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458位上海援鄂90後護士之一,48天武漢抗疫展現青春的擔當|新...

2020-12-25 瀟湘晨報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是第八批援鄂醫療隊仁濟醫院93年護士戴倩一個特別的青年節。她是上海458位援鄂90後護士之一,在長達48天的戰「疫」過程中,她在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ICU病房突破心理與生理的極限,與病毒搶時間、搶生命,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

回上海度過14天隔離期後,戴倩立即回到了仁濟醫院救治病人的常態工作中。再次在仁濟醫院見到戴倩,戴倩卻說,

「這段經歷讓我脫胎換骨。救人並不只是搶救,更重要地是讓患者樹立起對生命的希望。未來,我還要全面提高護理技術,更要有溫度,不放過每一次風險的擔當,因為這都是生命的機會!」

有擔當:只要利於患者,再大風險願意克服

15床病人老錢是雷神山重症監護室的最後一位患者,也是戴倩最為牽掛、感觸最深的一位病人。

五一小長假前,當剛剛出院回家的老錢通過手機視頻與戴倩連線:

「老錢,現在腿能抬起來嗎?慢慢來,坐一會再站起來緩衝一下,慢點。」

「老錢,你要記得我跟你說的注意事項,努力康復!」

雖然相隔800多公裡,看到這位上海醫護人員拼著命救回來的重症病人,戴倩無比感慨:「視頻中老錢精神面貌和第一次看到時判若兩人。」

老錢2月28日住進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是這個病區4位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中的一位。老錢生命體徵一直不穩定,幾次大搶救,醫生護士絞盡腦汁,直到仁濟醫院「尖刀連」專家趕到雷神山,經過嚴格評估後,3月12日,老錢接受了人工肺的治療。護理團隊片刻不停進行著體療、吸痰、霧化等護理,老錢情況漸趨平穩……

「老錢是我護理過最艱難的病例。為了改善他的呼吸情況,我們5個醫護人員一起為他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要把病人仰面睡變成趴著睡,每十二小時重複一遍,並且還要不斷地變換睡姿。」戴倩坦言,給插管病人翻身看起來簡單,但一個小小動作就會影響到他的生命體徵。翻身的過程,要同步好5個人的動作,既要使得上力氣也要像繡花一樣小心輕放。」27歲的戴倩個子小,人瘦,不知道哪來的力氣,一遍遍翻身,也不覺得累。她知道,只要多盡一份力,同胞們就多一份安全。

老錢身上插滿了大大小小的管子。在戴倩看來,最難的是做氣道護理,因為每天數次口腔護理、更換口插管的牙墊和膠布。這是一門「走鋼絲」的活,口插管如果脫出,病人會面臨窒息的危險;衝洗時一個不小心,病人會咳嗆,加重肺部的感染。為了儘早幫助老錢康復,恢復自主呼吸,醫護團隊決定給予患者淺鎮靜,但病人淺鎮靜下很容易咳嗆。

「那天我在操作時,還沒開始吸痰,痰液已經流出他的嘴角。即便是做了三級防護,我依舊感到緊張害怕,那一刻,我的腦海裡突然湧現出許許多多青年黨員和前輩們,他們鎮定操作的樣子給我鼓舞。我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完成了操作。儘管淺鎮靜會增加操作難度和風險,但這只要利於患者的康復,再大的風險我也願意克服。」

3月25日,所有人看到了希望,老錢人工肺脫機五天後醒了。作為護理老錢的護士,戴倩放點舒緩音樂,老錢和對著戴倩眨了眨眼睛,很用力地說了聲「謝謝」。戴倩說:「當時我很感動,這是和老錢認識將近一個月後第一次聽到他說話,還是一聲珍貴的謝謝。

有本領:頂住壓力靜下心來現學現處理

在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護理領隊、護理臨時黨支部書記奚慧琴看來,90後護士的責任與擔當,快速學習能量是難以想像的,特別是在戰地環境中,他們經得起考驗,沒有人有任何退縮,戴倩就是其中之一。

