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
可我媽心裡的房子永久蓋不起來,
三十二年守著廢墟過日子。」
《唐山大地震》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由導演馮小剛執導,由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和陳瑾等聯袂出演的一部懷舊之作,並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影片以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為故事背景,母親元妮在地震中失去丈夫後,又不得不面對女兒方登和兒子方達同時被壓在水泥板下且只能救一個人的兩難境地,最終她選擇救下了兒子方達,並在震後獨自撫養方達成人。而劫後餘生的方登則被解放軍所救,由解放軍王德清夫婦撫養長大。
然而命運弄人,在32年後的汶川大地震中,方登方達兩姐弟於救援中重逢相認,最後親人相逢,歡聚一堂,一家人的生命軌跡也終於又走到了一起。
整篇電影看下來,其中讓人熱淚盈眶的畫面有很多,但光光覺得徐帆飾演的元妮打動人心的畫面要更多一些,比如失去丈夫後嘶聲竭力怒罵老天爺的妻子元妮;在救閨女還是救兒子的選擇中苦苦掙扎的母親元妮;在震後的32年裡,苦苦思念丈夫和閨女的元妮、在與方登相認前一直活在愧疚之中的元妮……
有人說元妮是重男輕女而選擇了在最初救兒子而不是救閨女;也有人說在那個時代的母親重男輕女是正常的,我們不能以現在人的目光去看待那位母親,並給她定罪。
其實在光光看來,在電影的開頭,當元妮把家中唯一的一個西紅柿給方達吃卻哄方登說明天再給她買的時候,就已經為後來元妮選擇救弟弟而不救姐姐作了暗示。
也正是因為元妮既覺得自己救兒子的選擇沒錯,但又在往後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對閨女表示愧疚和無法原諒自己的這種矛盾,才更好的展示了那一代人的人性與道德問題。
而在電影的尾聲——元妮與方登相認時,靈臺上供著洗乾淨的西紅柿,元妮給方登下跪道歉,對方登說的那些話:「你是從哪冒出來的。這麼些年,你怎麼就不給我個信兒呢?我還以為你和你爸在一塊呢」,「我惦了你們32年,你們怎麼不理我呢?」……
此外,方達還告訴方登,從小學到高中,每年元妮都買兩份課本——一份給方達讀書,一份放在方登的墓碑下。
過往種種怨恨,此時此刻在方登心中似乎都消失殆盡了,她只能抱著自己32年未相認的母親痛哭流涕,並選擇原諒與釋懷。
正如微博上的評語所言:
「經歷過當年地震的不少老人總會打開話匣子,向後輩們講述地震時的故事,因為即使是城市的變遷也無法抹去他們傷痛的記憶。」
這部電影充分表達了很多過往之人的複雜情感,但光光覺得其中還是存在一些差強人意的地方,有些情節敘述並不連貫——比如影片中直接交代了方登在汶川認出方達這一結果,卻並沒有解釋多年未見且心懷芥蒂的姐弟倆相認的合理契機,從而帶給觀眾一種不自然的突兀感。
不過就總體而言,整部電影確實是非常觸動人心的。細細斟酌,甚至會發現更多寶藏細節。那麼,光光的這份感觸是否也傳達給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