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是第八批援鄂醫療隊仁濟醫院93年護士戴倩一個特別的青年節。她是上海458位援鄂90後護士之一,在長達48天的戰「疫」過程中,她在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ICU病房突破心理與生理的極限,與病毒搶時間、搶生命,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
回上海度過14天隔離期後,戴倩立即回到了仁濟醫院救治病人的常態工作中。再次在仁濟醫院見到戴倩,戴倩卻說,
「這段經歷讓我脫胎換骨。救人並不只是搶救,更重要地是讓患者樹立起對生命的希望。未來,我還要全面提高護理技術,更要有溫度,不放過每一次風險的擔當,因為這都是生命的機會!」
有擔當:只要利於患者,再大風險願意克服
15床病人老錢是雷神山重症監護室的最後一位患者,也是戴倩最為牽掛、感觸最深的一位病人。
五一小長假前,當剛剛出院回家的老錢通過手機視頻與戴倩連線:
「老錢,現在腿能抬起來嗎?慢慢來,坐一會再站起來緩衝一下,慢點。」
「老錢,你要記得我跟你說的注意事項,努力康復!」
雖然相隔800多公裡,看到這位上海醫護人員拼著命救回來的重症病人,戴倩無比感慨:「視頻中老錢精神面貌和第一次看到時判若兩人。」
老錢2月28日住進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是這個病區4位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中的一位。老錢生命體徵一直不穩定,幾次大搶救,醫生護士絞盡腦汁,直到仁濟醫院「尖刀連」專家趕到雷神山,經過嚴格評估後,3月12日,老錢接受了人工肺的治療。護理團隊片刻不停進行著體療、吸痰、霧化等護理,老錢情況漸趨平穩……
「老錢是我護理過最艱難的病例。為了改善他的呼吸情況,我們5個醫護人員一起為他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要把病人仰面睡變成趴著睡,每十二小時重複一遍,並且還要不斷地變換睡姿。」戴倩坦言,給插管病人翻身看起來簡單,但一個小小動作就會影響到他的生命體徵。翻身的過程,要同步好5個人的動作,既要使得上力氣也要像繡花一樣小心輕放。」27歲的戴倩個子小,人瘦,不知道哪來的力氣,一遍遍翻身,也不覺得累。她知道,只要多盡一份力,同胞們就多一份安全。
老錢身上插滿了大大小小的管子。在戴倩看來,最難的是做氣道護理,因為每天數次口腔護理、更換口插管的牙墊和膠布。這是一門「走鋼絲」的活,口插管如果脫出,病人會面臨窒息的危險;衝洗時一個不小心,病人會咳嗆,加重肺部的感染。為了儘早幫助老錢康復,恢復自主呼吸,醫護團隊決定給予患者淺鎮靜,但病人淺鎮靜下很容易咳嗆。
「那天我在操作時,還沒開始吸痰,痰液已經流出他的嘴角。即便是做了三級防護,我依舊感到緊張害怕,那一刻,我的腦海裡突然湧現出許許多多青年黨員和前輩們,他們鎮定操作的樣子給我鼓舞。我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完成了操作。儘管淺鎮靜會增加操作難度和風險,但這只要利於患者的康復,再大的風險我也願意克服。」
3月25日,所有人看到了希望,老錢人工肺脫機五天後醒了。作為護理老錢的護士,戴倩放點舒緩音樂,老錢和對著戴倩眨了眨眼睛,很用力地說了聲「謝謝」。戴倩說:「當時我很感動,這是和老錢認識將近一個月後第一次聽到他說話,還是一聲珍貴的謝謝。」
有本領:頂住壓力靜下心來現學現處理
在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護理領隊、護理臨時黨支部書記奚慧琴看來,90後護士的責任與擔當,快速學習能量是難以想像的,特別是在戰地環境中,他們經得起考驗,沒有人有任何退縮,戴倩就是其中之一。
奚慧琴透露,仁濟醫院援鄂醫療隊中90後的護士54人,95後的護士15人,到了武漢雷神山醫院後,年輕的護士用尚且稚嫩的肩膀挑起了重任,接管危重症病人。出發前,他們對新冠護理掌握情況並不是很了解,ICU護理經驗不到30%,會使用透析機的只有14%。
奚慧琴驚喜的發現,這樣的局面在抗疫中不是短板,反而突顯了90後學習的能力,在這麼短時間內頂住壓力靜下心來學會。
原來每天出了病房,戴倩就在「老帶新」中快速學習各種護理技能,現學現用,現處理。特別是在人工肺的治療過程中,戴倩給予重症病人的慢性照護起到了重要的攻堅作用。
戴倩說,「這40多天,我過得比在上海辛苦得多,但是越來越感覺到生命的充實,體會到了一種被人需要的自豪感。我想,我成長了。」
戴倩還把人文護理帶到了雷神山,走進病人內心,給予更好的撫慰,「我們的護理隊伍,集結了上海六家醫院的精銳幹將,不分彼此,只代表上海護理的專業和實力,科學防控,戰之既勝,彰顯上海護理的水平!」
有理想:雷神山火線入黨,激勵未來努力方向
青年一代有本領,有擔當,更有理想。
在抗疫的40多天裡,無論是不辭艱辛的老黨員,亦或是勇挑高風險的青年黨員,他們堅持把疫情當成集結號,用鐵肩扛起了黨員的責任。
這些黨員的精神一直感染著93年的戴倩,「和我一樣大的93年護士,血透工作8小時不斷換血透液,一句怨言都沒有,砥礪前行的精神讓我感動。信仰一個政黨,加入一個組織,是我人生最崇高的追求。」
3月8日,秉持這個信仰,戴倩在雷神山火線入黨,也成為55位90後援鄂醫務工作者之一。戴倩說:
「這是我第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也是最鄭重的一次。 我知道,與病毒的較量,看不見硝煙,也聽不到槍炮聲,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危險幾乎無時不在。我明白越到關鍵時刻,越要考驗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和勇氣,處事不驚的靜氣,踐行使命的決心。」
這樣的想法,在出徵時就在戴倩腦海裡出現。武漢封城,醫護人員告急,仁濟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徵集醫護人員奔赴一線,剛剛援滇回來的戴倩馬上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未入黨的門先做黨的人,我要和奮勇無畏的黨員們一起站在抗擊疫情的一線。」
如何做一個新時代黨員,以一個護理人的身份堅持下去,是戴倩援鄂回來後一直在思考的,「火線入黨對我一種肯定,肯定了我的工作,激勵了我未來的努力方向。」
重新回到常態工作,戴倩感覺到和以前不一樣了,成為了護理多面手,也變得更為自信,「原先我只是護理患者的普通護士,在雷神山經歷了很多,在雷神山工作,我對於護理和感控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會把在雷神山掌握的ECMO最新技術運用到臨床護理上去,回來開展工作的我更有信心了。」
有人說,「90後」這一代人是「來不及斷奶的媽寶一代」。戴倩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其實「90後」也是勇敢、努力的一代人,堪當大任的新青年,「我和千千萬萬個「90後」一樣,昨天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抗擊疫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禮,經過抗疫戰火洗禮與淬鍊的青春,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90後的他們,眼裡有光、心中有愛,他們的胸膛裡有著一份家國情懷。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