悟。
《金剛經》裡,也提到:「迷則眾生,悟則菩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小倩在一瞬間,被寧採臣的真心和真情喚醒了善念,進而頓悟。
而她在頓悟引導下的行動——捨身幫助燕赤霞除妖,也為自己帶來了重新輪迴做人的機會。
迎接她的,將是能夠坦坦蕩蕩走在陽光下的新生。
在這裡,真心和真情,是讓人喚醒善意,泅渡苦海的良藥。
燕赤霞,小我避世,掩耳盜鈴,帶著消極色彩的自我放逐
聶小倩有幸能遇到救贖她的善良君子。但並不是人人都有聶小倩這麼好的運氣。
比如電影中的燕赤霞。他當官多年,見識了古代亂世官場裡的魑魅魍魎,最後對這個世界絕望。他認為,人心比妖怪可怕。於是他躲進了妖怪橫行的蘭若寺。
在電影中,燕赤霞勸寧採臣:「世道這麼亂,兩眼一閉,多清淨······臭書生,天道無情,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我就是因為看清了這個道理,才躲在蘭若寺。能躲一時是一時啊。」
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燕赤霞或許嘗試改變過,但最終發現自己的努力,只不過是螳臂擋車,一切徒勞。
在見多了亂世的陰暗面和遭受過命運的一萬點暴擊後,他開始認命,開始逃避。燕赤霞把自己放逐到了鬼怪世界,蘭若寺中。
在古希臘戲劇裡,也有一個在抗爭命運中慘敗,進而認命,自我放逐的悲劇人物。他就是俄狄浦斯王。無獨有偶,《人間情》裡的燕赤霞與俄狄浦斯王,具有相似性。
燕赤霞是「躲到蘭若寺,兩眼一閉,圖清淨」。而俄狄浦斯王,抗爭命運無果後,選擇自毀雙目,當個瞎子,再也不要看見這個混亂的世界。
然而,無論是燕赤霞的躲避,還是俄狄浦斯王的自毀雙目,都只是掩耳盜鈴而已。
他們自我安慰,蒙上眼睛不去看,仿佛世間醜惡就真的不存在一樣。其實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在電影裡,與燕赤霞的態度相反,積極入世的寧採臣,又為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思考。
寧採臣,大我入世,為國為民,以身證道
寧採臣剛出場時的世道,戾氣撲面,人人相騙,處處一片混亂。一襲粗布白衣的寧採臣,在這裡顯得格格不入。
粗布白衣代表著無垢無染、純良、正直的品格。寧採臣的靈魂也是非常純碎的,用姥姥的話說,就是「身上有百年難得一見的純陽精氣」。
寧採臣,是青年熱血和正氣的代表。面對燕赤霞「能躲則躲」的消極觀念,他大吼:「你能逃得了一時,你逃得了一世嗎?終日逃避,和死了有什麼分別啊!」
面對惡劣的亂世,他選擇迎難直上,積極入世,去改變這個世道。
「這妖是捉不完的,我要考取功名,做一個好官。讓這世上,再無冤死之人。這才是真正的人間正道。」這是寧採臣,心中堅守並努力踐行的道義。
千年之前,在人人自危的亂世裡,也有著一位讀書人,試圖以身證道,去改變這個世界。他就是聖人孔子。
禮崩樂壞的時代,孔子為了心中的道義和理想,奔波一生,卻接連慘遭打擊。甚至他去問路,都慘遭嘲諷奚落,被人當傻瓜。
然而在他死後的千年中,在一代代弟子的努力下,大道得以推行。
《人間情》裡,寧採臣經世致用的志向,也帶著幾分讀書人理想主義的影子。寧採臣也有著一個樸素的願望,他希望多年以後的世道,不再如此涼薄。
寧採臣的身上,帶著古往今來的讀書人,大我的情懷。他們苦讀先賢之書,積極入世,用赤膽忠心,以身證道,還世間一個朗朗的乾坤。
正是這種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讓這個世道不再涼薄。
從聶小倩、燕赤霞、寧採臣所代表的人生路裡,我們能借鑑到哪些改變自我的做法?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電影《人間情》中,人物背後的深層含義。聶小倩、燕赤霞、寧採臣,代表的分別是,由惡向善的覺醒,小我的棄世逃避,大我的兼濟天下。
而他們的人生狀態,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如何改變自我的啟示。
第一,當處於困境時,我們要用真心和真情,喚醒自己的善念,找到支撐自己繼續拼搏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聶小倩被樹妖姥姥逼迫控制,在現實中,很多人被壓力逼迫著前行。
有的人,受生存所迫,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說著違心的話。有的人,因為各種牽制和羈絆,被困在一段錯誤的人事關係當中,無法解脫。
可是,就像身在地獄的聶小倩,被真情和真心喚醒一樣。真心和真情,也是能將我們從一段渾渾噩噩的日子裡,喚醒的鑰匙。
現實不是愛情電影,也許我們沒有聶小倩那麼幸運,一下子就遇到特別善良正直的寧採臣。
但我們,可以從今天開始,常懷感恩之心,去想一下,自己生命中那些溫暖的瞬間。這個小事,甚至可以小到媽媽為你做的一碗麵。
正是這份真情帶來的頓悟、力量和責任感,給與我們繼續拼搏下去的希望,助我們泅渡人生的苦海。
第二,我們要在每日的自省和修行中精進,面對挫折和人性的陰暗面,迎難而上,力破萬難
很多人覺得,燕赤霞那樣對現實失望,就避世隱居的逃離方式很抽象,在現代社會不太可能。
但是,現代人有著各種各樣逃避現實的方法。網路遊戲、瑪麗蘇(傑克蘇)小說,短視頻。
只要是可以讓人忘記複雜的人事關係和難纏的工作的,各種方式,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做不到。
這些娛樂方式本身是沒有害的,真正想成長的人,就是在網上,也可以去深度學習。有害的,是人們逃避問題,沉迷虛擬世界的心。
作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楚世界的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對我們來說,很多時候,難的不是自以為舉世皆濁我獨清。難的是,我們能在認清楚世道的涼薄和人性的陰暗面後,還願意面對這個世界,並且嘗試往積極的方向去改變。
能否披荊斬棘,迎難而上,這就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分水嶺。
古往今來,動心忍性,邁過這道坎的人,都達到了第三種境界,小有所成。
第三,當達到一定的成就後,兼濟天下,為國為民做貢獻
在《人間情》裡,寧採臣努力讀書考取功名,並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他是為了改變這個涼薄的世道,讓這世上不再有含冤枉死的苦命人。
寧採臣當官後,在他的努力下,人們安居樂業,市井一片繁榮。這和電影剛開場時,街上人們的打砸搶、坑蒙拐騙形成鮮明對比。
當自己擁有了一定的力量後,竭力報國,這也是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心中的崇高理想。
理想是豐滿的,然而現實是艱難又骨感的。或許對我們來說,多數處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自我掙扎中。
我們目前做不出英雄的豐功偉業,高大奉獻。但我們卻可以努力做到,認清楚自己所處的現實狀況和現有的牌面資源。
我們可以在自己現有的人生裡,踐行著心中的道義,把一切認認真真做到極致。想改變人生和世界,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我們可以在每日的修行中不斷精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正像新版《人間情》片尾曲裡唱的那樣:「人生路,快樂少年郎。在那崎嶇,崎嶇中看陽光。」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常存不墜青雲之志,永懷少年熱血丹心。當機遇來臨的時候,我們才能有朝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實現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