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90後護士戴倩:讓青春在抗疫中綻放絢麗之花

2020-12-25 澎湃新聞

新聞 · 提要

9月29日下午,由上海市委宣傳部會同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共同組織舉辦的「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報告會上,仁濟醫院90後護士、第八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戴倩,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代表之一,作了題為《讓青春在抗疫中綻放絢麗之花》的報告。

很榮幸代表上海458位援鄂的90後護士,代表火線入黨的55名90後的醫務工作者,匯報我們在疫情和考驗面前,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有人說「90」後是「來不及斷奶的媽寶一代」,但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其實我們眼裡有光、心中有愛,胸膛裡有著一份家國情懷。

2月18日上海第八批醫療隊集結,我有幸作為仁濟人加入這個集體。從號角吹響到踏上徵程,只用了24個小時,這也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天。

我瞞著父親,剪短了長發,悄悄收拾行囊。出發前,聽說我要去武漢,我的爸爸,那個平日裡跟誰都樂呵呵的爸爸,哭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那麼傷心。臨走前,爸爸給我做了最愛吃的菜,我們就那樣默默地吃著飯,誰都不說話。可是捧著碗的他,卻淚流滿面……

來到武漢雷神山,等待我們的是空空蕩蕩的板房。兩天時間,我們在總領隊張繼東副院長的指揮下,迅速築起一座堅實的抗疫堡壘,我們不僅可以做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還成了優秀的設計師,幹練的搬運工。

2月24日ICU病區投入使用倒計時,第一個班次的人員組建非常關鍵,我們這支護理團隊集結了上海六家醫院的精銳幹將,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戰出上海護理的實力和「腔調」!當時自己還不是黨員,但在一再要求下,我光榮地加入到第一個危重患者戰疫小分隊!

還來不及體驗這一刻的小確幸就穿上厚厚的防護裝備,還沒開始工作就因為悶熱而體感不適。氣道護理、靜脈穿刺、臥位護理……這些平日裡習以為常的操作,在這裡卻無比的艱難。厚重防護服下笨拙的身型、雙層手套下木訥的雙手、防護眼鏡下霧氣朦朧的視線,讓我每做一步護理操作都喘得慌。

我努力適應這樣的工作狀態。進艙前,我先拉伸四肢,在鼻梁上粘貼減壓敷料,在護目鏡上塗抹防霧液體,給戴上手套的十指做做手指操。最大的困難還是體力不濟,雖然每班進艙工作4小時,但沒有一個班次會準時下班,沒有一個飯點能按時吃飯。不停輪班加上護理重症患者的壓力,我們的睡眠大都出現了問題。為了緩解疲乏,咖啡提神,安眠藥助眠。只有先克服自己身體上的不舒服,才能有信心和病毒決戰。

在雷神山ICU,生死決戰常常突發在幾分鐘內。

記得我護理的第一個患者是位阿婆。那天,她的生命體徵還算平穩,正高濃度吸氧。可就在我們交接班的10來分鐘裡,監護儀突然發出急促報警聲,氧飽和度極速下降,出現呼吸窘迫。我立刻放平她的床頭,拿起床邊的呼吸球囊緊扣口鼻。三分鐘,床位醫生進艙搶救;十分鐘,插管小分隊進來了,立刻插管、調呼吸機參數、用藥……我們用盡了全力,可還是沒能挽救她的生命。

為她做遺體護理時,觸摸著尚有一絲絲餘溫的肌膚,我在心中反覆念叨:剛剛還好好的,怎麼就這樣在我眼前漸漸變冷。她的苦難,也是國家的傷痛啊!

15床患者是我護理過最複雜的病例。在他住院的40多天裡,幾經生死考驗,最後用上ECMO治療後轉危為安。護理他時,翻身吸痰成了最頻繁卻也最艱難的操作。治療組決定為他做俯臥位通氣治療。給滿身導管的他翻身時,要同步好五個人的動作,既要使得上力氣也要像繡花一樣小心輕放。我個子小人瘦,也不知道哪來的力氣,一遍遍翻身也不覺得累。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們多盡一份力,他就多一份安全。

做氣道護理是我最緊張的,這是門「走鋼絲」的活兒,口插管一旦脫出,患者會面臨窒息的危險,衝洗時一不小心,會加重肺部感染。為了幫助他儘早康復,我們決定予以淺鎮靜。那天操作時,還沒開始吸痰,痰液已經流出他的嘴角。即便做了三級防護,我依舊感到緊張害怕,但想到無數青年黨員和前輩們鎮定操作的樣子,我一下子深受鼓舞,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完成了操作。儘管淺鎮靜會增加操作難度和風險,但這只要利於患者的康復,再大的困難我也願意克服。4月5日,15床順利轉至社區醫院進行後續治療,我們歡欣鼓舞,努力沒有白費。

在這些日日夜夜的戰鬥中,總有人激勵著你前進。

團隊最年長的感控專家傅小芳老師,59歲的她猶如定海神針,每日充滿鬥志與幹勁,為我們檢查入艙前的防護服一絲不苟,她說「我是黨員,我經歷過非典,關鍵時刻就得挺身而出。」

