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5.1級地震已過去數天,
但看到這晃動的畫面,
森森還是在心裡捏了一把汗。
最新官方消息也說了,
此次發生的地震,
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餘震。
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
中國地震局地震專家認為,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而餘震發生的原因是——
唐山的地勢結構以及人為建築等造成的起伏。
唐山本就位於地震帶上,
而這麼多年來城市發展、建造等人為因素,
也給這一區域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所幸,在經歷了1976年的唐山地震後,
框架結構已經成為建築主流,
而抗震性能也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增強。
屋倒梁塌,一片狼藉的悲劇
沒有重演。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在這一點上,
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日本建築在抗震方面分為三類——
耐震結構,
制震結構,
免震結構。
注重建築結構設計,
精心挑選建築材料,
保證房屋安全抗震,又節省能源。
這也是2011年3月日本東部大地震引發海嘯,
房子依然沒被震散的真正原因。
說到底,
房屋建築的工程質量是關鍵!!!
此次唐山餘震的發生,
再次提醒建築行業:
工程質量,是房地產開發的底線。
近年來出現危機的房地產開發企業,
多數離不開房屋工程質量糾紛問題。
地產商安全建造,
住戶們安心入住,
才是該有的雙贏局面。
2020年,
用百年大計的理念,
做到真材實料,
發揮工匠精神,
把房屋建造好,
才是龍頭房企最大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