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化視覺的「餘震」—《唐山大地震》

2020-09-10 Great蝸牛9號

最近疫情期間,在家裡看了許多災難電影,感受一下災難的恐懼,在我看完唐山大地震,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劫後重生的生活令我們產生很大的共鳴。

1976年7月27日晚上,唐山地區爆發了7.8級的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災難中的人民,親眼看著自己的家園在地震中摧毀,也摧毀了無數人的心。

2010年《唐山大地震》在萬眾期待中上映,期望能夠回顧這段悲痛的歷史。這部影片只有不到4分鐘的地震場面,卻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呢?

劫後餘生的女主角

《唐山大地震》最主要的不是視覺效果,更多偏向於人們的情感衝擊,情感更能觸動人們的心弦。這部影片以故事的方式描繪出了災難的殘酷以及災難中人性的抗爭。

影片傾力地表現的是災難發生之後的離合,也正如《唐山大地震》的陳述:強震23秒,餘震32年。著力刻畫個體心靈的「餘震」與親情的重建,滲透出一種自我救贖的文化。

影片中弱化了英雄情節,強化了受難者的自我救贖精神,我們在影片中更多的是以平民化的視覺來感受餘震後的重生,餘震後的救贖,因為受難者中大多數是平民百姓,而我們也是平民百姓,觸發共鳴的本身就是平民百姓。

我們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與命運鬥爭的普通人身上,讓觀眾與受災者親臨其境,感受他們的痛苦,觸發觀眾的共鳴,這就是在完成普通人自我救贖,崇尚著現實主義的影片,也讓人們能夠在餘震後通過自我去救贖。

在地震來臨的時候,無數命如螻蟻的普通人都無法反抗,更沒有所謂的英雄能夠及時實施救援,所有人都只能經歷受難的過程,「沒有了,才知道什麼是沒有了。」

這仿佛是李元妮的感悟,表現出地震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殘酷的是內心的絕望,而自我的救贖精神在影片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活下去才是開始」弟弟方達斷臂卻依然與命運鬥爭,從來沒放棄過自己,自強自立,而李元妮一生都在守候與懺悔。

沒有英雄的影片,更能觸發共鳴,讓我們能夠把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個體形象上,這是一種很獨特的寫法,留下了人們對生命,死亡以及救贖無數思考與探討。

方達斷臂後,上學

影片中大多數是以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來做陳述,講述災難後的人心,許多平凡的故事都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李元妮的災後救贖,她每時每刻都活在一個錯誤的選擇陰影中,拒絕別人帶走方達,拒絕再婚,拒絕搬新家等等,仿佛她永遠也不能原諒自己,她也永遠活在充滿愧疚的人生裡頭。

影片以平民化的視覺來講述地震帶來的傷害,弟弟方達對姐姐說: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可我媽的心裡的房子卻永遠蓋不起來,32年守著廢墟過日子。

這句話瞄準了觀眾的痛處,成功地突出了飽受災難的人們心靈救贖。影片讓我們感受到生在危急關頭的渺小和在大愛之中的磅礴,災難後的重生,依然懷瑞著夢想努力前行。

無論是餘震重生後的人,還是疫情過後的我們,都希望活著的人要好好活著,為了那些已經沉睡的人......