奚慧琴透露,仁濟醫院援鄂醫療隊中90後的護士54人,95後的護士15人,到了武漢雷神山醫院後,年輕的護士用尚且稚嫩的肩膀挑起了重任,接管危重症病人。出發前,他們對新冠護理掌握情況並不是很了解,ICU護理經驗不到30%,會使用透析機的只有14%。

奚慧琴驚喜的發現,這樣的局面在抗疫中不是短板,反而突顯了90後學習的能力,在這麼短時間內頂住壓力靜下心來學會。

原來每天出了病房,戴倩就在「老帶新」中快速學習各種護理技能,現學現用,現處理。特別是在人工肺的治療過程中,戴倩給予重症病人的慢性照護起到了重要的攻堅作用。

戴倩說,「這40多天,我過得比在上海辛苦得多,但是越來越感覺到生命的充實,體會到了一種被人需要的自豪感。我想,我成長了。

戴倩還把人文護理帶到了雷神山,走進病人內心,給予更好的撫慰,「我們的護理隊伍,集結了上海六家醫院的精銳幹將,不分彼此,只代表上海護理的專業和實力,科學防控,戰之既勝,彰顯上海護理的水平!」

有理想:雷神山火線入黨,激勵未來努力方向

青年一代有本領,有擔當,更有理想。

在抗疫的40多天裡,無論是不辭艱辛的老黨員,亦或是勇挑高風險的青年黨員,他們堅持把疫情當成集結號,用鐵肩扛起了黨員的責任。

這些黨員的精神一直感染著93年的戴倩,「和我一樣大的93年護士,血透工作8小時不斷換血透液,一句怨言都沒有,砥礪前行的精神讓我感動。信仰一個政黨,加入一個組織,是我人生最崇高的追求。」

3月8日,秉持這個信仰,戴倩在雷神山火線入黨,也成為55位90後援鄂醫務工作者之一。戴倩說:

「這是我第三次遞交《入黨申請書》,也是最鄭重的一次。 我知道,與病毒的較量,看不見硝煙,也聽不到槍炮聲,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危險幾乎無時不在。我明白越到關鍵時刻,越要考驗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和勇氣,處事不驚的靜氣,踐行使命的決心。」

這樣的想法,在出徵時就在戴倩腦海裡出現。武漢封城,醫護人員告急,仁濟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徵集醫護人員奔赴一線,剛剛援滇回來的戴倩馬上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未入黨的門先做黨的人,我要和奮勇無畏的黨員們一起站在抗擊疫情的一線。」

如何做一個新時代黨員,以一個護理人的身份堅持下去,是戴倩援鄂回來後一直在思考的,「火線入黨對我一種肯定,肯定了我的工作,激勵了我未來的努力方向。」

重新回到常態工作,戴倩感覺到和以前不一樣了,成為了護理多面手,也變得更為自信,「原先我只是護理患者的普通護士,在雷神山經歷了很多,在雷神山工作,我對於護理和感控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會把在雷神山掌握的ECMO最新技術運用到臨床護理上去,回來開展工作的我更有信心了。」