超聲專家杜晶老師就像「臨床醫生的眼睛」,每日進艙六七個小時,只為輔助醫生更準確的診斷患者,提高救治率。

無論是不辭艱辛的老黨員,亦或是勇挑高風險的青年黨員,他們堅持把疫情當成集結號,用鐵肩扛起了黨員的責任。同時間賽跑,與生死相搏。

信仰共產主義,加入黨組織,是我人生最崇高的追求。秉持這個信仰,2月26日深夜,我在駐地寫下了入黨申請書,這是我第三次遞交,也是最鄭重的一次。我知道越到關鍵時刻越考驗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和勇氣,處事不驚的靜氣,踐行使命的決心。

3月8日,我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當站在鮮豔的黨旗下鄭重宣誓時,我心潮澎湃,我知道從此多了層身份,更多了份責任,但以後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是黨員,我先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的回信中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90後的我願與所有黨員一樣以吾輩的初心,用信仰書寫人生的答卷,用青春的名義守護盛世中華。

也許正是因為經歷了這些,我想對父親說:

爸爸,我長大了!我和千千萬萬個「90後」一樣,昨天還是你們眼中的孩子,今天我們正在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

抗擊疫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禮!經過抗疫戰火洗禮與淬鍊的青春,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

——————

原標題:《仁濟醫院90後護士戴倩:讓青春在抗疫中綻放絢麗之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她是458位上海援鄂90後護士之一,48天武漢抗疫展現青春的擔當|新...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是第八批援鄂醫療隊仁濟醫院93年護士戴倩一個特別的青年節。她是上海458位援鄂90後護士之一,在長達48天的戰「疫」過程中,她在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ICU病房突破心理與生理的極限,與病毒搶時間、搶生命,用青春的力量,展現青春的擔當。回上海度過14天隔離期後,戴倩立即回到了仁濟醫院救治病人的常態工作中。
  • 雷神山火線入黨護士戴倩:「90後」是能擔當的一代人
    記者採訪時,「90後」護士戴倩正與從武漢雷神山醫院治癒出院的患者老錢進行視頻連線,看到老錢恢復順利、精神狀態飽滿,戴倩笑得很開心。2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護士戴倩隨上海第八批援湖北醫療隊踏上馳援武漢的徵程。到達雷神山醫院後,戴倩主動要求加入第一個危重症患者護理班次。
  • 讓青春在戰「疫」大考中綻放絢麗之花——記永州市中心醫院青年...
    紅網時刻通訊員 劉一蓉 永州報導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默默奉獻在崗位,用堅守和執著守護著每一道疫情防線;他們把職業文明當作信仰,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他們激揚青春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青春篇章,他們就是——永州市中心醫院青年志願者服務隊
  • 雷神山醫院ICU病區驚現勵志漫畫!90後上海護士們連夜趕製,點亮了...
    雷神山醫院感染二科是仁濟醫院援鄂醫療隊接管的病區。這條走廊是仁濟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工作人員每天通向重症病房的一條道路。白牆是冰冷的,畫是暖心的昨天一早,所有醫生、護士在「上班」路上看到這一組組漫畫時,心裡都亮了。
  • 八位抗疫英雄動情講述抗疫經歷 他們是上海抗疫精神的真實寫照
    初入武漢時,已是深夜,悽悽小雨中,整個城市荒涼寂靜。  第二天,他就被安排在金銀潭醫院南樓六層。鐘鳴清晰記得到金銀潭的第一個夜班,一位也是剛到的恩施的護士,帶領著僅僅3位護士衝進病房,那種悲壯,仿佛她們用瘦弱的身軀連成人牆,來抵禦病魔洪流。  南六病房有一位特殊病人,1月27日轉入ICU,是一位神經內科專家,因為給病人做急診手術而感染。
  • 戰「疫」中的90後青年:奮鬥的青春,越戰越美麗
    在這次援鄂醫護人員中,90後達1.2萬人,佔了援鄂總人數的近1/3,青年人已然成為這場戰疫非常重要的生力軍。  3月23日,在溫州醫科大學會議室裡,一群來自學校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青年代表結合自身戰「疫」經歷,講述抗疫故事。
  • 扶危渡厄,共克病魔,他們是守衛雷神山醫院的上海力量
    聯影供圖從2月8日起,來自全國各地236家醫療機構的2494名醫護人員肩負使命、逆行而上,攜手捍衛這座抗疫堡壘。在這支龐大的抗疫隊伍中,約四分之一的「戰士」來自上海。接到醫院組建援鄂醫療隊通知時,嶽陽醫院80後護士張豔第一時間報名。在雷神山醫院,她衝在第一線,排自己最辛苦的班,負責護理最重的患者。「不參加這次疫情防控,我會後悔的!」剛結束援滇任務回滬的仁濟醫院90後護士戴倩,就奔赴雷神山醫院ICU。感受著密不透風的隔離病房、厚重的防護服、壓痛鼻梁的口罩,支撐她的是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一切為了病人。
  • 話語的力量⒂——讓青春綻放最絢麗之花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
  • 南安:綻放在一線的護士姐妹花
    東南網2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陳鑫煒 史慧婷)「我是一名護士,如今國家有需要,我義不容辭。馳援武漢不需要理由,我很榮幸能為防控疫情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這是一對來自泉州南安市洪瀨鎮建洪村的最美逆行姐妹花陳小梅、陳雅珍。堂姐陳小梅是廈門市海滄醫院護士,2月9日馳援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房;堂妹陳雅珍是泉州市光前醫院護士,1月26日,她作為泉州第一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到武漢金銀潭醫院。一對姐妹花,在抗疫一線綻放,在當地傳為佳話。「他們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非常實誠。
  • 「以星星之火·綻放青春之光」漢陽共青團抗疫紀實
    以星星之火,綻放青春之光 奔跑者,爭分奪秒 運送病人 數次車輛擴容、人員擴容、職責擴容 24名機關幹部 64人的司機隊伍 40臺大小車輛