相關焦點

  • 《餘震》比《唐山大地震》殘酷
    與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感動」不同,原著《餘震》裡更多的是殘酷的現實以及苦難背後的反思。對張翎本人的寫作來說,「小說不是為悅人耳目而寫。」  一如既往的「大歷史、小人物」  2006年7月末,一場大雨將飛往多倫多的班機困在了北京機場,卻讓張翎邂逅了「唐山大地震」—機場書店裡一本灰色封皮的《唐山大地震親歷記》讓她猛然想起,那天是三十周年紀念日。「我雖然沒有經歷地震,也不是唐山人,但對災難之後人們經受的疼痛非常關切。」回憶當初,張翎覺得是冥冥中一隻手將她推了過去。
  • 為何44年後唐山大地震仍有餘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舉行的地震情況通報會介紹,古冶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且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可能會持續上百年。為何唐山大地震已過去44年,還會有餘震?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據悉,古冶區位於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的破裂帶上,此次古冶5.1級地震也發生在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區內。
  • 為啥1976年唐山大地震現在還有餘震?專家解釋
    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12日下午,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前述地震專家介紹,對於餘震的判斷,主要是看震中地區是不是發生在原來地震的地震帶上,而且震級小於主震震級。
  • 44年前唐山大地震為何至今還有餘震?專家解讀
    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12日下午,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 44年前唐山大地震為什麼會有餘震?專家口譯
    釋新聞專家解讀: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 7月12日6時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同一天,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餘震。
  • 地震專家:唐山5.1級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 短期內再次發生...
    央廣網北京7月12日消息(記者朱宏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分析,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短期內再次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組織專家對此次地震活動進行專題研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研究員孟令媛分析認為:「這次地震發震的斷層就是在唐山斷裂和灤縣樂亭斷裂的交匯附近。我們分析這次地震是發生在1976年唐山7.8級地震餘震區裡面。實際上就是餘震區的一次正常的強餘震起伏活動。」孟令媛表示,根據目前的觀測資料和震例分析,短期內老震區再次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 為啥44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現在還有餘震?專家:地震斷層長期活動
    來源 | 綜合央視、新華社、廣州日報報導記者 | 易思含7 月 12 日," 唐山地震 " 又登上了熱門話題榜,令人意外的是,這次引起關注的地震是 1976 年唐山 7.8 級地震的一次餘震。繼當天早上 6 時 38 分的 5.1 級地震後,緊接著是 30 多次不同程度的餘震。
  • 電影《唐山大地震》:還有多少人沉浸在「餘震」中,不曾治癒呢?
    對於唐山大地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一場巨大的災難所帶來的痛是難以想的。當時唐山大地震僅僅維持了23秒的時間,但是在這23秒中,所有的房屋變成了廢墟,千千萬萬的家庭在面臨著生離死別。23秒的地震過去了32年的時間,他們依舊無法和自己「和解」,依舊無法和過去的經歷「釋懷」。同一個故事,從不同的視覺來看,「餘震」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截然不同的。
  • 專家解讀:唐山本次地震屬1976年地震餘震
    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 (孟植良)「此次唐山古冶5.1級地震屬於唐山老震區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活動,」今天下午,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傑在情況通報會上表示,「短期內老震區再次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不大。」
  • 時隔16045天,唐山大地震再次發生餘震,餘震為什麼會持續如此之久?
    近日,媒體報導稱,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周邊地區均有震感。針對此次地震,北京市地震局宣稱: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7.8級地震餘震。而唐山近日發生的地震距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已經過去了16045天,為何此次地震仍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呢?
  • 願歲月靜好,時隔44年,為何唐山大地震的餘震仍在?
    來源網絡消息說,此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要知道唐山大地震距離今天已經過去了44年了。那麼,為什麼這次餘震44年之後才到來呢?一般來說,餘震活動持續時間和地震構造加載速率相關,加載速率越快,餘震衰減越快,板塊邊界附近發生的地震加載速率很快。而唐山地區位於大陸東部,這裡的加載速率會比大陸西部的加載速率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餘震持續時間也非常長。
  • 唐山大地震40餘年以後,為什麼還會出現5級餘震?
    #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治區發生5.1級大地震。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這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一個正常的起伏。雖然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但是當時震級比較大,再加上唐山本身的地質構造,結果造成了餘震起伏」。還有網友調侃:難道,這就是反 射 弧 嗎?原諒小編看到「反射弧」這句話,笑出了聲兒。
  • 河北唐山發生5.1級地震,屬1976年大地震的餘震
    7月12日6時38分,河北唐山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並與7時02分又再次發生2.2級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表示,此次地震為中等地震。記者採訪唐山市應急管理局方面得知,這次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一個正常的起伏。
  • 1976年的餘震到今天?唐山地震要更注意這一點
    唐山5.1級地震已過去數天,但看到這晃動的畫面,森森還是在心裡捏了一把汗。最新官方消息也說了,此次發生的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中國地震局地震專家認為,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而餘震發生的原因是——唐山的地勢結構以及人為建築等造成的起伏。
  • 《唐山大地震》震撼人心的不是災難,是迴蕩在心中的「餘震」
    這部電影改編自張翎小說《餘震》,當年獲得了很好的票房,在當時創造了中國內地電影最高票房新紀錄。電影講述中國76年的唐山7.8級地震,在緊迫關頭母親選擇舍姐救弟,但姐姐並沒有在這場天災中喪生被解放軍收養長大,三十多年後一家人終於相認,用這一家的故事來映照當年的災難回憶。
  • 唐山大地震死亡數據 - CSDN
    而就在不久前,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餘震。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竟還有餘震!(唐山大地震數據可視化)三、唐山大地震數據可視分析通過數據可視化,我們可以發現唐山大地震及其餘震分布的一些規律和特徵:
  • 唐山大地震:幕後你不知道的故事。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唐山大地震》幕後冷知識:1.拍地震戲份不需要雨水,但是天公不作美,拍攝時遇到連續的雨天,劇組只能等,因為劇組拍攝租用了英國昂貴的機器,一天的租金是三萬多,所以因為下雨導致二十多萬元打了水漂。2.影片中有一場燒紙的戲,是地震十年以後,大街小巷都在燒紙祭奠家中失去的親人。這場戲劇組請了很多唐山的群眾演員,整條巷子裡頭一片哭聲。
  • 唐山大地震:幕後你不知道的故事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
  • 回顧史上最大一次地震,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餘震持續了3年
    提起中國歷史上的地震,首先進入腦海的一定是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中國地理位置特殊,幅員遼闊,一些地方更是地質構造活躍,地震頻發。因此,中國古代就已經發生過許多大地震了。早在東漢時期,中國歷史文獻中就有關於大地震的記載。《後漢書-五行志》中記載: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壞,壓殺人。
  • 33次餘震!唐山5.1級地震後,還會有較大地震嗎?答案是……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北京、天津等地有震感。5.1級地震後已發生餘震33次據河北地震局消息,本次地震發生在唐山老震區,最近的斷層尚未命名,距離約6公裡。其他最近的斷層是榛子鎮斷裂,距離約12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