有人說,「90後」這一代人是「來不及斷奶的媽寶一代」。戴倩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其實「90後」也是勇敢、努力的一代人,堪當大任的新青年,「我和千千萬萬個「90後」一樣,昨天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抗擊疫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禮,經過抗疫戰火洗禮與淬鍊的青春,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90後的他們,眼裡有光、心中有愛,他們的胸膛裡有著一份家國情懷。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仁濟醫院90後護士戴倩:讓青春在抗疫中綻放絢麗之花
    報告會上,仁濟醫院90後護士、第八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戴倩,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之一,作了題為《讓青春在抗疫中綻放絢麗之花》的報告。很榮幸代表上海458位援鄂的90後護士,代表火線入黨的55名90後的醫務工作者,匯報我們在疫情和考驗面前,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
  • 學習習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有感...
    【院辦 文】習近平總書記3月15日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在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中引起強烈反響。作為醫護工作者和黨員,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以總書記的勉勵為動力,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員、醫師肖彭說:「總書記說『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這是給予青年一代的最高肯定。
  • 八位抗疫英雄動情講述抗疫經歷 他們是上海抗疫精神的真實寫照
    昨天下午,由市委宣傳部等部門共同主辦的上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友誼會堂舉行。來自全市抗疫一線的八位英雄,用動人事跡講述抗疫經歷。他們以捨生忘死、無私無畏的高度敬業精神,成為無數抗疫英雄的優秀代表,他們更是上海抗疫精神的真實寫照。
  • 90後上海護士們連夜趕製,點亮了...
    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是仁濟醫院援鄂醫療隊接管的病區。這條走廊是仁濟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每天通向重症病房的一條道路。白牆是冰冷的,畫是暖心的昨天一早,所有醫生、護士在「上班」路上看到這一組組漫畫時,心裡都亮了。
  • 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張忠德分享援鄂抗疫故事
    17年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張忠德再次挺身而出,逆行而上。今年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56歲的張忠德臨危受命,在家裡吃了只有一碟菜、一點肉的「年夜飯」,便踏上前往武漢的高鐵,整個車廂只有他一個人。這次出徵,他的身份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國有難,召必至。
  • 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同濟醫院
    今天(9月26日),作為新冠疫情後首次大型全國神經外科學術會議,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在湖北武漢正式召開。 在武漢這座城市涅槃重生的同時,9月2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院長,神經外科周良輔院士,以及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中曾參與抗疫工作的20名神經外科同仁們也回到了曾戰鬥過的地方——作為本次大會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環節,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神經外科抗疫紀念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舉行。
  • —— 「最美逆行者」陳明君講述援鄂戰勝疫情的故事
    講座以寧波援鄂醫療隊隊員在武漢一線抗擊疫情的真實故事為主線,以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和擔當精神為主要內容展開。自2月9日寧波援鄂醫療隊出徵武漢以來,附屬醫院援鄂隊員圓滿完成了援鄂任務,在這次抗疫前線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 北醫三院教育處組織師生與援鄂醫療隊代表共同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連線援鄂醫療隊隊員沈寧介紹了北醫三院援鄂醫療隊基本情況,137名隊員分三批先後到達武漢,其中有70多人都是90後。他表示到武漢工作已經48天,最初病區3個小時內收治17名危重患者,而目前危重患者越來越少。此次疫情北大有4000多名醫護人員主動請戰,400多名醫護人員到達武漢前線工作,其中「90後」所佔比例超過50%;作為「90後」年齡最大的一批人,自己今年也將三十而立,參與抗疫工作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成長禮,這次疫情中,青年人立起來的不僅是能力,更是家國情懷與擔當。
  • 《人間世·抗擊疫情特別節目》開播:援鄂醫患的動人故事
    節目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製作,全片共6集,分別從流行病學調查、病例救治、援鄂一線等角度,呈現上海醫務工作者和領導決策者在防控疫情中有序、有力地保護這座城市並為全國出力的動人故事,展現人性之光和社會進步的力量。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臘月二十九日晚接到援鄂通知,於大年三十午夜零點鐘聲中起飛逆行至武漢。查瓊芳是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中的一員。在武漢的奮戰的日子裡,查醫生每天用語音發回一段日記,作為對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匯報,作為給自己解壓的一種方式,也作為對擔心自己的家鄉朋友的統一回應。
