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房價暴漲52%,韓國掀起恐慌性購房潮。因為近期韓國政府頻發房產新政,政策高壓下,房價飛漲,引發民眾恐慌性購房潮,7月房產交易量更是創歷史新高。20日,韓國國土交通部發布數據顯示,7月韓國房產交易量達14.1萬套,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10%。今年1-7月累計交易量更是高達76.2萬套,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月度交易量和累計交易量雙雙創下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近3年來,韓國累計頒布了23項房產新政,然而在政策高壓下,首爾公寓樓價格卻大幅上漲了52%。很多韓國民眾擔心房價繼續攀升,著急出手購房,掀起了一撥恐慌性購房潮。隨著韓國這一撥購房熱的興起,韓國家庭負債規模再創新高。根據韓國央行19日公布的數據,二季度韓國家庭負債總額高達1637.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5萬億元),也是韓國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房地產投資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2020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
房地產投資是以房地產為對象,為獲得預期效益而對土地和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經營,以及購置房地產等進行的投資。廣義上說,房地產投資的預期效益因投資主體不同而有所不同,政府投資注重宏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企業投資注重於利潤指標; 購置自用的房地產,則注重它的使用功能的發揮。追求的效益雖然有所不同,但各種效益是相互交叉、相互影響的。從狹義上說,房地產投資主要是指企業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投資。房地產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以上。它需要動員大量的社會資源 (包括資金、土地、物質材料、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資源),才可能使投資效益得到實現。
今年二季度以來,房地產市場熱度明顯上升。部分城市房價上漲較快,個別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過熱苗頭。對此,黨中央、國務院召開會議,反覆強調「房住不炒」定位。多地立即出臺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意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7月份以來,深圳、杭州、鄭州、東莞、南京、寧波、長春、海口等10多個城市紛紛出臺調控政策,為樓市降溫。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仍有一些熱點城市的住宅地塊樓面地價屢創新高或遠遠超過周邊房價,以至於出現了上萬人搖號搶購幾百套住房的現象,個別城市炒作氛圍濃厚。
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相比,在4月份、5月份、6月份、7月份價格上漲的城市分別有50個、57個、61個和59個。
7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韓正表示,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從各地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科學精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的會議再次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房地產市場出現過熱的城市也及時出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份以來,已經有深圳、杭州、鄭州、東莞、南京、寧波、長春、海口等10多個城市出臺了樓市收緊政策。負有調控主體責任的地方政府及時出臺調控措施為樓市降溫,彰顯了當地政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心。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避免房地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各地需要始終堅持的。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讓很多地方都嘗到了「甜頭」。不可否認的是,城市發展需要房地產行業支撐,其快速發展,能夠給城市帶來嶄新的面貌,讓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提升。房地產行業產業鏈長,對經濟發展帶動作用強,房地產市場也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但是,當房價開始飛速上漲,市場出現過熱,就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弊端。如果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會對有效投資和消費形成「擠出」效應,累積金融風險,加劇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失衡。
房地產市場過快上漲始終需要警惕。不過,也要看到房地產是影響宏觀經濟穩定和防範風險的重要因素。「大起」需要警惕,「大落」同樣也要避免。
堅持「三穩」,不能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一旦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一定會留下很大後遺症。
在穩地價方面,當前一些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合理增加了土地供應,同時提高住宅用地比例,並努力盤活城市閒置和低效用地。在穩房價方面,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地方政府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及時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措施,以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趨勢。在穩預期方面,中央多次強調要堅持「房住不炒」,地方出臺調控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及時穩定了市場預期。
想了解更詳實的房地產投資行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出版的《2020-2025年房地產投資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