  • 我的仁濟情緣 | 記2020年「關愛腎臟,透亮人生」仁濟醫院腎友會活動
    資深護士和青年護士搭配,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新的驚喜?與上次我參加的「透亮人生」活動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新意?得尿毒症後,我血透五年多了,按照血透室的說法,「透齡五年」。五年裡,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腎友會透亮人生戶外大型活動。而這一個個疑問,匯聚成了我參與活動中一個個聚焦的鏡頭。
  • 青春的力量 時代的脊梁——記抗疫一線的「90後」「00後」年輕人
    青春信念:越是艱險越向前  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  近日,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的34名「90後」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在抗疫一線搶救生命的情況,表達了繼續發揮黨員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的決心。
  • 防疫她力量| 90後「鏗鏘玫瑰」疫線綻放青春
    防疫她力量| 90後「鏗鏘玫瑰」疫線綻放青春 2020-03-11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市二醫院:致敬仁濟英雄 歡迎回家
    他們在湖北武漢抗疫最前線,同湖北人民一起奮戰近兩個月後,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醫院領導歡迎仁濟英雄回家。隊員們下車的瞬間,現場響起了歡迎的掌聲「致敬仁濟英雄,歡迎回家!」c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徐榮華,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謙,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謝雪分別向英雄們獻上鮮花和《馳援湖北紀念畫冊》。
  • 學習習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有感...
    【院辦 文】習近平總書記3月15日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在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中引起強烈反響。援鄂醫療隊隊員、ICU護師龔贊江說:「總書記對新一代青年的鼓勵和肯定讓我很感動,慶幸自己能在這次疫情中貢獻微薄之力。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為人民服務是永遠不變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護士,幫助患者康復,讓患者滿意,又是職責。在抗疫一線,我踐行著入黨的初心和誓言,不斷學習,練就本領,讓理想在初心中生根發芽。
  • 榮耀90後①|王志駿:男護士的鐵血柔情
    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採,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讚!  ——習近平在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有人說,這次抗疫鬥爭,讓90後從此有了集體回憶。參加抗疫的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後」「00後」,他們的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
  • ...一線綻放絢麗光彩——記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綻放絢麗光彩——記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餘濤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陳少娟2020年的春節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大多數人都在居家隔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一方面積極學習一線專家對疫情的病理生理學認識及每一版的診療方案,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分析與非傳染疾病的治療區別。另一方面想著自己作為一名醫生,在這種全國性的大災難面前,應該盡一份責任,勇敢地去一線支援。」2020年底,當記者採訪餘濤時,他告訴記者,醫護人員被稱為「白衣天使」,就承擔了光榮的責任;走進醫生的行列,就肩負著神聖的使命。
  • 90後美麗護士用治癒系畫作記錄雷神山醫院感人瞬間
    用「畫筆」記錄在雷神山醫院的抗疫故事,記下身邊的一個個感人瞬間,這是上海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員王輝在休息時自我減壓方式之一。王輝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也是松江區中山街道樂都小區的一名「熱血」90後。
  • 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建設有重大進展
    大洋網訊 花都區衛生健康局最新信息顯示,花都區重點建設的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項目7月已基本達到基建正負零,並啟動醫療專項工程的建設,完善醫療工藝設計,啟動醫療設備購置。這標誌著仁濟醫院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 力量:被喚醒的中國青年|戰疫綻放青春(五)
    江漢春風起,冰雪已消融我想念黃鶴飛臨的悠悠我思戀櫻花綻放的溫柔所有的擁抱,所有的青春都留給了2020庚子之年的春天第五章 力量:被喚醒的中國青年「90後」崛起「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天佑醫院隔離四病區的醫護人員相互加油打氣 苦難是時代的啟蒙者。苦痛總與人生相關聯。「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這場國難,讓中國青年看到並成為了靈魂裡有黃金的人。這場疫痛,讓「90 後」們崛起為一個有力量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