  • 抗疫巾幗英雄|國家援鄂醫療隊|護士長|湖北醫療隊|火神山醫院
    3、郭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護士郭琴 —— 不幸感染病毒,治癒後第一時間重返戰場4、何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救科護士長何雯 —— 嚴把每一個關口,因地制宜優化就診流程>5、葉黎文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 —— 接診三千餘名發熱病人,被同事稱為「葉堅強」6、甘如意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醫生甘如意 —— 騎行4天3夜300公裡返崗的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今天在上海書展舉行全球首發式
    《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查瓊芳醫生撰寫,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從除夕到3月31日,查醫生日記共67篇,跨越援鄂的整整68天,也是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抗疫日記。
  • 講起《武漢日夜》的未播故事,上海援鄂男護士仍哽咽
    有一位60多歲的阿姨做保潔工作,她個子很小,彎腰打掃時幾乎看不到。有一次我見她解開了防護服,在大口喘氣,忙說,你幹什麼,醫院裡面都是病毒,她說剛打掃好,防護服太悶了,喘不上氣……」上海德濟醫院援鄂護士田定遠講到這裡,聲音突然哽咽住了,無法再說下去。
  • 「七一」分享抗疫故事 共話黨員責任擔當
    7月1日,「戰疫『湘』擔當 建功新時代」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活動在長沙舉行。紅網時刻7月1日訊(記者 何青 田萌 攝影 張必聞 通訊員 宋婕)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英雄主義精神、抗疫精神,學習抗疫英雄的先進事跡,7月1日,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湖南黨史陳列館主辦,長沙市高新區雷鋒街道辦事處承辦的,「戰疫『湘』擔當  建功新時代」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活動在長沙舉行。
  • 協和援鄂醫療隊王京嵐、吳東、劉金榜三人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於大年初二作為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參與了籌建重症病房、快速收治危重症病人、科學規範管理ICU病房的全過程,堅守到病房關閉的最後一刻。返京後,他又以武漢戰疫經驗助力打贏「北京保衛戰」,勇擔重任執行涉外援助任務,在身體力行中傳遞著醫者的初心與大愛。
  • 上海在抗疫一線收到入黨申請書四千零八十份、已發展黨員九十六人
    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在疫情鬥爭中,浴火淬鍊,是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截至3月6日,上海在抗疫一線已收到入黨申請書4080份、發展黨員96人。 深受榜樣的感召,追求信仰的力量 3月6日14時,在瑞金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武漢駐地會議室,臨時黨總支書記胡偉國副院長帶領火線入黨的同志進行了莊嚴的入黨宣誓。
  • 上海援鄂醫療隊的貼身衣物,三槍包了!
    圖說:三槍集團捐贈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給上海抗疫天使們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偶然間得知上海援鄂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上海老字號三槍集團決定鼎力相助。記者今天從龍頭股份旗下的三槍集團獲悉,捐贈給上海抗疫天使們的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目前已送達上海市經信委援鄂醫療隊後勤保障組指定倉庫。三槍更做出承諾,上海援鄂醫療隊關於貼身衣物的物資需求,三槍全包了!2月9日,三槍集團偶然得知援鄂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3000條。
  • 榮耀90後①|王志駿:男護士的鐵血柔情
    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讚!  ——習近平在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有人說,這次抗疫鬥爭,讓90後從此有了集體回憶。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的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
  • 雷神山火線入黨護士戴倩:「90後」是能擔當的一代人
    新華社上海5月4日電(記者袁全、仇逸)「老錢,你還好嗎?抱枕還留著嗎?」「現在換藥還順利嗎?」「你母親年齡也大了,不要麻煩她,下次換藥記得打電話給我。」記者採訪時,「90後」護士戴倩正與從武漢雷神山醫院治癒出院的患者老錢進行視頻連線,看到老錢恢復順利、精神狀態飽滿,戴倩笑得很開心。2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護士戴倩隨上海第八批援湖北醫療隊踏上馳援武漢的徵程。到達雷神山醫院後,戴倩主動要求加入第一個危重症患者護理班次。
  • 弘揚「勤慎誠愛」精神 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舉行援鄂校友英雄事跡...
    6月7日下午,江蘇衛生健康職業學院舉行「弘揚『勤慎誠愛』校訓精神 學習援鄂校友英雄事跡」主題宣講會,邀請了奔赴湖北參與抗擊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校友中具有代表性的10位校友返校為全校師生進行主題分享。這10位校友分為5組,其中有江蘇省首批援鄂的鼓樓醫院護師劉驪娟、也有江蘇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領隊王寧,還有帶著護士妻子的期望奔赴湖北的劉騰飛,也有省中醫院呼吸科護士長史志雪和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高淳人民醫院駐點班畢業並就職於高淳人民醫院的6位援鄂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